图书介绍
社会矛盾论 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分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伟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683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矛盾论 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研究 3
第一章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创立及其主要内容 3
一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酝酿和提出 3
二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系统形成 11
三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进一步阐发 14
四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 24
第二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5
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历史经验 35
二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在新时期的恢复和发展 51
三 认真研究改革开放新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60
第三章 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68
一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现阶段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8
二 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72
三 在我国现阶段诸类社会矛盾中人民内部矛盾居主要地位 78
第四章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84
一 利益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变化的物质经济根源 84
二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地位、表现、性质和特点 90
三 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利益群体及其矛盾 96
四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主要协调对策和措施 102
第五章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 107
一 意识形态领域内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产生的根源 107
二 人民内部思想文化矛盾的表现 117
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 125
第六章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领导和群众的矛盾 132
一 领导和群众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表现 133
二 领导和群众的矛盾及其在新形势下的突出表现 136
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正确处理领导和群众矛盾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141
四 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密切领导和群众关系的基本保证 150
第七章 积极防止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 154
一 人民内部的矛盾对抗和激化现象 154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问题 162
三 防止矛盾对抗和激化现象以及社会动乱发生的基本措施 167
第八章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及措施 170
一 采取对抗的斗争形式,即用专政的办法来解决敌我矛盾 170
二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使用不同于解决敌我矛盾的办法 172
下篇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181
第九章 关于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分析方法 181
一 关于社会成员构成结构研究及其意义 181
二 关于社会成员构成结构的经济分析、阶级分析、利益分析和阶层分析 184
三 认识社会成员构成结构首先必须从经济分析入手 185
四 对社会成员构成结构的阶级分析是经济分析方法的延伸 189
五 关于社会成员构成结构的利益分析方法具有特殊的意义 192
六 关于社会成员构成结构的阶层分析是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也可以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的补充 197
第十章 我国目前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 207
一 我国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演变的历史与现状 207
二 我国社会目前阶段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变化的原因 211
三 我国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演变的特点 215
四 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演变趋势和变化意义 226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群体及其群际矛盾 230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群体及其划分标准 230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不同利益群体的具体原因 233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利益群体构成 235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群体格局的基本特征 241
第十二章 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的重大变化 245
一 新时期工人阶级变化的主要特点 246
二 新时期工人阶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54
三 对新时期工人阶级变化的正确认识 256
四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 261
五 一定要加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264
第十三章 新时期我国农民阶级的新变化 268
一 中国农民阶级变化的历史过程 269
二 新时期中国农民阶级的新的分化 270
三 中国农民阶级新变化的原因 274
四 中国当前农村贫困问题 275
五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77
第十四章 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情况、新特点 279
一 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280
二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81
三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282
四 自由职业人员 283
五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贡献 284
六 关于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阶级属性问题 285
第十五章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阶层的形成及特点 287
一 正确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对当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正确认识的重要课题 287
二 私营企业主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293
三 私营企业主具有二重性 297
四 城乡个体经济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特点 301
第十六章 我国社会现阶段中等收入者的状况与特点 303
一 西方学术界的“中产阶级”概念 303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使用的“中间阶级”、“中间阶层”等概念 306
三 关于中间阶层和中等收入者的概念 307
四 我国中等收入者的状况和特点 311
五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对策和可能的途径 313
第十七章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15
一 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高度警惕的新问题 315
二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332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对抗和激化现象 337
四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352
附 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363
一 纵观一个半世纪世界历史进程,雄辩证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364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中国改革开放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抵御,彰显了社会主义的顽强生命力 369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给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的内容,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劲创造力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