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进电池材料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景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419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电池-材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先进电池材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锌电池 1
1.2 铅电池 5
1.3 碱性二次电池 6
1.4 锂电池 8
1.4.1 锂一次电池 8
1.4.2 锂二次电池 9
1.5 其他新型电池 11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化学电源的基本原理 15
2.1 化学电源及其基本单元 15
2.2 化学电源的分类 17
2.3 化学电源的特征和主要性能标准 18
2.3.1 原电池电动势和终端电压 18
2.3.2 半电池的超电势和内阻 19
2.3.4 浓差电池 23
2.3.3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23
2.3.5 电池的容量与比容量 24
2.3.6 电池的能量与比能量 25
2.3.7 电池的功率与比功率 26
2.3.8 极化曲线和充放电特性曲线 26
2.3.9 库仑效率和能量效率 28
2.3.10 自放电 28
2.4 电极过程动力学简介 29
2.3.11 电池寿命 29
2.4.1 电极反应的实质 30
2.4.2 平衡条件和交换电流 31
2.4.3 电流-超电势方程 32
参考文献 34
第3章 金属负极材料 35
3.1 锌 35
3.1.1 酸性(中性)一次电池用锌电极 36
3.1.2 碱性一次电池用锌电极 36
3.1.3 低成本碱性再生电池用锌电极 37
3.1.4 碱性二次电池用锌电极 38
3.1.5 锌流体电池的锌电极 39
3.2 镁 39
3.3 铝 41
3.4 锂 42
3.5 铅 43
3.6 镉 45
3.7 铁 46
3.8 钠 47
参考文献 48
第4章 氧化锰电极材料 52
4.1 氧化锰的结构化学 52
4.1.1 隧道结构的氧化锰 53
4.1.2 层状结构 62
4.1.3 氧化锰的还原形式 69
4.2.1 简介 72
4.2 氧化锰的电化学 72
4.2.2 EMD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 73
4.2.3 EMD的电化学性质 78
参考文献 87
第5章 镍电极材料 90
5.1 简介 90
5.2 镍氢氧化物电极 90
5.2.1 镍电极的发展 90
5.2.2 氧化镍电极工作原理 91
5.2.3 添加剂对镍电极性能的影响 94
5.3 镍氢氧化物的固态化学 98
5.3.1 β-Ni(OH)2 98
5.3.2 α-Ni(OH)2 102
5.3.3 β-NiOOH 103
5.3.4 γ-NiOOH 104
5.3.5 鳞镁铁矿型氢氧化镍 104
5.4.1 Ni(OH)2/NiOOH电对及热力学 105
5.4 镍电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 105
5.4.2 Ni(OH)2/NiOOH的反应实质 106
5.4.3 镍的氧化态 107
5.4.4 氧的析出 107
5.4.5 氢的氧化 108
5.5 Ni(OH)2正极材料小结 108
参考文献 109
第6章 金属氢化物电极 112
6.1 金属氢化物的热力学性质 112
6.2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115
6.3 贮氢金属和合金的电化学性质 116
6.3.1 电极反应 116
6.3.2 M/MH反应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117
6.4 AB5电极 120
6.4.1 AB5氢化物的化学性能 121
6.4.2 温度的影响 123
6.4.3 电极腐蚀与贮存容量 123
6.4.4 腐蚀与组成的关系 124
6.5 AB型、A2B型、AB/AB2型和AB2型合金 129
6.6 用于电池的合金的选择 131
6.7 其他新型高容量贮氢电极合金 134
6.7.1 Mg-Ni系非晶合金 134
6.7.2 V基固熔体型合金 135
6.7.3 钛基电极合金 138
6.7.4 纳米贮氢电极材料 140
6.7.5 碳材料在贮氢中的应用 141
6.8 合金的制备 142
6.8.1 电弧炉熔炼法 142
6.8.2 中频感应炉熔炼法 143
6.8.3 快速冷凝气流雾化法 143
6.8.4 其他制备方法 144
6.9 贮氢电极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 145
6.9.1 化学处理法 145
6.10.1 电化学研究方法 146
6.10 氢化物电极的研究方法 146
6.9.2 微包覆处理法 146
6.9.3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146
6.10.2 谱学研究方法 147
参考文献 148
第7章 铅氧化物 152
7.1 简介 152
7.2 铅/氧化合物 152
7.2.1 PbO 152
7.2.2 Pb3O4 153
7.2.3 PbO2 153
7.2.4 非化学计量的PbOx 153
7.2.5 碱式硫酸盐 154
7.2.6 物理化学性质 154
7.3 铅酸电池热力学 154
7.3.1 水分解反应 155
7.3.2 铅的氧化物 156
7.4.1 正极充放电反应机理 157
7.4 铅酸电池电极反应 157
7.4.2 铅负极的充放电机理 161
7.5 铅酸电池中的PbO2活性材料 161
7.5.1 Planté板栅 162
7.5.2 涂膏式极板 163
7.5.3 管状板栅 165
7.6 铅酸电池添加剂 165
7.6.1 正极添加剂 165
7.6.2 电解液添加剂 169
7.6.3 负极添加剂 170
7.7 密封式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172
7.7.1 VRLA简介 172
7.7.2 VRLA电池的电化学系统 174
7.7.3 阀控系列 175
7.7.4 VRLA的新技术 176
7.7.5 将来的应用领域 177
参考文献 178
第8章 碳材料 179
8.1 简介 179
8.2 碳材料的分类 180
8.3 碳材料的物理性能 181
8.4 碳材料的化学性能 184
8.5 碳材料的电化学行为 185
8.5.1 电位 185
8.5.3 导电基质 186
8.5.2 电化学性质 186
8.5.4 电化学氧化 188
8.5.5 电催化 188
8.5.6 嵌入作用 190
8.6 碳材料在贮氢方面的应用 192
8.7 电池的碳负极材料 193
参考文献 195
9.1 简介 197
第9章 隔膜材料 197
9.2 隔膜的基本性能 198
9.2.1 隙率、孔的尺寸和孔的形状 198
9.2.2 膜电阻 199
9.3 铅酸蓄电池的隔膜 200
9.3.1 启动型蓄电池隔膜 201
9.3.2 工业电池隔膜 202
9.4 碱性电池隔膜 204
9.4.1 镍/镉电池隔膜 205
9.4.2 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隔膜 205
9.4.3 锌电极电池隔膜 206
9.4.4 碱性电池隔膜材料 209
9.5 锂离子电池隔膜 210
9.5.1 多微孔隔膜材料 211
9.5.2 凝胶电解质隔膜 213
9.5.3 隔膜的特性表征 214
9.5.4 隔膜的数学模型 216
参考文献 217
第10章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19
10.1 简介 219
10.2 金属锂负极材料 220
10.2.1 金属锂箔片的表面 220
10.2.2 锂负极的电化学行为 221
10.3 锂电池的安全性 222
10.4.1 碳负极材料 223
10.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23
10.4.2 锂在碳材料中的嵌入机理 227
10.4.3 碳材料改性 234
10.4.4 其他新型负极材料 242
10.4.5 新型合金 248
10.4.6 其他负极材料 250
10.5 结语 251
参考文献 251
11.1 简介 255
第11章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55
11.2 锂钴氧化物 257
11.3 锂镍氧化物 262
11.4 锂锰氧化物 265
11.4.1 尖晶石型LixMn2O4 266
11.4.2 层状LiMnO2 269
11.4.3 其他锂锰氧化物 271
11.5 锂钒氧化物 272
11.5.1 V2O5 272
11.5.2 V6O13 273
11.5.3 Li(1+x)V3O8 275
11.5.4 V2O5凝胶 277
11.5.5 其他钒类化合物 279
11.6 金属氧化物共混电极 280
11.6.1 部分取代镍共混电极 280
11.6.2 部分取代锰共混电极 284
11.7 嵌锂磷酸盐正极材料 288
11.8 其他锂离子正极材料 289
参考文献 291
第12章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298
12.1 简介 298
12.2 有机溶剂 299
12.2.1 有机溶剂的分类 301
12.2.2 常用有机溶剂 302
12.2.3 常用有机溶剂的制备 304
12.3.1 无机阴离子盐及其制备 306
12.3 电解质 306
12.3.2 有机阴离子盐及其制备 311
12.4 电解液 312
12.4.1 电解液的电导率 312
12.4.2 电解液的添加剂 319
12.4.3 电解液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323
参考文献 329
13.1 简介 331
第13章 聚合物电解质 331
13.2 离子运动模型 332
13.2.1 Vogel-Tamman-Fulcher(VTF)方程 332
13.2.2 动态键渗透模型(DBPM) 332
13.2.3 Mever-Nelded(MN)法则 333
13.2.4 有效介质理论 333
13.3 聚合物电解质的表征方法 333
13.3.1 电化学稳定窗口 333
13.3.2 离子电导率 334
13.3.3 离子迁移数 336
13.4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类 337
13.4.1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337
13.4.2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339
13.5 常用聚合物电解质 341
13.5.1 聚氧化乙烯(PEO)系聚合物电解质 342
13.5.2 聚丙烯腈(PAN)系聚合物电解质 347
13.5.3 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 349
13.5.4 聚偏氟乙烯(PVdF)系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350
13.5.5 其他类型聚合物电解质 351
13.6 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353
13.6.1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353
13.6.2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 353
13.7 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 357
13.7.1 扣式锂聚合物电池 357
13.7.2 聚(1,1-二氟乙烯)类凝胶电解质锂电池 359
参考文献 360
第14章 高温电池材料 362
14.1 简介 362
14.2 ZEBRA电池材料 363
14.2.1 ZEBRA电池 363
14.2.2 ZEBRA的电池性能 364
14.2.3 ZEBRA电池的内阻 367
14.2.4 ZEBRA电池组 368
14.3.1 Na/S体系 369
14.3 钠/硫电池材料 369
14.3.2 Na/S电池 370
14.3.3 Na/S电池组 372
14.3.4 Na/S电池的耐蚀材料 373
14.3.5 锂铝/硫化铁电池 374
14.4 高温电池的组件 376
14.4.1 陶瓷电解质β-氧化铝 376
14.4.2 第二类电解质NaAlCl4及NaCl-AlCl3体系 381
14.4.3 氯化镍(NiCl2)及NiCl2-NaCl体系 384
14.4.4 Li离子导体 385
14.4.5 热绝缘材料 387
14.4.6 电池材料的数据 389
参考文献 390
附录一 392
附录二 402
附录三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