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宗教学纲要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宗教学纲要
  • 吕大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3116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宗教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宗教学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学习宗教学的意义 1

一、全面了解历史,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1

二、培养和树立社会成员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

三、对各种具体的宗教现象、宗教史的研究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3

四、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与宗教有关的国际国内政治,稳定社会秩序 3

第二节 宗教学的历史、性质和内容构成 4

一、宗教学发展史概述 4

二、宗教学的性质和内容构成 8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宗教学的态度、理论和方法 11

一、科学的态度:学术需理性、信仰要宽容 11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14

三、借鉴近现代比较宗教学的合理成果 19

第1编 宗教的本质及其表现 23

第一章 宗教的本质、要素和逻辑结构 23

第一节 宗教本质论的三种类型 23

一、以信仰对象(神)为中心 24

二、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为核心 25

三、以宗教的社会功能为基础 26

四、对上述三种宗教本质论的比较分析 2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论 29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 29

二、《反杜林论》对宗教的规定 32

第三节 本书对宗教定义的规定 34

一、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34

二、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35

三、“宗教四要素说”关于宗教的定义规定 36

四、对上述宗教定义的理解和应用 37

第二章 宗教观念 42

第一节 灵魂观念 42

一、灵魂观念的涵义 42

二、灵魂观念产生的原因 43

三、灵魂观念的演变 45

四、围绕灵魂观念的宗教行为 47

五、从灵魂不朽的信仰到宗教的来世生活论 49

一、神灵观念的性质和涵义 52

第二节 神灵观念 52

二、宗教的神是社会和人的投影 54

三、神灵的种类 56

四、神灵世界的结构 64

第三节 神性观念 66

一、神性的涵义 66

二、天命观念 67

三、神迹观念 71

一、宗教经验是信仰者对神圣物的精神体验 78

第一节 宗教经验的涵义 78

第三章 宗教经验 78

二、宗教经验的存在问题 79

第二节 宗教经验的表现形式和类型 80

一、在神圣物面前的敬畏感 80

二、对神圣物的依赖感 81

三、对神圣力量之神奇和无限的惊异感 82

四、罪恶感和羞耻感、安宁感和获救感 83

五、自觉与神遭遇或与神合一的神秘感 84

二、道德的净化 88

第三节 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 88

一、理论的引导 88

三、药物的使用 89

四、宗教的修习 90

第四节 宗教经验的实质 92

一、宗教经验与世俗经验的比较 92

二、宗教经验没有客观的对象 93

三、宗教经验的“超验对象”是主观观念的对象化 94

一、巫术的性质和特点 98

第一节 巫术 98

第四章 宗教行为 98

二、巫术的人性依据和社会基础 102

三、巫术的种类 104

四、巫术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 105

第二节 宗教禁忌 107

一、宗教禁忌的性质和特征 107

二、宗教禁忌的起源 108

三、宗教禁忌的种类 110

四、宗教禁忌的功能 112

一、献祭 114

第三节 献祭与祈祷 114

二、祈祷 116

三、忏悔 118

四、献祭与祈祷的性质和功能 119

第五章 宗教体制 121

第一节 宗教信徒的组织化与科层制度 121

一、宗教组织的性质 121

二、宗教组织的形成与演变 123

三、宗教组织的核心——僧侣 126

四、宗教组织的类型 128

五、宗教组织的社会作用 130

第二节 宗教观念的信条化与信仰体制 132

一、宗教信条、宗教教义的性质 132

二、宗教信条、宗教教义的产生与功能 133

一、宗教修行的性质与意义 135

二、宗教修行的目的 135

第三节 宗教理想境界的追求与修行体制 135

三、宗教修行法门种种 137

四、宗教修行的组织模式 139

第四节 宗教行为的规范化与宗教礼仪 139

一、宗教礼仪的性质 139

二、宗教礼仪的种类 141

三、宗教礼仪的功能 142

第六章 概说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147

第一节 各派宗教起源论 147

第2编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147

一、自然神话论 148

二、实物崇拜说 148

三、万物有灵论 149

四、祖灵论或鬼魂论 149

五、图腾论 150

六、前万物有灵论 151

七、原始启示说 152

第二节 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53

一、研究宗教起源的方法论问题 153

二、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54

三、氏族制是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 160

第三节 各种宗教发展观的比较 162

一、进化论的宗教发展观 162

二、恩格斯论宗教的发展 164

第七章 原始社会的氏族一部落宗教 166

第一节 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信仰形态 166

一、灵魂观念与冥世崇拜体制 166

二、图腾观念与图腾崇拜体制 169

三、祖灵观念和祖先崇拜体制 171

四、自然神观念和自然崇拜体制 175

第二节 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特征 178

一、自发性和朴素性 179

二、整体性和排他性 179

三、制度化的约束性 179

四、鲜明的功利性 180

第三节 部落联盟时期氏族宗教的演变 180

一、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特点 180

二、原始社会晚期宗教的演变 181

第八章 世界史上文明古国的国家—民族宗教 188

第一节 古代埃及宗教的国家化 190

一、国家保护神及其神性的演变是对王权政治的适应 190

二、神庙经济、祭司贵族的形成及其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192

第二节 古代巴比伦宗教的国家化 193

一、概说王国的兴替与宗教的国家化 193

二、自然神演变为城市国家的保护神 195

三、神和神灵世界的等级化 195

五、祭司贵族与祭司政体的形成与发展 197

四、国家宗教直接神化人间统治者及其统治秩序 197

第三节 中国三代(夏商周)以来的国家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 198

一、宗法性传统宗教的性质、内容和源流 198

二、天帝崇拜和祭天之仪 199

三、祖先崇拜和宗庙制度 201

四、社稷崇拜 201

五、特点和作用 202

第四节 古代印度的国家—民族宗教——婆罗门教的形成和发展 203

一、早期吠陀时代的印度社会和婆罗门教 203

三、奥义书的宗教思想 205

二、后期吠陀和梵书时代的婆罗门教 205

四、经书时代的婆罗门教 206

第五节 古代伊朗宗教的国家化和琐罗亚斯德教 207

一、古代伊朗国家和国家宗教的形成 207

二、琐罗亚斯德的宗教改革 209

三、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和教义 209

四、琐罗亚斯德教的兴衰 210

第六节 从古代希伯来宗教到犹太教 211

一、亚伯拉罕时代:古代希伯来氏族—部落宗教 211

二、摩西时代:犹太教的创立 212

三、犹太教的发展与完成 214

第七节 几点认识 216

第九章 世界宗教 218

第一节 世界宗教的特点 218

一、神性和信众的普世性 218

二、产生的创建性 219

三、组织的独立性 220

一、宗教世界化的宗教原因 221

第二节 宗教世界化的原因 221

二、宗教世界化的社会原因 222

第三节 佛教的形成和世界化 223

一、佛教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223

二、佛陀的创教活动 225

三、佛教的基本教义 226

四、佛教教团——僧伽的形成 227

五、释迦牟尼的神格化 228

六、佛教的发展 229

七、佛教走向世界的原因 232

第四节 基督教的形成与世界化 233

一、基督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33

二、耶稣其人其事 235

三、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237

四、基督教的世界化进程 240

第五节 伊斯兰教的形成与世界化 241

一、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41

二、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形成 243

三、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礼仪制度 245

四、伊斯兰教的世界化进程 247

第十章 概说宗教的社会文化功能 251

第一节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251

一、文化即人性化的自然 251

第3编 宗教的社会文化功能 251

二、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253

第二节 宗教如何发挥其社会文化作用 255

一、三种不同的宗教文化作用观 255

二、从“四要素”说看宗教的社会文化作用 258

一、人类物质需要的满足是宗教产生的前提 262

第十一章 宗教与社会经济生活 262

第一节 社会经济生活是宗教的基础 262

二、宗教实体的形成与发展必须有经济的保障 264

第二节 宗教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267

一、宗教徒对发展社会经济的作用 267

二、宗教观念影响信徒的经济行为 268

三、宗教的祭仪活动消耗大量社会财富 268

四、宗教组织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68

一、政治和宗教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 270

第十二章 宗教与政治 270

第一节 原始时代的宗教与政治的源起 270

二、原始社会中的政治与宗教 271

第二节 阶级社会中的宗教与政治 273

一、宗教与阶级关系 273

二、宗教与群体性政治生活 274

第三节 宗教为统治秩序服务的几种形式 275

一、宗教国家化为国教 275

二、政教合一 276

三、非国教形式的宗教与统治阶级 277

第四节 被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的几种形式 278

一、打着宗教旗帜的人民起义 278

二、宗教改革与教会改革 279

三、异端神学和异教运动 281

第五节 宗教与政治关系的其他表现形式 282

一、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282

二、政教分离 283

三、宗教与政党 284

四、宗教与国际争端 285

第一节 宗教与道德的起源 289

一、道德神启说和道德天赋论剖析 289

第十三章 宗教与道德 289

二、启蒙思想家对道德源泉问题的探索 291

三、马克思主义论道德的起源 292

第二节 宗教与道德的保证 294

一、道德的真正保证是社会的人际关系 294

二、宗教“保证”道德的历史作用 295

一、宗教道德的性质及其与世俗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297

第三节 宗教道德的性质和作用 297

二、宗教道德的社会意义 299

三、宗教道德的历史作用 300

第十四章 宗教与艺术 301

第一节 宗教与艺术的起源 301

一、“神创艺术论”和“艺术源于巫术论” 301

二、艺术起源于社会生活 303

三、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的因缘关系 304

一、社会生活的发展是艺术发展的基本动因 306

第二节 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306

二、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308

三、宗教对艺术影响的二重性 310

第十五章 宗教与科学 313

第一节 宗教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313

一、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区别 313

二、宗教与科学在历史上的联系 315

第二节 科学在历史上与宗教的冲突 317

一、古代希腊自然哲学对万物有灵论的冲击 318

二、哥白尼天文学说对于神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反叛 319

三、近代实验科学的无神论意义 320

四、天体演化说与生物进化论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 321

第三节 关于宗教与科学对立关系的调和问题 324

第十六章 宗教与哲学 329

第一节 宗教与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329

一、宗教与哲学的联系 329

二、宗教与哲学的区别 330

第二节 宗教与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332

一、中国历史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334

二、印度历史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338

三、希腊与西方历史上宗教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341

第三节 关于三大神学问题的哲学思考 347

一、关于灵魂不灭问题 347

二、关于神灵存在的问题 350

三、关于神迹——超自然律的自由问题 356

第4编 现代社会的宗教及其发展趋势 365

第十七章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宗教的演变 365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宗教的影响 365

一、经济走向全球化 365

二、政治多极化与文化多元化 366

三、高新科技大发展 368

第二节 传统宗教的演变 369

一、走向“世俗化”——传统宗教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369

二、对传统的坚持与回归——宗教保守主义的复兴 377

第三节 新兴宗教的活跃 379

二、新兴宗教的特点 380

一、新兴宗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380

三、当代新兴宗教的发展趋势 381

四、“异端”与邪教现象 382

第四节 宗教的对立与对话 383

一、宗教对立的原因 383

二、宗教对话的基础 384

三、宗教对话运动 386

第一节 关于“宗教永恒论” 390

一、从神性永恒导出宗教永恒 390

第十八章 宗教的未来 390

二、宗教为人性天赋论 391

三、宗教为社会必需论 393

第二节 关于”宗教消亡论” 397

一、文化主义的宗教消亡论 398

二、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消亡论 401

第三节 几点认识 407

阅读参考书 410

外国人名中英文对照 413

后记 41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