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变革之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赵家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732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变革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 1
上篇: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3
第一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 3
一 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概述 3
二 列宁的“两个转变”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实际进程 5
三 全面评价《导言》中的“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思想 10
四 《导言》尚未完全克服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16
五 《导言》中的“共产主义”仍然属于“哲学共产主义” 19
第二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26
一 《手稿》中两个出发点的矛盾 26
二 《手稿》中论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29
三 《手稿》中存在的旧哲学的遗迹 43
四 《手稿》以后对旧哲学遗迹的克服 48
第三章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 54
一 《提纲》中的“哲学家们”特指青年黑格尔派 54
二 青年黑格尔派不敢触及德国黑暗的现实 58
三 马克思以前的很多哲学家都想把自己的哲学变为现实 61
第四章 破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难解之谜 67
一 对中央编译局关于“生产关系”和“交往形式”两个概念之间关系说明的考察 67
二 《形态》对“生产关系”和“交往形式”两个概念关系的论述及其含义 69
三 《形态》从不同方面揭示了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容 75
第五章 历史决定论与改变世界何以可能 79
一 历史哲学的分类和历史非决定论的理论渊源 79
二 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是历史决定论 82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什么样的决定论 88
四 几点结论 98
第六章 “两个决不会”原理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01
一 “两个决不会”原理的孕育 101
二 “两个决不会”原理的形成 103
三 “两个决不会”原理的深化和发展 108
四 “两个决不会”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3
第七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还是“全部哲学的终结” 116
一 对“全部哲学终结论”所持论据的分析 117
二 对“全部哲学终结论”所持理由的分析 125
三 从多角度分析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论述的含义 137
第八章 历史发展“合力论”的理论论证及历史考察 145
一 历史发展“合力论”的理论论证 145
二 历史发展“合力论”的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 149
三 历史发展“合力论”的历史渊源 155
第九章 “实践观念”属于“观念领域”还是属于“实践领域”——对列宁《哲学笔记》中一个观点的商榷 162
一 “实践理性”概念含义的历史考察 162
二 列宁与黑格尔对实践和实践观念的关系理解上的差别 167
三 实践观念是连接理论观念和实践活动的桥梁 169
四 实践不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175
五 由实践到认识(理论)的过程是由特殊到普遍的过程 179
下篇:准确阐释《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哲学思想 187
第十章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力概念 187
一 具体生产力和一般生产力 187
二 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 190
三 资本的生产力和劳动的生产力 193
四 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 198
五 联合生产力和个人生产力 203
六 主体的生产力和客体的生产力 206
七 几点有益的启示 207
第十一章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关系概念 214
一 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中介的生产关系 214
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 217
三 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221
四 生产关系的“三分法”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环说”的关系 224
第十二章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方式概念 227
一 与生产方式概念相关联的概念 227
二 生产方式指生产的技术基础 230
三 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关系 231
四 生产方式指生产力的社会利用形式 233
五 生产方式指用什么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和不同的生产部门 235
六 生产方式是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 237
七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括资本主义的一切经济形式 240
八 两点启示 242
第十三章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分工理论 244
一 分工的本质和结构 244
二 分工的起源 248
三 分工发展的历史形态 251
四 分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63
五 分工发展的未来趋势 270
第十四章 马克思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的哲学意蕴 276
一 问题的由来 276
二 规律的客观性 280
三 规律不是直接的现实 282
四 规律的形成和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86
五 正确理解“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含义 289
第十五章 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解读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293
一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提出的逻辑考察 294
二 人的依赖性社会的特点及其解体过程 297
三 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质及其拜物教性质 299
四 物的依赖性社会为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创造条件 307
五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的特点及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09
六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差别 311
七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一致性 316
第十六章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含义及其关系 319
一 必然王国的含义 319
二 自由王国的含义 324
三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35
第十七章 全面认识资本的作用 341
一 问题的提出 341
二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未来新社会创造物质技术条件 346
三 创造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为建设未来新社会锻造全面发展的人才 350
四 促进新社会因素的产生,孕育和形成未来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因素 355
五 资本的历史作用的二重性和历史评价的两种尺度 363
第十八章 马克思资本主义起源运动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的适用范围 370
一 对马克思论述的误解 370
二 马克思论述的特定针对性 371
三 俄国农村公社发展的两种可能的前途 374
四 如何防止对马克思论述的误解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