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气预测与油气藏描述 地震勘探直接找油气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黄绪德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54010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油气勘探:地震勘探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油气预测与油气藏描述 地震勘探直接找油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基础工作 3
第1章作好准备工作 3
1.1了解地震预测油气的地质目的能否达到 3
1.1.1把握不同的勘探阶段 3
1.1.2了解目的层的油气地质特征 3
1.1.3了解储层物性和原油物性 7
1.1.4了解已知油气层单层厚度、组合厚度及沉积相控制的油气层产状 9
1.1.5综合评价预测的可行性 10
1.2审查用于地震预测的资料是否合乎需要 11
1.2.1作参数反演及分析用的地震资料能否达到质量要求 11
1.2.2了解井下资料的质量及有效性 18
1.2.3了解和掌握油气地质背景资料 21
1.3选择好所需的解释工作站 21
1.3.1解释工作站功能及类型 21
1.3.2要能作多类参数反演及特征值(属性)提取 22
1.3.3油气判别工具要有多种 24
1.3.4要能作油气藏描述及油气藏模拟 24
1.3.5工作站的其他功能 25
1.4掌握油气预测的解释策略 25
1.4.1深入掌握已知规律 25
1.4.2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26
1.4.3物探与地质深切结合 27
1.4.4正演与反演密切结合 28
1.4.5多参数复合以排除多解性 28
1.4.6努力提高分辨率 30
1.4.7反复对比,提高预测的可信度 31
1.5数据管理和输入输出 31
第2章熟悉双相介质理论 32
2.1综合评述 32
2.1.1有效介质理论 33
2.1.2波动方程及自适应理论 35
2.1.3接触理论 36
2.2Gassmann方程及其应用 36
2.3Biot理论简介 37
2.3.1特征频率 37
2.3.2波散与吸收 38
2.3.3开放系统时的速度公式及慢纵波 39
2.3.4考虑迂曲度影响的速度公式 40
2.4百灵方程及其应用 40
2.4.1基本方程及其验证 40
2.4.2估算油砂层速度 44
2.4.3估算气层速度 45
第3章已知资料分析是基础 48
3.1常规综合测井分析之一——孔隙砂岩油层 48
3.1.1速度分析 48
3.1.2密度分析 51
3.1.3波阻抗分析 53
3.1.4反射系数及振幅分析 53
3.1.5压实分析 54
3.1.6泥质含量对速度的影响 56
3.1.7油、水饱和度对速度的影响 58
3.1.8其他 59
3.2常规综合测井分析之二——致密砂岩气层 59
3.2.1速度与各参数的关系 59
3.2.2渗透率与各参数的关系 62
3.2.3气含量或气产能与各参数的关系 65
3.2.4结语 67
3.3全波列声测井分析 67
3.3.1阻抗分析 72
3.3.2反射系数和振幅分析 72
3.3.3横波及纵横波比分析 72
3.3.4弹性分析 72
3.3.5压力分析 74
3.3.6应力分析 76
3.3.7综合分析 76
3.3.8气层各参数异常的比较 78
第4章模型试验 79
4.1选择正演模型软件 79
4.2建立替代层 80
4.2.1选择典型钻井 80
4.2.2计算目的层参数 80
4.2.3确定参数替代公式 82
4.2.4确定替代层参数 84
4.3建立正演模型剖面 85
4.4模型剖面反演 86
4.4.1主参数分析 86
4.4.2道积分 87
4.4.3纵波品质因数 88
4.4.4波形分析、相关分析及频谱分析 88
4.4.5模式识别预测气层 91
4.4.6关联维预测气层 92
4.5AVO模型分析 92
4.6气层及富缝气层识别模式 96
中篇参数分析和应用 101
第5章运动学参数 101
5.1纵波速度 101
5.1.1速度的原始公式 101
5.1.2骨架成分及速度 101
5.1.3流体速度 105
5.1.4百灵公式中的孔隙率 109
5.2纵波阻抗反演 109
5.3纵波速度及密度的求取 110
5.4道积分 111
第6章动力学参数 113
6.1振幅分析 113
6.1.1碎屑岩单一厚层油层的反射振幅 113
6.1.2碎屑岩单一薄层油层的反射振幅 116
6.1.3碳酸盐岩气层的反射振幅 117
6.1.4亮点分析 119
6.2复数道分析 120
6.2.1原理概述 120
6.2.2“三瞬”的应用及缺陷 120
6.3主参数分析 121
6.3.1原理概述 121
6.3.2主振幅 122
6.3.3主频率 122
6.4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分析 125
6.4.1Zoeppritz方程近似式的误差 126
6.4.2纵波剖面 129
6.4.3斜率剖面 129
6.4.4截斜积剖面 130
6.4.5横波S*剖面 131
6.4.6泊松比差σ*剖面 131
6.4.7流体因子Ff剖面 133
第7章形态学参数 135
7.1波形分析 135
7.1.1波形特征值 135
7.1.2波形自回归系数 136
7.2频域分析 136
7.3相关分析 137
7.3.1自相关分析 137
7.3.2互相关分析 138
第8章弹性参数 140
8.1纵横波速比 140
8.1.1纵横波速比的物理意义及地质意义 140
8.1.2γ值的求取 143
8.2泊松比 144
8.2.1泊松比的物理意义及地质意义 145
8.2.2泊松比剖面的制作 146
8.2.3泊松比剖面和平面图 146
8.3杨氏模量 148
8.3.1杨氏模量的物理意义及地质意义 148
8.3.2杨氏模量剖面的制作 149
8.3.3实际的杨氏模量剖面 149
8.4其他弹性参数 150
8.4.1各弹性参数相互关系 150
8.4.2岩石矿物的各种弹性参数 150
第9章黏滞性参数 153
9.1各种黏滞性参数对储层分辨率比较 153
9.2吸收系数与品质因数 155
9.2.1吸收系数与品质因数的物理意义 155
9.2.2用Biot理论计算横波对数衰减δs和纵波对数衰减δp 156
9.2.3对δs与δP结果的分析 162
9.2.4纵横波吸收系数比γα 162
9.2.5慢纵波速度νp2 162
9.3储层的品质因数 163
9.3.1已知矿物、岩石、材料、流体的Q值 163
9.3.2求取Q值的方法 167
9.3.3实际的Qs剖面 168
9.4黏滞系数与综合刚性系数 168
第10章地质物性参数 169
10.1碎屑岩储层的厚度、面积和体积 169
10.1.1用道积分确定单一厚层或薄层厚度 169
10.1.2用调谐法确定单一薄层或薄互层厚度 171
10.1.3用砂泥比法确定薄互层中砂岩厚度 171
10.1.4有效厚度 172
10.1.5有效面积和体积 172
10.2孔隙率 172
10.2.1孔隙率的求取 172
10.2.2孔隙率剖面 173
10.3地层孔隙压力 173
10.3.1原理及应用方法 174
10.3.2实际地层压力剖面 175
10.4气饱和度 175
10.4.1方法原理 175
10.4.2视纵横波振幅比 177
10.5储层密度及流体密度 179
10.5.1百灵公式对密度的表述 179
10.5.2气层密度的估算 181
10.5.3密度剖面的计算 182
10.5.4流体密度 184
10.6裂缝预测 184
10.6.1方法原理 184
10.6.2应用实例 186
第11章智能预测工具 188
11.1模式识别 188
11.1.1所用地震参数 189
11.1.2模式识别的方法及问题 189
11.1.3模式识别的样本 190
11.1.4识别结果 192
11.2神经网络 193
11.3关联维 193
11.3.1计算方法 193
11.3.2模型试验 194
11.3.3实际平面图 195
11.3.4结论 196
第12章参数的图示 197
12.1参数剖面图 197
12.2参数沿层曲线剖面图 198
12.3参数沿层平面图 200
12.4多参数复合异常平面图 200
下篇最佳复合异常的确定和油气预测 203
第13章参数的评价和优选 203
13.1初选参数 203
13.1.1用模型试验进行初选 203
13.1.2用模式识别减少入选参数 204
13.1.3用K—L变换对参数进行压缩 205
13.2多井评价 205
13.2.1对钻井储层油气潜能进行评价 205
13.2.2作各类参数井旁值与钻井储层评价值交会图 207
13.2.3建立BES评价系统 207
13.2.4参数优选的标准 208
13.2.5权系数 209
13.2.6对参数的实际评价 209
13.3单井或少井评价 209
13.3.1建立不同油气饱和度替代层参数模型剖面 210
13.3.2反演 210
13.3.3提取沿层参数进行评价优选 211
第14章多参数加权复合 212
14.1参数的多解性 212
14.1.1低速异常的多解性 212
14.1.2振幅异常(亮点或暗点)的多解性 214
14.1.3AVO正异常的多解性 215
14.1.4道积分的多解性 216
14.1.5高吸收系数(低品质因数)的多解性 216
14.2多参数加权复合 217
14.2.1复合方案的确定 217
14.2.2复合方案的评价 218
14.2.3复合异常的分析 220
14.2.4复合后异常的变化 220
第15章最佳复合异常的油气地质解释 221
15.1白垩系下统砂岩油(气)层的异常解释 221
15.1.1异常描述 221
15.1.2异常的构造背景 221
15.1.3异常的岩相背景 221
15.1.4异常的油气背景 222
15.1.5异常的地球物理背景 222
15.1.6薄互层组的振幅特征 222
15.1.7异常的验证结果 225
15.1.8验收意见 226
15.2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Ng上胜海工区的预测结果及储量估计 227
15.2.1复合参数及其物理地质意义 227
15.2.2复合异常的地质解释 227
15.2.3对油砂体的预测、油藏静态描述及储量估算 229
15.2.4验收评价 231
15.3川西侏罗系上沙溪庙组致密砂岩裂缝气藏预测 232
15.3.1石油地质背景 232
15.3.2油气预测的技术思路及最佳复合异常 233
15.3.3复合异常的构造、岩相、岩性、储层背景及解释结果 234
15.3.4成果评审结果 235
15.4川南二叠系下统茅口灰岩缝洞气藏 236
15.4.1气藏特征 236
15.4.2气藏预测技术思路及复合异常评价 236
15.4.3复合异常个体评价解释标准 237
15.4.4成果验收意见 240
15.5三叠系嘉陵江组碳酸盐岩裂缝气藏 240
15.5.1工区概况 244
15.5.2气层预测 244
15.5.3预测失败的原因 244
第16章结论 246
16.1油气预测失败的一般原因 246
16.2油气预测还须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46
16.3油气预测必须遵循的十大要点 247
16.4要全面提高采集、处理、解释、管理水平 249
参考文献 252
附录A变量表 255
附录B符号表 260
附录C单位和量纲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