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木子,林枫杉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
- ISBN:756012885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3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6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语音 1
第一节汉语拼音字母 1
目录 1
第二节声母 2
一、声母表 2
二、声母的书写、笔顺及记忆歌谣 2
三、零声母 7
第三节韵母 7
一、单韵母笔顺、发音及记忆歌谣 8
发音 9
二、复韵母的读音及 9
三、鼻韵母的读音及发音 10
四、特别韵母 11
第四节声调 11
一、声调与种类 11
二、声调的标法 12
三、省写 13
第五节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13
一、音节的拼读 13
二、音节的拼写 15
一、轻声 16
第六节轻声和儿化 16
二、儿化 18
第七节变调 19
一、“一”、“不”的变调 19
二、语气词“啊”的音变 20
第八节语调 21
一、停顿 21
二、重音 22
三、句调 23
第一节汉字的特点及学习要求 25
一、汉字 25
第二章汉字 25
二、学习要求 26
第二节汉字的笔画和 26
笔顺 26
一、笔画 26
二、笔顺 26
第三节汉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29
一、偏旁 29
二、部首 29
三、汉字的间架结构 31
第四节多音字 33
一、多音字的几种情况 33
二、小学常见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35
一、同音字 40
第五节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 40
二、形近字 42
三、形声字 47
第六节避免读错音、写错别字 48
一、防止读错音 48
二、防止写错别字 52
第七节汉字的演变 56
一、字的形体 56
二、古文字阶段 57
一、象形文字 59
第八节汉字造字法 59
二、指事 60
三、会意 61
四、形声 61
第九节汉字的改革 62
一、汉字改革的必要性 62
二、汉字改革的任务 63
三、汉字改革的步骤 64
第十节查字典 68
一、音序查字法 68
二、部首查字法 69
三、笔画查字法 71
四、四角号码检字法 72
第十一节常用字典和 73
词典 73
一、《说文解字》 73
二、《康熙字典》 74
三、《中华大字典) 75
四、《新华字典》 75
五、《辞源) 76
七、《汉语大辞典》 77
六、《辞海》 77
八、《现代汉语辞典》 78
九、《四角号码新词典》 78
第三章词汇 79
第一节词 79
一、什么是词 79
二、确定词的方法 80
第二节词的构成 81
一、词的形式 81
二、合成词的构成 82
三、缩略语 83
第三节词义 85
一、词义的性质 86
二、词义的分类 88
第四节正确理解词语 90
第五节多义词和同音词 92
一、多义词 92
二、同音词 94
第六节同义词 95
一、什么是同义词 95
二、同义词的作用 97
三、同义词辨析 98
一、反义词的性质及类型 101
第七节反义词 101
二、反义词与多义词、同义词的交叉关系 102
三、反义词的作用 103
第八节词语种类 104
一、古语词 104
二、外来词 105
三、方言词语 106
四、专用词语 107
第九节成语 108
一、成语的特征 108
二、成语的来源 109
附:生僻成语注释 111
谚语格言 116
一、惯用语 116
第十节惯用语歇后语 116
二、歇后语 117
三、谚语 117
四、格言 118
第十一节词语的归类 118
第十二节掌握“的、地、得”和“着、了、过”的用法 119
一、“的”、“地”、“得”的用法 119
二、“着”、“了”、“过”的用法 120
结构 121
一、什么是句子 121
第四章句子 121
第一节句子的概念及 121
二、句子的结构 122
第二节句类 123
一、陈述语气 123
二、疑问句 124
三、祈使句 124
四、感叹句 125
第三节特殊句式 125
二、“被”字句 126
一、“把”字句 126
三、几种比较复杂的单句 127
第四节句式变换 128
第五节扩句与缩句 130
一、扩句 130
二、缩句 130
第六节认识复句 132
第七节造句 134
一、句子结构完整 135
二、句子结构搭配得当 135
三、词序要合理 136
五、选好内容,表达健康的思想 137
四、关系要明确 137
第八节修改病句 138
一、病句产生的原因 138
二、常用的修改符号 147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 148
四、修改病句的方法 149
第九节句群 150
一、什么是句群 150
二、句群的特点 150
三、句群与复句 151
六、句群内部关系 152
四、句群与段落 152
五、句群的结构方式 152
七、句群的扩展 154
八、句群的运用 154
九、句群与复句互换 154
方法 154
第十节理解句子 155
第十一节整理句序 157
第五章语法 158
第一节语索 158
一、语素的分类 158
第二节词 160
附:词的语法构成方式简表 160
一、名词 161
二、动词 162
三、形容词 164
四、数词 166
五、量词 167
六、代词 168
七、副词 170
八、介词 171
九、连词 172
十、助词 173
十一、叹词 174
十二、拟声词 175
十三、兼类词 175
十四、词的话用 176
第三节短语 176
一、短语结构类型分类 176
二、复杂短词的层次划分 179
第四节句子 179
二、句子成分 180
一、句子分类 180
第五节单句 185
一、主谓句 185
二、非主谓句 189
三、复杂单句的分析方法 190
第六节复句 192
一、复句与单句的区别 192
二、复句类型 192
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95
第二节学习修辞的目的 195
二、修辞的含义 195
一、修辞 195
第一节什么是修辞 195
第六章修辞 195
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197
三、提高语言文字的 197
鉴别力 197
第三节比喻 198
一、比喻 198
二、比喻的作用 198
三、比喻的类型 199
四、比喻的要求 200
第四节拟人 202
一、拟人 202
二、拟人的分类 202
三、拟人的作用 202
四、运用拟人的要求 202
五、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203
第五节夸张 204
一、夸张 204
二、夸张的作用 204
三、夸张的分类 204
一、排比 205
第六节排比 205
四、夸张的方式 205
五、夸张的运用 205
二、排比的构成 207
三、排比的作用 208
四、排比的运用 208
第七节设问 209
一、设问 209
一、设问的作用 209
第八节反问 210
一、反问 210
第九节对偶 211
二、对偶的分类 211
一、对偶 211
三、反问的作用与运用 211
四、设同与反问的区别 211
二、反问的类型 211
三、对偶的运用 212
四、对偶的作用 212
第十节对比 213
一、对比 213
二、对比的种类 213
三、对比的修辞作用 213
二、借代的种类 214
一、借代 214
四、运用对比应注意的问题 214
第十一节借代 214
三、借代的作用 215
四、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 215
第十二节映衬 216
一、映衬 216
二、衬托 216
三、对衬 216
第十三节反语 217
一、风趣性反语 217
二、讽刺反语 218
第七章标点符号 219
第一节标点的作用 219
第二节正确使用标点 220
符号 220
第三节标点符号的分类 222
第四节点号的用法 223
一、句号 223
二、逗号 223
三、顿号 224
四、分号 225
六、问号 226
五、冒号 226
七、感叹号 227
第五节标号的用法 228
一、引号 228
二、括号 229
三、省略号 230
四、破折号 231
五、连接号 232
八、着重号 233
七、间隔号 233
六、书名号 233
第六节标点的书写 234
一、标点的位置 234
二、直行文稿的标点 235
符号 235
第七节标点的运用 235
一、分句间的标点 235
二、句与句间的标点 236
三、引号与点号连用 236
第一节语音的运用 237
一、声韵的选择 237
第八章语言的运用 237
二、声调的配合 238
三、音节的调整 239
第二节词语的选用 240
一、词语选用的要求 240
二、同义词的选用 240
三、同音词的选用 243
四、反义词的选用 244
五、成语的选用 245
六、歇后语的选用 247
七、谚语的选用 248
八、格言的选用 249
第三节句子的变化与 249
选择 249
一、一般句式与特殊句式 250
二、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 251
三、陈述语气变成反问语气 252
四、祈使语气变成疑问语气 252
五、肯定说法与否定说法 252
六、长句与短句 253
七、句子的整散 254
八、句子的松紧 254
一、联用 255
第四节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55
二、兼用 256
三、套用 256
第九章朗读与背诵 257
第一节朗读的作用 257
第二节朗读的要求 258
第三节朗读的功能 260
一、朗读的理解功能 260
二、朗读的表意功能 261
三、朗读的益智功能 261
第四节提高朗读能力的方法 262
第五节朗读好的标准 264
第六节新理念要求的 266
朗读 266
第七节复述的作用 268
第八节复述的几种类型 269
一、故事描述型 269
二、导游介绍型 270
三、即兴表演型 270
第九节复述的方式 270
第十节背诵 271
熟读背诵 271
附1.《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古诗篇目 272
附2.诗词简介 275
第十章听话和说话 277
第一节对听话者的要求 277
一、抓住中心,把握要点 277
二、理清思路,掌握线索 277
三、揣摩意图,品味感情 278
四、养成听话的良好习惯 278
第二节对听话者的能力训练 278
一、注意力的训练 278
三、记忆力的训练 279
四、反应力的训练 279
二、理解力的训练 279
第三节说话训练的重 280
要性 280
第四节谈话者的形象 281
一、说话者要显得有广博的知识 281
二、说话者的个人品格 282
三、思维一定要敏捷 282
第五节说话能力的构成 283
一、表达能力 283
二、发送能力 284
三、演示能力 284
第六节谈话的类型 285
第七节说话的艺术 286
一、交谈如何开头 287
二、话题的选择 287
三、话题的展开 288
四、谈话的结束法 289
第八节谈话的顾忌 290
第九节怎样培养说话 292
能力 292
一、以听促说 292
二、以读促说 292
第十节情景对话 293
三、以写促说 293
第十一节口语交际 296
一、口语交际的提出 296
二、口语交际的训练形式 299
三、口语交际的训练方法 301
四、口语交际训练的注意事项 302
第十一章阅读 304
第一节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04
第二节阅读的作用 305
一、学习知识 305
二、提高能力 307
三、受到教育 309
第三节阅读的方式 310
一、精读 310
二、略读 310
三、浏览 311
四、跳读 311
五、速读 311
六、默读 312
七、朗读 312
八、点评助读 312
二、层次和段落 313
一、自然段和意义段 313
第四节阅读训练的基础 313
三、段落和段落 314
四、内容和思想 315
五、主要和次要 315
六、原因和结果 316
七、外表和内心 316
八、静态和动态 317
九、过渡和照应 317
十、实在事物和联想 318
十一、事物间联系 318
第五节阅读程序 319
第六节阅读训练的主要方法 321
一、理解词、句、段、篇 321
二、划分层次 322
三、划分段落 322
四、概括段意 323
五、概括主要内容 324
六、概括文章中心 326
七、列小标题 326
八、回答问题 327
第七节记叙类文章的阅读内容 328
第八节说明类文章的阅读内容 333
第九节阅读的特殊要求 334
一、学会圈点画评 334
二、学会写读书笔记 335
三、阅读促进观察 336
第十节写人记事文章的阅读方法 337
一、阅读“写人”文章的方法 338
二、阅读“记事”文章的方法 339
第十一节写景状物文章的阅读方法 341
一、写景文的阅读方法 341
二、状物文的阅读方法 342
一、阅读寓言的方法 344
第十二节寓言、童话的阅读方法 344
二、阅读童话的方法 345
第十三节课外阅读 346
一、课外阅读 346
二、语文课外阅读必须重视 346
三、语文课外网读的 347
特点 347
四、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 347
阅读习惯 348
六、养成良好的课外 348
形式 348
五、语文课外阅读的 348
第十四节读写结合 350
一、读写结合的意义 350
二、读写结合的方法 350
三、作用 351
第十二章写作基础 352
第一节开头 352
一、开篇点题 353
二、引用开头 353
开头 354
四、人物描写开头 354
三、用设问或感叹句 354
五、环境描写开头 355
六、场面描写开头 355
第二节结尾 356
一、自然性结尾 356
二、总结归纳式结尾 357
三、抒情议论结尾 357
四、呼应开头式结尾 358
五、引用式结尾 358
一、词语过渡 359
第三节过渡 359
二、句子过渡 360
三、段落过渡 360
第四节照应 361
一、照应的作用与运用 361
二、首尾照应 361
三、前后照应 362
第五节结构类型 363
一、总分式结构 363
二、分总式结构 363
三、总分总式结构 363
四、事件、时间、空间顺序结构 364
五、倒叙式结构 365
一、主次与详略 366
二、详写与略写的原则 366
第六节详略 366
第七节线索 367
一、两条线索 367
二、以人为线索 367
五、以物为线索 368
六、以事件为线索 368
七、以情感为线索 368
四、以时间为线索 368
三、以空间为线索 368
第八节叙述 369
一、叙述的作用 369
二、叙述的分类 369
三、叙述要求 369
四、记叙的要素 370
五、顺序 370
六、倒叙 370
七、插叙 371
八、补叙 372
三、分类说明 373
二、举例说明 373
一、下定义说明 373
第九节说明 373
四、比喻说明 374
五、对比说明 374
六、数字说明 375
第十节描写 375
一、描写的要求 375
二、景物描写 377
三、场面描写 377
四、人物描写 378
五、人物描写方法 379
第十一节抒情 380
一、抒情的要求 380
二、抒情的种类 381
第十二节语言 382
一、语言要通畅 382
二、语言要明确 382
三、语言要简洁 383
四、语言要准确 384
五、语言要鲜明 385
六、语言要生动 385
一、观察的必要性 386
第十三章写作的一般规律第一节观察 386
二、观察的态度 387
三、怎样观察 388
四、观察的方法 391
五、观察能力的培养 391
第二节命题 392
一、命题应当遵循的 392
原则 392
二、命题应当注意的 392
问题 392
三、命题的方法 392
一、审题的方法 393
第三节审题 393
二、审题的内容 394
三、命题作审题 395
四、看图作文审题 395
五、话题作文审题 396
第四节立意 397
第五节选材 399
一、选材的原则 399
二、选材的标准 399
三、选材的要求 401
三、腹稿构思法 402
二、随想随记构思法 402
一、大体轮廓构思法 402
第六节构思 402
第七节布局 403
一、布局的原则 403
二、布局的方法 403
第八节编写提纲 404
一、编写提纲的要求 405
二、编写提纲的方法 405
第九节起草 405
一、怎样起好草 406
二、起草应注意问题 407
三、起草方式 407
第十节修改 409
一、文章为什么要修改 409
二、怎样修改 410
第十四章文体写作 414
第一节看图作文 414
一、看图方法 415
二、发挥想象 416
第二节怎样写人 419
二、人物动作描写 420
一、人物肖像描写 420
三、人物语言描写 421
四、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422
五、用具体事例来写人 423
六、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425
第三节怎样记事 428
一、写好一件事 429
二、写好几件事 431
第四节怎样写活动 434
二、抓重点,写好活动场面 435
一、按顺序,写清活动过程 435
第五节怎样写静物 437
一、按顺序观察 437
二、抓住特点观察 438
三、写出喜爱之情 438
第六节怎样写景物 440
一、按一定顺序观察 441
二、抓住特点观察 441
三、抓住时间变化写景 441
四、抓住动态静态抒情 441
第七节怎样写动物 443
三、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 444
二、写好动物的动态和静态特点 444
特点 444
一、写好动物的外形 444
四、写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45
第八节怎样写植物 446
一、抓住植物的外形特点 447
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48
三、写出植物的象征意义 448
第九节怎样写游记 450
第十节话题作文 453
第十一节怎样写想象文 458
二、寓言 459
一、童话 459
三、科幻故事 460
第十二节怎样写日记 462
一、观察日记 463
二、生活日记 464
第十三节写读后感 465
(观后感) 465
第十四节应用文 468
一、书信 468
二、通知 471
三、计划 472
五、条据 473
四、总结 473
六、读书笔记 474
第十五章必知著名作家作品第一节李白 476
第二节杜甫 477
第三节白居易 478
第四节欧阳修 479
第五节苏轼 480
第六节陆游 481
第七节鲁迅 481
第八节叶圣陶 483
第九节冰心 484
第十节老舍 485
第十一节巴金 486
第十二节魏巍 487
第十三节契诃夫 488
第十四节安徒生 488
第十五节列夫·托尔斯泰 489
第十六节文学常识 489
一、唐初四杰 489
二、山水田园派诗人 490
三、唐宋八大家 491
第十七节四大名著 494
一、《三国演义) 494
四、杨万里与中兴四大诗人 494
二、《水浒传》 496
三、《西游记》 498
四、《红楼梦》 500
第十六章应了解的著名作家作品第一节现当代作家 503
第二节先秦作家 514
第三节汉代作家 516
第四节魏晋作家 517
第五节南北朝作家 518
第六节隋唐五代作家 519
第七节宋代作家 524
第八节元明作家 526
第九节清代近代作家 529
第十节外国作家 532
第十一节作品简介 537
第十二节课文人物及名人简介 550
第十七章文化常识 563
第一节历法 563
第二节天文 568
第三节地理 571
一、世界之最 571
二、我国之最 573
九、地球上的四大洋 575
十、地球五带 575
八、地球上的七大洲 575
十一、我国行政区划知多少 575
三、我国的三大平原 575
六、祖国的心脏 575
五、我国的四大盆地 575
四、我国的四大高原 575
七、祖国的宝岛 575
十二、神州三宝歌 576
十三、区名 577
十四、政区名 578
十五、山川关隘名 580
第四节考试分级 580
第六节服饰 582
第五节饮食 582
第七节年龄称谓 585
第八节节日的由来 585
第九节其他 597
一、世界三大主要宗教及创始人 597
二、四大文明古国 597
三、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597
四、我国民间四大传说 597
六、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 598
五、世界史上三个阶段的“七大奇迹” 598
七、纪元、公元、世纪、年代 599
八、世纪称“父”的科学家 600
第十八章书法 603
第一节书法的分类 603
一、什么是书法 603
二、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603
三、书法的分类 604
第二节书法字体 604
一、我国毛笔书法字体的演变 604
二、书体简介 605
第三节书法名家简介 606
第四节毛笔文具的使用和保管 608
一、笔 608
二、墨 609
三、砚 610
四、纸 610
五、水瓶 611
第五节毛笔字的书写 611
一、书写的要求 611
二、习字的方式和程序 613
三、笔画 615
四、结构 617
五、成篇字的写法 619
第六节硬笔书法 620
一、什么是硬笔书法 620
二、硬笔书法的执笔 621
方法 621
三、硬笔书法文具的保管和使用 621
附录 623
中国神话传说人物 623
开天辟地的盘古 623
炼石补天的女娲 624
逐日英雄夸父 625
撞断天柱的共工 626
猛志常在的刑天 628
衔石镇海的精卫 628
铜头铁额的蚩尤 629
发明八卦的伏羲 630
射日英雄羿 631
错奔月宫的嫦娥 632
治水救灾的大禹 633
为父报仇的眉间尺 634
挖山不止的愚公 635
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