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心理学概论
  • 丘景尼编 著
  • 出版社: 开明书店
  • ISBN:
  • 出版时间:1931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理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绪论 3

第一章 心理学之定义 3

一 心理学名称之由来 3

二 心理学定义诸说 4

三 心理学之定义 6

四 何谓精神现象 7

五 心理学之任务 9

第二章 心理学之发达 10

一 心理学之发达 10

二 心理学之学派 12

三 挽近心理学派之倾向 17

第三章 心理学之研究法 20

一 心理学之方法 20

二 心理学上实验之非难 25

三 心理学上实验之可能 25

四 心理学上实验之难点 26

第四章 心理学之分科 27

一 心理学之分科 27

二 一般心理学 29

三 特殊心理学 29

四 生理心理学 31

五 比较心理学 31

六 实验心理学 31

第五章 心理学与其他科学之关系 33

一 心理学与哲学 33

二 心理学与伦理学 34

三 心理学与论理学 34

四 心理学与美学 34

五 心理学与理化学 35

六 心理学与生物学 35

七 心理学与法学 35

九 心理学与教育学 36

八 心理学与医学 36

一 精神现象之三分法 38

第六章 精神现象之分类 38

二 精神现象之二分法 39

第二编 神经系统 43

第一章 精神现象之生理的基础 43

一 身心之关系 43

二 心理学上之生理的事实 43

三 何谓神经系统 44

第二章 神经原 46

一 构造上之单位 46

二 神经纤维之构造 47

三 机能上之单位 47

四 神经原之机能 48

五 神经流 49

六 神经原之联络 49

一 脊髓之构造 51

第一节 脊髓 51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 51

二 神经中枢 51

一 中枢神经系统 51

二 脊髓之机能 52

第二节 延髓 52

一 延髓之构造 52

二 延髓之机能 53

第三节 小脑 53

一 小脑之构造 53

二 小脑之机能 53

第四节 大脑 54

一 大脑之构造 54

二 大脑之机能 55

二 知觉神经运动神经 58

第五节 末梢神经 58

一 脊髓神经脑神经 58

三 末梢神经与神经中枢之关系 59

第四章 交感神经系统 60

一 交感神经系统 60

二 交感神经之作用 60

第三编 意识及注意 63

第一章 意识 63

一 何谓意识 63

二 意识与无意识 63

三 意识之特质 64

四 识野识域 65

一 何谓注意 66

二 注意之选择作用 66

第一节 总论 66

第二章 注意 66

第二节 注意之种类 67

一 注意之分类 67

二 无意的注意 67

三 有意的注意 68

第三节 注意引起之要件 69

一 客观的要件 69

二 主观的要件 70

第四节 注意上之生理现象 72

一 筋肉运动 72

二 呼吸及循环作用 73

第五节 注意之动摇 73

一 注意之动摇 73

二 注意持续之时间 73

二 注意范围之测定 74

三 注意范围之差异 74

一 注意之范围 74

第六节 注意之范围 74

第七节 不注意 76

一 何谓不注意 76

二 注意散漫 76

三 放心 77

第八节 注意之发达 77

一 注意之发达 77

二 教育上之注意 78

第九节 兴味 79

一 何谓兴味 79

二 兴味之本质 79

三 兴味与注意 80

四 兴味之分类 81

五 兴味之发达 82

二 直观 87

一 何谓感觉 87

第一章 感觉 87

第一节 总论 87

第四编 认识 87

三 感觉之发达 88

四 感觉之分类 88

第二节 刺激 89

一 刺激 89

二 刺激之种类 89

第三节 视觉 90

一 视觉器官 90

一 眼球之构造 90

二 眼之机能 93

二 视觉 95

一 视觉 95

二 视觉之种类 95

四 色觉 96

二 光觉与色觉 96

一 色觉 96

一 光觉 96

三 光觉 96

二 色调 97

三 原色 97

四 明暗 98

五 饱和 98

五 残像 99

一 残像 99

二 残像之种类 99

三 再归残像 100

四 残像之潜伏期与继续期 100

五 残像之应用 100

六 对比 100

一 对比 100

二 视觉对比之种类 101

三 对比之法则 102

七 视野 103

一 视野 103

二 视野之?狭 103

三 过渡色 103

八 视觉障碍 104

一 色盲 104

二 色盲之种类 104

三 近视眼 105

第四节 听觉 106

一 听觉器官 106

一 耳之构造 106

二 耳之机能 108

二 听觉 108

一 听觉 108

二 噪音调音 109

三 音之高低(调子) 109

五 音色 110

四 音之强弱 110

六 声域 111

第五节 味觉 111

一 味觉器官 111

一 味觉器官 111

二 舌之构造 112

三 舌之机能 113

二 味觉 113

一 味觉之性质 113

二 味 114

三 味觉之中和及对化 115

四 味觉与表出运动 115

第六节 嗅觉 115

一 嗅觉器官 115

一 鼻之构造 115

一 嗅觉之性质 116

二 嗅觉 116

二 鼻之机能 116

二 呼吸野及嗅野 118

三 嗅觉之测定 118

四 嗅觉之疲劳 118

五 嗅觉之混合 118

第七节 皮肤感觉 119

一 皮肤感觉器官 119

七 嗅觉之退化 119

六 嗅觉之交替及对比 119

一 皮肤之构造 120

二 皮肤之机能 120

二 皮肤感觉 121

一 皮肤感觉之意义 121

二 皮肤感觉之种类 121

三 温觉冷觉 122

一 温觉冷觉 122

三 生理的零点 123

二 温点与冷点 123

一 压觉 124

二 压点 124

三 压觉之觉阈 124

四 压觉 124

四 压觉之辨别阈 125

五 痛觉 125

一 痛觉 125

二 痛觉与压觉 125

三 痛觉之必要 126

第八节 有机感觉 126

一 有机感觉之意义 126

二 有机感觉之性质 127

三 有机感觉之种类 128

一 运动感觉之要素 130

二 运动感觉之种类 130

第九节 运动感觉 130

三 运动感觉之价值 131

第十节 感觉之属性 132

一 何谓感觉属性 132

二 感觉之四属性 132

一 感觉之质 133

一 何谓感觉之质 133

二 特殊势力说 133

二 感觉之强度 134

一 感觉阈 134

二 辨别阈 134

三 感觉强度之法则 134

三 感觉之时间及延长 140

一 感觉之时间 140

二 感觉之延长 140

二 知觉与感觉 141

一 知觉 141

第二章 知觉 141

第一节 总论 141

三 知觉之性质 142

四 知觉之种类 143

第二节 空间知觉 143

一 空间知觉 143

二 空间知觉与感觉 143

二 空间阈 144

三 线之知觉 144

一 点之知觉 144

一 触空觉 144

四 触空觉与视觉 145

二 视空间 145

一 视觉与触觉 145

二 视空间之二方面 146

三 立体之知觉 148

二 听空间之二种 149

三 听空间 149

一 听空间 149

第三节 时间知觉 150

一 时间知觉 150

二 过去现在未来 150

三 现在之长 151

四 主观的时间与客观的时间 151

第四节 知觉之错误 152

一 错觉 152

一 错觉 152

二 错觉之种类 152

二 错视 153

一 错视之二说 153

二 正常错视 153

三 反转实体之错视 154

四 距离变化之错视 156

六 方向角度变化之错视 158

五 轮廓变化之错视 158

七 距离不变性之错视 160

八 方向不变性之错视 161

九 对比之错视 162

三 触觉之错误 163

一 错触 163

二 矛盾定位 164

三 联想之错触 164

第三章 幻觉 165

一 幻觉 165

二 幻觉之原因 165

三 幻觉与错觉 166

第四章 统觉 167

一 统觉 167

二 统觉之性质 167

三 统觉之发达 168

一 观念之意义 170

第五章 观念 170

第一节 总论 170

二 观念与知觉 171

三 观念之种类 171

第二节 观念之型式 171

一 观念型式 172

二 观念型式之分类 173

三 观念型式与教育 173

第三节 观念联合 174

一 观念之再现 174

二 观念联合 174

三 观念联合之法则 174

第六章 记忆 176

第一节 记忆之意义 176

一 记忆 176

一 记忆之四要素 177

二 广义之记忆 177

第二节 记忆之要素 177

二 学习 178

三 把住 178

四 忆起 178

五 再认 178

第三节 记忆之分类 180

一 记忆之分类 180

二 有机的记忆意识的记忆 180

三 机械的记忆人工的记忆论理的记忆 181

四 观察的记忆联想的记忆思考的记忆 182

五 永续的记忆一时的记忆 182

第四节 记忆之条件 183

一 记忆之确否与良否 183

二 记忆之条件 183

三 记忆之方法 184

第五节 记忆之障碍 185

一 记忆之障碍 185

二 忘却 186

第六节 记忆之测定 187

一 记忆之实验的研究 187

二 记忆与年龄 187

三 记忆与性 189

四 记忆与时间 189

第七章 想像 190

第一节 总论 190

一 想像之意义 190

二 想像之过程 190

三 想像与记忆 191

第二节 想像之种类 191

一 想像之种类 191

三 能动的想像 192

二 受动的想像 192

第三节 理想空想妄想 193

一 理想 193

二 空想 193

三 妄想 193

第四节 想像之利害 194

一 想像之利益 194

二 想像之弊害 194

第五节 儿童之想象 195

一 儿童之想象 195

二 教育上之注意 195

三 儿童想像之实验的研究 196

一 感情与知识 199

二 感情之意义 199

第一章 总论 199

第五编 感情 199

三 感情与感觉 200

四 感情之学说 201

五 感情之分类 203

第二章 简单感情 205

一 简单感情 205

二 简单感情之分类 205

三 感情之质 206

四 感情之实验的研究 207

第三章 情绪 209

第一节 总论 209

一 情绪 209

二 情绪与表出运动 209

三 詹姆士仑干说 210

四 内分泌说 212

五 情绪之种类 212

二 愤怒 214

一 恐怖 214

第二节 主要之情绪 214

三 爱情 215

四 同情 215

第三节 美的感情 216

一 何谓美的感情 216

二 色之调和 217

三 音之调和 217

四 形状之分割 218

五 轮廓线 220

六 变化与统一 220

七 类形之反复 220

八 时律 221

第四章 情操 222

一 情操 222

二 情操之分类 222

四 道德的情操 223

三 知的情操 223

五 宗教的情操 224

六 美的情操 224

第五章 感情之障碍 226

一 感情之障碍 226

二 感情内容之障碍 226

三 感情兴奋性之障碍 226

四 感情反射性之强度障碍 227

五 感情之性质之障碍 227

第六编 意志 231

第一章 运动及意志 231

一 意识之运动的过程 231

二 运动之种类 231

三 何谓意志 232

四 意志之分类 233

一 意志之发生 235

二 原始的意志 235

第二章 意志之发达 235

三 意志之进化的发达 236

四 意志之退化的发达 237

第三章 反射运动及自发运动 238

一 感觉的反射生理的反射 238

二 反射运动之性质 238

第四章 冲动及本能 240

一 冲动之意义 240

二 本能之意义 240

三 冲动与本能 241

四 本能与反射 241

五 本能与习惯 242

六 本能与遗传 242

七 本能之起原 243

八 本能之特质 244

第五章 人类之本能 246

第一节 总论 246

一 本能之数 246

二 本能之分类 247

第二节 自己保存之本能 247

一 初生儿之本能运动 247

二 恐怖 248

三 争斗 248

四 愤怒 248

五 竞争 248

六 搜集 249

七 好奇 249

第三节 种族保存之本能 249

一 生殖本能 249

第四节 社会的本能 250

一 羞耻 250

二 养护本能 250

二 社交性及群居之本能 251

三 同情 251

四 牺牲 251

第五节 发达的本能 252

一 游戏 252

一 何谓游戏 252

二 游戏之本质 252

三 游戏之发达 254

四 游戏与精神之发达 254

二 模仿 255

一 模仿之意义 255

二 模仿之分类 255

三 人生模仿之必要 256

四 反对暗示 256

二 偏向及性僻 257

一 欲望与冲动 257

第六章 欲望 257

第七章 执意(狭义之意志) 258

一 执意 258

二 意志之障碍 259

第八章 习惯 261

一 习惯 261

二 习惯之生理 261

三 运动习得之顺序 261

四 习惯之养成 262

五 习惯与年龄 263

六 习惯之效果 263

第九章 品性 265

一 品性 265

二 形式的品性实质的品性 265

三 品性之改造 266

二 精神作业之种类 269

一 何谓作业 269

第七编 作业与疲劳 269

第一章 总论 269

第二章 读书 270

一 读书之生理 270

二 读书作用之分解 271

三 读书之难易 271

一 书写之心理 272

二 运笔之压力 272

第三章 书写 272

第四章 计算 273

一 数之观念 273

二 计算之实验的研究 274

第五章 言语 275

一 言语 275

二 言语之发生及发达 275

三 文章之发达 275

二 画之内容之变迁 277

第六章 绘画 277

一 描画能力之发达 277

三 鉴赏力 278

第七章 作业之进路 279

一 作业线之动摇 279

二 作业线动摇之原因 279

三 作业能力之个人的型式 280

四 一日间之作业 281

五 作业之性质与能力 282

第八章 练习 283

一 练习与熟练 283

二 练习发达之过程 283

三 高原线出现之原因 284

四 在高原出现后练习机能发达之理由 285

五 练习之个人的标式 285

六 练习之条件 287

二 疲劳之种类 288

第九章 疲劳 288

一 疲劳与疲劳之感 288

三 疲劳之进行 289

四 疲劳之生理 289

五 疲劳之必要 290

六 疲劳之征候 291

七 疲劳与年龄及体质 291

八 疲劳之测定 291

第十章 休息 293

一 疲劳之回复 293

二 对于休息所应研究之事项 293

三 休息之时期 293

四 休息之长短 294

五 休息之方法 294

六 营养 294

二 睡眠之生理的原因 295

一 睡眠之性质 295

第十一章 睡眠 295

三 睡眠之时间 296

四 睡眠之深度 297

五 梦 297

第八编 自我个性人格 301

第一章 自我 301

一 自我 301

二 自我之内容 302

三 自我观念之发达 302

第二章 个性 303

一 个性 303

二 禀质 303

三 气质 306

第三章 人格 307

一 人格 307

二 人格之转换及分裂 30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