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乘佛学与终极关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大乘佛学与终极关怀
  • 王路平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659169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大乘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大乘佛学与终极关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1

上篇 大乘佛学的根本渊源——原始佛学思想 2

第一章 佛教的缘起 2

一、佛教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

二、沙门思潮(六师外道) 5

三、佛陀创立佛教 6

第二章 佛教的基本教义 10

一、四圣谛 11

二、十二因缘 22

三、三法印 28

第三章 佛教的哲学基础 36

一、缘起论 37

二、无常说 51

三、无我论 53

四、中道观 59

五、平等观 63

(一)印度大乘佛学发展概况 69

一、中印大乘佛学的发展线索 69

中篇 大乘佛学的三大系统——中观、唯识和真常三学 69

第一章 大乘佛学的发展线索和思想系统 69

(二)中国大乘佛学发展概况 79

二、大乘佛学的思想系统 91

(一)大乘佛学的三大系统 91

(二)大乘佛学三大系统的关系 96

三、律宗和净土宗 105

(一)律宗 105

(二)净土宗 114

第二章 中观之学 121

一、中观学的由来及师承 121

(一)中观学在印度的产生和发展 121

(二)中观学在中国的发展 123

(三)三论宗的形成 123

二、龙树、提婆之学 125

(一)缘起说 125

(二)中道观 128

(三)二谛义 131

三、僧肇的般若学 133

(一)“不真空”的本体论 134

(二)“物不迁”的动静观 139

(三)“般若无知”的认识论 141

(四)“涅槃无名”的解脱论 142

四、三论宗 143

(一)二藏三轮的判教理论 144

(二)四重二谛观 145

(三)中道实相论 146

第三章 唯识之学 149

一、唯识学的由来和发展 149

(一)古印度瑜伽行派 149

(二)真谛的真心唯识学 155

(三)唯识宗的形成及师承 157

二、五位百法论 161

(一)心法 162

(二)心所法 165

(三)色法 166

(四)不相应行法 167

(五)无为法 168

(六)百法与三性 170

三、阿赖耶识缘起论 172

(一)阿赖耶识说 172

(二)四分三境说 177

(三)种子学说 179

(四)阿赖耶识缘起论非唯物论亦非唯心论 186

四、转依说 189

(一)转依的根据和目的 189

(二)五位修行 195

第四章 真常之学 205

一、真如缘起论 205

(一)一心开二门 206

(二)真如与无明 210

(三)如来藏与阿赖耶识 211

二、天台宗 215

(一)天台宗的由来及师承 215

(二)五时八教的判教理论 219

(三)天台宗的主要内容 223

三、华严宗 233

(一)华严宗的由来及师承 233

(二)三时五教十宗三乘的判教理论 235

(三)华严宗的主要内容 238

第五章 禅宗之学 257

一、原始禅宗 257

(一)西土二十八祖 257

(二)菩提达摩的禅法 259

(三)楞伽师 261

(四)东山法门 263

二、禅宗形成 269

(一)北宗神秀系 269

(二)慧能禅宗思想的特点 273

(三)南宗三系 280

三、南宗五家七宗 290

(一)一花开五叶 290

(二)临济宗 297

(三)曹洞宗 305

(四)云门宗 311

(五)沩仰宗 315

(六)法眼宗 319

(七)五家禅宗晚期变化 323

下篇 大乘佛学的终极关怀——上求下化的生命智慧 331

第一章 大乘佛学的终极关怀 331

一、大乘佛学与终极关怀 331

二、超越何以可能 339

三、大乘佛学的超越 342

第二章 大乘佛学的终极真实 346

一、缘起门 347

(一)大乘佛学各派缘起论的相互关系(判教门) 347

(二)中观学性空缘起论的互动模式 350

(三)大乘缘起论的生命观 352

(四)大乘缘起论的整体观 357

二、中道门(二谛门) 362

(一)中道门是大乘佛学的纲要 362

(二)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364

(三)自净其意,向死而在 366

三、真妄门(心性门、心识门、真如门) 369

(一)众生心性本具真妄(净染、善恶) 369

(二)真妄门设立的目的和意义 375

第三章 大乘佛学的终极目标 377

一、涅槃解脱(涅槃门、佛性门、解脱门) 378

(一)涅槃四德 378

(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380

(三)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相即不二 381

二、证悟转依(迷悟门、转依门) 383

(一)生死即涅槃关键在于一心之转 383

(二)转迷为悟如何可能 385

(三)一心之转的开悟是超理性的 387

三、生命存在矛盾的终极解决 389

(一)生命存在的根本矛盾 389

(二)生命存在三大矛盾的终极解决 390

(三)诗意的真空妙有境界是生命存在的最高形式 394

第四章 大乘佛学的终极承诺 396

一、菩萨三德 398

(一)以菩提心为因 398

(二)以慈悲心为怀 399

(三)以般若智为导 400

二、六度四摄 402

(一)六度 402

(二)四摄 406

三、戒定慧三学 407

(一)戒律门(道德门) 408

(二)禅定门(修证门、修行门) 412

(三)般若门(智慧门、方便门) 422

主要参考书目 43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