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申论 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 2008洞穿公考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旭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140472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65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公务员-招聘-考试-中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申论 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 2008洞穿公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申论考试分析与备考策略 3
第一章 申论理论知识 3
第一节 申论的含义与功能 3
一、申论的含义 3
二、申论的渊源 4
三、申论科目的设置缘由 5
四、申论的测评功能 6
第二节 申论的测评要素与特点 7
一、申论的测评要素 7
二、申论的特点 8
第三节 申论的结构与体裁 9
一、申论的结构 9
二、申论的体裁 10
第二章 申论命题基本模式与规律分析 12
第一节 申论命题基本模式 12
一、三论式 12
二、两论式 13
三、三论式与两论式的关系 13
第二节 申论命题的变化趋势与规律分析 14
一、“注意事项”的变化趋势与规律分析 14
二、给定资料的变化趋势与规律分析 15
三、申论题型的变化趋势与规律分析 17
第三章 申论的命题阅卷与评分 24
第一节 申论的命题阅卷 24
一、申论的命题情况 24
二、申论的阅卷程序 24
三、2007年中央申论考试得分偏低的原因分析 25
第二节 申论的评分标准与扣分因素 25
一、申论的评分标准 25
二、申论常见扣分因素 26
第四章 申论的备考策略与应试技巧 28
第一节 明确申论的性质和地位是备考的首要前提 28
一、申论写作是一种虚拟公文写作 28
二、申论考试的地位 29
第二节 申论的备考策略 29
一、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精力 30
二、备考规划法 30
三、时事热点追踪法 30
四、应试心态调整法 30
五、基础训练与强化训练法 31
六、借助外力法 32
七、“押题”训练法 32
第三节 申论的应试技巧 33
一、认真审题 33
二、紧扣材料答题 34
三、注意限制要求 34
四、提出方案要符合角色定位 34
五、对策要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34
六、避免申论考试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34
七、注意申论考试中的“四忌” 35
八、把握阅卷人心理 35
第二部分 申论过关分步精讲 39
第一章 阅读理解 39
第一节 阅读理解概说 39
一、阅读理解的实质和重要性 39
二、阅读理解常见问题 39
三、阅读理解的原则 41
第二节 申论材料的形式与内容 42
一、给定材料的主要表现形式 42
二、给定材料的内容 43
第三节 阅读理解的“四步骤” 48
一、第一步,扫视材料概貌 48
二、第二步,准确判断材料所含信息的性质 48
三、第三步,读透材料 49
四、第四步,准确把握材料内容 49
第四节 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 50
一、先看问题,后看材料,带着问题去阅读 50
二、对材料进行归纳分类 51
三、精泛结合,主次分开 55
四、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材料主旨 56
第五节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57
一、认读能力及其培养 57
二、理解能力及其培养 57
三、评论能力及其培养 58
第二章 归纳概括 59
第一节 归纳概括综述 59
一、归纳概括的基本含义 59
二、归纳概括常见问题 60
三、归纳概括题型最新分类 60
第二节 归纳概括的原则与要求 63
一、归纳概括的原则 63
二、归纳概括的要求 66
第三节 归纳概括的基本方法 67
一、删减要素法 67
二、分类归纳法 68
三、逐层剖析法 68
四、关键词分析法 68
五、参与方分析法 70
第四节 归纳概括的基本答题模式 71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答题模式 71
二、归纳概括主要问题的基本答题模式 76
第五节 归纳概括能力的提高 81
一、概括需要“舍象” 81
二、概括需要有科学态度 82
第六节 地方优秀真题探究性测试 82
测试一 82
测试二 85
第三章 提出对策 88
第一节 提出对策概说 88
一、提出对策是申论应试的关键环节 88
二、提出对策题型最新分类 88
三、提出对策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 91
第二节 提出对策的原则与要求 92
一、提出对策的原则 92
二、提出对策的要求 95
第三节 申论常用对策手段 97
一、法律手段 97
二、行政手段 97
三、经济手段 97
四、管理手段 98
五、教育手段 98
六、监督手段 98
七、协调手段 98
八、自律手段 98
第四节 提出对策的方法与技巧 99
一、提出对策的方法 99
二、提出对策的技巧 100
第五节 对策有效性分析 103
一、对策有效性分析的命题形式 103
二、对策有效性分析的方法 104
三、对策有效性分析的解题步骤 105
第六节 地方优秀真题探究性测试 105
测试一 105
测试二 108
第四章 论证分析 111
第一节 论证分析概说 111
一、论证分析题型最新分类 111
二、论证分析常见问题 111
第二节 论证分析的原则与要求 112
一、论证分析的原则 112
二、论证分析的要求 115
第三节 论证分析的基本步骤 120
一、拟写好标题 120
二、编好提纲 120
三、写好开头 121
四、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121
五、论据的使用 121
六、结好尾 121
七、写好字 122
八、避免扣分因素 122
第四节 论证分析的主要方式 122
一、申说式 122
二、申发式 124
三、评述式 125
四、辩诘式 126
第五节 地方优秀真题探究性测试 126
测试一 126
测试二 132
第三部分 申论应试常用文体 139
第一章 议论文 139
第一节 议论文概说 139
一、议论文的特点 139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139
三、议论文的基本方式 140
第二节 议论文的结构 142
一、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142
二、四类常用议论文结构 142
第三节 论证的常用方法 145
一、论证分析中论述问题的主要方法 145
二、论证分析中论证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151
三、论证分析中如何运用辩证分析的主要方法 159
第四节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60
一、准确性 160
二、鲜明性 161
三、概括性 161
四、生动性 161
五、逻辑性 162
第二章 公文式申论文章 163
第一节 讲话稿 163
一、讲话稿的特点 163
二、讲话稿的写作要求 164
三、讲话稿的写作结构 165
第二节 演讲稿 166
一、演讲稿的特点 166
二、演讲稿的写法 167
第三节 意见 171
一、意见的特点 171
二、意见的写作要求 172
三、意见的写作结构 172
第四节 报告 175
一、报告的特点 175
二、报告的写作要求 175
三、报告的写作结构 176
第五节 请示 178
一、请示的特点 178
二、请示的写作要求 179
三、请示的写作结构 179
第四部分 历年真题名师点评 183
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183
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评析 185
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191
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评析 193
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198
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评析 201
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05
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评析 210
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15
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评析 219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25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评析 229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34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评析 241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245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答卷及评析 251
第五部分 申论应试必备理论 261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 261
第一节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发展全过程 261
第二节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262
一、统一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262
二、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264
三、统筹兼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68
第二章 和谐社会 272
第一节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7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7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273
三、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274
四、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76
五、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278
六、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279
七、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280
八、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281
第二节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283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283
二、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285
三、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288
四、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293
第六部分 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议程上的重大课题 297
课题一 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齐心协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297
课题二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98
课题三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99
课题四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00
课题五 实施节约优先的能源战略 301
课题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302
课题七 坚定不移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03
课题八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04
课题九 加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05
课题十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306
课题十一 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307
课题十二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08
课题十三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309
课题十四 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10
课题十五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11
课题十六 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