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鑫强,张大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4824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研究的背景 1
第一节 社会及教育现实需要 1
一、社会现实的需要 1
二、教育现实的需要 3
第二节 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 4
一、精神病理学模型存在的缺陷 4
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贡献与不足 6
三、我国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 7
第三节 心理健康研究本土化及本研究的总体思路 8
一、我国心理健康研究本土化的需要 8
二、研究的意义与总体思路 8
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的依据 11
第一节 理论构建的相邻学科启发及政策支撑 11
一、科学哲学思想的启示 11
二、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支撑 12
三、中医体质学说的借鉴 13
第二节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研究成果的整合 15
一、心理健康内涵结构的分析 15
二、心理素质内涵结构的分析 22
三、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分析 27
第三节 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吸收 30
一、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0
二、易感性(素质)-应激模型 32
三、积极心理学思想 33
四、心理韧性的研究 34
第四节 模型内各变量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 35
一、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 35
二、心理素质与生活事件关系的实证研究 37
三、心理素质与社会支持关系的实证研究 37
四、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 38
五、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指标关系的实证研究 41
第三章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的基本构架 45
第一节 模型的机制层级 45
一、心理素质形成机制亚模型 46
二、心理素质作用机制亚模型 47
第二节 模型的评估层级 48
一、康健型 48
二、易复原型 49
三、易感型 49
四、重患型 49
第三节 基于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的实证研究思路 50
第四章 青少年心理素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特征研究 52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特征研究 52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现状水平 56
二、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性别差异 57
三、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年级差异 59
四、不同父亲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心理素质及各因子上的差异 62
五、不同母亲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心理素质及各因子上的差异 66
六、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城乡差异 70
七、青少年心理素质特征的综合讨论 72
第二节 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特征研究 76
一、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现状水平 78
二、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79
三、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年级差异 79
四、不同父亲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82
五、不同母亲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84
六、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城乡差异 87
七、青少年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特征的综合讨论 88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征研究 92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水平 94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94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 95
四、不同父亲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 96
五、不同母亲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在心理健康及各因子上的差异 97
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城乡差异 98
七、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征的综合讨论 99
第五章 青少年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消极指标抑郁作用机制的横断研究 102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对抑郁的直接作用 105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人口学变量与抑郁的相关 105
二、青少年心理素质总均分对抑郁的主效应 107
三、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及其诸因子对抑郁的主效应 108
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及其诸因子对抑郁的主效应 111
五、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适应性诸因子对抑郁的主效应 114
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品质和个性品质通过适应性对抑郁的间接作用 116
一、青少年认知品质和个性品质总体上通过适应性对抑郁的间接作用 116
二、认知品质诸因子通过适应性对抑郁的间接作用 120
三、个性品质诸因子通过适应性对抑郁的间接作用 123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对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125
一、心理素质总均分对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125
二、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及其诸因子对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127
三、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及其诸因子对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131
四、心理素质的适应性及其诸因子对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133
第四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对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136
一、心理素质总均分对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136
二、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及其诸因子对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138
三、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及其诸因子对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140
四、心理素质的适应性及其诸因子对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 142
第五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抑郁的间接作用 144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总体上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抑郁的间接作用 144
二、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及其诸因子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抑郁的间接作用 146
三、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及其诸因子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抑郁的间接作用 148
四、心理素质的适应性及其诸因子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抑郁的间接作用 150
第六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及其诸因子对抑郁的预测作用的综合分析 151
一、心理素质对抑郁主效应的综合分析 154
二、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和个性品质通过适应性对抑郁间接作用的综合分析 154
三、心理素质对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调节作用的综合分析 154
四、心理素质对社会支持与抑郁关系调节作用的综合分析 155
五、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抑郁间接作用的综合分析 156
第六章 青少年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生活满意度作用机制的横断研究 157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作用 159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人口学变量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 159
二、青少年心理素质总均分对生活满意度的主效应 161
三、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及其诸因子对生活满意度的主效应 163
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及其诸因子对生活满意度的主效应分析 165
五、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适应性诸因子对生活满意度的主效应 168
第二节 青少年认知品质和个性品质通过适应性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作用 170
一、青少年认知品质和个性品质总体上通过适应性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作用 170
二、认知品质诸因子通过适应性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作用 174
三、个性品质诸因子通过适应性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作用 177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对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179
一、心理素质总均分对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179
二、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及其诸因子对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182
三、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及其诸因子对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186
四、心理素质的适应性及其诸因子对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188
第四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对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192
一、心理素质总均分对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192
二、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及其诸因子对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194
三、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及其诸因子对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199
四、心理素质的适应性及其诸因子对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202
第五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作用 206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总体上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作用 206
二、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及其诸因子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作用 208
三、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及其诸因子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作用 210
四、心理素质的适应性及其诸因子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间接作用 211
第六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及其诸因子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的综合分析 213
一、心理素质对生活满意度主效应的综合分析 213
二、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和个性品质通过适应性对生活满意度间接作用的综合分析 216
三、心理素质对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调节作用的综合分析 216
四、心理素质对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关系调节作用的综合分析 217
五、心理素质通过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间接作用的综合分析 217
第七节 横断研究下青少年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作用的综合分析 218
一、心理素质总均分对抑郁、生活满意度作用的综合讨论 219
二、心理素质的认知品质对抑郁、生活满意度作用的综合讨论 219
三、心理素质的个性品质对抑郁、生活满意度作用的综合讨论 219
四、心理素质的适应性对抑郁、生活满意度作用的综合讨论 224
第七章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作用机制模型的纵向研究 225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发展的描述统计 228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纵向相关分析 233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总均分与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纵向关系模型 237
第四节 青少年认知品质与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纵向关系模型 238
第五节 青少年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纵向关系模型 249
第六节 青少年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纵向关系模型 256
第七节 纵向研究下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相互作用的综合分析 262
一、初测心理素质及其诸因子对11个月以后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汇总及综合讨论 262
二、初测心理素质及其诸因子对11个月以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汇总及综合讨论 264
三、初测心理健康对11个月后心理素质及其诸因子的预测作用汇总及综合讨论 266
四、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11个月以后的相互预测作用汇总及综合讨论 268
第八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的横向与纵向作用机制的综合分析 274
第八章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分类模型的横断研究 276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抑郁分类模型的分组有效性研究 276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与抑郁分类模型的分组及标准 278
二、青少年在心理素质与抑郁分类模型上的分布情况及人口学变量特点 279
三、青少年心理素质与抑郁分类模型在抑郁得分上的分组有效性分析 280
四、青少年心理素质与抑郁分类模型在生活事件上的分组有效性分析 281
五、青少年心理素质与抑郁分类模型在社会支持上的分组有效性分析 283
六、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抑郁分类模型分组有效性的综合分析 284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的分组有效性研究 285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的分组及标准 287
二、青少年在心理素质与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上的分布情况及人口学变量特点 288
三、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在生活满意度得分上的分组有效性分析 290
四、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在生活事件上的分组有效性分析 291
五、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在社会支持上的分组有效性分析 292
六、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分组有效性的综合分析 294
第九章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分类模型的纵向研究 296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抑郁分类模型的预测有效性研究 296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与抑郁分类模型对11个月后抑郁预测的有效性分析 298
二、青少年心理素质与抑郁分类模型对11个月后生活事件预测的有效性分析 301
三、青少年心理素质与抑郁分类模型对11个月后社会支持预测的有效性分析 305
四、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抑郁分类模型预测有效性的综合分析 308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的预测有效性研究 309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与抑郁分类模型对11个月后抑郁预测的有效性分析 312
二、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对11个月后生活事件预测的有效性分析 315
三、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对11个月后社会支持预测的有效性分析 319
四、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生活满意度分类模型预测有效性的综合分析 322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分类模型的综合分析 323
一、康健型特点的综合分析 323
二、重患型特点的综合分析 324
三、易感型特点的综合分析 324
四、易复原型特点的综合分析 325
五、高低心理素质对未来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作用的综合分析 326
六、高低心理健康对未来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作用的综合分析 327
第十章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视角下的预防与干预 330
第一节 研究的贡献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30
一、研究的主要贡献 331
二、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332
第二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关系模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333
一、模型对预防与教育的价值 333
二、模型对干预与治疗的价值 334
第三节 总结论 335
参考文献 339
附录 355
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