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哲学与社会哲学 关于欧洲、北美、印度和中国的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史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法哲学与社会哲学  关于欧洲、北美、印度和中国的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史研究
  • (瑞士)马塞尔·森(MARCELSENN)著;刘毅,高媛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6637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法哲学-哲学史-对比研究-世界;社会哲学-哲学史-对比研究-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法哲学与社会哲学 关于欧洲、北美、印度和中国的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绪论:对法哲学与社会哲学的基本理解 1

卷一 欧洲 9

1.古代 9

1.1 所谓的前苏格拉底学派 9

1.2 自然哲学(宇宙学) 10

1.3 自然哲学的两种世界概念 10

1.3.1 爱菲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 11

1.3.2 埃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 12

1.4 智者学派 12

1.5 苏格拉底 13

1.6 柏拉图 16

1.6.1 生平 16

1.6.2 认识论 17

1.6.3 与读者的文间讨论 19

1.6.4 柏拉图的伦理学 19

1.6.5 柏拉图的政治概念 20

1.6.6 柏拉图的法律概念 21

1.7 亚里士多德 23

1.7.1 生平 23

1.7.2 作为其形而上学组成部分的亚里士多德本体论 23

1.7.3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25

1.7.4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 27

1.7.5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概念 29

1.8 斯多亚学派与塞涅卡 30

2.中世纪:唯理论与唯意志论 32

2.1 概念与问题 32

2.2 从古代的自然秩序到基督教中世纪的位格化的上帝行动 34

2.3 唯意志论与唯理论的关系 35

2.4 作为唯理论代表的托马斯·阿奎那 37

2.5 作为唯意志论代表的约翰·邓斯·司各特和奥卡姆的威廉 39

2.5.1 渊源 39

2.5.2 约翰·邓斯·司各特(约1270~1308年) 41

2.5.3 奥卡姆的威廉(约1290~1349年) 45

3.现代 48

3.1 斯宾诺莎(1632~1677年) 48

3.1.1 问题的提出 48

3.1.2 生平 50

3.1.3 斯宾诺莎作品中伦理与政治的关联 51

3.1.4 自由概念和法律概念的本体论基础 53

3.1.5 作为自主性存在的法律 53

3.1.6 源于伦理的法律 55

3.2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 56

3.2.1 生平 56

3.2.2 康德的法律概念 58

3.2.2.1 问题与解决方案 58

3.2.2.2 先验的法律概念 60

3.2.2.3 法律与国家 60

3.2.2.4 法律与人 61

3.2.2.5 法律与绝对命令 62

3.2.2.6 魔法石? 64

3.3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年) 65

3.3.1 生平 65

3.3.2 立场与方法 66

3.3.3 黑格尔的法律概念 67

3.4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年) 70

3.4.1 生平 70

3.4.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71

3.4.3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概念 73

3.5 20世纪法哲学概况 74

3.5.1 西欧和中欧诸哲学流派 74

3.5.2 法哲学与哲学思潮的关系 76

3.5.2.1 新康德主义 76

3.5.2.2 生命哲学 78

3.5.2.3 哲学解释学和语言哲学 78

3.5.2.4 新托马斯主义法哲学 80

3.5.2.5 结构主义 80

3.5.2.6 批判理性主义与科学哲学 80

3.5.2.7 新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81

3.5.2.8 商谈理论与系统论 82

3.5.2.9 法律逻辑学与分析法学 83

3.5.2.10 英格兰的法哲学 83

卷二 北美、印度和中国 87

1.导言 87

1.1 欧洲视角下的三个新方向 87

1.2 轴心时代 94

2.北美的法哲学和社会哲学 97

2.1 法哲学的结构条件 97

2.1.1 生命感觉与实用主义 97

2.1.2 消费行为与宗教 99

2.1.3 作为基本政治信条的自由 100

2.1.4 相互作用与结果 103

2.2 北美的“法哲学”是什么? 103

2.2.1 哲学中的法律概念 103

2.2.2 当代北美教科书的式样 105

2.3 北美哲学的主要流派 106

2.3.1 特征 106

2.3.2 1900年以后的实用主义和社会哲学 108

2.3.2.1 概述 108

2.3.2.2 威廉·詹姆斯(1842~1910年) 109

2.3.2.3 乔治·桑塔耶那(1863~1952年) 111

2.3.2.4 约翰·杜威(1859~1952年) 113

2.3.3 以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与法律观念为背景对社会和法律的经济分析 115

2.3.3.1 概述 115

2.3.3.2 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 116

2.3.3.3 法律的经济分析与更新的新自由主义 119

2.3.3.3.1 经济思想的政治背景 119

2.3.3.3.2 法经济学 120

2.3.3.3.3 20世纪80年代的北美新自由主义 122

2.3.4 正义理论与社群主义 124

2.3.4.1 概述 124

2.3.4.2 正义理论(自1970年起) 126

2.3.4.2.1 约翰·罗尔斯(1921~2002年) 126

2.3.4.2.2 罗纳德·德沃金(1931~2013年) 131

2.3.4.3 社群主义 133

3.亚洲的社会哲学与法哲学 137

3.1 欧洲与亚洲 137

3.2 亚洲 139

3.2.1 “亚洲”意味着什么? 139

3.2.2 如何看待亚洲文化? 140

3.3 印度(印度地区) 142

3.3.1 印度社会哲学与法哲学的特征 142

3.3.2 印度社会 143

3.3.3 印度的法律体系 145

3.4 印度教 148

3.4.1 概念与特征 148

3.4.2 印度教的基础 149

3.4.3 教法经典 150

3.4.4 作为印度教法的法典以及《摩奴法典》 153

3.4.5 教法经典的弱点 154

3.5 在教法经典与现代法治国之间的法哲学任务 154

3.6 佛法与佛教 155

3.6.1 作为人的佛陀 155

3.6.2 佛教的转型 156

3.6.3 佛陀学说 158

3.6.4 佛教中的社会哲学与法哲学意涵 161

3.7 中国 161

3.7.1 中国的发展与特征 161

3.7.2 中国与印度及欧洲的关系 164

3.7.3 当代中国的宪法与法律体系 166

3.8 中国的主流社会哲学与法哲学 166

3.8.1 主流思想的历史背景 166

3.8.2 儒家 168

3.8.3 道家 176

3.8.4 法家 178

3.9 胜雅律:“中国马克思主义” 180

3.9.1 KPCh=中国儒家党?中国资本主义党? 180

3.9.2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88

3.9.3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范”:主要矛盾 194

3.9.4 主要矛盾逻辑下的人权观 199

3.9.5 总结与评价 202

“善始善终”之结语 205

原始文献 209

一、柏拉图 209

1.苏格拉底的申辩 209

2.克力同 209

3.《理想国》之“太阳隐喻” 210

4.《理想国》之“洞穴隐喻” 212

5.“洞穴隐喻的结论” 215

6.《理想国》之“城邦的管理” 215

7.《理想国》之“女性的教育” 216

8.《理想国》之“妇女儿童的公有” 219

9.《理想国》之“身体共同体” 220

10.《理想国》之“后代的繁衍” 220

11.《理想国》之“后代的抚育” 221

12.《理想国》之“统治者的灵活的婚姻政治” 221

13.《法律篇》之“权力统治、正义与上帝” 221

14.《法律篇》之“作为治国原则的公正 224

15.《法律篇》之“法律的必要性以及法官与立法者的任务区分” 225

16.《游叙弗伦篇》之“虔敬并非神之所喜” 227

二、亚里士多德 228

17.《形而上学》之“形而上学本体论” 228

18.《政治学·卷一》,1252b27~1253a18 231

19.《政治学·卷三》,1280b30~1281a10 231

20.《政治学·卷三》,1286a7~1286a32 232

21.《尼各马可伦理学》之“公正” 233

22.《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五,1131b9~1132b8 234

23.《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五,V.1 133a18~1134a 236

24.《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五,V.1 137a2b~1187a31 237

三、西塞罗 237

25.《论责任》 237

四、塞涅卡 238

26.《论幸福生活》 238

27.《论仁慈》 240

28.《论仁慈》 240

五、马克·奥勒留 242

29.《沉思录·卷二》 242

六、奥古斯丁 242

30.《上帝之城·卷十三》“原罪” 242

31.《上帝之城·卷十一》 243

32.《上帝之城·卷十九》 243

七、保罗 244

33.《罗马书·卷九》 244

34.《罗马书·卷十三》 245

八、托马斯·阿奎那 246

35.《神学大全·卷一》 246

36.《神学大全·卷二》 247

36A.《论君主统治》 250

37.《关于权力的争议问题》 250

九、约翰·邓斯·司各特 251

38.《巴黎论著》第四卷 251

十、奥卡姆的威廉 252

39.《辩论集七篇》 252

40.《对话录·政治书信(1334年)》 253

十一、巴鲁赫·斯宾诺莎 255

41.《伦理学》第四部分,命题四 255

42.《伦理学》第四部分,命题十八 256

43.《伦理学》第四部分,命题三十五~三十七 257

44.《伦理学》第四部分,命题四十 261

45.《伦理学》第四部分,命题四十五 261

46.《伦理学》第四部分,命题六十五 262

47.《伦理学》第四部分,命题六十七 263

48.《伦理学》第四部分,命题六十八 263

49.《伦理学》第五部分,命题二十四 264

50.《伦理学》第五部分,命题四十二 264

51.《神学政治论》,第二十章 S.3 01:16~30 265

52.《神学政治论》,第二十章 S.3 01:31~302:8 265

53.《神学政治论》,第二章 第七~八节 266

54.《神学政治论》,第二章 第十五~十六节 267

十二、康德 268

55.“哥白尼式的革命” 268

55A.《道德形而上学》 268

56.《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269

57.《实践理性批判》 270

58.《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271

59.《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272

60.《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273

61.《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273

62.《永久和平论》 274

十三、黑格尔 277

63.《法哲学原理·序言》 277

64.《法哲学原理》目录 279

65.《法哲学原理》第29节 280

66.《法哲学原理》第30节 281

67.《法哲学原理》第31节 282

67A.《法哲学原理》第36~37节 282

67B.《法哲学原理》第57节 283

68.《法哲学原理》第141节 283

69.儿童权利 285

70.《法哲学原理》第211节 287

71.《法哲学原理》第258节 287

72.《法哲学原理》第280节 289

十四、马克思和恩格斯 289

7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289

7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德意志意识形态” 290

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共产党宣言” 291

7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共产党宣言” 292

7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共产党宣言” 293

十五、汉斯·凯尔森 296

78.《纯粹法理论·序》 296

79.《纯粹法理论·目录》 296

80.《纯粹法理论》第27节 297

81.《纯粹法理论》第28节 297

82.《纯粹法理论》第29~30节 297

十六、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298

83.《法哲学》 298

十七、威廉·詹姆斯 299

84.“实用主义何为?” 299

十八、乔治·桑塔耶那 304

85.“擎起生命的火炬” 304

十九、约翰·杜威 306

86.《民主与教育》 306

87.达尔文对哲学的影响 307

二十、威廉·洛普克 308

88.《人类文明》 308

二十一、罗纳德·科斯 309

89.《社会成本问题》 309

二十二、约翰·罗尔斯 311

90.《正义论》 311

二十三、罗纳德·德沃金 314

91.《认真对待权利》 314

二十四、印度 317

92.《印度宪法》第14~35条 317

93.关于寡妇自焚的禁令 320

94.印度教婚姻法(1955) 321

95.《薄伽梵歌》18.4 1~18.5 6 322

96.法论,习俗,“真实的”法律与“杜撰的”法典 323

97.印度教法中关于遗产、分家和收养等的摘录 324

98.《摩奴法典》 326

99.印度法摘要 327

100.乔达摩·悉达多(佛陀),“佛祖成长的传说” 330

101.乔达摩·悉达多(佛陀),“木筏的隐喻” 331

102.乔达摩·悉达多(佛陀),“四种高贵的智慧” 332

103.乔达摩·悉达多(佛陀),“八正道” 333

二十五、中国 334

10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34

105.《中国共产党党章》 334

106.孔子,《论语》 335

107.《道德经》 338

108.《韩非子》第五、二十、二十五章 340

109.《韩非子》第六、十四、十五、四十五章 340

文献目录 341

人名索引 383

译者致谢 393

译后记 39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