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释义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行政法释义学
  • 李洪雷著;曾宪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19080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法释义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1

一、行政法释义学的基本特点 3

二、中国行政法释义学的构建 9

三、本书的体系安排 16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础范畴 19

第一节 行政 19

一、对行政概念的界定 19

二、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3

三、行政的特点 25

四、行政的分类 28

第二节 行政法 33

一、行政法的概念 33

二、行政法的特点 34

三、行政法的分类 36

第三节 行政法的渊源 39

一、行政法的渊源概说 39

二、行政法的成文法源 40

三、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45

第四节 作为公法的行政法 48

一、公私法二元论的功能 48

二、公私法二元论的相对性 50

三、公私法的区分标准 50

第五节 行政法律关系 53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53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 55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56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与消灭 58

五、特别行政法关系 60

第二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 65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 65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性 65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来源 68

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70

第二节 依法行政原则 71

一、法律优位原则 71

二、法律保留原则 72

第三节 平等原则 79

一、平等原则的概念 79

二、平等原则的衍生原则 80

三、平等原则与我国行政法制实践 81

第四节 比例原则 81

一、比例原则概述 81

二、比例原则的内容 84

三、比例原则与我国行政法制实践 85

第五节 信赖保护原则 86

一、信赖保护原则的概念 86

二、信赖保护原则的发展 87

三、信赖保护原则与法律安定性原则 88

四、信赖保护原则适用的条件 89

五、信赖保护的方法 91

六、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领域 92

七、信赖保护原则与我国行政法制实践 95

第六节 其他的行政法基本原则 97

一、人性尊严原则 97

二、诚实信用原则 102

三、公益原则 105

四、行政效能效率原则 108

五、正当程序原则 110

第三章 行政法的适用与解释 115

第一节 行政法的适用 115

一、行政法规范的结构 115

二、行政法规范的适用 116

三、法律解释与事实定性的互动 119

第二节 行政法的解释 120

一、概说 120

二、行政法解释的形式 121

三、行政法解释的因素 131

四、行政法解释的目的 139

五、司法解释与行政解释 147

第三节 行政法的补充 151

一、法律漏洞及其补充概说 151

二、法律漏洞的认定标准 151

三、法律漏洞的产生原因与种类 154

四、法律漏洞的补充 155

五、关于“超越法律的法之续造”与“法官对法律的背离” 160

第四节 行政法规范的选择 162

一、行政法规范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规则 162

二、行政法规范冲突的裁决机制 165

第四章 公务主体的法律形态 169

第一节 公务主体的法律形态概述 169

一、从科层制到分散化 169

二、公务主体的法律形态与公务的性质 170

三、宪法规范与公务主体的法律形态 172

四、我国公务主体的概念及其重构 173

第二节 行政机关 181

一、科层制的优势与不足 181

二、行政机关的概念 184

三、行政机关的类型 187

四、行政机关的管辖权 196

五、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198

六、行政体制改革与我国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完善 201

第三节 公法人 202

一、公法人的概念 202

二、公法人的类型 204

三、公法人与中国行政法 207

第四节 行政署 209

一、行政署的概念 209

二、行政署的分类 209

三、独立署 210

四、执行署 214

第五节 承担公务的私人 221

一、私人承担公务的正当性 221

二、被授权人 222

三、私人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224

第六节 私法形式的公务组织 228

一、概述 228

二、法律形式的选择自由及其限制 229

三、对私法形式行政组织的法律控制 230

第五章 公务员法的基本制度 232

第一节 公务员法概述 232

一、西方国家的公务员法 232

二、我国公务员法制的建立与发展 234

三、我国公务员法的渊源与特点 237

第二节 公务员的概念、范围与分类 239

一、公务员的概念与范围 239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和人员 246

三、公务员的分类 247

第三节 公务员主管部门 252

一、公务员主管部门的概念 252

二、公务员主管部门的职能 252

第四节 公务员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253

一、公务员关系的产生 253

二、公务员关系的变更 255

三、公务员关系的消灭 257

第五节 公务员关系的内容 261

一、公务员的权利 261

二、公务员的义务 265

三、公务员的责任 269

第六章 作为法律行为的行政处理 272

第一节 德国的学理 273

一、行政处理与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 273

二、行政处理与行政事实行为 277

三、行政处理与准法律行为 279

第二节 日本的学理 280

一、传统学理 280

二、对传统学理的批评 282

第三节 中国的学理 284

一、我国大陆的学理 284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学理 287

第四节 对若干争论之检讨 295

一、行政处理与法律行为——法律行为与意思自治有必然的联系吗? 295

二、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之区分 300

三、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之区分 302

第七章 对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英德比较 306

第一节 行政裁量的基础问题 306

一、行政裁量的概念 306

二、行政裁量与法治(国) 308

三、中国行政法学界的争论 309

第二节 对行政裁量进行司法审查的基础与层次 311

一、对行政裁量进行司法审查的基础 311

二、对行政裁量司法审查的层次 315

第三节 权力滥用(一):不合法(illegality) 319

一、不恰当的目的(improper purposes) 319

二、没有相关性(relevancy) 321

三、侵犯基本权利(fundamental rights) 323

第四节 权力滥用(二):不理性 325

一、概述 325

二、行政决定过程中的瑕疵 328

三、规制行政权力行使的原则 330

第五节 怠于行使裁量权(failure to exercise discretion) 338

一、转授权 338

二、规则/政策与裁量 339

三、契约与裁量 340

四、禁反言(estoppel)与裁量 341

第八章 对行政解释的司法审查:以美国为例 344

第一节 美国联邦法院在1984年之前的规则 345

一、独立判断模式 345

二、尊让模式 346

第二节 谢弗林判例及其正当性论争 348

一、谢弗林判例的内容与影响 348

二、对谢弗林判例正当性的论证 352

三、对谢弗林判例的批评与反批评 358

第三节 谢弗林判例的相关争论问题 364

一、谢弗林第一步中的问题:如何确定法律规定是否明确 364

二、谢弗林第二步中的问题 367

第四节 多维视野中的谢弗林判例 377

一、谢弗林判例的规制国背景 377

二、分权原则的两种理解:“控权”与“职能分配” 379

三、原则与政策的区分 381

第九章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384

第一节 举证责任的概念 385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中客观举证责任的分配 386

一、学说与实践 386

二、对行政诉讼客观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的反思 391

第三节 行政诉讼中主观举证责任的分配 393

一、主观举证责任与辩论原则或职权调查原则 393

二、我国行政诉讼在资料收集上应当采取的原则 394

三、对我国相关规定的解释 397

第十章 行政法(学)的新趋势 399

第一节 行政法制度建构的新方向 400

一、“平衡论”的发展 400

二、行政正当性的寻求 401

三、当代行政法的发展趋势与“新行政法” 403

四、“制度建构型”的行政法发展模式 404

五、“新管理论”对中国行政法发展的意义 405

六、多样化的当代行政法原则 405

七、协调发展导向型行政法 406

八、现代行政法的挑战及其回应 406

九、“合法性”与“最佳性”二维结构中的“新行政法” 407

十、评论 407

第二节 行政法学研究的新视野 408

一、政府规制理论对传统行政法学的挑战 409

二、社会科学的行政法学 410

三、行政法政策学 411

四、功能视角中的行政法 411

五、行政过程论 412

六、中国的过渡或转型行政法学 412

七、评论 413

第三节 中国行政法学的未来展望 414

主要参考文献 41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