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水文学前沿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余新晓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3548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生态学-水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水文学前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区域环境变化的水文生态响应 1
1.1 引言 1
1.2 环境变化的水文生态响应 2
1.2.1 气候变化与植被变化的生态水文响应 2
1.2.2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生态水文响应 32
1.2.3 结语与讨论 51
参考文献 52
第2章 湿地生态系统水文生态过程 53
2.1 引言 53
2.2 湿地水文生态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 54
2.2.1 湿地生态系统水文特征 55
2.2.2 湿地水文生态作用及反馈机制 59
2.2.3 环境变化对湿地水文的影响 64
2.3 结语与展望 66
参考文献 67
第3章 河流生态系统水文生态过程 71
3.1 引言 71
3.2 河流物理、化学、水文过程 73
3.2.1 水流的侵蚀、运输和再分配过程 73
3.2.2 陆地水的化学特征及溶液运输 74
3.2.3 河流基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75
3.2.4 物理环境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77
3.3 河流生态过程 78
3.3.1 河流有机体及生态系统 78
3.3.2 河流的生产量 79
3.3.3 河流能量传输 80
3.3.4 养分动态及循环 81
3.4 重要河流生态学理论及研究前沿 84
3.4.1 养分螺旋 84
3.4.2 河流连续统概念 85
3.4.3 河流廊道 86
3.4.4 生态水力学 87
参考文献 88
第4章 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90
4.1 引言 90
4.2 相关研究的争议性结果 91
4.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91
4.2.2 争议性结果 92
4.3 流域植被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95
4.3.1 相关理论原理 95
4.3.2 森林植被对流域蒸散发的影响 96
4.3.3 森林植被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98
4.4 模型讨论 99
4.4.1 相关模型 99
4.4.2 Zhang模型简介 101
4.5 讨论 102
参考文献 103
第5章 生态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 106
5.1 引言 106
5.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06
5.1.2 生态水文模型发展与应用前景 106
5.1.3 生态水文模型不确定性来源 107
5.1.4 生态水文模型不确定性分析的必要性 108
5.2 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 109
5.2.1 敏感性分析方法分类 109
5.2.2 常用的敏感性分析方法 110
5.3 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112
5.4 参数优化分析方法 113
5.4.1 水文模型参数优化的主要特点 113
5.4.2 水文模型常用的优化方法 114
5.5 潮白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 115
5.5.1 SWAT数据库的建立 115
5.5.2 基于DEM的水文参数的提取 119
5.5.3 参数灵敏度分析 120
5.5.4 参数率定及校核验证 124
5.6 结论与展望 128
5.6.1 主要结论 128
5.6.2 研究展望 129
参考文献 130
第6章 降雨径流水文模型 132
6.1 引言 132
6.2 降雨径流模型构建 133
6.2.1 流域蒸散发计算 133
6.2.2 流域产流模型 134
6.2.3 流域汇流模型 135
6.3 新安江模型及其进展 137
6.3.1 引言 137
6.3.2 模型的结构、原理及模型中的差分误差处理 137
6.3.3 模型的参数和率定 141
6.3.4 模型应用实例 143
6.3.5 应用经验 147
6.3.6 新安江模型的其他形式 150
6.4 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进展 151
6.4.1 HMS模型的发展 151
6.4.2 地表水模块 152
6.4.3 土壤水模块 154
6.4.4 地下水模块 154
6.4.5 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模块 155
6.4.6 次洪模拟实例 155
6.5 新安江模型与HMS模型的应用 156
6.5.1 新安江模型在淮河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156
6.5.2 HMS模型在淮河流域水循环模拟中的应用 159
参考文献 161
第7章 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原理与方法 163
7.1 引言 163
7.2 遥感-三水源新安江产汇流模型 163
7.2.1 模型原理 163
7.2.2 产流计算 165
7.2.3 汇流计算 168
7.3 RS-DTVGM产汇流模型 170
7.3.1 DT VGM原理 170
7.3.2 DTVGM模型遥感驱动 172
7.3.3 RS-DTVGM模型结构 173
7.3.4 蒸散发计算 174
7.3.5 产流计算 176
7.3.6 汇流计算 178
7.3.7 模型参数获取 180
7.4 大尺度非点源污染模型 181
7.4.1 模型原理 181
7.4.2 模型优点及局限性分析 184
7.4.3 大尺度非点源污染模型修正 185
7.4.4 溶解态农村居民点、畜禽养殖计算 187
7.4.5 植被生长养分吸收计算 187
7.4.6 氮迁移计算 188
7.4.7 磷迁移计算 190
7.5 岸边带非点源污染控制模型 192
7.5.1 模型原理 193
7.5.2 岸边带对氮的控制效应 194
7.5.3 岸边带对磷的控制效应 195
7.6 土壤酸化空间信息模型 195
7.6.1 模型原理 196
7.6.2 模型实施 197
7.7 林植被营养元素循环空间信息模型 198
7.7.1 模型原理 200
7.7.2 模型实施 202
7.8 植被生态需水与农田耗水模型 203
7.8.1 植被生态需水与农田耗水计算原理 203
7.8.2 植被生态需水与农田耗水模型结构 205
7.9 森林生态效应评价模型 205
7.9.1 水土保持效益 206
7.9.2 森林保肥效益 207
7.9.3 森林固碳效益 207
7.9.4 森林涵养水源效益 208
第8章 生态水文学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原理与方法 210
8.1 引言 210
8.1.1 同位素含义 210
8.1.2 同位素组成的表示方法 212
8.1.3 同位素分馏 213
8.1.4 同位素测量 213
8.2 2 H和18O同位素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应用 214
8.2.1 大气降水中的2H和18O 214
8.2.2 2 H和18O在流域水循环中的应用 217
8.2.3 2H和18O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循环过程中的应用 220
8.3 13C和15N同位素在淡水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示踪中的应用 223
8.3.1 淡水生态系统有机质13C和1 5N同位素的来源 224
8.3.2 13C和15N同位素在水生生物食物链和营养结构中的应用 226
8.4 15 N和18O在淡水生态系统氮循环示踪的应用 228
8.4.1 淡水生态系统中氮素潜在来源的同位素特征 229
8.4.2 氮循环转化中的同位素分馏 229
8.4.3 15N和18O在水体硝态氮污染源示踪中的应用 231
8.5 总结与展望 232
参考文献 234
第9章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水耦合循环过程 236
9.1 引言 236
9.1.1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水耦合循环理论基础 237
9.2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水耦合循环生物机制及其关键过程 241
9.2.1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的关键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 241
9.2.2 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生物控制机制研究进展 243
9.3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水循环耦合模型研究 247
9.3.1 模型介绍 247
9.3.2 模型构建与评价 249
9.4 结论与展望 249
参考文献 250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水-碳耦合过程与机制 252
10.1 引言 252
10.2 森林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54
10.2.1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碳耦合循环机制 254
10.2.2 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 254
10.2.3 研究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的碳-水循环耦合关系 255
10.2.4 全球尺度生态系统的碳-水耦合循环研究 255
10.3 森林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过程与模拟 256
10.3.1 森林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的基本过程 256
10.3.2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基本机制 257
10.3.3 森林生态系统水-碳耦合的模拟研究 259
10.4 森林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研究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269
参考文献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