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籍编撰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籍编撰史
  • 曹之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1792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12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741页
  • 主题词:古籍-编写-图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籍编撰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源流编 3

第一章 先秦两汉图书编撰 3

一、图书编撰的起源 3

旧说考辩 3

图书编撰源于夏代 8

最早的图书编撰家 11

二、孔子与“六经” 12

孔子与《周易》 12

孔子与《尚书》 15

孔子与《诗经》 19

孔子与《春秋》 20

孔子与礼书、乐典 21

孔子编撰图书的特点 24

三、先秦古籍的著者 30

《春秋》左氏传 30

《论语》和《孟子》 31

《孝经》和《尔雅》 32

《战国策》和《山海经》 33

《管子》、《晏子》和《老子》 34

《墨子》、《商子》和《韩非子》 36

四、汉代图书编撰家 38

五、司马迁与《史记》 48

《史记》的撰写过程 49

《史记》的体例 51

司马迁成功的原因 53

六、刘向与《七略》 55

《七略》编撰时间和人员 55

《七略》编撰过程 59

刘向成功的原因 61

七、先秦两汉图书编撰的特点 63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图书编撰 71

一、魏晋南北朝的修书机构和官修书 71

魏秘书监及官修书 71

晋秘书监及官修书 72

南北朝秘书省及官修书 75

文林馆与麟趾殿 77

二、魏晋南北朝图书编撰家 79

三、抄书与著书 93

四、《世说新语》的抄撰者 100

从刘义庆的经历分析 101

从刘义庆的交游分析 107

从内容和社会风气分析 112

五、刘勰与《文心雕龙》 116

刘勰其人 116

文章的作用和文体 118

创作方法 120

文学评论 122

六、魏晋南北朝图书编撰的特点 124

第三章 隋唐五代图书编撰 130

一、隋唐修书机构 130

隋代修书机构 130

唐代集贤院 131

唐代史馆的建立 133

二、唐代官修书 142

唐代初期 142

高宗、武周时期 145

玄宗之后 147

三、五代官修书 149

《旧 唐 书》 149

实录系列 152

其他图书 155

四、隋唐五代图书编撰家 156

五、刘知几与图书编撰学 169

刘知几其人 169

史官与史例 171

史籍编撰的原则与方法 174

六、隋唐五代图书编撰的特点 178

第四章 宋代图书编撰 188

一、宋代官修书 188

馆阁简介 188

官书局举例 192

二、宋代图书编撰家 197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205

预修人员与准备工作 206

编撰过程 209

四、郑樵与图书编撰学 214

郑樵其人 214

关于“会通”观 217

贵成一家之言 218

关于书目编撰 219

五、陈宅书籍铺 224

陈起其人 224

陈起、陈思与陈解元 226

江湖诗案 228

编刻图书 230

六、宋代图书编撰的特点 234

第五章 辽金元图书编撰 246

一、辽国官修书 246

二、金国官修书 249

三、元代官修书 254

《宋史》、《辽史》和《金史》 255

编年体史书及其他 259

四、辽金元图书编撰家 263

五、元代的农书 270

六、辽金元图书编撰的特点 276

第六章 明代图书编撰 279

一、翰林院和官修书 279

翰林院简介 279

《五经大全》等经书 280

实录系列 281

《元史》和国史 283

其他官修书 285

二、明代图书编撰家 288

三、胡应麟与图书编撰学 299

胡应麟其人 299

关于“会通”观 301

关于图书编撰史 302

关于书目编撰 305

关于伪书 307

四、明代三大著者群 309

藩王著者群 309

书坊著者群 312

山人墨客著者群 314

五、毛晋汲古阁 318

毛晋其人 319

编书与刻书 320

编刻图书的条件 322

六、明代图书编撰的特点 326

第七章 清代图书编撰 335

一、翰林院及官修书 335

翰林院简介 335

经书和史书 337

子书和文集 341

二、《四库全书》 343

酝酿时期 343

征集图书 344

整理图书 346

抄写和校订 348

成书原因 351

三、《明史》 354

四、清代幕府著书 363

幕府简介 363

幕府著书举例 365

幕府著书繁荣的原因 372

五、清代图书编撰家 375

六、顾炎武“采铜”著书 386

顾炎武其人 386

著书目的明确 389

重视实地考察 391

严肃的著书态度 392

七、纪昀等与图书编撰学 396

纪昀其人 396

关于图书编撰者 397

关于书目编撰 399

八、章学诚与图书编撰学 405

章学诚其人 405

关于图书编撰史 407

关于史籍编撰的理论与方法 412

关于书目编撰 416

九、清代图书编撰的特点 419

下编 专题编 429

第一章 四部丛谈 429

一、经书 429

经书的著作方式 430

“十三经”的产生 433

经书众多的原因 436

经书的内容 439

二、史书 440

先秦时期 440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442

隋唐宋元时期 444

明清时期 447

三、方志 449

两汉魏晋南北朝志书 449

隋唐志书 451

宋元志书 452

明清志书 454

志书的价值 458

四、子书 459

子书的产生 460

子部的形成 461

子书的内容 464

五、笔记 466

“笔记”释名 466

先秦至宋代的笔记 468

元明清笔记 470

笔记的价值和不足 472

六、科技著作 475

古代农书 477

古代医书 478

发人深省的问题 481

七、佛教典籍 486

《大藏经》的编撰 486

佛教典籍的体例 489

八、道教典籍 491

九、别集 495

别集源流 495

别集的内容 497

别集的编者 499

别集编例 502

卷首、附录和外集 505

十、总集 507

总集源流 508

总集编例 511

十一、类书 518

唐代以前的类书 518

唐代以后的类书 522

类书的类型、命名和分类 524

十二、丛书 527

丛书的起源 527

明代丛书 531

清代丛书 532

民国丛书 534

丛书的分类、检索和价值 535

第二章 著者纵横 538

一、著者与人品 538

二、著者与毅力 545

狱中著书 546

残而著书 547

落第著书 548

老而著书 550

三、读万卷书 552

秘书省与读书 553

藏书与读书 556

目录学家与读书 558

四、行万里路 561

司马迁万里征程 561

沈括宦游各地 564

魏源放浪山水 565

查慎行等游迹半天下 567

五、著者与郡望 568

郡望的产生 568

隋至清代的郡望 570

郡望的影响 571

六、著者与焚书 572

自焚著作举例 572

自焚其书的启示 575

七、著者与文字狱 576

八、著者与伪书 583

伪书产生的原因 584

作伪方法 586

伪书的考辨 589

九、著者与著作权 591

第三章 编撰方法论 600

一、书名 600

书名史略 600

与内容有关的书名 604

与著者有关的书名 607

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 610

二、序和跋 612

序之源流 613

序之位置和作者 616

序之种类和内容 618

唐宋之跋 620

明清之跋 622

三、凡例 624

凡例史略 625

凡例的种类 631

四、目录 637

五、计量方法 643

册、集和帙 643

卷与篇 646

分卷方法 647

卷次的命名 649

六、卷端著者题名 650

卷端著者题名简史 650

官修书著者题名 652

一般图书著者题名 654

七、引文 655

唐代以前的引文 656

宋元明引文 658

清代引文 661

八、广告 665

牌记种种 666

御制诗文、题识、书目等 668

九、插图 671

宋元以前的插图 672

明清插图 673

第四章 古籍编撰的特点 675

一、思想性 675

二、目的性 678

三、时代性 682

四、区域性 685

五、广泛性 688

六、连续性 693

七、系列性 697

八、严肃性 703

主要参考文献 71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