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美学史 第1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美学史  第1卷
  • 李泽厚等著 著
  • 出版社: 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70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美学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3

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任务 3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10

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23

中国美学的发展过程 39

第一编 先秦美学思想 67

第一章 先秦美学概观 67

第一节 先秦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7

第二节 先秦美学的发展过程 83

第二章 孔子以前的美学思想 88

第一节 关于美的思想 88

第二节 关于“乐”与“诗”的思想 124

第三章 孔子的美学思想 131

第一节 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仁学 131

第二节 孔子以仁学为基础的艺术观——“成于乐”和“游于艺” 135

第三节 孔子论艺术的作用——“兴”、“观”、“群”、“怨” 142

第四节 孔子文、质统一的审美观及其美学批评的尺度——中庸 158

第五节 孔子美学的历史地位 176

第四章 墨子的美学思想 188

第一节 墨子“非乐”的实质 188

第二节 墨子美学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199

第五章 孟子的美学思想 203

第一节 孟子对个体人格美的认识和高扬 203

第二节 孟子论美感的普遍性和审美活动的社会性 217

第三节 孟子对艺术作品特征的认识 223

第四节 孟子美学对后世的影响 229

第六章 老子的美学思想 233

第一节 老子美学的特征 233

第二节 老子对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基本态度 240

第三节 老子论美 246

第四节 老子哲学中与审美相关的言论 256

第五节 老子美学对后世的影响 260

第七章 庄子的美学思想 265

第一节 庄子的美学和他的哲学 265

第二节 庄子论美 283

第三节 庄子论审美感受 306

第四节 庄子论艺术 317

第五节 庄子美学的历史地位 326

第八章 《周易》的美学思想 333

第一节 《周易》与中国美学 333

第二节 《周易》中若干具有美学意义的范畴 349

第九章 荀子的美学思想 371

第一节 荀子美学的特征 371

第二节 荀子论美感的实质和艺术的社会功能 375

第三节 荀子论“美”与“伪” 385

第四节 荀子美学与孔孟老庄美学的比较 389

第十章 《乐记》的美学思想 398

第一节 《乐记》同荀子学派的关系 398

第二节 《乐记》论艺术的本质 406

第三节 《乐记》论艺术的社会功能 411

第四节 《乐记》对艺术欣赏创造中对象与主体的关系的认识 418

第五节 《乐记》在美学史上的地位 423

第十一章 屈原的美学思想 426

第一节 屈原美学思想的特征 426

第二节 屈原的审美观 437

第十二章 韩非的美学思想 452

第一节 韩非美学思想的特征 452

第二节 韩非对美与艺术的看法 458

第三节 韩非美学对后世的影响 474

第十三章 《吕氏春秋》的美学思想 479

第一节 《吕氏春秋》美学思想的特征 479

第二节 《吕氏春秋》论乐的起源和作用 483

第三节 《吕氏春秋》论美和美感 495

第二编 两汉美学思想 511

第一章 两汉美学概观 511

第一节 两汉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511

第二节 两汉美学发展的历程及其特色和成就 520

第二章 《淮南鸿烈》中的美学思想 526

第一节 美与自然之道 527

第二节 美的多样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535

第三节 论“文”与“质” 543

第四节 论艺术的创造与欣赏 549

第五节 论形、气、神 555

第六节 《淮南鸿烈》美学的评价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问题 559

第三章 董仲舒的美学思想 563

第一节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与中国美学 563

第二节 论天地之美 569

第三节 董仲舒美学与先秦儒家美学的比较 574

第四章 司马迁的美学思想 579

第一节 司马迁的思想倾向和他的美学观 579

第二节 司马迁对楚骚美学传统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90

第五章 扬雄的美学思想 600

第一节 扬雄的思想和他的美学 600

第二节 “丽以则”与“丽以淫” 604

第三节 “文”与“质” 611

第四节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 618

第六章 王充的美学思想 626

第一节 美与真 626

第二节 “文”与“质”和“文”与“实” 633

第三节 艺术上的古今问题 638

第七章 汉代辞赋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644

第一节 司马相如、扬雄论赋的创作 644

第二节 关于汉赋的作用的评价问题 651

第三节 班固和王逸关于屈原的论争 657

第八章 《毛诗序》的美学思想 664

第一节 《毛诗序》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667

第二节 “志”与“情”相统一的诗论 670

第三节 对诗的教化作用的分析——“六义” 675

第九章 汉代书法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681

第一节 崔瑗的《草书势》 682

第二节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 687

第三节 蔡邕的书法理论 69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