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博茨瓦纳高等教育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万秀兰,李薇等著;刘鸿武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306486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研究-博茨瓦纳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博茨瓦纳高等教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博茨瓦纳教育系统 1
第一节 博茨瓦纳教育的法规政策 2
一、博茨瓦纳教育法规 4
二、《国家教育政策》(1977) 4
三、国家全民教育会议 5
四、《国家教育政策(修订版)》(1994) 6
五、《国家第九个发展规划》(NDP9)关于教育的内容 8
第二节 博茨瓦纳学校教育制度 8
第三节 博茨瓦纳基础教育概况 13
一、管理体制 13
二、发展概况 17
三、教师队伍 28
四、质量评估 30
第二章 博茨瓦纳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 33
第一节 独立前博茨瓦纳高等教育 33
一、庇护十二世大学学院的发展(1946—1964) 34
二、巴苏陀兰、贝专纳与斯威士兰联合大学的发展(1964—1965) 35
第二节 独立初期博茨瓦纳高等教育(1966—1982) 38
一、莱索托、博茨瓦纳和斯威士兰大学的发展(1966—1975) 38
二、博茨瓦纳和斯威士兰大学的发展(1976—1982) 41
三、办学主体变迁的原因分析 43
第三节 博茨瓦纳高等教育规范化发展时期(1982—2002) 44
一、启动高等教育的建章立制 44
二、博茨瓦纳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46
三、其他高校的发展 49
第四节 博茨瓦纳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2002—2010) 50
一、高等教育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50
二、高等教育系统继续扩张 52
三、博茨瓦纳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54
四、其他高校的发展 56
第五节 博茨瓦纳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私立部门的发展 57
一、高等教育系统结构 58
二、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62
第三章 博茨瓦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66
第一节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67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学理研究 67
二、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研究 68
三、关于国际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特点的研究 68
四、国外关于高等教育治理的研究 69
五、博茨瓦纳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 71
第二节 博茨瓦纳高教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72
一、殖民地时期(1946—1966) 72
二、联合大学时期(1964—1982) 73
三、政府直接管理时期(1982—2002) 75
四、政府间接管理时期(2002年至今) 76
五、历史总结与思考 77
第三节 博茨瓦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结构与层次 78
一、政府层面 79
二、中介组织层面 83
三、院校层面 87
第四节 博茨瓦纳高教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90
一、决策机制 91
二、拨款机制 94
三、质量保障机制 97
第五节 博茨瓦纳高教管理体制的治理特征 99
一、权力主体的多元化 100
二、制度环境的法制化 102
三、公共协商的机制化 103
第六节 未来博茨瓦纳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管理体制改革 105
一、未来博茨瓦纳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 105
二、博茨瓦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107
第七节 总结与思考 109
一、如何处理政府、市场与高校的关系问题 109
二、如何处理管理模式中的“西方化”和“本土化”问题 112
三、如何实现运行机制的创新 114
第四章 知识社会转型与博茨瓦纳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116
第一节 知识社会转型中博茨瓦纳高等教育政策的背景分析 118
一、博茨瓦纳社会发展背景 118
二、博茨瓦纳基础教育发展背景 120
三、博茨瓦纳高等教育发展背景 122
第二节 知识社会转型中博茨瓦纳高等教育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 125
一、政策内容 126
二、政策的执行保障 137
第三节 政策取得的成果 138
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39
二、课程与教学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146
三、科学研究与创新方面的进步 147
第四节 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148
一、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148
二、投资模式的不完善 149
三、高等教育的参与率和实用性不足 150
四、高教政策对社会文化的忽视 150
第五节 总结与思考 151
一、实用且可持续发展型的人力资源的培养 152
二、高等教育领域的科研创新 153
三、高校机构的调整和高教领域的投资 154
第五章 博茨瓦纳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研究 156
第一节 引言 156
一、非洲高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156
二、非洲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 157
三、本章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158
第二节 博茨瓦纳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演进 159
一、庇护十二世大学学院时期(1945—1964) 160
二、联合大学时期(1964—1982) 161
三、高等院校逐步发展时期(1982—2006) 163
四、高等院校大发展时期(2006年至今) 164
第三节 博茨瓦纳公立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166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分析 166
二、课程设置的结构分析 167
三、课程设置的内容分析 179
四、课程设置的实施与课程考核分析 183
第四节 博茨瓦纳私立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185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分析 185
二、课程设置的结构分析 186
三、课程设置的内容分析 188
四、课程设置的实施与课程考核分析 190
第五节 博茨瓦纳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新发展 191
一、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 191
二、对技术教育与职业培训课程的重视 193
三、HIVAIDS教育课程的实施 194
四、设置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倾向 196
第六节 关于博茨瓦纳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总结与思考 197
一、如何处理教育模式中的“西方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197
二、如何处理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关系 199
三、如何为新课程提供课程资源 201
第七节 结语 203
第六章 博茨瓦纳大学的通识教育研究 205
第一节 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 207
一、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 207
二、21世纪以来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211
第二节 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与课程 216
一、通识教育的目标 216
二、通识课程设置与学科结构 218
三、通识课程的修习要求 222
四、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 225
五、通识教育隐性课程的发展 228
六、艾滋病防治通识教育的发展 232
第三节 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的师资和管理 234
一、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的师资 234
二、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的管理 235
第四节 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的特点评析 239
一、目标层面——与国家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和《2016愿景》规划相契相契合 239
二、课程层面——表现出多样类型、社区意识、能力导向及结构失衡 240
三、管理层面上的学术自治 243
第五节 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的问题评析 244
一、通识教育的目标层面 244
二、通识教育课程层面 247
三、通识教育的管理层面 253
第六节 关于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256
一、全球化背景下通识教育改革要从被动适应走向主动驾驭 256
二、完善通识课程的设置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基本要素 258
三、本国的文化传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是通识教育的出发点 259
第七章 博茨瓦纳教师教育研究 262
第一节 博茨瓦纳教师教育发展的历程 262
一、博茨瓦纳教师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262
二、博茨瓦纳独立前的教师教育 264
三、博茨瓦纳独立后的教师教育 265
第二节 博茨瓦纳教师教育的培养机构 269
一、教师教育的机构设置 269
二、博茨瓦纳大学同其他教师培训机构的附属关系 276
第三节 博茨瓦纳职前教师的培养 277
一、博茨瓦纳大学的职前教师培养 277
二、赛罗韦教育学院的职前教师培训 288
三、博茨瓦纳大学和赛罗韦教育学院的比较分析 290
第四节 博茨瓦纳在职教师教育的远程培养模式 292
一、博茨瓦纳远程模式下教师教育的发展阶段 292
二、博茨瓦纳政府与国外的合作培训项目 294
三、博茨瓦纳政府独立开展的项目 294
第五节 博茨瓦纳教师教育取得的成就、问题及可供参考的中国经验 296
一、取得的成就 296
二、存在的问题 298
三、可供博茨瓦纳参考的中国经验 301
第八章 博茨瓦纳女子高等教育 304
第一节 历史发展 304
一、殖民地时期的女子教育发展情况 305
二、独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305
三、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306
四、21世纪初至今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308
第二节 现存问题 310
一、入学院校分布的不均衡 310
二、学科与专业分布的不均衡 311
三、女性教师的发展问题 311
四、就业相对更难,薪资相对较低 313
五、艾滋病、性骚扰等问题 316
第三节 原因与对策 319
一、中学教育方面的原因与对策 319
二、高等教育资助模式方面的原因与对策 321
三、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因与对策 325
主要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42
英文摘要 345
英文目录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