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哲学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代哲学史
  • 张连良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816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古代哲学-哲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哲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先秦哲学 11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端 1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哲学发端期的思想背景 11

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发端期的主要思想 17

第二章 老子哲学思想 27

第一节 老子的道论 29

第二节 体道功夫与境界 35

第三节 道之发用 37

第三章 孔子哲学思想 40

第一节 天命思想 41

第二节 仁学思想 45

第三节 孔子的中庸思想 58

第四章 墨子哲学思想 62

第一节 “兼相爱,交相利” 63

第二节 “天志”“明鬼”与“非命” 65

第三节 知识的产生及判断标准 67

第五章 子思哲学思想 69

第一节 思孟学派的五行说 69

第二节 子思与《中庸》 74

第六章 孟子哲学思想 79

第一节 性命论 81

第二节 人性论 84

第三节 心性论 91

第四节 养气论 97

第七章 《管子》四篇哲学思想 108

第一节 道论 108

第二节 静因之道:认识与修养方法 112

第八章 庄子哲学思想 115

第一节 庄子的道论思想 116

第二节 庄子的自由观 122

第三节 庄子的知识论思想 126

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哲学思想 131

第一节 惠施哲学 132

第二节 公孙龙哲学 133

第十章 后期墨家哲学思想 137

第一节 后期墨家的功利伦理观 137

第二节 后期墨家的知识论思想 139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方法论思想 141

第十一章 《易传》哲学思想 144

第一节 阴阳之道 145

第二节 变易之道 149

第十二章 荀子哲学思想 152

第一节 荀子的天人思想 153

第二节 荀子的人性论思想 156

第三节 礼论 159

第四节 荀子的知识论思想 160

第十三章 韩非子哲学思想 167

第一节 韩非子的道论 167

第二节 韩非子的“刑名法术之学” 170

第三节 韩非子的认识论思想 175

秦汉哲学 179

第十四章 汉初黄老哲学思想 179

第一节 汉初的无为而治 179

第二节 《淮南子》对黄老思想的发展 180

第三节 《论六家要旨》对黄老思想的定位 186

第十五章 今文经学与董仲舒哲学思想 188

第一节 今文经学的产生及其特征 188

第二节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191

第三节 董仲舒的“深察名号”的认识论思想 198

第四节 董仲舒的人性学说和王道教化论 199

第五节 董仲舒的社会历史观 201

第六节 董仲舒与谶纬神学 204

第十六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哲学思想 207

第一节 古文经学的哲学特征 207

第二节 扬雄哲学思想 211

第十七章 王充哲学思想 216

第一节 “元气自然”的天道观 216

第二节 注重“效验”的认识论 219

第三节 王充性命观的内在矛盾 222

魏晋哲学 227

第十八章 何晏、王弼哲学思想 227

第一节 “贵无”的本体论思想 227

第二节 “得意忘言”的方法论思想 232

第十九章 阮籍、嵇康哲学思想 235

第一节 阮籍、嵇康玄学思想的演变 235

第二节 自我意识与精神境界 239

第二十章 裴頠、欧阳建哲学思想 243

第一节 裴頠的“崇有”论 243

第二节 欧阳建的“言尽意”论 249

第二十一章 向秀、郭象哲学思想 252

第一节 “独化于玄冥之境”的本体论 253

第二节 名教与自然相统一的政治哲学 256

第二十二章 “六家七宗”与道安的佛学思想 264

第一节 “六家七宗”思想概述 266

第二节 道安的佛学思想 273

第二十三章 慧远的佛学思想 278

第一节 不变实有的法性思想 279

第二节 形尽神不灭的形神思想 283

第三节 “三教一致”的调和论 285

第二十四章 僧肇的佛学思想 289

第一节 “物不迁”论 289

第二节 “不真空”论 291

第三节 “般若无知”论 293

第二十五章 竺道生的佛学思想 297

第一节 “阐提有性”论 297

第二节 “顿悟成佛”说 300

第二十六章 汉魏晋南北朝道教哲学思想 302

第一节 早期道教及其哲学思想 302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道教哲学思想 306

隋唐哲学 313

第二十七章 隋唐佛教哲学思想 313

第一节 智顗与天台宗思想 313

第二节 玄奘与法相唯识宗思想 318

第三节 法藏与华严宗思想 325

第四节 惠能与禅宗思想 331

第二十八章 隋唐道教哲学思想 340

第一节 成玄英的道教思想 340

第二节 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 344

第三节 王玄览的道教思想 345

第四节 杜光庭的道教思想 347

第二十九章 韩愈、李翱哲学思想 349

第一节 韩愈哲学思想 349

第二节 李翱哲学思想 353

第三十章 柳宗元、刘禹锡哲学思想 357

第一节 柳宗元哲学思想 357

第二节 刘禹锡哲学思想 360

宋明哲学 367

第三十一章 周敦颐哲学思想 367

第一节 “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 368

第二节 “诚者圣人之本”的修养论 371

第三节 “孔颜之乐”的人生境界 375

第三十二章 邵雍哲学思想 378

第一节 先天图的宇宙观 378

第二节 “元会运世”的历史观 382

第三节 “以物观物”的修养论 383

第三十三章 张载哲学思想 386

第一节 “太虚即气”的本体论 387

第二节 “一故神,两故化”的变化观 390

第三节 以“天地之性”为本的人性论 392

第四节 “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395

第三十四章 二程哲学思想 397

第一节 “天理”本体论 399

第二节 “性理”与“气禀”相结合的人性论 401

第三节 “识仁”“定性”的诚敬功夫论 403

第四节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和修养论 408

第三十五章 胡宏哲学思想 410

第一节 “性立天下之大本”的本体论 410

第二节 “性善不与恶对”的人性论 412

第三节 “天理人欲,同体异情”的理欲观 414

第四节 “心以成性”的心性论 415

第五节 胡宏与湖湘学派 417

第三十六章 朱熹哲学思想 418

第一节 理气论 419

第二节 心性论 423

第三节 格物致知论 428

第三十七章 陆九渊哲学思想 433

第一节 发明本心 434

第二节 心即是理 435

第三节 格物明理的认识论 438

第四节 以“尊德性”为主的修养论 440

第五节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442

第六节 义利之辨 446

第三十八章 王阳明哲学思想 448

第一节 心外无理 449

第二节 知行合一 452

第三节 致良知 455

第四节 四句教 460

第五节 阳明后学 463

第三十九章 王廷相哲学思想 467

第一节 元气本体论 467

第二节 “性出于气”的人性论 471

第三节 强调“思与见闻之会”的认识论 472

第四十章 刘宗周哲学思想 476

第一节 理气合一 477

第二节 道心者,心之所以为心 479

第三节 义理之性,即气质之本性 480

第四节 性者,心之性 482

第五节 情者,性之情 483

第六节 四德与七情 485

第七节 慎独 487

第八节 诚意 488

后记 49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