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江文献集成 孟宪承集 第3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周谷平,赵卫平,盛玲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7956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浙江文献集成 孟宪承集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西洋古代教育 3
第一章 绪说 3
第二章 希腊教育的前期 6
第三章 希腊教育的后期 13
第四章 罗马的教育 29
第五章 中古时代的教育 33
参考书举要 41
教育概论 45
第一章 儿童的发展 45
一、生长或发展 45
二、行为 46
三、遗传的和学习的行为 47
四、学习的过程 49
五、智慧和个性差异 51
六、发展的顺序 54
七、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56
第二章 社会的适应 60
一、个人和社会 60
二、社会的组织和活动 61
三、社会的演变 62
四、再论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63
第三章 教育机关 70
一、社会的环境 70
二、家庭 71
三、学校 74
四、职业组织 75
五、文化组织 76
六、国家 78
第四章 学校系统 82
一、学制沿革 82
二、欧美学制举例 85
三、中国学校系统 90
四、各级学校 92
第五章 教育行政 98
一、行政系统 98
二、行政事务 100
三、视察指导 101
四、教育经费 102
第六章 小学组织 106
一、学校的物质的环境 106
二、教师的职务分配 108
三、儿童的学级编制 110
第七章 课程 115
一、什么是课程 115
二、课程的改造 118
三、课程的标准 120
四、教材的选择 121
五、教材的组织 125
第八章 教学 128
一、教材和学习 128
二、学习的原则 129
三、教学的分类 132
第九章 教学(续) 134
一、技能的教学 134
二、知识的教学 135
三、理想的教学 139
四、教学结果的测量 142
第十章 教师的专业 145
一、为什么做教师 145
二、专业的准备 146
三、服务后的进修 148
四、教育的研究 150
参考书要目 155
名词对照表 157
大学教育 171
第一章 现代大学的理想和组织 171
第二章 中国大学的发展 194
第三章 大学教育的问题 217
参考书要目(英文) 237
后记 239
教育通论 243
师范教科书编辑说明 243
编辑大意 244
第一章 中国教育的演进 245
一、中国文化的悠远 245
二、先秦的诸子讲学(公元前722—前222) 246
三、汉代的学校(公元前200—公元200) 247
四、唐代的科举(公元620—900) 250
五、宋明的书院(公元1000—1650) 251
六、清末的学校改革(公元1860—1910) 254
七、民国的教育 257
第二章 各国教育的普及 262
一、德意志与丹麦 262
二、英国与美国 265
三、苏联 267
四、土耳其 270
五、墨西哥 271
第三章 大教育家的思想 275
一、孔子 275
二、苏格拉底 278
三、朱子 280
四、王阳明 283
五、颜习斋 285
六、可美纽斯 287
七、裴斯泰洛齐 289
八、福禄培尔 291
九、蔡孑民 292
十、杜威 295
第四章 儿童的发展 301
一、发展 301
二、行为 302
三、学习的历程 305
四、行为发展的顺序 307
五、个别的差异 309
六、人格的发展 312
七、教育的意义与目的 313
第五章 文化的传演 316
一、个人和社会 316
二、社会的活动 317
三、社会的组织 318
四、文化的意义 322
五、文化的历程 323
六、再论教育的意义与目的 325
第六章 国家的教育目的 329
一、政治与教化 329
二、现代思潮 331
三、三民主义 336
四、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 338
五、教育文化的基本国策 340
第七章 国民学校 343
一、国民教育的沿革 343
二、国民教育的实施 346
三、国民学校的目标与功能 347
四、国民学校的组织与课程 348
五、研究与实验 351
第八章 教学 354
一、教材和学习 354
二、学习的原则 355
三、教学的分类 358
四、技能的教学 359
五、知识的教学 360
六、欣赏的教学 364
七、教学结果的测量 365
第九章 训导 368
一、道德行为的发展 368
二、道德的教学 372
三、教学的原则 374
四、国民学校的训育 377
五、问题的儿童 379
第十章 教师 383
一、为什么做教师 383
二、专业的准备 384
三、服务后的进修 386
四、教育的研究 388
参考书要目 393
名词对照表 396
附录 410
后记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