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辐射防护基础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建龙,何仕均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9864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辐射防护-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辐射防护基础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基础知识 3
第1章 物质结构 3
1.1 原子 3
1.1.1 质子、电子、中子 3
1.1.2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4
1.1.3 重要原子术语 4
1.2 原子是如何结合的 6
1.2.1 共价键 6
1.2.2 离子键 6
1.3 元素周期表 7
1.4 核素图 9
第2章 电离辐射和放射性衰变 10
2.1 放射性和放射性衰变 10
2.2 放射性衰变产生电离辐射 10
2.2.1 放射性的量和单位 10
2.2.2 电离辐射的类型 11
2.2.3 用核素图查找衰变方式 11
2.2.4 放射性衰变的模式 12
2.3 衰变常数、活度和半衰期 16
2.3.1 放射性衰变规律和衰变常数 16
2.3.2 放射性活度 16
2.3.3 半衰期 17
2.3.4 活度计算 18
2.3.5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的测量 21
2.3.6 放射性比活度 22
2.4 衰变链和相对半衰期 24
2.4.1 衰变链 24
2.4.2 相对半衰期 24
2.5 其他辐射源的电离辐射 27
2.5.1 来自天然辐射源的电离辐射 28
2.5.2 人工辐射源的电离辐射 28
第3章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1
3.1 电离 31
3.1.1 直接电离和间接电离 31
3.1.2 强、中等、弱电离 32
3.2 激发 32
3.3 α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2
3.4 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2
3.4.1 直接电离 32
3.4.2 轫致辐射 32
3.5 γ和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3
3.5.1 光电效应 33
3.5.2 康普顿散射 34
3.5.3 电子对生成 34
3.5.4 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总结 34
3.6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5
3.6.1 弹性散射 36
3.6.2 非弹性散射 36
3.6.3 中子俘获 36
3.6.4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总结 37
3.7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总结 37
第4章 辐射探测方法 38
4.1 辐射探测的机理 38
4.2 电离辐射探测器 39
4.2.1 充气探测器 39
4.2.2 固体导体探测器 44
4.2.3 固体探测器与气体探测器对比 47
4.3 闪烁探测器 48
4.3.1 工作原理 48
4.3.2 闪烁探测器类型 48
4.3.3 光电倍增管 49
4.4 中子探测器 50
4.4.1 工作原理 50
4.4.2 中子探测器类型 51
4.5 电子元件 52
第5章 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55
5.1 人体 55
5.1.1 呼吸系统 56
5.1.2 消化系统 57
5.1.3 循环系统 57
5.1.4 淋巴系统 58
5.1.5 泌尿系统 58
5.1.6 人体系统小结 58
测试题选 58
5.2 细胞和辐射的生物损伤 59
5.2.1 细胞结构 59
5.2.2 细胞分裂 59
5.2.3 辐射损伤 60
测试题选 61
5.3 人体的辐射效应 61
5.3.1 确定性效应 62
5.3.2 随机性效应 63
5.3.3 胎儿照射 64
5.3.4 辐射效应小结 64
测试题选 65
要点 65
第2篇 辐射防护概论 69
第6章 辐射防护原则 69
6.1 辐射防护简介 69
6.2 辐射防护和危险 69
6.3 ICRP简介 70
6.3.1 ICRP历史 70
6.3.2 ICRP职责 70
6.3.3 ICRP建议书 70
6.4 基本安全标准 71
6.5 实践与干预 72
6.6 照射 72
6.6.1 照射概念 72
6.6.2 潜在照射 72
6.6.3 照射类别 72
6.6.4 照射水平 72
6.7 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 73
6.7.1 剂量限值 73
6.7.2 剂量约束 73
6.8 辐射防护体系 73
6.8.1 实践正当性 74
6.8.2 辐射防护最优化 74
6.8.3 个人剂量限值 74
6.9 辐射防护体系的实施 75
6.9.1 法规要求 75
6.9.2 管理要求 75
6.9.3 操作要求 76
第7章 外照射危害的防护 77
7.1 外照射的危害 77
7.1.1 外照射介绍 77
7.1.2 辐射类型对外照射危害的影响 77
7.1.3 外照射危害的来源 78
7.2 外照射危害的控制 78
7.2.1 基本方法 78
7.2.2 管理控制 81
7.2.3 实体控制 83
7.3 屏蔽计算 83
7.3.1 β粒子的屏蔽 83
7.3.2 X射线和γ射线的屏蔽 84
7.4 计算不同放射性核素的γ剂量率 88
7.4.1 介绍 88
7.4.2 用比释动能常数计算剂量率 88
第8章 内照射危害的防护 90
8.1 内照射的危害 90
8.1.1 引言 90
8.1.2 非密封源和放射性污染 90
8.1.3 使用非密封源的实践 91
8.1.4 辐射类型对内照射危害的影响 91
8.1.5 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途径 92
8.2 内照射危害的测量 92
8.2.1 ICRP参考人和IAEA参考亚洲人 93
8.2.2 生物半排期和有效半减期 93
8.2.3 剂量系数 94
8.2.4 年摄入量限值 94
8.3 工作场所的污染限值 96
8.3.1 表面污染的导出限值 96
8.3.2 导出空气浓度 97
8.4 内照射危害的控制 98
8.4.1 放射性物质的最小化 98
8.4.2 行政控制 98
8.4.3 实体控制 99
第9章 辐射探测仪器的使用 102
9.1 辐射探测仪器 102
9.1.1 探测器类型 102
9.1.2 测量仪器的种类 102
9.1.3 仪器检定(或校准) 105
9.1.4 探测下限(LLD) 107
9.2 选择合适的仪器 108
9.2.1 探测仪器的选择 108
9.2.2 监测方案设计 111
9.2.3 其他 113
9.3 放射性调查方案 113
9.3.1 准备调查表和图 113
9.3.2 调研 115
9.3.3 使用前仪器检查 115
9.4 剂量率测量 116
9.5 表面污染测量 117
9.5.1 表面污染监测 117
9.5.2 表面污染间接测量 120
9.6 空气污染测量 122
9.6.1 气溶胶采样 122
9.6.2 空气采样 125
9.6.3 蒸气采样 126
第10章 个人剂量测量 128
10.1 辐射及剂量测量 128
10.1.1 辐射量 128
10.1.2 剂量 129
10.2 实用辐射量 134
10.2.1 场所监测 135
10.2.2 个人剂量监测 135
10.2.3 实用辐射量限值 136
10.3 个人剂量测量 136
10.4 外照射剂量测量方法 136
10.4.1 主动式探测 136
10.4.2 被动式探测 137
10.4.3 能量响应和方向响应 142
10.5 内照射剂量的测定方法 142
10.5.1 活体计数 142
10.5.2 生物取样分析 143
10.5.3 空气取样 143
10.5.4 待积剂量当量的计算 143
10.6 个人剂量监测和结果保存 144
第3篇 辐射防护管理框架 147
第11章 电离辐射防护立法与监管 147
11.1 基础框架 147
11.1.1 辐射防护内容与基础框架 147
11.1.2 基础框架内涵 149
11.2 法规体系 149
11.2.1 概述 149
11.2.2 有关法规和标准内容简介 151
11.2.3 监管授权和安全责任 158
11.3 许可 159
11.3.1 许可证条件与许可形式 159
11.3.2 工作场所要求 162
11.3.3 医疗照射控制 167
11.3.4 干预与豁免 168
11.4 监督检查 171
11.4.1 监管部门 171
11.4.2 辐射工作单位 173
11.5 教育培训 174
11.5.1 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 174
11.5.2 安全文化的由来与内涵 175
11.5.3 培训机构和培训要求 176
第12章 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和储存 178
12.1 运输法规 178
12.1.1 辐射危害与法规 178
12.1.2 标准与法规 181
12.2 货包分类与分级 184
12.2.1 定义与放射性物质分类 184
12.2.2 货包分类与分级 188
12.3 货包和包装要求 190
12.3.1 一般要求 190
12.3.2 对空运货包的附加要求 190
12.3.3 对各类货包和包装的附加要求 190
12.4 运输安全要求 193
12.4.1 首次装运前和每次装运前的要求 193
12.4.2 与其他货物一起运输 194
12.4.3 运输和中途储存 194
12.4.4 船舶运输及空运和邮运 195
12.5 审批和管理 196
12.5.1 特殊形式放射性物质和低弥散放射性物质的审批 196
12.5.2 货包设计的审批 197
12.5.3 易裂变材料货包设计的审批 198
12.5.4 装运的审批 198
第13章 环境影响评价 199
13.1 引言 199
13.1.1 历史沿革 199
13.1.2 评价时段 200
13.2 定义与概念 201
13.2.1 环境影响评价 201
13.2.2 安全评价 202
13.2.3 监测及评价 204
13.2.4 剂量约束 205
13.2.5 等效操作量 206
13.3 评价文件分类与格式和内容 207
13.3.1 分类 207
13.3.2 报告书 207
13.4 评价资质与责任 210
13.4.1 资质 210
13.4.2 责任 210
第14章 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 212
14.1 概述 212
14.1.1 放射性废物 212
14.1.2 废物最小化 213
14.2 放射性废物管理计划 213
14.2.1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原则 213
14.2.2 液体废物分类 214
14.2.3 固体废物分类 214
14.2.4 液态气态排放 217
14.3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步骤 220
14.3.1 概念 220
14.3.2 分类 221
14.3.3 预处理 221
14.3.4 整备 223
14.3.5 控制辐射危害 223
14.4 放射性废物活度的监测 223
14.4.1 固体废物 223
14.4.2 气体和液体废物 224
14.5 放射性废物的贮存 225
14.5.1 工作场所贮存 225
14.5.2 专用仓库贮存 226
14.5.3 记录 226
第15章 应急响应计划 228
15.1 引言 228
15.1.1 国内事故 228
15.1.2 国外事故 231
15.2 定义与概念 232
15.2.1 定义 232
15.2.2 概念 234
15.2.3 辐射事故分级 235
15.3 应急计划的一般要求 236
15.3.1 辐射威胁类型 236
15.3.2 应急计划层次 237
15.3.3 任务和要求 238
15.4 环境保护部应急预案介绍 240
15.4.1 任务与范围 240
15.4.2 应急组织与职责 241
15.4.3 应急行动 243
15.4.4 应急保障 245
第4篇 实用辐射安全与防护 249
第16章 核子仪的安全使用 249
16.1 核子仪的种类 249
16.1.1 透射式核子仪 249
16.1.2 反散射式核子仪 250
16.1.3 反应式核子仪 251
16.2 核子仪的组成 252
16.2.1 密封放射源 252
16.2.2 射线发生装置 252
16.2.3 源室和屏蔽 252
16.2.4 探测和分析设备以及交互控制 253
16.2.5 核子仪的标识 253
16.3 固定式和便携式核子仪 254
16.3.1 固定式核子仪 254
16.3.2 便携式核子仪 256
16.4 核子仪的维护要求 258
16.4.1 清洁和机械维护 258
16.4.2 辐射剂量率检查 258
16.4.3 擦拭和泄漏测试 258
16.5 操作放射源的注意事项 259
16.6 储存和台账程序 259
16.6.1 储存 259
16.6.2 台账 260
16.7 书面程序和本单位的规定 260
16.8 人员培训 260
第17章 工业放射照相的安全应用 262
17.1 放射照相基础 262
17.1.1 引言 262
17.1.2 放射照相的原理 262
17.1.3 无损检测 262
17.2 放射照相使用的基本设备 263
17.2.1 γ放射照相使用的设备 263
17.2.2 X射线照相使用的设备 267
17.3 围墙和现场放射照相 267
17.4 安全特征和设备 268
17.4.1 总述 268
17.4.2 γ射线设备 269
17.4.3 X射线设备 271
17.4.4 放射照相的围墙 271
17.4.5 现场放射照相 272
17.5 安全程序和检查 273
17.5.1 注册或许可 273
17.5.2 操作程序 274
17.6 事故 278
17.6.1 X射线设备 278
17.6.2 γ放射照相设备 278
17.6.3 一般要求 279
17.6.4 应急设备 279
17.7 安全检查总结 280
第18章 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安全 281
18.1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81
18.2 原子核反应基本原理 281
18.2.1 核素图的使用 282
18.2.2 核反应的书写 284
18.3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 284
18.3.1 核反应堆 284
18.3.2 粒子加速器 286
18.3.3 处理 289
18.4 辐射危害 290
18.4.1 辐射与污染 291
18.4.2 外照射危害的控制 291
18.4.3 内照射危害的控制 292
18.5 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有关的危害控制 292
18.5.1 制靶和辐照——有哪些危害? 293
18.5.2 制靶与辐照危害的控制 293
18.5.3 靶的运输过程的危害控制 294
18.5.4 打开靶罐时的危害控制 295
18.5.5 处理非密封放射源的危害控制 295
18.5.6 生产密封放射源的危害控制 297
18.5.7 包装和派送时的危害控制 298
18.5.8 废物处置和回收的危害控制 298
18.6 剂量的估算 300
18.6.1 β辐射剂量 300
18.6.2 溢洒物的外照射剂量 301
18.6.3 皮肤被污染的剂量 301
18.6.4 中子剂量 302
18.7 辐射防护大纲 303
18.7.1 职责 303
18.7.2 场所分区 303
18.7.3 局部规章和工作程序 306
18.7.4 工作规划 306
18.7.5 辐射监测 307
18.7.6 调查和行动水平 308
18.7.7 培训 309
18.8 装置和实验室设计 310
18.8.1 规划步骤 310
18.8.2 设计准则 310
18.8.3 设备和区域 311
18.8.4 实验室设计的要求 311
18.9 应急规划和准备 312
18.9.1 可能的事件和事故 312
18.9.2 需要的应急设备 313
18.9.3 防护行动 313
18.9.4 对具体事故或事件的响应 313
18.9.5 应急准备 315
第19章 放射性示踪剂的安全使用 316
19.1 使用示踪剂的基本原理 316
19.1.1 系统中示踪剂的注入 317
19.1.2 示踪剂的探测方法 317
19.2 实验室示踪剂的使用 317
19.3 工业中示踪剂的应用 318
19.4 放射性示踪剂的选择 318
19.4.1 形态 318
19.4.2 同位素 318
19.5 项目计划 320
19.5.1 注册和许可 320
19.5.2 操作程序 321
19.5.3 外照射危害控制 322
19.5.4 污染控制 323
19.5.5 个人监测 324
19.5.6 环境中示踪剂的控制 324
19.6 辐射照射评价 325
19.6.1 操作人员受到的照射 325
19.6.2 其他人员受到的照射 326
19.7 事故 327
19.7.1 失去屏蔽 328
19.7.2 污染 328
19.8 安全检查总结 329
第5篇 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防护与安全 333
第20章 放射诊断的防护与安全 333
引言 333
20.1 放射诊断 333
20.1.1 X射线管 334
20.1.2 X射线能谱和过滤 335
20.1.3 准直 335
20.1.4 减少散射 336
20.1.5 影像接收 336
20.1.6 特殊成像技术 337
20.2 放射诊断的放射防护与安全 337
20.2.1 工作人员 337
20.2.2 患者 338
20.2.3 公众成员 338
20.2.4 设备 338
20.2.5 移动式X射线机 339
20.3 放射性诊断的个人防护 339
20.4 放射诊断的屏蔽防护 340
20.4.1 屏蔽设计理论 340
20.4.2 屏蔽计算基础资料 340
20.4.3 构建屏蔽防护 344
20.5 放射诊断中的辐射剂量 346
20.5.1 入射皮肤剂量 347
20.5.2 器官剂量 347
20.5.3 放射学与妊娠 348
20.5.4 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349
20.6 放射诊断的辐射监测 352
20.6.1 剂量和剂量率的测量 352
20.6.2 X射线管的泄漏 353
20.6.3 场所检测 355
20.7 个人防护用品的测试 355
20.8 地方规章 355
20.9 辐射事故和事件 356
20.10 辐射安全防护培训 357
20.11 监管要求 358
本章关键要点 358
附录20A 屏蔽防护计算举例 360
测试题选 363
第21章 核医学的防护与安全 366
21.1 核医学中的放射性核素 367
21.1.1 引言 367
21.1.2 放射性核素的支配管理和分析技术 367
21.1.3 体内试验应用的放射性核素 368
21.1.4 体外试验应用的放射性核素 369
21.1.5 恰当选择目标组织或器官 369
21.1.6 通常使用的放射性核素 370
21.2 放射性药物的制备和管理 371
21.2.1 放射性药剂的制备 371
21.2.2 静脉注射 371
21.2.3 口服放射性药剂 372
21.2.4 吸入放射性药剂 372
21.3 γ照相机成像 372
21.4 技术人员的外照射 374
21.4.1 外照射的来源 374
21.4.2 外照射的控制 376
21.4.3 皮肤污染导致的外照射 378
21.5 技术人员的内照射 378
21.5.1 内照射的来源 378
21.5.2 来自液态源的污染 379
21.5.3 来自固态源的污染 379
21.5.4 来自空气传播来源的污染 379
21.5.5 内照射的控制 380
21.6 核医学中的辐射监测 382
21.6.1 个人的外照射 382
21.6.2 污染和放射性核素的摄入 383
21.6.3 工作场所的剂量率 383
21.6.4 表面污染 383
21.7 典型的职业照射 384
21.7.1 全身剂量 384
21.7.2 肢端剂量 385
21.8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设计 385
21.8.1 低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 386
21.8.2 中等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 387
21.8.3 显像设备和碘-131治疗病房 387
21.8.4 碘-131诊疗室 387
21.9 核医学中的废物管理 387
21.10 患者和公众的放射安全 388
21.10.1 典型的患者照射 388
21.10.2 患者照射的最优化原则(ALARA) 389
21.10.3 女性患者的防护 391
21.10.4 家庭中的放射安全 392
21.10.5 研究项目中志愿者的照射 392
21.11 放射性核素治疗中的防护 393
21.11.1 碘-131疗法 393
21.11.2 钇-90治疗 396
21.11.3 锶-89治疗 396
本章关键要点 396
附录21A 四个有关数据的表格 398
附录21B 放射性污染计算实例 401
测试题选 402
第22章 放射治疗的防护与安全 406
22.1 放射治疗概述 407
22.1.1 放射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407
22.1.2 放射治疗部门的构成 407
22.1.3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责任人的职责 408
22.1.4 患者、放射工作人员和探视者 408
22.1.5 放射治疗技术 408
22.1.6 放射治疗设备的典型布局 411
22.2 外照射束放射治疗 411
22.2.1 外照射束放射治疗室的一般要求 411
22.2.2 治疗室的屏蔽 412
22.2.3 浅层和中电压治疗机 418
22.2.4 远距离放射治疗机 420
22.2.5 医用直线加速器 422
22.2.6 其他放射治疗设备 426
22.2.7 电离辐射水平的评估 427
22.3 近距离放射治疗 429
22.3.1 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源 429
22.3.2 一般的放射性安全考虑 431
22.3.3 永久性植入 433
22.3.4 暂时性植入 434
22.3.5 手术后装放射治疗 434
22.3.6 遥控后装放射治疗 437
22.3.7 非密封源放射治疗 439
22.3.8 近距离放射治疗室的屏蔽 440
22.3.9 辐射水平评估 441
22.4 放射治疗部门的相关设备和其他放射源 441
22.4.1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441
22.4.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442
22.4.3 辐射剂量测量用检验源 443
22.4.4 Sr-90眼部敷贴器 443
22.4.5 电离辐射水平评估 443
22.5 结束语 444
22.5.1 应急程序 444
22.5.2 质量保证 445
22.5.3 文档和记录的保存 445
22.5.4 安排配置工作人员问题 445
本章关键要点 446
测试题选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