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问题逻辑与数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问题逻辑与数学
  • 秦豪著 著
  • 出版社: 吉林省图书学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15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问题逻辑与数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 问题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1

1、问题逻辑的对象 1

2、问题逻辑的性质 5

第二节 问题逻辑的作用 6

1、问题逻辑在教学中的作用 7

2、问题逻辑在科学理论发现中的作用 20

3、问题逻辑具有有助于人们获取信息和控制谈话的功能 23

4、问题逻辑在其他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26

第三节 问题逻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7

1、问题逻辑研究的历史 27

2、问题逻辑研究的现状 29

第二章 问题与问句、判断的关系 32

第一节 问题与问句的关系 32

1、问题与问句的联系 32

2、问题与问句的区别 33

第二节 问题与判断的关系 42

1、问题与判断的联系 42

2、问题与判断的区别 44

第三章 问题的结构、分类 47

第一节 问题的结构 47

1、题项是问题结构的中心 47

2、问项是问题疑问的所在 48

第二节 问题的分类 50

1、按问题和答案的表面特征的划分 50

2、按疑问所在的不同以及回答的要求不同的划分 51

3、按认识客体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完全到知之较完全的特征的划分 51

第三节 问题结构、分类在教学中的作用 53

1、设计和连续运用不同结构和类型的问题,有助于上好起始课 54

2、设计和交替使用不同结构和类型的问题,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55

3、设计和连续使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有助于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 57

4、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试题和习题的质量 59

第四章 问题的语境和问阈 62

第一节 问题的语境 62

1、什么是问题的语境 62

2、问题与语境的关系 62

3、问题的语境在教学中的应用 65

第二节 问题的问阈 67

1、什么是问题的问阈 67

2、问题的问阈对于回答问题的制约作用 67

3、问题的问阈在教学中的应用 68

第五章 问题的预设 71

第一节 什么是问题的预设 71

1、问题预设的函义 71

2、问题的预设都隐含于问题的题项 73

3、问题的预设是问题与答案之间的桥梁 73

4、问题的预设的逻辑值影响着问题的逻辑值 75

第二节 问题的预设在设计问题中的应用 76

1、防止预设虚假而导致问题的虚假 76

2、防止“预设过多”而造成“已知过多” 77

3、防止“预设过少”而造成“已知过少” 78

第三节 问题预设中巧问的逻辑方法 80

2、二难藏问 81

1、选言择问 81

3、假言诱问 82

4、类比连问 84

第六章 问题之间的关系及其推理 87

第一节 问题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及其推理 87

1、问题的矛盾关系及其推理 87

2、问题的反对关系及其推理 89

第二节 问题的从属关系、等值关系及其推理 90

1、问题的从属关系及其推理 90

2、问题的等值关系及其推理 92

第七章 问题与答案 95

第一节 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系 95

1、答案的真假决定了问题的真假 95

2、答案的类型是由问题的类型决定的 97

第二节 答案的分类 99

1、可能答案、真答案和假答案 99

2、回避问题的答案、回绝问题的答案、回问问题的答案 101

第三节 问题与答案之间的规则 105

1、判断型的定义答案不能重复出现题设中的已知内容 105

2、判断型定义答案一般情况下不能用否定形式 106

3、判断型定义答案不能用互为循环的形式表述 107

4、答案不能与问题所要解决的疑问所在相一致 108

5、答案不能偷换问题题项中的概念或转移题项 110

6、答案不能出现不必要的“超量回答” 112

第四节 “问”与“答”之间的逻辑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18

1、设计问题必须考虑“问”与“答”之间的真假关系 118

2、回答问题的答案所采取的类型必须与问题的类型结合起来考虑 119

3、应用“问”与“答”的规则有利于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错误 120

4、运用“问”与“答”之间预设的桥梁,寻找回答问题的已知条件以减轻回答问题的难度 121

第八章 问题的连问与顺序 126

第一节 问题的连问及其应用 126

1、问题的连问 126

2、问题的连问在教学中的应用 130

第二节 问题连问的顺序及其方法 134

1、由易到难 135

2、由具体到抽象 137

3、由上文到下文 137

4、由远到近 138

附录: 144

一、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的艺术方法 144

二、问题逻辑主要参考文献 15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