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现代化 教育管理与现代教学新技术实用全书 第1卷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岩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13233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243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现代化 教育管理与现代教学新技术实用全书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现代化教育管理 3
第一章 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 3
第一节 现代教育管理的起源 3
一、现代教育管理的起因 4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创新 7
三、现代教育管理的几种理论模式 10
第二节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特点 19
一、当代教育的走向 20
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特点 22
第三节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趋向 25
一、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开始成熟 26
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6
三、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开始走向国际化 27
四、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趋于综合 28
第二章 教育管理的体系探析 30
第一节 教育管理的目标与功能 30
一、管理目标 30
二、功能 33
第二节 教育管理的手段和主体 34
一、手段 34
二、主体 36
三、活动——管理是一种心智性活动 38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的管理系统基础 42
第三章 教育管理的方法 54
第一节 教育的目标管理 54
一、学校管理的目标 54
二、学校目标的建立 56
三、学校目标的实施绩效评估 58
第二节 教育管理的方法论 59
一、学校管理方法的种类 59
二、行政的管理方法 61
三、重视激励的方法 63
四、促进交流与沟通 65
五、让教职工参与决策 67
第三节 教育管理程序 69
一、教育计划 69
二、教育决策 71
三、教育组织 73
四、教育控制 75
五、教育评价 77
第四节 实例 78
第四章 教育管理的原理及原则 84
第一节 教育管理原理 84
一、教育双重性原理 84
二、教育系统原理 85
三、整分合原理 85
四、反馈原理 86
五、封闭原理 86
六、能级原理 87
七、动力原理 87
八、弹性原理 88
九、效益原理 88
十、动态原理 88
第二节 教育管理失败的原因 89
第三节 教育管理的原则 92
一、教育管理原则的制定 92
二、教育方向性原则 94
三、教育民主性原则 95
四、教育性原则 96
五、教育规范性原则 97
六、教学为重的原则 98
第五章 现代教育管理比较 101
第一节 师范教育管理比较 101
一、各国师范教育的管理制度与分类 101
二、各国师范教育的学校领导管理体制 106
三、各国师范教育学校师资管理方式 111
四、中外师范教育管理的比较和借鉴 115
第二节 职业教育管理比较 124
一、各国职业教育的管理方法与制度 124
二、中外职业教育管理方法的比较与借鉴 130
第三节 高等教育管理比较 137
一、各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 137
二、中外高等教育管理方法的比较与借鉴 144
第四节 成人教育管理比较 150
一、各国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 150
二、中外成人教育管理方法的比较与借鉴 165
第六章 教育管理的类型 174
第一节 行政型的管理 174
一、行政型的管理产生的背景 174
二、行政型管理模式的特点 176
三、行政型管理模式的优点 178
四、行政型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179
第二节 科学型的管理 182
一、科学管理模式的起源 183
二、科学管理模式的特征 184
三、科学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186
第三节 经验型管理 190
一、经验型管理的参照系 190
二、经验管理模式的曲线及转折点 191
三、经验管理模式的优势 194
四、经验管理模式的限制性 195
第七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97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工作内容 197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208
第三节 班级组织的概念与发育 218
一、班级组织的定义 218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224
三、班级组织的构成 227
四、班级组织管理的特点 232
五、班级组织管理的作用 235
第四节 家长工作的组织管理 238
第五节 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方法 242
第八章 教学管理 245
第一节 教学及教学方法 245
一、教学 245
二、教学方法 246
第二节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250
一、课堂教学 250
二、课外活动 252
第三节 教学质量管理 254
一、确立教学质量标准 254
二、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 256
第四节 教学质量管理 259
一、决策与执行 260
二、监督 260
三、反馈 261
第五节 常规性的教学管理 262
一、由学期进程确定的教学组织工作规范 263
二、由教学过程确定的教师工作(特指“教”)规范 264
三、由教学过程确定的学生学习规范 264
第六节 教师管理技巧 264
一、了解教师 265
二、加强思想政治与业务培训 266
三、合理安排教师 267
四、确保每位教师的民主权利 267
五、积极主动地为教师解决问题 268
六、教师考评 269
第七节 教导处及教导主任的管理 270
一、教导处 270
二、教导主任 272
第九章 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管理 274
第一节 中国的职业教育管理 274
第二节 国外的职业教育管理 275
一、国外职教 275
二、职业的选择 277
第三节 劳动教育的任务 279
第四节 劳动教育管理 281
一、建立管理体系 281
二、制定教学计划 282
三、组织管理的实施 282
四、对学生的考核、评比 282
第十章 美育管理与体育卫生管理 284
第一节 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284
一、自然美 284
二、社会美 286
三、艺术美 288
第二节 内在美与外在美 293
一、心灵美 293
二、语言美 294
三、行为美 295
四、仪态美 296
第三节 体育课教学管理与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298
一、体育课教学管理 298
二、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300
第四节 卫生保健管理 301
一、环境卫生管理 302
二、生活卫生管理 302
三、教学卫生管理 302
四、体育卫生管理 303
五、生产劳动卫生管理 303
六、青春期卫生管理 303
七、心理卫生管理 303
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304
第十一章 德育的管理 305
第一节 德育的原则及方法 305
一、德育的原则 305
二、德育的方法 308
第二节 当代西方德育思想与流派 313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德育思想 313
二、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 318
三、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 319
四、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 321
第三节 德育管理 322
一、德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323
二、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323
第十二章 教育项目的管理 325
第一节 教育项目的策划 325
一、概念 325
二、理论 326
三、实践 327
四、项目的优劣 328
第二节 教育项目的制定 330
一、教育项目的评价准则 330
二、可行性准则 334
第三节 教育项目的资助 338
一、国家资助 339
二、外部资助来源 343
第四节 教育项目的管理 354
一、教育项目的管理 355
二、监督与评估 360
第十三章 网络教育与管理 369
第一节 虚拟的网络校园 369
一、历史悠久的学校建筑 369
二、全新的学习空间 371
三、虚拟的网络校园 372
第二节 网络知识库和学校知识的差异 375
一、知识 377
二、传统的学校课程和网络教育课程的区别 380
三、网络知识对人的要求 381
第三节 网络教学与学校教学的差异 382
一、传统学校教学 383
二、网络化教学的方法 385
三、网络教学的技术基础 388
第四节 网络教育的教育管理 389
一、学校组织模式 389
二、校园组织结构 391
三、校园管理和服务 392
四、学校管理参与形式 394
五、网络教育的挑战 394
第十四章 教育管理的积极意义 397
第一节 人的积极意义 397
一、积极性是什么 397
二、人积极性的来源 398
第二节 人积极性的模式 401
一、社会需要模式 401
二、人的需要模式 404
三、两种调动人的积极性模式的关系 406
第三节 激励理论的作用 408
一、激励的基本模式 408
二、需要理论 409
三、过程激励理论 420
四、行为改造理论 424
第二篇 现代教育新技术 433
第十五章 现代教育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433
第一节 现代教育新技术的总体概念 433
一、现代教育新技术的内容 433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435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438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439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 439
二、现代教育新技术的研究 443
第三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 444
一、现代教育模式新探索 445
二、提升办学能力 445
三、改善条件、扩大规模 446
四、提高质量 447
五、促进改革 448
第四节 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向 450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外的兴起与发展 450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451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向 453
第十六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因素 456
第一节 智力与非智力基础 456
一、智力因素 456
二、智力的作用 458
三、非智力 459
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461
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 462
一、系统科学的种类 462
二、教育传播学 466
第三节 教学因素 472
一、新教学论体系 472
二、“学科结构”教学论 475
三、范例教学论 478
四、其他理论流派 483
第四节 学习因素 503
一、行为主义学习因素 503
二、认知主义学习因素 505
三、加涅的累积学习因素 507
四、建构主义学习因素 512
五、素质教育的新理论 515
第五节 视听理论基础 519
一、视觉的认识规律 520
二、听觉认识规律 522
三、“经验之塔”理论 524
四、行为主义心理学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