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概要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学概要
  • 南京中医学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2485
  • 出版时间:1961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医学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1

上篇 4

第一章 阴阳五行 4

一、阴阳 4

(一)阴阳的相对性 4

(二)阴阳的互根关系 5

(三)阴阳的治长转变与协调 6

二、五行 7

(一)五行的归类法则 7

(二)五行生克规律及其变化 8

三、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10

第二章 人与自然 11

一、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12

二、地域风土对人体的影响 13

三、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机能 14

第三章 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5

一、五脏功能 16

二、六腑功能 20

三、脏腑的相互关系 23

第四章 营、卫、气、血与津液 25

一、营和卫 25

二、气和血 26

三、津液 28

四、营、卫、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29

第五章 经络 30

一、经络的含义与内容 30

二、经脉的命名与分布 33

三、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35

四、经脉的循行与病侯 37

(一)手太阴肺经脉 37

(二)手阳明大肠经脉 37

(三)足阳明胃绝脉 37

(六)手太阳小肠经脉 40

(四)足太阴脾经脉 40

(五)手少阴心经脉 40

(七)足太阳膀胱经脉 45

(八)足少阴肾经脉 45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脉 45

(十)手少阳三焦经脉 49

(十一)足少阳胆经脉 49

(十二)足厥阴肝经脉 49

(十七)阴?脉 53

(十六)带脉 53

(十四)任脉 53

(十三)督脉 53

(十五)冲脉 53

(十八)阳?脉 59

(十儿)阴维脉 59

(二十)阳维脉 59

中篇 60

第一章 病因 60

一、六淫 60

二、疫气 62

四、饮食不节和起居失常 63

三、七情 63

五、中毒 64

六、寄生虫 65

七、创伤及虫兽伤 65

第二章 辨证 66

一、辨证纲领 67

(一)八纲 67

(二)八纲的相互关系 69

二、外感病的辨证法则 70

(一)六经分证法 70

(二)三焦分证法 72

(三)卫、气、营、血分证法 73

三、内伤杂病的辨证法则——脏腑分证法 74

(一)心病的一般证候 74

(二)肺病的一般证候 74

(三)脾病的一般证候 75

(四)肝病的一般证候 75

(五)肾病的一般证候 76

(六)胆病的一股证候 76

(八)小肠病的一股证候 77

(九)大肠病的一般证候 77

(七)胃病的一般证候 77

(十)膀胱病的一般证候 78

第三章 四诊 78

一、望诊 78

(一)整体望诊 78

(二)局部望诊 79

二、闻诊 82

(一)听音声 82

(二)嗅气味 83

(三)现有症状 84

(二)发病经过 84

(一)一般问诊 84

三、问诊 84

(四)既往病史 86

(五)家属健康状况 86

四、切诊 86

(一)脉诊 86

(二)触诊 88

第四章 药物的运用 90

一、药物的性能 90

三、药物的配伍 92

二、药物的归经 92

四、药物的炮制 93

五、药物的剂型 94

六、药物的服用法 95

七、常用药物 96

(一)解表药 97

(二)涌吐药 98

(三)泻下药 99

(四)渗湿逐水药 100

(五)祛风湿药 101

(六)祛寒药 102

(七)清热药 103

(八)祛暑药 104

(九)治咳化痰药 105

(十)理气药 107

(十一)理血药 108

(十二)补养药 110

(十三)芳香开窍药 112

(十四)安神镇惊药 113

(十五)固涩药 114

(十六)消导药 115

(十七)驱虫药 116

(十八)外用药 117

第五章 治疗和方剂 118

一、治疗方面 118

二、方剂方面 119

三、治疗方法与方剂的运用 120

(一)解表法 120

(二)催吐法 121

(三)泻下法 121

(四)和解法 122

(五)消导法 123

(七)理血法 124

(六)理气法 124

(八)渗利法 125

(九)清热法 126

(十)温运法 127

(十一)镇静法 128

(十二)芳香开窍法 128

(十三)补益法 129

(十四)固涩法 131

(十五)驱虫法 132

第六章 预防与护理 134

(二)适应四时气候 135

一、预防 135

(一)保养精神 135

(三)注意饮食起居 136

(四)体格锻炼 136

(五)防止传染 137

(六)妇婴卫生 137

二、护理 138

(一)精神方面 138

(二)气候方面 139

(三)饮食方面 140

(五)给药 141

(四)起居方面 141

下篇 143

第一章 内科 143

感冒 143

春温(附:风温) 144

暑温 146

湿温 147

秋燥 148

冬温 149

疟疾 149

痢疾 150

泄泻 151

肺痨 152

吐血、咳血 153

哮喘 154

水肿 155

黄疸 156

胃癌 157

呕吐 158

眩晕 159

失眠 160

钩虫病 161

一、外科诊断的特点 162

第二章 外科 162

二、外科治疗的特点 165

三、常见疾病 167

痈 167

疽 167

疖 167

丹毒 168

瘰? 168

流注 168

疔 168

痔 169

肛? 169

? 170

烫、烧伤 171

第三章 妇科 172

一、妇女生理特点 172

二、妇女病理特点 172

三、妇科诊断特点 173

四、妇科治疗特点 175

月经不调 176

五、常见疾病 176

痛经 178

经闭 179

崩漏 179

带下 180

妊娠恶阻 181

子肿 182

胎动不安、堕胎、小产 183

子癇 184

产后腹痛 184

第四章 儿科 185

产后恶露不绝 185

一、儿科诊断特点 186

二、儿科治法特点 188

三、常见疾病 188

麻疹 188

白喉 190

惊风 190

疳积 192

百日咳 192

小儿腹泻 193

小儿吐乳 193

积滞 194

蛔虫病 195

第五章 针灸疗法 196

一、经络 196

二、腧穴 196

(一)腧穴的分类 196

(二)腧穴的作用 197

(三)取穴方法 197

1.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 199

3.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 201

2.手阳明穴阳经常用腧穴 201

4.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 203

5.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 203

6.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 205

7.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 205

8.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 209

9.手厥阴心包络经常用腧穴 209

10.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 212

11.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 212

13.督脉经常用腧穴 214

12.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 214

14.任脉经常用腧穴 218

15.常用经外奇穴 218

三、针术 219

(一)针术的意义 219

(二)现代常用的针 219

(三)如何练习扎针 220

(四)体位 220

(五)消毒 220

(六)针剌的程序和角度 220

(八)押手法 223

(七)针刺的浅深 223

(九)常用扎针手法 224

(十)行针候气 225

(十一)留针与出针 225

(十二)异常现象的处理 225

四、灸术 226

(一)灸术的意义 226

(二)灸治的材料 226

(三)灸术的种类与运用 227

(四)施灸程序与标准 228

附:火罐气 229

(五)施灸注意事项 229

五、治疗 230

(一)治疗原则 230

(二)经穴主治纲要 231

(三)处方规律 232

(四)常见疾病的治疗 232

1.中风 232

2.感冒 233

3.呕吐 233

6.腹痛 234

7.胃痛 234

5.疟疾 234

4.泄泻 234

8.头痛 235

9.腰痛 235

10.失眠 235

11.尿闭 235

12.遗尿 236

12.痹症 236

14.癫狂癎 236

17.疳疾 237

15.急惊风 237

16.慢惊风 237

18.痛经 238

19.子宫下坠 238

20.破伤风 238

21.捩伤 239

22.落枕 239

23.耳鸣、耳聋 239

附:耳针疗法 240

26.牙痛 240

25.喉蛾 240

24.聋哑 240

附:面针疗法 244

第六章 气功疗法 248

一、气功疗法的原理 248

二、气功疗法的种类和法式 249

三、练功时间的规定和顺序 255

四、适应症和禁忌症 256

五、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256

第七章 按摩疗法 257

一、基本手法 257

1.推法 258

(一)按摩成人的手法 258

2.拿法 259

3.按法 259

4.摩法 259

5.?法 259

(二)按摩小儿的手法 260

2.摩法 260

1.按法 260

8.拍法 260

7.搓法 260

6.捏法 260

3.推法 261

4.运法 261

5.揉法 261

6.掐法 261

7.搓法 261

8.摇法 261

2.推印堂法 262

1.推坎宫法 262

2.全身按摩 262

(二)小儿的按摩操作法及主治作用 262

(一)成人的按摩部位及主治作用 262

二、部位分类、操作及主治作用 262

1.局部按摩 262

3.运太阳法 263

4.分阴阳法 264

5.运八卦法 264

6.推三关法 265

7.退六腑法 265

8.虎口三关法 266

9.摇斗肘法 266

10.推五经经纹法 266

13.运水入土法 268

11.飞经走气 268

12.清天河水法 268

14.推、揉腹阴阳法 269

15.揉龟尾法 270

16.揉摩丹田法 270

17.按神阙法 271

18.摇两足法 271

19.推承山法 272

20.掐委中法 272

21.掐昆仑法 272

附方 27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