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验医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检验医学
  • 丛玉隆,丛玉隆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0246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959页
  • 文件大小:287MB
  • 文件页数:10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检验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临床实验室概论 1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的概念 1

一、临床实验室的定义 1

二、临床实验室的类型 2

三、临床实验室的工作范围 2

第二节 临床实验室的组建 4

一、临床实验室的人员组成 5

二、实验室的用房与功能分区 5

三、实验室的环境要求 6

四、专业实验室的划分 6

五、临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试剂 6

六、检验项目的确定 6

第二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8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8

一、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和组成 8

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9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持续改进 13

四、临床实验室认可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剖析 14

第二节 ISO15189的主要内容 17

一、管理要求 17

二、技术要求 27

第三节 分析前质量管理 37

一、分析前阶段准备和影响因素 37

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 39

三、标本的验收和拒收 40

四、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41

第四节 分析阶段质量控制 41

一、质量控制的概念和历史 41

二、室内质量控制的统计学基础 42

三、质控品的选择和使用 44

四、质控图的选择和应用 46

五、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和质量评价 49

六、质控规则 51

七、失控后的处理 54

八、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56

九、室间质量评价 57

第五节 分析后质量管理 60

一、分析后质量保证的概念 60

二、检验结果确认的原则 60

三、结果的审核与发出 61

四、检验后标本的储存 63

五、咨询服务与抱怨的处理 63

六、参考范围、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 65

七、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65

第三章 检验医学计量单位和参考范围 67

第一节 法定计量单位 67

一、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意义 67

二、国际单位制 67

三、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69

四、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和原则 70

五、国际制单位换算方法和实例 72

第二节 临床检验参考值 73

一、参考值的由来 73

二、参考值的概念 74

三、对新项目或新方法建立参考值和参考范围的方法 74

四、参考值的应用范围 75

五、参考值与医学决定水平 76

六、临床检验的危象值 77

第三节 参考值制定的原则 77

一、确定参考值的使用范围 77

二、参考个体的选择和分组 77

三、分析过程 78

四、参考值分析方法 78

五、参考范围的确定 79

六、参考值的移植 79

第四章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 81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81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81

二、循证医学的产生和发展 83

三、循证医学的实践方法和基本步骤 83

四、系统评价 84

五、Cochrane协作网 85

第二节 循证检验医学与方法 86

一、循证检验医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 86

二、循证检验医学的研究方法 86

三、循证检验医学与诊断性试验 88

四、循证检验医学与系统评价 94

五、循证检验医学指南 96

第五章 临床实验室的环境与安全防护 98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98

一、临床实验室的环境要求 98

二、临床实验室安全设备 100

三、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06

第二节 临床实验室生物污染与生物安全防护 108

一、临床实验室的生物污染 108

二、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110

第三节 实验室工作区域划分及空间设计思想 119

一、临床实验室的设计及工作区域划分 119

二、临床实验室的空间设计思想 120

第六章 检验医师在检验与临床的桥梁作用 122

第一节 检验医师的发展、培训与职责 122

一、检验医师的发展 122

二、国外检验医师的培训与职责 123

三、我国检验医师的培训与职责 125

第二节 检验医师在检验与临床的桥梁作用 126

一、检验医师在检验前的桥梁作用 126

二、检验医师在检验中的桥梁作用 127

三、检验医师在检验后的桥梁作用 128

第七章 血细胞分析仪测试技术及质量管理 131

第一节 血细胞分析技术原理 131

一、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131

二、光散射法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136

第二节 血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 140

一、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40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43

三、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 146

四、网织红细胞参数的临床意义 147

第三节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全面质量管理 148

一、血细胞分析仪的鉴定 148

二、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 152

三、血细胞分析的全面质量管理 153

第四节 十四省市健康人群抗凝静脉血细胞测定值调查 158

第八章 流式细胞仪检验技术 161

第一节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的测定原理 161

一、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 161

二、流式细胞仪技术特点 162

三、流式细胞仪的组成和性能参数 164

四、数据分析 165

第二节 流式细胞术常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165

一、辅助诊断性指标 165

二、监测性指标 173

三、其他有价值的指标 174

四、流式细胞术在临床细菌学检验中的潜在应用 177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质量控制 177

一、标本采集和保存 177

二、免疫荧光染色 178

三、流式细胞仪测定 180

四、室间质量评价 182

第四节 流式细胞术的发展 182

一、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的发展 182

二、流式细胞仪应用技术的发展 183

三、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进展 183

第九章 血栓实验室检测技术 186

第一节 仪器检测原理及方法学评价 186

一、血小板聚集仪 186

二、凝血分析仪 187

三、血栓弹力图分析仪 188

四、血流变仪 189

第二节 分析参数检测原理及注意事项 190

一、血栓与止血的筛选试验 190

二、血管壁和血小板检查的常见诊断试验 193

三、凝血和抗凝血检查的常见诊断试验 195

四、纤溶活性检查的常见诊断试验 197

第三节 质量控制 199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 199

二、分析中质量控制 200

三、分析后质量控制 202

第四节 血栓与止血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203

第十章 自动生化仪分析技术 204

第一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类 204

一、按反应装置的结构 204

二、按自动化程度 209

三、按仪器的复杂程度 209

四、按同时可测定项目的数量 209

第二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09

一、样品及运送系统 209

二、试剂系统 210

三、检测系统 211

四、清洗及管路系统 212

五、微机管理系统 212

第三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测定原理 213

一、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测定基础 213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方法 214

第四节 检测项目分析参数与方法评价 215

一、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检测常用反应原理 215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参数设置及方法评价 216

第五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质量控制 219

一、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219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 219

三、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校准 220

四、医学实验室的量值溯源 220

第六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新进展 223

一、实验室全自动化的发展进程 223

二、全实验室自动化 223

三、模块式自动化系统 224

四、实验室全自动化展望 225

第十一章 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 226

第一节 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226

一、常用的荧光物质 226

二、荧光酶免疫分析技术 227

三、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 228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229

第二节 发光酶免疫分析技术 230

一、常用标记酶及发光底物 230

二、临床上常用的分离技术 231

三、免疫学反应模式 232

四、微粒子酶免疫分析 232

五、离子捕获免疫分析 233

六、辐射能衰减分析 234

第三节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234

一、放射免疫分析 234

二、免疫放射分析 235

第四节 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选择 235

一、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 235

二、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的评价选择 235

第十二章 特种蛋白分析技术 237

第一节 免疫比浊分析的基本原理 237

一、透射比浊法 237

二、散射比浊法 238

第二节 特定蛋白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240

一、免疫球蛋白及其轻链 241

二、补体C3、C4 242

三、C-反应蛋白 243

四、类风湿因子 243

五、链球菌溶血素“O” 243

六、铜蓝蛋白 244

七、转铁蛋白 244

八、α1-微球蛋白 244

九、β2-微球蛋白 244

十、维生素结合蛋白 245

十一、半胱氨酸蛋白抑制物C 245

十二、糖缺失转铁蛋白 245

第十三章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247

第一节 发光免疫分析的标记物质 247

一、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标记物 247

二、不参与化学反应的标记物 248

三、酶标记物 248

第二节 发光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 249

第三节 发光免疫分析的种类及技术特点 249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50

二、生物发光酶免疫分析 250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251

四、发光免疫技术的临床应用 252

第十四章 干化学分析技术 253

第一节 干化学分析技术分类、组成及检测原理 253

一、干化学分析的定义和分类 253

二、干化学分析仪的组成 253

三、干化学分析技术的测试原理 254

四、干化学分析技术的试剂载体组成及结构 255

第二节 常用急诊生化检验项目的干化学检测原理及注意事项 258

一、血肌酐测定 258

二、血尿素氮测定 259

三、血葡萄糖测定 259

四、血总胆红素测定 260

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60

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261

七、肌酸激酶测定 261

八、血清、尿淀粉酶测定 261

九、血钾测定 262

十、血钠测定 262

十一、血氯测定 263

十二、二氧化碳测定 263

第三节 干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 264

第十五章 血气酸碱分析与电解质检测技术 266

第一节 分析测定原理 266

一、离子选择电极的结构与响应机制 266

二、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电解质的原理 268

三、血气分析的基本原理 269

四、分光光度法测定电解质 270

五、火焰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 270

第二节 分析参数与简要临床意义 271

一、血气酸碱分析常用指标 271

二、电解质与无机离子常用的实验室指标 273

第三节 方法评价 275

第四节 质量控制 276

第五节 进展、发展趋势 277

第十六章 核酸分析技术 278

第一节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278

一、PCR的基本原理 278

二、荧光定量PCR 280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83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283

二、杂交捕获技术 284

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285

第三节 基因芯片技术 287

一、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 288

二、基因芯片的类型 288

三、基因芯片的制备 288

四、临床应用评价 290

五、基因芯片的临床应用 290

六、发展趋势 291

第四节 分子诊断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相关事项 291

一、标本的采集 292

二、标本前处理 292

三、分子诊断实验的标准化 293

第十七章 蛋白质分析技术 296

第一节 电泳技术 296

一、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296

二、临床蛋白检测常用的电泳技术 297

三、电泳技术与自动化 300

四、电泳技术的临床应用 301

五、发展趋势 304

第二节 蛋白质芯片技术 305

一、蛋白质芯片原理 305

二、分类 307

三、方法学评价 309

四、蛋白质芯片的临床应用 310

五、发展趋势 312

第三节 生物质谱技术 312

一、基本原理 312

二、常用生物质谱仪 313

三、方法评价 313

四、临床应用 313

五、发展趋势 314

第十八章 尿液分析技术 316

第一节 尿标本种类、采集和送检 316

一、尿标本种类 316

二、尿标本采集要求 317

三、尿标本的送检 317

第二节 尿液理学检查 317

一、尿量 317

二、尿液颜色和透明度 318

第三节 尿液化学检查 319

一、尿液干化学分析 319

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器 323

三、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定性试验 325

四、尿乳糜定性实验 326

第四节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327

一、定性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329

二、定量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 330

三、尿红细胞形态分析 333

四、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器 335

五、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方法间差异分析 338

第十九章 POCT及临床应用 341

第一节 POCT的概念 341

第二节 POCT的临床应用 342

一、血糖的自我监测 342

二、床边试验应用于止血与血栓 343

三、体液的床边试验 346

四、胃肠道潜血检查 347

五、妇产科中的应用 349

六、感染性疾病 352

七、毒物及药物分析 353

八、心脏疾病标志物检测 355

九、动脉血气分析 357

十、乳酸检测 357

第三节 质量控制 358

第四节 展望 359

第二十章 微生物仪器检测分析 361

第一节 血培养分析仪 361

一、概述 361

二、血培养仪检测原理和方法学评价 362

三、血培仪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65

四、质量控制 365

五、血培养系统的发展和展望 365

第二节 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 366

一、概述 366

二、原理和方法学评价 366

三、微生物自动鉴定药敏系统使用的注意事项 371

四、质量控制 371

五、微生物自动鉴定和药敏系统的发展和展望 372

第二十一章 细菌培养、鉴定及疾病诊断 373

第一节 标本采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373

一、标本采集对细菌培养的影响 373

二、标本运送对细菌培养的影响 374

第二节 常见细菌感染疾病实验室检查 374

一、菌血症、败血症实验室检查 374

二、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378

三、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检验 380

四、尿路感染细菌学检验 382

五、消化道感染细菌学检查 384

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学检验 387

七、创伤和外科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389

八、胆道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392

九、腔膜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394

十、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395

十一、厌氧菌感染细菌学检查 398

十二、细菌L型感染细菌学检查 400

十三、真菌感染病原学检查 402

第二十二章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临床 405

第一节 抗菌药物和敏感性试验 405

一、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405

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409

第二节 抗菌药物药效学及敏感性试验折点的确定 413

一、细菌的MIC值的分布 414

二、抗菌药的PK/PD分类 414

三、根据PK/PD理论推算抗菌药的敏感折点 414

四、临床和细菌学的应答率 415

五、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415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和产生机制 416

一、细菌的耐药性 416

二、细菌耐药性的机制 416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查方法 419

一、细菌耐药性表型检测 419

二、β-内酰胺酶检测 419

三、耐药基因检测 420

第五节 临床关注的耐药菌检测 421

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 421

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测 421

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 422

四、高水平耐氨基苷类肠球菌检测 422

五、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检测 422

第六节 其他临床特殊感染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 423

一、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423

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424

第二十三章 医院感染控制与微生物检查 427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原学 427

一、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 427

二、微生物的致病性 429

第二节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429

一、医院感染的来源 429

二、易感宿主 430

三、传播途径 430

四、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430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431

六、消毒与灭菌 431

第三节 常见医院感染病 432

一、泌尿道感染 432

二、手术部位感染 432

三、医院肺炎 433

四、医院血流感染 433

五、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 434

六、新出现的医院感染病 435

第四节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检查 438

一、医院感染的微生物检查技术 438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监测及调查 440

第二十四章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443

第一节 红细胞生理 443

一、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443

二、红细胞衰老与血红蛋白降解 445

第二节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447

一、贫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447

二、贫血的分类 448

三、各类型贫血实验室检查特点 450

四、贫血的特殊检验与实验室诊断 454

第三节 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诊断 475

第二十五章 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477

第一节 白血病的分类 477

一、FAB分类 477

二、免疫学分类 480

三、MIC分类 481

四、MICM分类 481

五、WHO(2001)分类 481

第二节 白血病的形态学诊断 485

一、外周血细胞学诊断 485

二、骨髓细胞学诊断 487

三、骨髓组织学诊断 491

四、细胞化学和免疫化学染色诊断 491

五、慢性淋系细胞白血病分类中的形态学类型 492

六、白血病类型形态学诊断标准 493

第三节 各型白血病的特征 495

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495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13

三、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515

四、慢性淋系细胞白血病 519

第二十六章 血栓性疾病与出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526

第一节 血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526

一、血栓前状态 526

二、易栓症 529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35

四、静脉血栓形成 540

五、动脉血栓性疾病 541

六、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542

第二节 血小板异常性疾病及实验室诊断 544

一、血小板数量异常性疾病 545

二、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 549

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552

一、血管壁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552

二、凝血因子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553

三、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557

四、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558

五、复合因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561

第二十七章 心血管疾病的实验诊断 564

第一节 脂代谢实验检查的临床应用 564

一、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基本理论 564

二、高脂血症的实验室诊断概论 566

三、高脂血症的实验室诊断 567

四、低脂血症的实验室诊断 571

五、代谢综合征的实验室诊断 573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与实验室诊断 574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理论 574

二、心血管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概论 575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室诊断 576

四、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580

五、冠心病的实验室诊断 582

六、心力衰竭的实验室诊断 583

七、高血压的实验室诊断 585

八、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586

第二十八章 肝病的实验诊断 589

第一节 常见肝病种类及实验室检测范围 589

一、常见肝病类型与分类 589

二、肝病实验室检测范围 592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病原标志物检测 594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594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595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 600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601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602

第三节 肝脏功能与实验室检测 602

一、反映肝合成功能的蛋白指标 603

二、反映肝功能的酶学指标 604

三、反映肝胆排泄、分泌及解毒功能的代谢指标 605

四、反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间质成分指标 605

五、对肝肿瘤诊断有意义的血清标志物 605

六、肝功能实验室指标在各类肝病中的临床诊治意义 606

第四节 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检测 608

一、肝纤维化临床特征 608

二、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检测 609

三、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检测问题与评价 609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实验室检查 610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 610

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611

第二十九章 内分泌及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613

第一节 总论 613

一、内分泌系统 613

二、内分泌疾病的种类 614

三、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表现 614

四、内分泌疾病实验诊断及鉴别诊断 614

第二节 糖尿病及其实验诊断 615

一、WHO对糖尿病的分类 615

二、临床表现 616

三、实验室诊断及鉴别诊断 616

第三节 其他内分泌疾病及实验诊断 619

一、下丘脑综合征 620

二、甲状腺肿大 621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623

四、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624

五、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626

六、皮质醇增多症 627

七、醛固酮增多症 628

八、性早熟 628

第三十章 肾病的实验诊断 631

第一节 肾脏疾病及肾脏实验检查项目 631

一、肾脏疾病的病理学基础 631

二、肾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633

第二节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实验室诊断 641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641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642

三、肾病综合征 643

四、隐匿性肾小球疾病 643

五、IgA肾病 643

第三节 肾小管及肾间质疾病的实验诊断 644

一、急性肾小管坏死 644

二、肾性尿崩症 644

三、肾性糖尿 644

四、肾小管性酸中毒 644

五、间质性肾炎 645

第四节 感染性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645

一、急性膀胱炎 645

二、肾盂肾炎 646

三、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647

四、肾脓肿 647

五、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 647

六、肾结核 648

七、性传播疾病肾损害 649

第五节 肾移植及实验诊断 650

一、肾移植受者的选择 650

二、肾移植供者的选择 651

三、肾移植组织配型 651

四、肾脏移植实验室检查 652

第三十一章 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656

第一节 免疫系统及免疫性疾病 656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656

二、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 662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诊断 667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理论 667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相关项目 670

三、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671

第三节 免疫增殖病实验诊断 678

一、免疫球蛋白病分类 678

二、浆细胞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损伤 679

三、浆细胞病的实验诊断 681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实验诊断 691

一、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临床特征 691

二、重要的免疫缺陷病 692

三、免疫缺陷病的实验检测 699

第五节 超敏反应性疾病实验诊断 703

一、超敏反应性疾病 703

二、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706

三、预测高危婴幼儿发生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方法 710

四、评价超敏反应性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的方法 711

第三十二章 肿瘤的实验室诊断 714

第一节 肿瘤的发生因素 714

一、肿瘤发生的内因 715

二、肿瘤形成的外因 719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与肿瘤诊断 722

一、肿瘤标志物定义 722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723

三、肿瘤标志物 723

四、肿瘤标志检测的影响因素 732

五、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及评价 732

第三节 肿瘤的分子诊断 735

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检测 736

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736

三、基因丢失、扩增及重复序列的检测 737

四、端粒酶的检测 737

五、各种肿瘤在基因水平的改变 738

第四节 蛋白芯片诊断系统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739

第三十三章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743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无机离子分析 743

一、水、电解质的平衡及常见的紊乱模式 743

二、水、电解质平衡的常用实验诊断指标 744

三、常用无机离子的测定 748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实验诊断 751

一、血液气体与酸碱平衡 752

二、酸碱平衡紊乱常见形式 753

三、酸碱平衡紊乱综合分析 757

四、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759

第三十四章 传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765

第一节 概述 765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765

二、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 767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的实验诊断 768

一、艾滋病 768

二、流行性感冒 772

三、麻疹 774

四、流行性腮腺炎 774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775

六、流行性出血热 776

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777

八、狂犬病 778

第三节 细菌性传染病的实验诊断 779

一、霍乱 779

二、肺结核 780

三、细菌性痢疾 781

四、伤寒、副伤寒 782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783

六、淋病 784

第四节 其他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785

一、肺炎衣原体感染 785

二、梅毒 785

三、支原体肺炎 787

四、疟疾 788

五、血吸虫病 788

六、EB病毒感染 790

七、巨细胞病毒感染 791

第三十五章 男科疾病的实验诊断 793

第一节 男科疾病实验室诊断的分类 793

第二节 男性不育症的实验室诊断 794

一、精液样本的采集 794

二、精液常规分析 795

三、计算机辅助的精液分析 802

四、精浆生化指标的检测 803

五、精液生精细胞的检测 808

六、精液中白细胞的检测 809

七、精子顶体分析 809

八、精子功能检测 810

九、抗精子抗体的检测 812

第三节 生殖内分泌激素的测定 812

一、测定方法 813

二、临床意义 814

第四节 前列腺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814

一、前列腺按摩液的检测 814

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815

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816

一、淋病双球菌的检测 816

二、支原体感染的检测 816

三、衣原体感染的检测 816

第六节 男科疾病的遗传学诊断 817

一、染色体核型分析 817

二、特异性基因的检测 817

第三十六章 妇产科疾病与实验诊断 821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在妇产科的应用 821

一、女性的生殖生理特点与检验诊断 821

二、妊娠生理与检验诊断 822

三、胎儿疾病与妇产科检验诊断 824

第二节 妇科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824

一、阴道分泌物检查与清洁度评价 825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检验诊断 825

三、阴道毛滴虫病的检验诊断 826

四、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诊断 826

五、支原体感染的检验诊断 827

六、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验诊断 828

七、淋病的检验诊断 829

八、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验诊断 830

第三节 妇科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应用 831

第四节 卵巢功能与生殖内分泌测定 831

一、卵巢功能调节与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基本理论 831

二、主要的生殖内分泌激素概述 832

三、垂体-卵巢轴功能的检验诊断 834

四、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的检验诊断 835

五、生殖激素检验诊断中需注意的问题 838

第五节 hCG检测的临床应用 838

一、hCG及其相关分子结构 839

二、hCG与早孕及相关疾病的检验诊断 839

三、hCG与产前筛查 841

四、滋养细胞疾病或肿瘤的诊治中hCG的检测 841

五、hCG的检测对于睾丸肿瘤的意义 842

六、尿hCG的定量检测及临床应用 842

七、影响hCG检测的若干因素 842

第六节 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843

一、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基础 843

二、产前筛查的发展历史 844

三、母血清学产前筛查常用概念与标志物选择 844

四、母血清产前筛查的检验诊断 846

五、产前诊断 847

第七节 妊娠早期病原体感染的实验诊断 849

一、TORCH感染血清学诊断原理 849

二、胎儿TORCH感染检验诊断概述 850

三、弓形虫感染的检验诊断 850

四、风疹病毒感染的检验诊断 851

五、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验诊断 852

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检验诊断 853

第八节 围生期实验室检查及意义 854

一、雌三醇测定相关的检验诊断 854

二、人胎盘催乳素测定相关的检验诊断 856

三、妊娠特异性糖蛋白测定相关的检验诊断 857

四、母婴血型不合的检验诊断 857

第三十七章 儿科疾病的实验诊断 860

第一节 遗传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860

一、概述 860

二、染色体病的实验诊断 864

三、遗传代谢病的实验诊断 865

四、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诊断 869

第二节 先天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870

一、先天性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870

二、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的实验室监测 872

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实验室检查 875

第三节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876

一、感染性疾病的概念及诊断 876

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878

三、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885

四、小儿结核病的实验诊断 889

第三十八章 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893

第一节 寄生虫病及实验诊断应用范围 893

一、寄生虫病 893

二、实验诊断应用范围 894

第二节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及方法学进展 898

一、病原学检验 898

二、免疫学检验 900

三、分子生物学检验 902

第三节 常见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902

一、利什曼病 902

二、阴道毛滴虫病 903

三、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903

四、溶组织阿米巴病 904

五、疟疾 906

六、刚地弓形虫病 907

七、华支睾吸虫病 909

八、布氏姜片虫病 909

九、卫氏并殖吸虫病 910

十、血吸虫病 910

十一、曼氏迭宫绦虫感染和裂头蚴病 911

十二、链状带绦虫病和囊虫病 912

十三、肥胖带绦虫病 913

十四、细粒棘球蚴病 913

十五、钩虫病 914

十六、似蚓蛔线虫病 915

十七、蛲虫病 916

十八、丝虫病 916

十九、旋毛形线虫病 917

二十、毛首鞭形线虫病 918

第三十九章 输血与输血技术 920

第一节 免疫血液学及红细胞血型 920

一、免疫血液学基础 920

二、ABO血型 925

三、Rh血型系统 927

四、其他血型系统 930

第二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及血小板抗原系统 932

一、白细胞抗原 932

二、血小板抗原 932

第三节 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 934

一、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 934

二、Rh系统新生儿溶血病 934

三、临床表现 934

四、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934

第四节 红细胞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935

一、ABO及Rh血型鉴定 935

二、抗体筛选和鉴定 936

三、交叉配血 937

第五节 血液成分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938

一、概述 938

二、全血 938

三、血液成分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939

第六节 输血不良反应 943

一、概述 943

二、溶血反应 943

三、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944

四、过敏反应 945

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945

六、循环负荷过重 946

七、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946

八、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947

九、输血后紫癜 947

十、铁沉着 947

十一、同种免疫抗体形成 947

第七节 输血传播疾病 948

一、病毒性疾病 948

二、细菌感染性疾病 949

三、梅毒 949

四、寄生虫病 949

第四十章 临床体液检验 951

第一节 脑脊液检验 951

一、脑脊液的理化检验 951

二、脑脊液的显微镜检验 952

三、脑脊液的特殊检验 953

四、脑脊液检验的临床应用 953

第二节 浆膜腔液检验 956

一、一般性状与化学检验 956

二、浆膜腔液的显微镜检查 956

三、浆膜腔液的特殊检查 957

四、浆膜腔积液检验的临床应用 95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