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中医外治法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实用中医外治法
  • 靳士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020992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实用中医外治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基础知识 3

第一章 概述 3

一、概念 3

二、历史 3

(一)先秦时代 3

(二)汉晋南北朝时代 3

(三)隋唐宋元时代 4

(四)清至民国时代 4

三、分类 4

(一)针法 4

(二)灸法 5

(三)推拿疗法 5

(四)药物外治法 5

(五)天然物理疗法 5

(六)角法 5

(七)手术疗法 5

(八)气功疗法 5

(九)其它疗法 5

四、原理 5

五、治则 6

(一)整体原则 6

(二)辨证施治原则 6

(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原则 6

六、现代成就与展望 6

(一)发掘工作深入 6

(二)临床应用广泛 6

(三)研究工作深入 7

第二章 经络腧穴 8

一、十四经脉 8

(一)手太阴肺经 8

(二)手阳明大肠经 8

(三)足阳明胃经 8

(四)足太阴脾经 8

(五)手少阴心经 8

(六)手太阳小肠经 8

(七)足太阳膀胱经 8

(八)足少阴肾经 8

(九)手厥阴心包经 8

(十)手少阳三焦经 8

(十一)足少阳胆经 8

(十二)足厥阴肝经 9

(十三)督脉 9

(十四)任脉 9

二、腧穴的分类 9

(一)经穴 9

(二)经外穴 10

三、腧穴定位的方法 11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1

(二)骨度定位测量法 11

(三)指寸定位法 12

四、常用经穴、经外穴 12

(一)腧穴名称的著录方式 12

(二)定穴的依据 13

(三)定位的方法 13

(四)临床常用腧穴 13

【头颈部】 13

1.百会 13

2.四神聪 13

3.上星 13

4.印堂 14

5.鱼腰 14

6.阳白 14

7.攒竹 14

8.睛明 14

9.承泣 15

10.四白 15

11.球后 15

12.迎香 15

13.水沟 15

14.地仓 15

15.丝竹空 16

16.率谷 16

17.太阳 16

18.牵正 16

19.安眠 16

20.下关 16

21.颊车 16

22.耳门 17

23.听宫 17

24.听会 17

25.风池 17

26.天柱 18

27.廉泉 18

28.天突 18

29.翳风 18

30.翳明 19

31.人迎 19

【胸腹部】 19

32.中府 19

33.膻中 19

34.乳根 19

35.巨阙 19

36.上脘 20

37.期门 20

38.中脘 20

39.梁门 20

40.章门 20

41.水分 20

42.神阙 20

43.天枢 21

44.大横 21

45.气海 21

46.关元 21

47.中极 21

48.曲骨 21

49.水道 21

50.子宫 22

51.维胞 22

【背腰部】 22

52.大椎 22

53.陶道 22

54.身柱 22

55.灵台 22

56.至阳 22

57.大杼 23

58.风门 23

59.肺俞 23

60.厥阴俞 23

61.心俞 23

62.督俞 23

63.膈俞 23

64.肝俞 23

65.胆俞 23

66.脾俞 24

67.胃俞 24

68.三焦俞 24

69.肩中俞 24

70.肩井 24

71.命门 24

72.十七椎 24

73.长强 25

74.肾俞 25

75.气海俞 25

76.大肠俞 25

77.关元俞 25

78.小肠俞 25

79.膀胱俞 25

80.中膂俞 25

81.白环俞 25

82.上髎 26

83.次髎 26

84.中髎 26

85.下髎 26

86.秩边 26

87.夹脊 26

【上肢部】 27

88.十宣 27

89.中冲 27

90.四缝 27

91.劳宫 27

92.鱼际 27

93.少商 27

94.少泽 28

95.八邪 28

96.外劳宫 28

97.中渚 28

98.合谷 28

99.后溪 29

100.大陵 29

101.太渊 29

102.神门 29

103.列缺 29

104.内关 30

105.间使 30

106.郄门 30

107.手逆注 30

108.孔最 31

109.养老 31

110.外关 31

111.支沟 31

112.三阳络 31

113.四渎 31

114.曲池 31

115.尺泽 32

116.少海 32

117.臂臑 32

118.肩髃 32

【下肢部】 33

119.涌泉 33

120.至阴 34

121.内庭 34

122.八风 34

123.太冲 34

124.公孙 34

125.然谷 35

126.中封 35

127.解溪 35

128.丘墟 35

129.申脉 35

130.昆仑 35

131.太溪 35

132.复溜 36

133.三阴交 36

134.悬钟 36

135.光明 36

136.飞扬 37

137.丰隆 37

138.上巨虚 37

139.阑尾 37

140.足三里 37

141.阳陵泉 38

142.犊鼻 38

143.阴陵泉 38

144.承山 39

145.承筋 39

146.委中 39

147.伏兔 39

148.髀关 40

149.膝阳关 40

150.梁丘 40

151.风市 40

152.血海 40

153.殷门 40

154.承扶 41

155.环跳 41

第三章 常用中医外治法特点 43

一、针法 43

(一)体针疗法 43

(二)头皮针疗法 43

(三)面针疗法 43

(四)鼻针疗法 43

(五)耳针疗法 43

(六)手针疗法 43

(七)足针疗法 43

(八)腕踝针疗法 43

(九)小针刀疗法 49

(十)带刃针疗法 50

二、常用灸法 52

(一)艾炷灸 52

(二)艾条灸 52

(三)实按灸 52

(四)药物发泡灸 52

三、中药外治法的特点 53

下篇 临床治疗 57

第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 57

一、过早搏动 57

耳穴电刺激法 57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58

指压法 58

三、冠心病 59

(一)按压至阳穴法 59

(二)至阳穴埋藏微型助压器法 60

(三)微电流刺激至阳穴法 62

(四)救心膏贴敷法 63

(五)心痛宁超声露化吸入法 65

(六)治脊疗法 66

(七)电针加吸氧法 68

四、高血压病 69

(一)大型梅花针法 69

(二)耳穴压豆法 70

第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 72

一、普通感冒 72

拔罐法 72

二、上呼吸道感染 73

火罐加红外线照射法 73

三、慢性支气管炎 73

(一)中药蒸气吸入法 73

(二)消喘膏穴位贴敷法 75

四、支气管哮喘 76

(一)三伏灸法 76

(二)复方尘螨注射液穴位封闭法 77

第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 79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79

纳甲针刺法 79

二、幽门痉挛 81

按摩法 81

三、胃下垂 81

(一)针刺加中药内服法 81

(二)芒针法 82

四、慢性结肠炎 83

(一)苦枯灵保留灌肠法 83

(二)菊榆合剂保留灌肠法 84

(三)苦参合剂保留灌肠法 85

(四)复方五倍子液保留灌肠法 86

五、腹泻 87

艾灸法 87

六、膈肌痉挛 88

(一)扶突、内关针刺法 88

(二)针刺加压耳穴法 88

(三)尼可刹米、维生素B6穴位注射法 90

(四)樟脑醑涂咽法 90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94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94

穴位电按摩及局部针刺法 94

二、肥胖症 95

耳针法 95

三、糖尿病 96

(一)双手行针法 96

(二)针刺加生命信息治疗仪疗法 97

四、类风湿关节炎 99

蜂针疗法 99

第八章 传染病科疾病 101

一、急性传染性肝炎 101

激光穴位照射法 101

二、慢性细菌性痢疾 102

尾连煎剂保留灌肠法 102

三、乙型脑炎后遗症 103

头针法 103

第九章 神经精神科疾病 105

一、股外侧皮神经炎 105

针刺法 105

二、坐骨神经痛 105

(一)温针法 105

(二)中药穴位注射法 106

(三)丹参、阿托品穴位注射法 107

(四)神经根封闭法 108

(五)针刺、点穴、中药直流电导入法 109

(六)直接穴位按摩法 110

(七)穴位埋线法 111

三、面神经炎 112

(一)分期针刺法 112

(二)针刺加点穴法 113

(三)针刺加电磁波辐射法 114

(四)穴位电刺激加超短波疗法 115

(五)电子笔丰隆穴刺激法 116

(六)士的宁、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法 117

(七)氢溴酸山茛菪碱穴位注射法 118

(八)黄瑞香液注射法 119

(九)中药贴敷加针刺法 120

(十)拔药罐法 121

(十一)足阳明经筋排刺法 122

四、面肌痉挛 123

地西泮穴位注射法 123

五、三叉神经痛 124

(一)针刺法 124

(二)穴位埋线法 125

六、枕神经痛 126

针刺法 126

七、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126

(一)头针法 126

(二)头双针法 128

(三)头穴透针抽气法 129

(四)头穴透针抽添加中药熏洗法 130

(五)头耳体针联合法 131

(六)体针加生命信息仪治疗法 133

(七)针刺加电脉冲法 134

八、皮质盲 135

头针、体针加穴位注射法 135

九、中枢性失语 136

语门穴针刺法 136

十、功能性瘫痪 137

心理治疗加针刺法 137

十一、阳痿 138

(一)针刺加穴位注射法 138

(二)注射、环套、按摩和服药法 139

十二、癫痫 141

(一)穴位埋线加内服中药法 141

(二)小宽针埋线加内服中药法 142

十三、头痛 144

(一)针刺、电针、耳穴压豆法 144

(二)激光针法 145

(三)穴位注射法 146

(四)始发点、阿是穴药物注射法 146

(五)川芎白芷散鼻吸法 147

十四、偏头痛 148

(一)针刺法 148

(二)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法 149

十五、血管性头痛 150

(一)体针加压耳穴法 150

(二)耳穴贴压法 151

(三)氦氖激光针法 152

十六、肌收缩性头痛 153

针牵松解法 153

十七、精神性头痛 154

割治法 154

十八、胸痛 155

腕踝针法 155

十九、腹痛 156

药熨法 156

二十、神经衰弱 157

耳穴压豆法 157

二十一、失眠症 158

耳压加体针法 158

二十二、精神分裂症 159

(一)针刺加氯丙嗪内服法 159

(二)电针加氯氮平内服法 161

二十三、醉酒 162

针刺法 162

第十章 儿科疾病 163

一、蛲虫症 163

中药塞肛法 163

二、支气管炎 163

压耳穴法 163

三、支气管哮喘 164

(一)压耳穴法 164

(二)维生素K3穴位注射法 165

四、婴儿腹泻 167

穴位注射法 167

五、遗尿症 168

(一)手针法 168

(二)针刺阴三角法 169

(三)中药敷脐法 169

六、厌食症 170

捏脊法 170

七、过敏性紫癜 171

针刺法 171

第十一章 皮肤科疾病 173

一、带状疱疹 173

(一)疱疹灵涂敷法 173

(二)京万红软膏涂敷法 173

(三)牛黄解毒丸涂敷法 174

二、寻常疣 174

(一)火针与电火针法 174

(二)五妙水仙膏点涂法 175

(三)醋泡姜外擦法 175

(四)药糊点疣法 175

三、扁平疣 175

(一)消疣液外涂法 175

(二)毛姜红花酊外涂法 176

(三)中药熏洗法 176

四、尖锐湿疣 177

(一)平疣洗剂外洗法 177

(二)祛疣汤熏洗法 178

(三)冷冻法 178

(四)疣体基底注射加服药法 179

五、脓疱病 180

克脓酊外涂法 180

六、皮肤疖肿 181

葱白蜂蜜外敷法 181

七、手足癣 181

(一)速效癣液浸泡法 181

(二)鲜桃核树叶煎液浸泡法 181

(三)苦蛇汤外洗法 182

(四)复方徐长卿酊剂外涂法 182

八、体股癣 183

醋调冰硼散外涂法 183

九、虫咬性皮炎(蜂螯伤、丘疹性荨麻疹) 183

喉症丸外敷法 183

十、湿疹 184

(一)祛湿汤外洗法 184

(二)复方紫草油外涂法 185

十一、阴囊湿疹 186

(一)大黄膏外涂法 186

(二)加味三黄粉外敷法 187

十二、固定性药疹 187

紫草油外涂法 187

十三、神经性皮炎 187

(一)地清油软膏外涂法 187

(二)木鳖子醋外涂法 188

(三)复方乌梅醋外涂法 189

十四、银屑病 189

(一)耳针划痕敷药加穴位注射法 189

(二)针罐法 190

(三)针罐加穴位封闭法 192

(四)蝮蛇抗栓酶加刺血、电针法 192

(五)神阙穴注射法 195

(六)十号液外涂法 196

(七)中药泡浴法 197

十五、寻常痤疮 198

(一)穴位封闭加冷冻法 198

(二)压耳穴加倒膜法 199

(三)耳穴割治法 200

十六、脱发 201

中药涂搽穴位按摩法 201

十七、斑秃 202

(一)梅花针加体针法 202

(二)中药酊剂外涂法 202

(三)药物局部注射法 203

十八、腋臭 203

(一)复方明矾注射液注射法 203

(二)消痔灵液注射法 205

(三)精制消痔灵液注射法 206

十九、鸡眼 206

(一)太溪穴封闭法 206

(二)太溪穴及周围封闭法 207

(三)复方地红糊外敷法 207

二十、白癜风 208

(一)复方水蛭酊外涂法 208

(二)复方密陀硫黄酊外涂加中药内服法 208

(三)克白酊外涂加克白灵内服法 209

二十一、黄褐斑 211

耳针配合面膜倒膜法 211

二十二、黧黑斑 212

体针、耳针、穴位注射加中药内服法 212

二十三、冻疮 213

(一)中药熏泡法 213

(二)十滴水外涂法 214

(三)桂枝麻黄煎液外涂法 214

二十四、放射性皮炎 215

复方蛋清糊外敷法 215

二十五、瘢痕疙瘩 216

中药直流电导入法 216

二十六、血管瘤 217

消痔灵注射法 217

第十二章 普通外科疾病 218

一、伤口感染 218

(一)万花油纱条换药法 218

(二)毛冬青液换药法 218

(三)蜂蜜换药法 219

二、火器伤口感染 219

中草药换药法 219

三、皮肤创面、溃疡 222

(一)护肤修复散换药法 222

(二)消炎生肌散换药法 222

(三)紫锌油外涂法 223

四、褥疮 224

中药换药法 224

五、颈淋巴结结核 226

阿胶粉外敷法 226

六、肌注后硬结 227

(一)酒甘膏糊剂外敷法 227

(二)复方土豆片外敷法 227

(三)仙人掌膏外敷法 228

七、毒蛇咬伤 228

(一)中西医结合疗法 228

(二)中草药捣敷法 229

八、蝎螯伤 231

局部切开排毒法 231

九、蜂螯伤 232

鲜白芷叶捣敷法 232

十、乳腺炎 232

(一)通乳穴药物注射法 232

(二)推拿法 233

十一、乳腺小叶增生症 233

穴位注射法 233

十二、胆道结石症 234

(一)压耳穴法 234

(二)耳穴埋针与压耳穴法 235

(三)压耳穴加内服胆道排石汤法 236

(四)压耳穴加内服中药法 238

(五)旋磁为主综合疗法 239

(六)中西医结合疗法 240

(七)推按运经仪加中药内服法 241

十三、胆囊炎、胆石症 242

耳穴按压法 242

十四、腹绞痛 244

山茛菪碱穴位注射法 244

十五、腹部手术后腹胀 245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法 245

十六、手术后疼痛、炎症 246

痛炎宁栓塞肛法 246

十七、腹部手术后呃逆 247

维生素B1穴位封闭法 247

十八、腹部手术后切口开裂 247

蔗糖外敷加红外线照射法 247

十九、手术后尿潴留 248

(一)针刺法 248

(二)穴位贴药法 249

第十三章 肛肠外科疾病 250

一、肛肠外科概说 250

二、痔 253

(一)萎缩液注射法 254

(二)消痔液注射法 255

(三)克痔液注射法 256

(四)消痔灵注射加外剥缝合法 257

(五)消痔灵注射并发症处理法 258

(六)痔脱净注射法 260

(七)复方消痔液注射法 261

(八)消痔灵栓塞肛法 262

(九)冷冻法 263

(十)吸注套扎法 264

(十一)分段外剥内扎法 265

(十二)混合痔外修内扎术 266

(十三)混合痔外修内扎加痔动脉结扎法 267

(十四)多发性混合痔剥切干凝法 268

(十五)环状混合痔手术法 270

三、嵌顿性痔合并出血 271

痔康药酒口服法 271

四、痔合并脱肛 272

复方五倍子液注射法 272

五、肛瘘 273

(一)脱管改道压垫法 273

(二)皮瓣移植、组织瓣充填法 274

(三)中西医结合疗法 275

六、肛周脓肿 276

(一)切开排脓法 276

(二)切开挂线法 277

(三)一次切开根治法 278

七、肛裂 279

(一)栉膜带部分切除法 279

(二)栉膜带切断加扩肛法 280

八、肛门瘙痒症 281

萎缩液加长效止痛剂局部封闭法 281

九、肛门湿疹 282

中药外洗法 282

十、肛肠手术恢复期 283

中药熏洗法 283

十一、直肠脱垂 284

(一)萎缩液注射加栉膜带紧缩术 284

(二)手术治疗法 285

(三)维生素B12长强穴位封闭法 286

(四)中药外涂加穴位注射法 286

(五)中药药罐法 287

十二、直肠息肉 288

(一)套扎冷冻法 288

(二)手术摘除加基底萎缩液注射法 289

第十四章 泌尿外科疾病 291

一、肾绞痛 291

山茛菪碱穴位注射加指针法 291

二、尿路结石 292

(一)痛敏穴针刺法 292

(二)山莨菪碱耳穴注射法 293

三、慢性前列腺炎 294

(一)毛冬青液局部注射法 294

(二)会阳、白环俞针刺法 295

第十五章 神经外科疾病 297

一、脊髓损伤性截瘫 297

督脉电场法 297

二、脑外伤后遗症 301

头皮针法 301

第十六章 骨伤科疾病 303

一、骨伤科推拿概说 303

(一)推拿疗法的发展简史 303

(二)推拿治疗的原则 305

(三)提高推拿疗效的途径 306

二、颈椎病 306

(一)治脊疗法 306

(二)软组织压痛点推拿法 308

(三)端提转颈推拿法 309

(四)正骨推拿法 311

(五)药枕法 312

三、颈性眩晕 312

(一)推拿法 312

(二)小针刀法 314

四、颈性头痛 314

带刃针法 314

五、颈性枕神经痛 315

高渗葡萄糖液穴位注射法 315

六、肋软骨损伤 316

手法整复法 316

七、肋软骨炎 317

穴位封闭法 317

八、腰椎间盘突出症 318

(一)牵扳法 318

(二)脊柱旋转复位法 319

(三)单腿牵压法 319

(四)伸髋推顶法 320

(五)高渗葡萄糖穴位注射法 321

(六)药灸法 322

(七)带刃针或小针刀法 323

(八)中药直流电导入法 324

(九)封闭加推拿法 325

九、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26

(一)组针重泻法 326

(二)小针刀剥离法 327

(三)小针刀铲剥法 328

十、腰椎滑脱症 328

脊柱旋转复位法 328

十一、腰椎小关节损伤 329

(一)腹腰部按压法 329

(二)夹脊抖法 330

(三)腰部推扳法 330

十二、脊椎骨质增生症 331

(一)中药直流电离子导入法 331

(二)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332

十三、强直性脊柱炎 334

按摩牵引法 334

十四、落枕 336

(一)推拿法 336

(二)独穴按摩法 336

(三)指针法 337

(四)针刺法 337

(五)手穴针刺法 338

十五、肩关节周围炎 339

(一)点穴推拿松解法 339

(二)点穴法 340

(三)中平穴针刺法 341

(四)经络综合疗法 342

(五)穴位电针加耳针法 344

(六)针刺加当归液穴位注射法 345

(七)阻滞液穴位封闭法 345

(八)中药竹罐法 346

(九)小宽针针刺综合疗法 347

(十)小针刀法 348

(十一)四联疗法 349

十六、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350

(一)直接穴位按摩法 350

(二)带刃针法 350

十七、屈指肌腱鞘炎 351

按摩法 351

十八、狭窄性腱鞘炎 352

小针刀法 352

十九、创伤性腱鞘炎 352

松针捣敷法 352

二十、梨状肌综合征 353

(一)丹参穴位注射加艾灸法 353

(二)带刃针、小针刀治疗法 354

二十一、臀部纤维组织炎并发坐骨神经痛 354

中西医结合疗法 354

二十二、肌注所致坐骨神经痛 355

针刺及穴位注射法 355

二十三、膝关节痛 356

(一)四步推拿法 356

(二)针刺加当归液穴位注射法 358

二十四、髌下脂肪垫劳损 358

指按法 358

二十五、膝关节积液 359

穴位推拿法 359

二十六、腓肠肌痉挛 360

穴位封闭法 360

二十七、跟痛症 360

(一)止血钳直接按摩痛点法 360

(二)带刃针法 361

二十八、软组织损伤 362

(一)温针法 362

(二)丹参液穴位注射法 362

(三)复方康复散外敷法 363

(四)复方黄药1号外敷法 364

(五)消肿灵外敷法 364

(六)损伤膏外敷法 366

(七)中药加脉冲电疗法 366

(八)小针刀加封闭法 367

(九)小针刀加内服中药法 368

二十九、训练伤 369

小针刀法 369

三十、疼痛症 370

指针法 370

三十一、急性关节扭伤 371

(一)针刺外关法 371

(二)针刺加清热消肿散外敷法 372

(三)复方大黄糊外敷法 373

三十二、慢性关节扭伤 374

腕踝针 374

三十三、腕指关节扭伤 375

针刺三阴交法 375

三十四、急性踝关节扭伤 376

趾端放血加按摩法 376

三十五、急性腰扭伤 377

(一)牵拉法 377

(二)穴位按摩法 377

(三)针刺人中法 378

(四)龈交穴注射法 378

(五)针刺八邪穴法 379

三十六、腰肌劳损 380

(一)针刺阿是穴法 380

(二)针刺加活血止痛散外敷法 381

第十七章 妇产科疾病 382

一、痛经 382

针刺加火罐法 382

二、外阴瘙痒症 382

中药熏洗法 382

三、阴道壁囊肿 384

消痔灵注射法 384

四、宫颈糜烂 384

中药药膜外治法 384

五、慢性盆腔炎 386

(一)中药外敷法 386

(二)红藤汤保留灌肠法 386

六、更年期综合征 387

耳穴贴压法 387

第十八章 眼科疾病 388

一、急性结膜炎 388

耳尖放血法 388

二、角膜炎 388

穴位划割疗法 388

三、近视 389

(一)穴位综合疗法 389

(二)针刺法(假性近视) 391

(三)磁鍉针(假性近视) 392

(四)按摩法(假性近视) 393

(五)耳穴、眼穴、点穴及针灸综合疗法 394

四、视神经萎缩 395

针刺法 395

第十九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 397

一、化脓性中耳炎 397

蜈蚣油滴耳法 397

二、慢性鼻炎 398

(一)迎香穴药物注射法 398

(二)消痔灵鼻甲注射法 398

三、过敏性鼻炎 399

(一)耳针法 399

(二)中药喷雾法 400

四、慢性咽炎 401

(一)激光穴位照射法 401

(二)板蓝根注射液局部注射法 401

(三)中药直流电导入法 402

五、慢性上颌窦炎 403

鼻渊油滴鼻法 403

六、扁桃体术后疼痛 404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法 404

七、聋哑 404

针刺法 404

第二十章 口腔科疾病 410

一、复发性口疮 410

(一)枯松散掺药加中药内服法 410

(二)五蚣散掺药法 411

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411

按摩法 411

三、拔牙 412

无痛拔牙水外涂麻醉拔牙法 41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