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基础学
  • 山东中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195·15
  • 出版时间:1978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祖国医学的发展概况 1

第二章 整体观念 8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关系 8

第二节 人体本身的整体性 11

第三章 阴阳五行学说 16

第一节 阴阳 16

第二节 五行 23

第三节 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29

第四节 对阴阳五行的认识 30

第四章 脏腑气血津液 32

第一节 脏腑生理 33

一、心与小肠 附:心包络 33

二、肝与胆 36

三、肺与大肠 39

四、脾与胃 附:胰脏 42

五、肾与膀胱 附:三焦、脑、胞、命门 45

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52

第二节 脏腑间生理关系 52

二、水液的升降运动 53

三、呼吸运动 54

四、血液循行 54

五、生殖机能 55

第三节 气血津液 56

一、气 57

二、血 59

三、津液 60

第五章 经络 62

第一节 概述 63

一、经络的含义 63

二、经络的内容 63

第二节 十二经脉 65

一、十二经名称、“表里”关系和循行分布规律 65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 73

二、奇经的命名和各自的功能 87

第三节 奇经八脉 87

一、奇经的生理功能 87

三、奇经的循行 88

第四节 经络的临床应用 94

一、生理方面 94

二、病理方面 94

三、诊断与治疗方面 95

附:祖国医学对体表部位命名 96

第六章 病因 103

第一节 致病因素 103

一、六淫 104

二、疫疠 113

三、七情 114

四、饮食劳倦 115

五、外伤及虫兽所伤 116

六、痰饮瘀血 116

一、阴阳失调 118

第二节 疾病的发生与转归 118

二、正邪斗争 119

三、脏腑气血损伤障碍 121

第七章 诊法 123

第一节 问诊 124

一、问一般情况 124

二、问现在症 125

第二节 望诊 134

一、总体望诊 135

二、分部望诊 137

三、舌诊法 149

第三节 闻诊 161

一、听声音 162

二、嗅气味 164

第四节 切诊 165

一、脉诊 165

二、按诊 177

第八章 辨症纲要 181

第一节 八纲辨症 182

一、阴阳辨症 183

二、表里辨症 187

三、寒热辨症 190

四、虚实辨症 194

第二节 脏腑病辨症 196

一、心与小肠病辨症 197

二、肝与胆病辨症 205

三、脾与胃病辨症 212

四、肺与大肠病辨症 221

五、肾与膀胱病辨症 227

第三节 气血津液病辨症 237

一、气血病辨症 238

二、津液病辨症 241

第四节 六经辨症 245

一、太阳病辨症 246

二、阳明病辨症 248

三、少阳病辨症 250

四、太阴病辨症 251

五、少阴病辨症 252

六、厥阴病辨症 254

七、六经病的传变 256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症 257

一、卫气营血辨症意义 258

二、卫气营血辨症 259

三、卫气营血病的传变 261

附:常见病症辨症 262

一、发热 262

二、黄疸 263

三、水肿 264

四、腰痛 265

六、遗精 266

五、痹症 266

七、阳痿 267

八、心悸与失眠 268

九、咳嗽与喘症 269

十、呕吐与腹泻 270

十一、腹痛(慢性腹痛) 271

十二、胁痛 272

十三、胸痛 272

十四、血症(失血症) 273

第九章 防治法则 276

第一节 预防 276

一、预防疾病的发生 276

二、控制疾病的发展传变 277

第二节 治疗原则 278

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278

二、扶正与祛邪 279

三、治标与治本 280

四、正治与反治 282

第三节 常用治疗方法 284

一、汗法(解表法) 285

二、和解法 286

三、清热法 287

四、温里法 288

五、补益法 289

六、催吐法 289

七、泻下法 290

八、消散法 291

九、理气法 292

十、理血法 293

十一、祛湿法 294

十二、祛痰法 295

十三、安神法 296

十四、解痉熄风法 296

十五、固涩法 297

十六、开窍法 29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