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理与病理生理学基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理与病理生理学基础
  • 尉挺,徐立微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020545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819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8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现代药物治疗学 临床药理与病理生理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1

第一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1

第一篇 药物治疗学概论 1

四、影响生物活性递质或激素的合成及释放 2

五、阻滞细胞对DNA的合成、RNA的复制、细胞的分裂及发育 2

六、影响生物膜的功能 2

三、作用于酶活性的药物 2

二、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2

一、单纯利用药物的理化性质 2

七、影响免疫系统 3

八、替代补充 3

第二节 药物的选择及应用 3

一、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药物 3

二、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

三、药物的具体应用 3

第三节 药物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7

一、立即过敏反应 7

七、耐受性 8

八、积蓄作用 8

六、细菌的耐药性 8

九、病理状态的影响 8

十、过敏反应 8

五、戒断现象 8

四、突然停药引起的内分泌腺危象 8

三、反跳现象 8

二、首剂现象 8

十一、孕妇 9

第四节 处方规则 9

一、住院病人处方 9

二、门诊处方 9

三、处方常用缩写词 9

十、洋地黄 11

九、别嘌醇 11

八、保泰松 11

七、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11

六、哌嗪(驱蛔灵) 11

五、灭滴灵 11

四、氯喹 11

三、利福平 11

二、异烟肼 11

一、抗生素 11

第2章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11

十一、去甲肾上腺素及间羟胺 12

十二、氨茶碱 12

十三、噻嗪类与速尿等袢利尿剂 12

十四、口服抗凝剂 12

十五、胰岛素 12

十六、磺脲类降糖药 12

十七、双胍类降糖药 12

十八、甲状腺素 12

十九、抗甲状腺药 12

二十六、苯巴比妥 13

二十七、右旋糖酐 13

二十五、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何米替林) 13

二十八、硫酸亚铁 13

二十九、避孕药 13

二十四、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 13

二十三、左旋多巴抗震颤麻痹药 13

二十二、碳酸氢钠 13

二十一、胃复安(灭吐灵) 13

二十、西米替丁及其衍生物 13

第3章 药物的毒性 14

第一节 必须防止药物中毒 14

第二节 损害位听器官的药物 14

第三节 损害肝脏的药物 15

一、能引起肝过敏反应的药物 16

二、能引起肝中毒的药物 16

三、监测 16

第四节 损害肾脏的药物 16

一、肾比其他器官更容易受药物毒害 16

二、肾毒药物 17

三、肾药物毒害的防治 18

第4章 老年人用药 19

第一节 老年人的药代、药效动力学特点 19

一、药代动力学特点 19

二、药效动力学特点 20

三、药物的相互作用 20

第二节 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原则 20

一、应首先明确诊断 20

二、尽量减少用药品种及用最小有效量 20

三、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药物对老年人其他疾病的影响 20

九、β-阻滞剂 21

八、强心甙 21

七、利尿药 21

六、降压药 21

四、退药热 21

五、抗胆碱药和带有抗胆碱作用的药 21

二、控制输液量 21

一、适当减小剂量 21

第三节 老年人用药中的注意点 21

五、在用药后注意观察 21

四、有些药物治疗只能适可而止 21

三、抗生素 21

十、抗凝药 22

十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22

第5章 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临床用药 23

第一节 胎盘的转运功能及屏障作用 23

第二节 妊娠期禁用的药物 23

第三节 乳母服药对哺乳婴儿的影响 24

第一节 总论 25

一、分类 25

二、抗菌作用机制 25

第二篇 抗感染药物及其应用 25

第6章 抗菌药物 25

三、细菌的耐药性 26

四、抗菌药的选择 26

五、抗菌药的副作用 27

六、抗生素的应用方式 27

七、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措施 28

第二节 β-内酰胺类 29

一、青霉素 29

八、警惕致命性过敏反应 29

二、头孢菌素 30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31

第五节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 32

三、甲砜霉素 32

二、琥珀氯霉素 32

一、氯霉素 32

第四节 酰胺醇类 32

八、新霉素 32

七、小诺霉素 32

六、妥布拉霉素 32

五、核糖霉素 32

四、乙基西梭霉素 32

三、庆大霉素 32

二、卡那霉素 32

一、链霉素 32

第三节 氨基糖甙类 32

三、多粘菌素B 33

二、万古霉素 33

一、磷霉素 33

第七节 其他类 33

四、甲烯土霉素 33

三、脱氧土霉素 33

二、土霉素 33

一、四环素 33

第六节 四环素类 33

八、克林霉素 33

七、林可霉素(洁霉素) 33

六、吉他霉素 33

五、乙酰麦迪霉素干糖粉 33

四、麦迪霉素 33

三、交沙霉素 33

二、乙酰螺旋霉素 33

一、红霉素 33

四、粘菌素(多粘菌素E) 34

第八节 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34

一、磺胺类及增效剂 34

二、硝基呋喃类 34

三、喹诺酮类 34

一、抗结核菌药的作用及毒性反应 35

第九节 抗结核菌药 35

四、硝咪唑类 35

二、抗结核菌药 36

三、抗结核菌药的选择及疗法 37

第十节 抗麻风病药 38

一、利福平 38

二、砜类药物 38

第十一节 抗真菌药 38

一、抗生素类 38

二、唑类 39

三、氟胞嘧啶 39

四、大蒜新素 39

五、洗必泰 39

第十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治疗 39

第十三节 对各种病菌的抗菌药物的选择 40

第二节 抗钩端螺旋体病药 43

一、咪唑酸乙酯 43

六、吗啉胍 43

五、三氮唑核苷 43

二、甲唑醇 43

第三节 抗疟药 43

第7章 抗非细菌感染药 43

四、聚肌胞 43

三、阿昔洛韦 43

二、阿糖腺苷 43

一、金刚烷胺 43

第一节 抗病毒药 43

一、作用于红细胞内疟原虫的药物--控制症状 44

二、作用于肝细胞内红外前期疟原虫的药物--无症状潜伏期病因性预防 44

二、戊烷脒 45

第五节 抗阿米巴病药 45

一、葡萄糖酸锑钠(斯锑黑克) 45

一、治肠腔内抗阿米巴药 45

四、对凶险发作的抢救 45

五、黑尿热的治疗 45

三、治肝细胞内疟原虫的药物 防止疟疾复发 45

第四节 抗黑热病药 45

第七节 抗丝虫病药 46

一、吡喹酮 46

第八节 抗血吸虫病药 46

二、呋喃嘧酮 46

一、乙胺嗪(海群生) 46

二、硝硫氰胺(7505) 46

一、甲硝唑(灭滴灵) 46

第六节 抗滴虫病药 46

三、治肠内、外阿米巴药 46

二、治肠外阿米巴药 46

二、甲硝噻唑 46

四、枸橼酸哌嗪(驱蛔灵) 47

七、氯硝柳胺(灭绦灵) 47

六、扑蛲灵 47

五、噻吩嘧喧(抗虫灵) 47

三、阿苯哒唑(肠虫清) 47

二、甲苯哒唑 47

一、左旋咪唑 47

第九节 驱肠道蠕虫病 47

第8章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49

第一节 败血症 49

一、临床表现 49

二、治疗 50

一、临床表现 51

二、治疗 51

第二节 伤寒 51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52

一、细菌性脑膜炎 52

二、结核性脑膜炎 54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55

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6

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7

三、治疗 58

四、预防 59

第五节 肺炎 60

一、发病原理 60

二、各种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60

三、治疗 62

一、致病菌及临床表现 63

第六节 休克型肺炎 63

二、治疗 64

第七节 下呼吸道感染 65

一、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65

二、慢性支气管炎 66

第八节 肺脓肿 67

一、临床表现 67

二、治疗 68

第九节 胃肠道细菌性感染 68

一、细菌性痢疾 68

二、沙门氏菌感染 70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71

第十节 泌尿道细菌性感染 73

一、膀胱炎 74

二、肾盂肾炎 74

七、色素沉着 75

三、前列腺炎 75

第十一节 性病 78

一、淋病 79

二、梅毒 79

三、衣原体感染 81

四、外阴疱疹 83

六、其他性传染疾病 84

五、滴虫感染 84

第三篇 抗肿瘤药物及其应用 87

第9章 抗肿瘤药 87

第一节 细胞增殖周期与抗肿瘤药 87

一、G1期 88

二、S期 88

四、M期 88

三、G2期 88

第二节 周期非特异性药和周期特异性药 89

第三节 激素 90

第四节 抗肿瘤药的名称及缩写 90

一、抗代谢药 90

二、抗有丝分裂的生物碱类 90

五、酶类 91

六、激素类 91

四、抗生素类 91

三、烷化剂 91

七、杂类 92

第五节 抗肿瘤药的临床药理学 92

第一类 周期特异性药物 93

一、抗代谢药 93

二、抗有丝分裂药 95

第二类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96

三、烷化剂 96

四、抗癌抗生素 100

五、酶类 102

六、激素类 102

七、杂类 103

第六节 化疗的原则 105

一、明确诊断 105

二、实体瘤 105

三、病人的一般情况 105

四、化疗应用的策略 105

一、化疗的主要适应证 106

二、禁忌证 106

第七节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 106

五、剂量和疗程 106

五、停药的一般指征 107

第八节 抗肿瘤药的毒性反应及其防治 107

一、骨髓抑制 107

三、化疗方案的选择 107

四、换药指征 107

六、肝损害 108

九、生殖功能损害 108

八、膀胱炎 108

七、肾损害 108

五、肺损害 108

四、过敏反应 108

三、心脏受损 108

二、胃肠道反应 108

十、脱发和皮肤变化 109

十一、神经系统损害 109

第10章 常见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 110

第一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10

一、常用药物 110

二、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规范” 110

三、非小细胞肺癌 111

四、胸腔及心包癌性积液 111

一、对食管癌及贲门癌有效的药物 112

第二节 食管癌和贲门癌 112

二、效果较好的方案(“规范”) 112

第三节 胃癌 113

常用的抗癌药 113

第四节 大肠癌 114

一、有效的化疗药 115

二、联合方案 115

第五节 原发性肝癌 115

二、化学药物治疗 115

一、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115

第六节 乳腺癌 117

一、以手术为主的辅助药物治疗 117

二、内分泌治疗“规范” 117

三、转移癌的化疗 118

第七节 宫颈癌 118

一、有效药物 118

二、推荐化疗方案“规范” 118

二、治疗 119

第八节 鼻咽癌 119

一、临床表现 119

第四篇 免疫性疾病及其治疗 121

第11章 免疫功能及自身免疫 121

第一节 免疫应答 121

一、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 121

二、免疫应答 123

三、补体反应的参与 124

四、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 124

五、免疫应答失常 124

二、与人体相似的微生物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25

一、隐蔽抗原外露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25

第二节 自身免疫 125

三、半抗原与人体蛋白结合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疫病 126

四、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成为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26

五、“禁株细胞”解脱、发动的免疫反应 126

第12章 过敏性疾病 127

第一节 过敏反应的类型 127

一、Ⅰ型过敏反应(立即过敏反应) 127

二、Ⅱ型过敏反应(抗体介入性细胞毒或溶解反应) 128

三、Ⅲ型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反应) 128

一、支持疗法 129

第二节 一般治疗原则 129

五、Ⅴ型过敏反应(刺激性抗体反应) 129

六、Ⅵ型过敏反应(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入的细胞毒反应) 129

四、Ⅳ型过敏反应(细胞介入性免疫反应) 129

二、避免过敏原 130

三、脱过敏治疗 130

四、抗过敏药物治疗 130

五、对症治疗 130

第三节 抗过敏药物及其应用 130

一、过敏反应 130

四、抗过敏药的应用 131

三、抗过敏药的作用 131

二、组胺受体及抗组胺药 131

五、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133

第四节 脱过敏疗法 134

一、常用的脱过敏疗法 134

二、注射免疫血清的脱敏 134

第五节 常见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134

一、过敏性休克 134

二、支气管哮喘 135

五、荨麻疹 137

四、过敏性鼻炎 137

三、血清病 137

六、药物过敏 138

第13章 结缔组织病 139

第一节 结缔组织病的共同点及差异 139

一、发病与遗传因素 139

二、诱发因素 139

三、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 139

四、起病形式 139

五、皮肤表现 140

六、关节表现 140

七、浆膜改变 140

八、肾脏病变 140

九、心脏病变 140

十、肺病变 140

十一、胃肠变化 140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141

第二节 各个结缔组织病的特点 141

三、结节性多动脉炎 141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141

十四、生殖系统表现 141

十三、神经系统病变 141

十五、实验室检查 141

十二、眼的表现 141

四、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 143

五、硬皮病 143

六、结节性脂膜炎 143

七、白塞病 143

八、干燥综合征 143

九、韦格内肉芽肿 143

十、混合结缔组织病 143

第三节 结缔组织病的治疗 143

四、对症治疗 144

一、非特异性抗炎药 144

三、免疫抑制剂 144

二、特异性抗炎药 144

第14章 风湿热 146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146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47

第三节 诊断 147

一、诊断要点 147

二、抗生素 148

一、一般治疗 148

第五节 治疗 148

二、注意事项 148

第四节 预防 148

三、抗风湿药物 149

第一节 移植免疫与排斥反应 150

一、移植排斥反应 150

二、移植物对宿主反应 150

第15章 脏器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抑制剂 150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及其应用 151

一、免疫抑制剂 151

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选择 155

第16章 免疫缺陷病 156

一、体液细胞联合免疫缺陷 156

二、体液免疫缺陷 156

三、细胞免疫缺陷 157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157

五、吞噬细胞缺陷 158

六、补体缺陷 158

一、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160

第17章 免疫增强剂及其应用 160

第一节 药物免疫增强剂 160

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162

第二节 生物免疫增强剂 163

一、应用疫苗及类毒素中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64

二、免疫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164

三、疫苗及类毒素的应用 164

第五篇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及其应用 169

第18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 169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递介质 169

一、大脑皮层 170

二、边缘系统 170

三、纹状体 170

四、脑干网状结构 171

七、分泌氨基酸递质的神经元 171

五、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171

六、5-羟色胺递质系统 171

第二节 麻醉镇痛药 172

一、阿片受体激动剂 173

二、其他镇痛剂 173

〔附〕吗啡拮抗剂 174

第三节 镇静催眠药 174

一、巴比妥类 174

二、安定类 176

三、哌啶二酮类 176

四、抗组胺药 176

五、芬那露 176

六、谷维素 176

第四节 安定药 176

一、苯二氮类 176

二、丁酰苯类 178

二、丙二醇类 178

第五节 抗精神病药 178

一、吩噻嗪类 178

三、其他抗精神病药 179

四、长效抗精神病药 179

第六节 抗抑郁症药 179

一、三环类 179

二、四环类 180

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180

四、精神兴奋药 180

第七节 抗躁狂症药 180

第八节 抗惊厥药 180

第九节 中枢兴奋剂 181

一、呼吸兴奋剂 181

一、改善脑血液循环 182

二、大脑皮层兴奋剂与滋养剂 182

第十节 恢复大脑皮层功能的药物 182

二、改善脑代谢的药物 183

第19章 镇静、催眠药的应用 184

第一节 概论 184

第二节 镇静药、催眠药及抗惊厥药间的关系 185

第三节 镇静、催眠药 185

一、分类 185

二、药物动力学 185

第四节 镇静、催眠药的应用 186

一、应用的目的 186

二、应用的原则 186

三、常用镇静催眠药的剂量 187

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的耐药性及中毒 188

二、镇静催眠药的毒性 188

一、耐药性、依赖性及戒断综合征 188

三、药物的相互作用 189

第六节 失眠的药物治疗 189

一、睡眠生理 189

二、失眠的原因 190

三、治疗 191

第20章 抗癫痫药的应用 193

第一节 癫痫的发生 193

第二节 治疗癫痫的药物 193

第21章 抗震颤麻痹药的应用 195

第一节 震颤麻痹的病理生理改变 195

第二节 药物治疗 195

一、增加脑内的多巴胺 195

二、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溴麦隐亭 197

三、中枢抗胆碱药 197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 198

一、麻醉的分期 198

二、常用的吸入麻醉药 198

第22章 麻醉药及消炎解热镇痛药 198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199

第三节 局部麻醉药 200

第四节 全麻用骨骼肌松弛剂 200

一、非极化型肌松剂 201

二、去机化型肌松药 201

第23章 解热镇痛药 203

第一节 炎症与前列腺素 203

第二节 消炎、镇痛药 203

一、水杨酸类 203

四、吲哚类 204

二、吡唑酮类 204

三、邻氯苯甲酸衍生物 204

五、丙酸衍生物 205

六、乙酰苯胺类 205

七、其他 205

第24章 头痛的药物治疗 207

第一节 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步骤 207

一、头痛的分类 207

二、头痛病史的采取 207

三、头痛的诊断步骤 207

第二节 继发性及精神性头痛的治疗 207

一、继发性头痛 207

三、神经性疼痛 208

二、脑膜性头痛 208

二、精神性头痛 208

第三节 原发性头痛 208

一、肌肉收缩性头痛或紧张性头痛 208

四、血管性头痛 209

第四节 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 209

一、偏头痛的类型 209

二、偏头痛的原因及病理生理 209

三、偏头痛的治疗 210

三、对疼痛的发性机制进行治疗 213

二、病因治疗 213

一、不要盲目止痛 213

第二节 止痛治疗原则 213

第一节 疼痛的发生机制与止痛 213

第25章 末梢神经痛的治疗 213

四、单纯止痛 214

第三节 药物止痛 214

一、解热镇痛药 214

二、安定药及镇静药 214

三、麻醉镇痛药 214

四、冬眠疗法 215

第五节 神经节或神经阻滞疗法 217

四、滑液囊封闭 217

第四节 神经末梢封闭疗法 217

三、腱鞘内封闭 217

二、关节内封闭 217

一、痛点封闭 217

一、三叉神经阻滞术 218

二、面神经阻滞术 218

三、肋间神经封闭 218

四、颈椎间孔封闭 218

五、腰椎间孔封闭 218

六、硬脑膜外封闭 219

七、骶管封闭 219

八、坐骨神经封闭 219

第六节 针刺 219

一、头痛 219

二、三叉神经痛 219

八、关节痛 220

七、扭伤 220

第七节 中医中药 220

九、痛经 220

四、胆结石痛 220

三、上腹部(溃疡病)痛 220

六、坐骨神经痛 220

五、胆道蛔虫病 220

第六篇 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及其应用 221

第26章 植物神经系统概论 221

第一节 植物神经的结构及特点 221

第二节 植物神经递质及受体 222

第三节 肾上腺能及胆碱能受体的生物效应 223

第四节 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224

第一节 拟胆碱药 225

二、抗胆碱酯酶药 225

一、M-胆碱受体激动剂 225

第27章 拟胆碱药及抗胆碱药 225

第二节 抗胆碱药 226

一、M-胆碱受体阻滞剂 226

二、N-胆碱受体阻滞剂 227

第三节 拟肾上腺素药 227

第28章 拟肾上腺素药 228

第一节 概论 228

第二节 拟交感神经胺药 228

一、拟交感神经胺 228

二、拟交感神经胺的作用及应用 230

第29章 水、电解质代谢与肾的调节 233

第一节 水、电解质的分布 233

第七篇 有关水、电解质代谢的药物 233

第二节 水、电解质代谢与肾的调节作用 234

一、肾单位 234

二、肾对水、电解质的调节 235

第30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238

第一节 利尿药及其应用 238

一、利尿药 238

二、利尿药的应用及选择 241

一、脱水药 242

第二节 脱水药及其应用 242

二、脱水药和高效利尿药的应用及选择 243

第31章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药物 245

第一节 各种输液 245

一、葡萄糖及果糖 245

二、晶体液 245

三、碱性药 247

第二节 酸中毒的治疗 247

一、呼吸性酸中毒 247

一、代谢性碱中毒 248

二、代谢性酸中毒 248

第三节 碱中毒的治疗 248

第四节 输液 249

一、输液的目的 249

二、拟定输液方案的考虑程序 249

三、体液不平衡的诊断 249

二、呼吸性碱中毒 249

四、缺多少 250

五、输什么液体 251

六、输液的速度 253

七、常用输液的电解质浓度 253

第32章 水肿 255

第一节 压陷性水肿 255

一、局部水肿 255

二、全身水肿 256

二、粘液性水肿 257

一、淋巴性水肿 257

第二节 非压陷性水肿 257

第八篇 支持治疗 259

第33章 输血 259

第一节 输血概论 259

一、血细胞的抗原性 259

二、输血的目的 260

三、成分输血 260

四、成分输血的制剂 260

五、库存血液的变化 260

第二节 输血的临床应用 261

一、适应证 261

二、禁忌证 262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 262

三、致热原反应 263

第三节 输血反应及处理 263

二、溶血反应 263

一、传递感染 263

四、过敏反应 264

五、细菌污染 264

六、心力衰竭 264

七、枸橼酸中毒 264

八、大量输血带来的问题 264

九、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264

第34章 营养支持疗法 266

第一节 消化道输入 266

一、促进食欲 266

二、管饲 266

二、中心静脉插管 269

一、适应证 269

第二节 中心静脉营养 269

三、高营养注射液 270

四、导管的护理 273

五、监测 273

六、并发症 273

第35章 维生素类 275

一、维生素A 275

二、维生素D 275

三、维生素B1(硫胺素) 276

四、维生素B2(核黄素) 276

五、烟酰胺和烟酸 276

六、维生素B6(吡多辛) 276

十、维生素C(抗坏血酸) 277

九、维生素B12(氰钴胺) 277

七、维生素B4(磷酸腺嘌呤) 277

八、叶酸(维生素M,维生素Bc) 277

十一、维生素E(生育酚,产妊酚) 278

第36章 中药滋补剂 279

第一节 虚证及其方剂 279

一、气虚 279

二、血虚 279

三、阴虚 279

五、银耳 280

八、灵芝 280

七、花粉 280

六、五味子 280

二、黄芪 280

四、鹿茸 280

三、首乌 280

一、人参 280

第二节 对重点滋补药的研讨 280

四、阳虚 280

第九篇 作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应用 283

第37章 升压药 283

一、升压治疗的指征 283

四、常用的升压药及其应用 284

二、升压治疗的反指征 284

三、交感神经胺的药理作用 284

第一节 β-阻滞剂的临床药理 286

一、β-阻滞剂的分类 286

第38章 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 286

二、β-阻滞剂的药代动力学 287

第二节 β-阻滞剂的适应证 287

一、β-阻滞剂的药理作用与适应证 287

二、β-阻滞剂在心血管病方面的适应证 287

三、β-阻滞剂在非心血管方面的适应证 287

二、β1选择性阻滞剂 288

第三节 β-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288

一、无选择性β-阻滞剂 288

三、无选择性兼有α受体阻滞剂 289

第四节 β-阻滞剂的应用及选择 289

第五节 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289

第39章 钙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 291

第一节 钙离子是心肌与平滑肌舒缩的钥匙 291

二、地尔硫?(硫氮?酮) 292

三、硝苯啶及其换代产品 292

第二节 钙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 292

一、维拉帕米(异搏停)及其换代产品 292

六、其他 293

第三节 钙拮抗剂的应用及选择 293

五、哌克昔林(双环已哌啶,冠心宁,心舒宁) 293

四、苯丙洛 293

第四节 注意事项 294

第40章 扩血管疗法 295

第一节 扩血管疗法的常用药 295

一、静脉扩张剂 295

二、小动脉扩张剂 295

三、动脉、静脉扩张剂 296

二、反指征 297

三、常用药物 297

一、指征 297

第二节 抗休克时扩血管疗法的应用 297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扩血管疗法的应用 298

第41章 强心药 300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300

第二节 强心药的分类 300

第三节 强心甙 301

一、各种强心甙的临床药理 301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301

三、强心甙的选择 302

四、强心甙的应用 302

第四节 类似洋地黄的强心药 303

第五节 拟交感神经胺强心药 303

第六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304

第七节 其他有强心作用的药物 305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与治疗途径 307

第42章 心力衰竭的治疗 307

一、一般措施 308

二、强心 308

第二节 慢性心力衰竭的的治疗 308

三、利尿 311

四、扩血管疗法 311

三、利尿 312

第四节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治疗 312

四、强心 312

二、扩血管疗法 312

一、吗啡 312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12

一、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原因 313

二、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313

第五节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313

一、心力衰竭的诊断是否有问题 314

二、病因诊断是否正确,诱因是否已完全发现 314

三、是否存在合并症或伴发病 314

四、检查在治疗上存在着什么问题 314

一、低血压 316

第二节 病理生理 316

第一节 原因及分期 316

第43章 末梢循环衰竭 316

二、微循环变化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17

三、重要脏器的变化 317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 319

一、临床表现 319

二、辅助检查 319

第四节 治疗 322

一、补充血容量 322

二、升压治疗 323

三、改善微循环 325

四、纠正酸中毒 326

第五节 各类休克的治疗 327

二、感染性休克 327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327

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327

六、强心药的应用 327

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327

五、吸氧及呼吸道管理 327

三、心原性休克 328

四、过敏性休克 328

五、神经性休克 328

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330

四、药物毒性作用 330

一、心功能障碍 330

二、血管神经功能障碍 330

第44章 低血压及晕厥 330

第一节 心原性晕厥 331

一、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阿-斯综合征) 331

二、心内血流阻塞引起的晕厥 331

一、单纯性晕厥 332

二、位置性低血压 332

四、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晕厥 332

三、心肺功能障碍引起的晕厥 332

第二节 血管运动障碍引起的晕厥 332

第三节 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性晕厥 333

一、颈动脉窦性晕厥 333

第五节 精神神经因素引起的晕厥 334

三、排尿性晕厥 334

第六节 代谢障碍引起的晕厥 334

第四节 阻塞性脑血管病引起的晕厥 334

四、其他 334

二、咳嗽性晕厥 334

第45章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336

第一节 心动过缓的药物治疗 336

第二节 治疗心动过速药物的分类 337

第三节 Ⅰ类:细胞膜稳定剂 338

一、IA类 338

二、IB类 342

三、IC类 344

第四节 Ⅱ类:β受体阻滞剂 346

第五节 Ⅲ类:动作电位延长剂 347

第六节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 348

第七节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349

一、临床药理 350

第八节 抑制快速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350

二、药物的应用 350

三、房扑及房颤的药物复律 352

第46章 降压药及其应用 353

第一节 高血压的危害性及发生机制 353

第二节 降压药的分类 354

一、减少血容量 354

二、减少外周血管阻力 354

第三节 降压药 354

一、利尿剂 354

二、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物 355

三、作用于加压物质的药物 358

四、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的药物 360

第四节 降压药的应用原则与用法 361

一、原则 361

二、降压药的用法 363

第五节 轻型高血压的治疗 365

第六节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365

第七节 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 366

第八节 严重高血压的紧急处理 366

第47章 高血压危象的救治 368

第一节 临床表现 368

第二节 治疗 369

二、降压药的用法及优缺点 371

第三节 高血压危象降压药的选择、用法和优缺点 371

一、降压药的选用 371

第48章 防治心绞痛的药物及其应用 373

第一节 冠状动脉扩张剂 373

一、硝酸酯 373

二、其他扩冠药 374

第二节 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 375

一、β-受体阻滞剂 375

二、钙通道阻滞剂 375

第三节 血小板凝集抑制剂 376

第四节 改善心肌循环及保护心肌 377

第五节 心绞痛发作时的药物应用 377

第八节 综合性治疗 378

第七节 变异性心绞痛的治疗 378

第六节 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 378

第49章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380

第一节 急诊处理 381

一、预防室颤 381

二、治疗心率太慢 381

三、治疗低血压 381

第二节 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381

一、一般处理 381

二、止痛 382

三、硝酸酯 382

五、钙通道阻滞剂 383

七、心肌再灌注 383

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 383

四、β-受体阻滞剂 383

八、其他治疗 384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的治疗 385

九、中医中药治疗 385

一、心律失常 385

二、心力衰竭 386

三、低血压及休克 388

四、便死后综合征(Dressler综合征) 390

第50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防治 39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92

第二节 降胆固醇药物及其应用 393

一、抑制肝对胆固醇的合成 393

二、促进胆固醇排泄 394

三、降低高血甘油三酯的药物 394

四、其他 395

一、抗氧自由基的药物 396

第三节 防止动脉内膜下胆固醇的沉积 396

二、护卫动脉内膜的药物 397

第四节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应用 397

第五节 动脉粥样硬化合并症的预防 398

第51章 周转血管扩张药 400

第一节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400

第二节 直接扩张血管壁的药物 400

第三节 周围动脉病的治疗 402

第一节 凝血与抗凝血 404

一、血小板及凝血系统 404

第52章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404

二、凝血系统 405

三、抗凝血系统 406

第二节 DIC的的病因 409

第三节 DIC的发病机制与分期 409

第四节 病理变化 410

第五节 临床表现 411

第六节 临床分型及分期 411

第七节 诊断 412

第八节 鉴别诊断 413

第九节 治疗 414

第53章 祛痰、镇咳、平喘药及其应用 417

第一节 祛痰药 417

第十篇 治疗呼吸系疾病的药物及其应用 417

一、增加水样层的厚度 418

二、裂解痰中粘蛋白或(及)刺激支气管粘液腺分泌小分子粘蛋白 418

三、减低粘液的吸附力或(及)降低分泌物的表面张力 419

第二节 镇咳药 419

一、中枢性镇咳药 420

二、末梢性镇咳药 421

第三节 平喘药 423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424

二、M胆碱受体拮抗剂 426

三、茶碱类平喘药 427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 428

四、过敏递质阻释剂 428

第四节 中药 429

一、镇咳祛痰药 429

二、平喘药 429

第54章 呼吸衰竭的治疗 431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分类 432

第二节 急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及病理生理变化 432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433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治疗 434

一、给氧 434

二、促进CO2排出 435

三、抗感染 435

四、排痰 436

五、纠正酸碱失衡 436

第55章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437

第一节 ARDS的病因 437

一、吸入性原因 437

二、弥散性肺疾患 437

三、血内毒素 437

四、血循动力学因素 437

五、神经毒素 437

第二节 病理生理 438

第三节 临床表现 439

三、抗感染 440

第四节 治疗 440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440

一、纠正低血氧症 440

四、抗凝 441

第56章 肺水肿 442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442

一、病因 442

二、发病机制 442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 445

一、临床表现 445

第三节 处理 446

三、诊断 446

二、实验室检查 446

一、对症治疗 447

二、减轻心脏负荷 447

三、激素 448

四、氨茶碱 448

五、洋地黄 448

六、抗生素 448

七、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448

八、治疗诱因 449

九、治疗基本病变 449

一、一般治疗 450

二、提高呼吸的兴奋性 450

第57章 睡眠中呼吸暂停 450

第一节 临床表现 450

第二节 治疗 450

三、持续正压气道治疗 451

四、手术治疗 451

第十一篇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及其应用 453

第58章 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 453

第一节 治疗溃疡病的药物 453

一、H2受体拮抗剂 454

二、质子泵抑制剂 456

三、抗胃泌素药 456

四、选择性抗胆碱药 456

五、保护胃粘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457

六、中和胃酸的药物 458

第二节 作用于胃肠运动的药物 459

一、止吐药 459

二、催吐药 461

三、止泻药 461

四、泻药 463

第三节 胃肠解痉药 464

一、抗胆碱类药 465

二、其他 465

三、促进胃、肠运动的药物 466

四、其他 466

一、替补性助消化药 466

第四节 助消化药 466

二、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药物 466

第59章 呕血及黑便的处理 468

第一节 对急性胃肠出血的分析 468

一、失血量的估计 468

二、出血未停的征象 469

三、出血停止的征象 469

第二节 血容量的补充 469

第三节 出血的定位诊断 469

一、根据出血的性质定位 469

第四节 对各种出血的特殊处理 470

一、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470

三、消化道钡餐检查 470

二、内窥镜检查 470

二、食管贲门粘膜撕裂 471

三、胃、十二指肠溃疡 471

四、胃部肿瘤引起的出血 471

五、下消化道出血 471

第60章 消化不良的治疗 472

第一节 主诉与病因诊断 472

第二节 治疗 472

第61章 胃肠胀气的处理 474

第一节 胃肠胀气的原因 474

一、空气的吞咽 474

二、CO2的释放 474

三、食物发酵 474

三、插管排气 475

二、药物治疗 475

第二节 胃肠胀气的治疗 475

一、改变饮食习惯 475

四、结肠对气体的吸收减少 475

第62章 恶心与呕吐的治疗 476

第一节 概论 476

第二节 恶心与呕吐的相伴临床表现及病因诊断 476

第三节 恶心呕吐的鉴别诊断 477

一、精神性呕吐与器质性呕吐的鉴别 477

二、器质性呕吐、中枢性与末梢性的鉴别 477

第四节 恶心呕吐的治疗 477

一、紧急处理及病因治疗 477

二、对症治疗 477

一、简单的治疗方法 479

三、药物治疗 479

二、针刺 479

第63章 呃逆的治疗 479

第二节 治疗 479

二、持续性呃逆的主要原因有 479

一、暂时性呃逆的原因 479

第一节 呃逆的原因 479

四、手术治疗 480

五、治疗原发病 480

三、常见腹部疾患的腹痛特点 481

二、病史 481

第一节 腹痛的原因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 481

一、腹痛的原因 481

第64章 腹痛的处理 481

四、腹痛的定位 482

五、容易发生的定位错误 482

六、警惕外科急腹症 483

第二节 急性腹痛的原因及治疗 483

一、伴有休克的急性腹痛 483

二、无休克的急性腹痛 484

第三节 慢性腹痛的原因及治疗 485

一、上腹部痛 485

三、脐周疼痛 494

二、右下腹痛 494

第65章 腹泻的治疗 495

第一节 脓血性腹泻 496

一、痢疾 496

二、血吸虫病 499

三、溃疡性结肠炎及局限性肠炎 500

四、霉菌性肠炎 501

五、葡萄球菌肠炎 501

六、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501

五、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食物中毒 502

四、沙门氏感染胃肠炎型 502

七、药物性腹泻 502

六、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 502

第二节 急性非脓血性腹泻 502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502

七、大肠癌 502

二、急性细菌性肠炎 502

一、病毒性肠炎 502

八、旅游者腹泻 503

九、霍乱及副霍乱 503

第三节 慢性非脓血性腹泻 503

一、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503

二、吸收不良综合征 503

二、功能性便秘 507

三、痉挛性病变 507

四、低张力性便秘 507

一、意想性便秘 507

第一节 便秘的分类 507

第66章 便秘的治疗 507

五、药物性便秘 508

第二节 泻药的分类及其应用 508

一、高渗性泻药 508

二、刺激性泻药 508

三、膨胀性泻药 508

四、粪便松软药 508

五、润滑性泻药 508

第三节 栓剂及灌肠 508

一、栓剂 508

二、灌肠 508

一、保护肝细胞的药物 510

第67章 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及其应用 510

第一节 保肝药 510

二、抑制肝纤维化的药物 511

第二节 治疗肝昏迷的药物 512

一、降低血氨药 512

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儿茶酚胺介质 513

三、增加支链氨基酸 513

第68章 肝胆疾病的治疗 514

第一节 胆红素的代谢及黄疸的分类 514

第二节 胆道系统梗阻性疾患 515

一、肝内小胆管广泛性阻塞 515

二、胆道感染及胆结石 516

三、胆道蛔虫 516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517

第三节 肝细胞损伤性疾患 517

四、胆外胆管被压迫 517

二、慢性肝炎 518

三、肝硬化 519

第69章 肝性脑病的治疗 522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522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522

一、氨代谢紊乱引起的氨中毒 522

二、假性神经递质 523

三、氨基酸代谢失衡 523

四、其他 523

第三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 523

一、临床表现 523

二、治疗 524

第四节 肝硬变合并肝性脑病 524

一、肝性脑病的诱因 524

二、治疗 524

第70章 治疗胆石症的药物及其应用 527

第一节 胆结石的形成 527

第二节 溶石疗法 528

一、利胆药 529

二、排胆药 529

三、溶胆石药 529

第三节 胆绞痛的治疗 529

二、诊断 531

一、临床表现 531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 531

第71章 胰腺炎的治疗 531

三、治疗 532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 533

第十二篇 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535

第72章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535

第一节 肾功能与肾功能衰竭 535

第二节 肾功能衰竭终末期(ESRF)的临床表现 537

一、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537

二、继发于肾功能衰竭的全身表现 537

一、治疗促使肾功能衰竭的诱因 538

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 538

第三节 ESRF的诊断 538

第四节 治疗 538

三、对症治疗 539

四、用药中的注意事项 540

五、中医中药 540

第五节 透析疗法 540

一、透析疗法的指征 541

二、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的选择 541

第六节 肾移植 542

第73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543

第一节 原因 54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544

三、透析疗法 545

一、纠正肾前的致病原因 545

二、对症治疗 545

第三节 治疗 545

四、多尿期的治疗 546

第十三篇 作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 547

第74章 治疗红、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547

第一节 治疗贫血的药物 547

一、铁剂 548

二、红细胞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及叶酸 550

三、促进原始红细胞生长的激素 551

第二节 治疗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551

二、周围红细胞大小(MCV)、平均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MCH)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555

三、骨髓穿刺及涂片检查 555

第一节 各类贫血的诊断 555

一、周围血液网织红细胞计数 555

第75章 贫血及其治疗 555

四、血液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556

第二节 各类贫血的治疗 556

一、缺铁性贫血 556

二、溶血性贫血 557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 559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561

第76章 紫癜 565

第一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66

一、特点 566

二、治疗 566

二、临床表现 568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 56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568

三、治疗 569

第77章 作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 571

第一节 防止血小板凝集的药物 571

第二节 抗凝血药 572

第三节 抗凝疗法 575

一、肝素 575

二、口服抗凝剂 576

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576

七、腹蛇抗栓酶 578

六、去纤酶 578

第五节 溶血栓疗法 578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 578

四、组织型溶血酶原激活剂 578

五、重组组织型溶血酶原激活物 578

三、酰基化链激酶-纤溶酶复合物 578

二、尿激酶 578

一、链激酶 578

二、血栓性疾病的溶栓治疗 579

第六节 促凝血药 580

一、维生素K 581

二、抗纤溶药 581

三、其他止血药 582

四、局部止血药 583

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84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584

第78章 白血病的治疗 584

二、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85

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 586

第二节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587

第三节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587

第79章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治疗 589

第一节 淋巴瘤 589

一、何杰金病的化疗 589

二、非何杰金淋巴瘤 590

第二节 多发性骨髓瘤 590

第三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 591

二、后叶 593

一、中间部 593

第十四篇 作用于内分泌疾病的药物 593

第80章 垂体激素及其应用 593

第一节 垂体激素 593

三、前叶 594

三、危象、昏迷的治疗 595

第二节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595

二、成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595

一、侏儒病 595

第三节 乳溢症 596

第四节 尿崩症 596

一、原因 596

二、临床特点及诊断 596

三、治疗 597

一、糖及蛋白质代谢 599

第二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599

二、脂肪代谢 599

第一节 肾上腺的结构及其激素 599

第81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应用 599

三、水、电解质平衡 600

第三节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600

一、抗炎作用 600

二、抗过敏及抑制免疫反应 601

三、抗毒素作用 601

四、抗过敏性及败血性休克 601

第四节 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601

一、药理作用 601

二、药代动力学 601

一、适应证 603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603

第六节 药物的选择 605

一、用药的目的性 605

二、用法 605

二、病情的急缓及疗程的长短 606

三、减轻副作用的措施 606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606

一、感染播散 606

五、对眼的影响 607

六、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607

七、体液及电解质紊乱 607

四、骨质疏松 607

三、高血糖作用 607

二、应激性溃疡 607

八、假性风湿症 608

九、类柯兴综合征 608

十、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608

第82章 肾上腺皮质疾病及其治疗 609

第一节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609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609

二、治疗 609

第二节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610

一、原因 610

三、治疗 611

一、诊断 611

第三节 皮质醇增多症 611

二、诊断 611

二、治疗 612

二、治疗 614

一、特点 614

第四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614

第五节 嗜铬细胞瘤 615

一、特点 615

二、治疗 615

一、甲状腺粉(干甲状腺) 617

二、碘噻罗宁(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碘安) 617

三、促甲状腺素 617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类药物 617

第一节 甲状腺素的合成与分泌 617

第83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素药 617

四、降钙素 618

第三节 抗甲状腺药 618

一、甲基硫氧嘧啶 618

二、丙基硫氧嘧啶 618

三、甲硫咪唑(他巴唑) 618

四、卡比马唑(甲亢平) 618

五、碘化钾 618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620

二、治疗 620

一、诊断 620

一、特点 620

第84章 甲状腺疾病及其治疗 620

第一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620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621

一、病因 621

二、治疗 621

二、诊断 622

三、治疗 622

四、特殊问题 624

第85章 高血钙危象 627

第一节 血钙的生理作用 627

二、高血钙症危象的临床表现 628

三、临床急救措施 628

一、原因 628

第二节 高血钙 628

第86章 性激素、避孕药及妇科用药 631

第一节 男性激素 631

一、雄激素 631

二、同化激素 631

第二节 女性激素 631

一、雌激素及其合成药 632

二、孕激素类 633

三、促性腺激素 633

第三节 避孕药 634

一、性激素避孕药 634

二、抗早孕药 635

一、雌激素拮抗剂 636

四、非手术避孕药物 636

二、子宫收缩药及引产药 636

三、外用避孕药 636

五、男用避孕药 636

第四节 其他妇科用药 636

三、促进子宫成熟药 637

四、抗早产药 637

五、退奶药 637

第五节 更年期综合征 637

一、临床表现 637

二、治疗 638

第87章 前列腺素和血小板激活因子 639

第一节 自体激动类脂 639

一、心血管系统 640

第三节 前列腺素的药理作用 640

第二节 前列腺素及其受体的分类 640

二、肾 641

三、呼吸系统 641

四、消化系统 641

五、炎症反应 641

六、发热 641

九、生殖系统 642

第五节 血小板激活因子 642

三、用于早期流产 642

二、治疗消化性溃疡 642

一、防治心血管疾病 642

第四节 前列腺素的临床上应用 642

七、神经系统 642

八、内分泌系统 642

第88章 糖尿及糖尿病 645

第一节 糖尿概论 645

第十五篇 代谢性疾病及其治疗 645

第二节 糖尿病 646

一、糖代谢与胰岛素 646

二、糖尿病分型 649

二、普通糖尿病的治疗 650

一、糖尿病急症的治疗 650

第三节 糖尿病的治疗 650

第一节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655

一、酮症酸中毒 655

二、高渗非酮性昏迷 655

第89章 糖尿病昏迷 655

三、乳酸性酸中毒 656

四、低血糖症 656

第二节 四种昏迷的鉴别诊断 657

第三节 治疗 657

一、酮症酸中毒 657

四、低血糖症 658

二、高渗非酮性昏迷 658

三、乳酸性酸中毒昏迷 658

第一节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痛风 660

第二节 痛风的治疗 660

一、急性期的药物治疗 660

第90章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 660

二、间歇期及慢性期的药物治疗 661

第91章 肥胖的药物治疗 662

第一节 肥胖的发生 662

第二节 肥胖的治疗 662

一、生理性肥胖的治疗 662

二、库欣(柯兴)综合征的治疗 663

第92章 急性中毒的救治 667

第一节 阻止毒物的吸收 667

第十六篇 中毒的治疗 667

一、口服中毒 668

二、吸入中毒 668

三、皮肤粘膜接触中毒 668

第二节 作用于毒物的生物转化和促进排泄 668

一、作用于毒物的生物转化 668

二、促进毒物的排泄 669

第三节 急性中毒的救治 669

一、金属中毒解毒药 669

二、农药类及毒鼠药中毒的解毒药及治疗 670

三、药物中毒的解救 672

四、化学药中毒的救治 674

五、有害气体中毒的救治 675

六、植物中毒的救治 676

七、动物毒中毒 677

第93章 常见急性中毒及特效解毒药 680

第一节 救治的步骤 680

一、重点检查、监测和维持呼吸及循环 680

二、收集毒物标本及送检鉴定 680

三、临床表现提供毒物诊断的线索 680

第二节 常见急性中毒 681

第十七篇 老年、孕妇及婴幼儿医疗保健 685

第94章 抗衰老的治疗 685

第一节 引起衰老的内在因素及防治 685

一、自由基的清除 686

二、稳定溶酶体膜 687

三、微量原素的补充 687

四、增强及调控免疫功能 688

五、激素 688

六、抑制及治疗脂褐质的形成 688

七、其他西药 689

八、中药 689

第二节 改进老年人的大脑功能 690

一、改善脑内血液循环 690

二、改善脑细胞的营养及代谢 690

第三节 前列腺肥大的药物治疗 691

一、间歇性应用性激素 692

第四节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692

二、钙剂 692

三、维生素D 692

四、照山白浸膏片 692

二、克念茵素 692

二、女性性激素类 692

一、抗雄激素药 692

五、前列康片 692

四、氟化钠 693

五、其他 693

第95章 孕产妇的医疗保健 694

第一节 妊娠的早期诊断 694

第二节 妊娠反应及其处理 694

一、恶心及呕吐 694

二、胃灼热(烧心) 694

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695

四、痔核 695

五、凝血性疾病 695

三、便秘 695

七、贫血 697

第三节 妊娠中慢性病的处理 697

一、糖尿病 697

二、慢性高血压 698

三、慢性心脏病 699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 700

五、癫痫 700

三、胎膜末破及宫颈口开放不到4cm者,下列措施可制止早产 701

一、妊娠已35周以上者 701

二、妊娠不足35周者 701

七、肺结核 701

六、哮喘 701

第四节 早产的治疗 701

第五节 引产 702

一、适应证 702

二、药物引产的危险性 702

三、禁忌证 702

四、药物的选择及用法 702

三、全身麻醉 703

第七节 退奶 703

一、性激素及其衍生物 703

二、局部麻醉 703

一、全身性镇痛药 703

第六节 临产及产期的止痛 703

二、溴麦角隐亭(溴麦亭,溴隐亭) 704

第八节 围产期心脏病 704

一、特点 704

二、处理 704

第九节 能引起胎儿畸形的药物 704

第96章 婴幼儿的医疗保健 707

第一节 婴幼儿的药理学特点 707

一、药物的吸收 707

二、药物的容积分布 707

三、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707

四、药物的代谢 707

一、新生儿窒息 708

第二节 常见的婴幼儿疾病 708

六、血脑屏障 708

七、妊娠后期及产前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 708

五、药物的排泄 708

八、乳母用药对婴幼儿的影响 708

二、颅内出血 709

三、特发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710

四、黄疸 710

五、核黄疸 711

六、灰婴综合征 711

第二节 外用药常用的剂型 713

一、冷湿敷 713

第一节 皮肤病外药的基本原则 713

第97章 皮肤病的外用药 713

第十八篇 各专科用药 713

二、粉剂 714

三、震荡剂 714

四、乳剂 714

五、软膏 714

六、糊膏 714

七、气雾剂 714

八、酊剂 714

九、溶液 714

十、油剂 714

十一、凝胶 714

五、消炎剂 715

四、止痒剂 715

一、清治剂 715

二、保护剂 715

第三节 常用的外用药 715

三、收敛剂 715

六、抗菌剂 716

七、抗真菌剂 716

八、角质松解剂 716

九、角质促成剂 716

十、腐蚀剂 716

十一、细胞毒类药 716

十二、避光剂 716

三、洗剂 717

六、角质软化剂 717

五、地塞米松外用剂 717

四、抗真菌(癣)剂 717

十四、脱色剂 717

二、冻疮 717

一、止痒 717

第四节 外用药处方 717

十三、晒黑剂 717

七、治白癜风 718

八、其他 718

二、真菌性皮肤病 719

一、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719

第98章 常见皮肤病的治疗 719

三、病毒性皮肤病 720

五、瘙痒性皮肤病 721

六、银屑病 721

四、湿疹 721

七、痤疮 722

八、皮脂溢性皮炎 722

九、酒渣鼻 722

十、斑秃 722

十一、白癜风 722

十二、黄褐斑 722

三、Ⅲ型过敏反应 723

二、Ⅱ型过敏反应 723

一、Ⅰ型过敏反应 723

第一节 过敏反应 723

第99章 药物引起的皮肤病 723

四、Ⅳ型过敏反应 724

五、非过敏性反应 724

第二节 皮肤反应的各种表现 725

一、荨麻疹 725

二、丘疹性荨麻疹 725

三、固定性皮疹 725

四、皮肤光过敏 725

五、脱发 725

六、小脉管炎 725

九、中毒性表皮角质溶解 726

八、多形性红斑 726

第一节 眼科常用制剂 728

一、抗菌药物 728

二、抗结核感染 728

三、抗病毒感染 728

四、抗真菌 728

第100章 眼科外用药 728

五、收敛剂与杀菌剂 729

六、降低眼压药 729

十、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剂 730

十二、其他 730

十一、络合剂 730

九、抗干燥剂 730

八、麻醉剂与镇痛剂 730

七、扩瞳药 730

第二节 眼科常用治疗操作 731

一、滴眼药水 731

二、涂眼药膏 731

三、结膜下注射 731

四、筋膜下注射 731

五、球后注射 731

六、封闭疗法 731

二、结膜炎 732

一、眼眶病 732

第三节 眼科病的药物治疗 732

三、角膜炎 734

四、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735

五、视神经病 735

六、白内障 736

第四节 引起眼损害的药物 736

第101章 青光眼的药物治疗 738

第一节 青光眼的发生 738

第二节 青光眼的分类 738

三、药物治疗 739

二、治疗原则 739

一、适应证 739

第三节 治疗 739

第四节 能激发青光眼的药物 741

第102章 耳鼻咽喉科外用药 742

第一节 耳鼻咽喉的生理作用 742

第二节 耳鼻咽喉科局部常用药物 742

一、鼻部常用药 742

二、咽喉部常用药 743

三、耳部常用药 744

四、其他用药 744

第三节 耳毒性药物 745

二、各种眩晕的特点 747

一、眩晕的分类及春常见原因 747

第103章 眩晕及耳鸣 747

第一节 眩晕的分类及其常见原因 747

第二节 眩晕的鉴别诊断 748

第三节 眩晕的对症治疗 749

一、抗组胺药 749

二、抗胆碱药 749

三、周围血管扩张药 749

四、安定药 749

五、激素 749

六、止吐药 749

第四节 美尼尔病 749

一、特点 749

第五节 耳鸣 750

二、治疗 750

附录 751

附录一、临床检验参考值及单位换算系数 751

临床血液学检验参考值 751

一般临床化学参考值 751

临床酶学参考值 755

无机元素检验参考值 757

激素检验参考值 759

血气分析参考值 761

维生素检验参考值 762

附录二、疾病索引 763

附录三、药物中文索引 777

附录四、药物外文索引 80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