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学问答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分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学问答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分册
  • 张伯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0131831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87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学问答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中医基础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1

2.什么是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1

3.张仲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

4.何谓“金元四大家”?各为何学术流派? 1

6.“寒凉学派”由谁所创立?有何立论依据及代表作? 1

6.“攻下学派”由谁所创立?有何立论依据及代表作? 1

7.“补土学派”由谁所创立?有何立论依据及代表作? 1

一、绪论 1

8.“养阴学派”由谁所创立?有何立论依据及代奉作? 2

9.如何理解中医学中“神”和“形”的关系? 2

10.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

11.人体各组成部分是怎样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2

12.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有何主要影响? 2

18.如何理解阴阳属性的绝对和相对概念? 3

17.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何标准? 3

16.何谓阴阳学说? 3

19.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

14.昼夜的变化对疾病有何影响?为什么? 3

15.何谓阴阳? 3

二、阴阳五行 3

13.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疾病有何主要影响? 3

20.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和制约? 4

21.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和互用? 4

22.阴阳的互根互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

23.如何理解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试举例说明之。 4

24.何渭阴阳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之。 4

25.发生阴阳转化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4

27.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5

33.什么是五行行 6

32.怎样用阴阳属性分析药物性能?其意义如何? 6

36.五行的特性各有哪些? 6

37.确定事物的五行属性有哪些方法了 6

34.什么是五行学说? 6

31.阴阳学说用于治疗疾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6

30.阴阳学说对人体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6

29.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6

29.阴阳学说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6

26.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消长、转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6

42.五行学说在中医生理学方面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7

41.“相乘”与“相侮”之间有何种联系? 7

40.什么是五行的“相乘”和“相侮”? 7

39.何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7

38.五行“相生”、“相克”的基本涵义及其次序是怎样的? 7

35.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

43.五行学说如何确定人体脏腑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 8

44.确定五脏的五行归属确有何依据? 8

45.如何以五行生克来阐释五脏之间的联系? 8

46.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 8

47.何谓“母病及子”? 8

53.以五行相生关系确立的常用治法有哪些? 9

52.五行学说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9

51.五行学说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9

49.何谓“传其所胜”? 9

48.何谓“子病犯母”? 9

50.何谓“传其所不胜”? 9

58.根据五行相克次序确立的治法主要有哪些? 10

62.五行学说在中药学中如何应用? 10

61.何谓佐金平木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10

59.何谓抑术扶土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10

60.何谓培土制水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10

57.何谓金水相生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10

56.何谓培土生金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10

55.何渭益火生土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10

54.何谓滋水涵木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10

63.如何以五行学说来指导精神治疗? 11

三、藏象 11

64.“藏象”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11

65.何谓“藏象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怎样? 11

66.人体的内脏可分为几类?各有哪些名称? 11

67.脏与腑有哪些主要区别? 11

68.如何理解“满而不能实”和“实而不能满”? 11

73.心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12

72.藏象学说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归属于五脏有哪几种? 12

74.何谓“心主血脉”?其机理何在? 12

70.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2

69.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 12

71.一脏一腑相为表里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2

75.心主血脉生理功能的外在现象主要有哪些? 13

76.如何理解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13

77.如何理解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13

78.“神”的基本涵义有哪些? 13

79.心主神志和心主血脉之间有何联系? 13

80.“心开窍于舌”的机理主要有哪些? 13

85.“心包络”有何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14

88.“血汗同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有何指导临床实践意义? 14

87.如何理解“心在志为喜”? 14

66.何谓“心包络”?其主要生理、病理如何? 14

81.“心开窍于舌”有何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14

84.“喜”的情志活动与心的生理功能有何关系? 14

83.“汗血同源”有何理论依据和指导临床意义? 14

82.“汗为心之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 14

94.肺主肃降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5

95.如何理解肺主宣发和肃降之间的关系? 15

93.肺主宣发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5

96.肺主通调水道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15

89.为什么称肺为“娇脏” 15

92.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15

91.肺主气的生理功能的内涵是什么? 15

90.肺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15

97.如何理解“肺朝百脉”? 16

98.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16

99.何谓“玄府”?有何生理作用? 16

100.肺主皮毛的生理作用何在? 16

101.脾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16

102.脾主运化的内涵有哪些? 16

103.为什么称脾为“后天之本”? 16

111.脾“开窍于口”有何主要的生理意义? 17

110.脾“在志为思”有何意义? 17

109.何谓脾统血?其机理何在? 17

108.脾主升清的功能有何生理意义? 17

106.脾主运化水液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17

105.怎样理解脾“为胃行其津液”? 17

104.为什么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17

107.脾主升清的基本涵义有哪些? 17

112.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的机理何在? 18

113.肝有哪些主要的生理功能? 18

114.何谓“肝主疏泄”? 18

115.肝的疏泄功能有哪几方面的主要表现? 18

116.肝的疏泄功能在调畅气机中的作用如何? 18

117.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对气机有何主要影响? 18

118.在肝的疏泄功能各种表现中,为什么说调畅气机是最主要的? 18

122.肝主疏泄在调畅情志方面有何主要作用机理? 19

124.肝主藏血在调节血量中的主要作用机理是什么? 19

123.何谓“肝藏血”? 19

125.肝藏血的功能失常,会出现哪些病变? 19

120.肝失疏泄在脾胃的运化功能方面可出现哪些病理表现? 19

119.肝的疏泄功能与脾胃运化功能之间的关系怎样? 19

121.肝的疏泄功能对水液代谢有什么影响? 19

126.如何理解“肝藏魂”? 20

127.肝“在志为怒”有何依据? 20

128.“肝主筋”有何理论依据? 20

129.如何理解肝为“罢极之本”? 20

130.肝开窍于目的生理,病理意义是什么? 20

13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20

132.肾主闭藏对精气有何生理意义? 20

205.肺与肝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20

207.肝与脾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 20

138.什么是“天癸”? 21

140.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21

139.“天癸”与肾中精气有何关系? 21

133.肾所藏之精气包括哪些?来源怎样? 21

137.以齿,骨,发的生长状况判断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有何理论依据? 21

136.肾中精气有哪些生理效应? 21

135.如何理解“精”的基本涵义? 21

134.“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有何关系? 21

147.肾主纳气的生理病理表现如何? 22

146.肾主纳气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22

143.肾主水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22

144.肾主水的主要机理何在? 22

145.肾的气化失常对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有何影响? 22

141.什么肾是阴、肾阳? 22

142.如何理解肾阴肾阳为各脏阴阳之本? 22

148.肾“在志为恐”有何理论依据? 23

149.肾主骨的机理何在? 23

150.如何理解“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23

151.为何说“齿为骨之余”? 23

152.肾开窍于耳及二阴有何理论依据? 23

153.肾“其华在发”有何理论依据? 23

154.《难经》论述命门生理功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3

155.赵献可和孙一奎对命门的认识有何异同? 23

16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24

163.胃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24

162.为什么胆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 24

156.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24

160.何谓“七冲门”? 24

159.如何理解六腑“以通为用”和“以降为顺”? 24

158.六腑有何共同生理特点? 24

157.什么是“六腑”? 24

170.如何理解“小肠主液”和“大肠主津”? 25

169.“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有何理论依据? 25

233.怎样理解气的固摄作用? 25

164.胃有哪些生理特性? 25

168.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有哪些主要表现? 25

167.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25

166.如何理解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25

165.“胃气”的基本涵义是什么?有何征象可见? 25

171.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与哪些脏腑有关? 26

172.膀胱有何主要生理功能? 26

173.什么是“膀胱气化”? 26

174.三焦有何主要生理功能? 26

175.为何称三焦为“孤腑”? 26

176.何谓“三焦气化”? 26

177.上焦有何主要生理特点? 26

239.何谓气机失调?其中最基本的有哪些? 26

186.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其与“天癸”的关系如何? 27

185.人体“四海”指什么? 27

180.为什么说“上焦如雾”? 27

183.如何理解三焦主持诸气,总司气化之说? 27

178.中焦有何主要生理特点? 27

179.下焦有何主要生理特点? 27

181.为什么说“中焦如沤”? 27

182.为什么说“下焦如渎”? 27

184.奇恒之府包括哪些脏器组织?其特点如何? 27

187.与女子月经来潮和胎儿的孕育有关的生理因素有哪些? 28

188.脑有何生理功能? 28

189.奇恒之府与五脏之间在生理上有何联系? 28

190.脉有何主要生理功能? 28

191.何谓五液?与五脏有何联系? 28

192.何谓“五官”、“九窍”?与五脏有何联系? 28

193.何谓“五志”?如何分属于五脏? 28

194.心与肺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 28

195.心脏搏动和肺司呼吸之间有何联结的中心环节? 28

201.何谓“心肾不交”? 29

200.何谓“心肾相交”? 29

199.心与肝在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29

198.心与肝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 29

197.心与脾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 29

196.心与肺在病理方面有何互相影响? 29

202.何谓“水气凌心”? 30

203.脾和肺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 30

204.为什么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30

206.肺与肾在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30

208.肝与脾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影响? 31

209.肝与肾在生理功能方面有何联系? 31

210.肝和肾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联系? 31

211.“肝肾同源”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31

212.脾与肾在生理方面有何联系? 31

218.脏与腑相为表里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2

217.脏腑之间如何配成表里? 32

214.六腑之间生理功能方面的联系有何体现? 32

213.脾与肾之间在病理方面有何相互影响? 32

216.在病理方面六腑之间有何相互影响? 32

215.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过程怎样? 32

220.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有何依据及其临床意义? 33

221.脾与胃在生理上有何相互联系? 33

222.脾与胃之间在病理情况下有何相互影响? 33

223.肝和胆之间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33

224.肾和膀胱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33

219.心与小肠相为表里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33

四、气血津液 34

225.什么是气的基本概念? 34

226.人体的气是怎样生成的? 34

227.气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 34

228.为什么说脾胃的运化功能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尤为重要? 34

229.气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34

230.怎样理解气的推动作用? 34

236.气机和气化有何区别与联系? 35

235.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有何关系? 35

232.怎样理解气的防御作用? 35

234.怎样理解气的气化作用? 35

231.怎样理解气的温煦作用? 35

241.怎样理解“脏腑之气”和“经脉之气”? 36

242.何谓元气?它在组成、分布和生理功能方面有何特点? 36

243.元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36

240.人体的气最主要的有哪几种? 36

238.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在脏腑的生理活动中有何体现? 36

237.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有何生理意义? 36

244.试述宗气的组成、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37

245.何谓营气?其组成、分布和生理功能是什么? 37

246.何谓卫气?其组成、分布和生理功能怎样? 37

247.营气和卫气有何异同?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37

248.血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37

249.血液是怎样组成和生成的? 37

250.血的生成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为什么? 37

255.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哪些脏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 38

254.血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何联系? 38

256.什么是津液?津和液有何区别? 38

251.血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38

252.血的营养和濡润作用主要有哪些体现? 38

253.什么是“离经之血”? 38

257.津液有哪些功能? 39

258.简述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 39

259.水液代谢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 39

260.气和血之间有哪些关系? 39

261.怎样理解气能生血? 39

266.血和津液有何关系? 40

268.何谓经络? 40

五、经络 40

267.为什么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40

263.怎样理解气能摄血? 40

265.气和津液有何关系? 40

264.怎样理解血为气之载体? 40

262.怎样理解气能行血? 40

273.试述十二经脉的大体走向和体表分布规律。 41

272.十二经脉的命名有何规律? 41

270.何谓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怎样形成的 在中医学中有何重要地位? 41

271.十二正经包括哪些经脉?其脏腑络属关系怎样? 41

269.经络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 41

274.十二经脉怎样构成相为表里的关系? 42

275.十二经脉的“表里相合”关系有何指导实践意义? 42

276.十二经脉有何交接规律? 42

277.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如何? 42

278.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如何? 42

279.试简述手阳明大肠经脉的循行及下交的经脉。 42

280.试述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 43

281.试述足太阴脾经的循行部位。 43

282.试述手少阴心经的循行部位。 43

283.试述手太阳小肠经脉的循行部位。 43

284.试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 43

289.试述足厥阴肝经的循行部位。 44

288.试述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 44

287.试述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 44

285.试述足少阴肾经的循行部位。 44

286.试述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部位。 44

290.何谓奇经八脉? 45

291.正经和奇经有什么区别? 45

292.奇经八脉有何主要生理功能? 45

293.奇经八脉有何主要特点? 45

294.试述督脉的循行部位。 45

295.何谓督脉?其基本功能怎样? 45

296.试述任脉的循行部位。 45

297.何谓任脉?有何功能? 45

302.何谓阴维、阳维脉?其循行部位怎样? 46

305.何谓经别?有何循行特点? 46

304.阴跷、阳跷与阴维,阳维有何生理功能? 46

303.何谓阴跷,阳跷脉?其循行部位怎样? 46

300.何谓带脉?其基本功能怎样? 46

299.试述冲脉的循行部位。 46

298.何谓冲脉?其基本功能怎样? 46

301.试述带脉的循行部位。 46

309.十五别络有何分布特点? 47

311.何谓十二经筋?其生理功能怎样? 47

310.十五别络的络穴各是何穴? 47

308.何谓“十五别络”?有何生理功能? 47

307.何谓十二经别的“六合”? 47

306.经别有哪些生理功能? 47

312.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48

313.何请皮部?有什么指导实践意义? 48

314.经络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48

315.经络系统是如何将人体各部分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 48

316.经络系统沟通和联系全身各脏腑器官等组织有哪几个方面? 48

317.如何区别头痛的所属经脉? 48

322.《内经》将病因分为几类?有什么特点? 49

323.《金匮要略》的病因分类有何特点? 49

321.什么是病因和病因学? 49

324.《金匮》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三因有什么不同? 49

319.经络学说是怎样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的?试举例说明。 49

320.为什么说“头为诸阳之会”? 49

318.怎样应用经络学说来阐释病理变化? 49

六、病因与发病 49

325.中医病因分类主要有几种?现在采用的是哪一种病因分类法? 50

326.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50

327.何谓“辨证求因”?并举例说明之。 50

328.病因与病机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50

329.何谓“六气”与“六淫”?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50

333.试述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1

335.试从临床病证举例说明“风性善行而数变”。 51

334.为什么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试举例说明。 51

336.怎样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51

331.在六淫致病中为什么会出现病机转化? 51

330.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1

332.“六淫”与内生“五邪”有什么区别? 51

337.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2

338.内寒和外寒有何联系? 52

339.寒性凝滞和寒性收引的病理表现是什么? 52

340.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2

341.为什么说“暑多挟湿”?有何主要临床表现? 52

346.“湿性粘滞”有何临床征象? 53

349.寒邪和湿邪同属阴邪,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 53

348.试述内湿与外湿的关系。 53

347.“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有何临床征象? 53

342.为什么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53

345.为什么说湿性重浊? 53

34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53

343.湿邪为什么易阻遏气机?试举例说明。 53

354.何谓“五气化火”和“五志化火”? 54

353.为什么火(热)能致痈肿疮疡? 54

350.为什么说“燥易伤肺”? 54

351.火与热有什么区别? 54

352.火(热)与暑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 54

355.何谓“疠气”?有哪些致病特点? 55

356.疫疠的发生与流行有哪些主要因素? 55

357.“疠气”和“六淫”有何区别? 55

358.何谓“七情内伤”? 55

359.七情致病有何共同特点? 55

360.七情内伤与六淫致病有何不同? 55

361.怎样理解“喜则气缓”? 55

366.饥饱失常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 56

369.过逸为什么也能导致人体发病? 56

368.过劳可分几种情况?可出现哪些病变? 56

367.为何劳逸不节能致病? 56

364.恐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56

365.惊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56

363.思虑过度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56

362.情志伤肝可导致哪些病理变化?可有哪些症状? 56

370.外伤包括那几种?它们是怎样导致人体发病的?试举例说明。 57

371.为什么说痰饮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57

372.痰与饮有什么区别? 57

373.痰、饮致病可有哪些不同的临床表现? 57

374.为什么说“百病多由痰作祟? 57

375.何谓瘀血?瘀血形成的机理是什么? 57

380.外环境与疾病的发生有何关系? 58

379.怎样理解中医发病学中的邪正斗争? 58

381.体质因素在发病中有何影响? 58

382.何谓病机?中医病机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58

377.何谓正气? 58

376.“血得温则行”,为何热邪,火邪反能形成血瘀? 58

378.为什么说正气不足是发生疾病的内在根据? 58

386.如何理解“精气夺则虚”? 59

389.何谓病机虚实的转化?试举例说明之。 59

388.何谓虚和虚证?在何种情况下较多见? 59

387.何谓实和实证?在何种情况下较多见? 59

385.如何理解“邪气盛则实”? 59

384.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有何关系? 59

383.何谓邪正盛衰? 59

七、病机 59

390.虚实错杂是怎样形成的?主要的有哪几种? 60

391.何谓虚实真假? 60

392.何谓真虚假实 并举例说明之。 60

393.何谓真实假虚?并举例说明之。 60

394.真虚假实和真实假虚的假象出现,其机理何在? 60

395.邪正盛衰变化与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何种关系? 60

401.何谓阳盛?形成阳盛的原因有哪些? 61

402.阳胜有何临床特征和病机转变? 61

400.阴阳失调主要有哪几种病理状态? 61

403.“阳胜则阴病”的“阴病”可能有几类?为什么? 61

396.何谓“正胜则邪退”?试举例说明之。 61

399.何谓阴阳失调? 61

398.何谓正邪相持?试举例说明之。 61

397.何渭“邪胜则正衰”?试举例说明之。 61

404.何谓阴盛?形成阴盛的原因有哪些? 62

405.阴胜有何临床特征和病机转变? 62

406.“阴胜则阳病”的“阳病”可能有几类?为什么? 62

407.何谓病机的阴阳转化?并举例说明之。 62

408.何谓阳虚?形成阳虚的原因有哪些? 62

409.如何理解“阳虚则寒”? 62

410.阳虚的病变机理和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62

416.何谓阴阳互损?在何种情况下易于发生阴阳互损? 63

415.为什么说阴虚多以肝肾之阴虚为主? 63

414.阴虚的病变机理和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63

417.何谓阴损及阳?试举例说明之。 63

412.何谓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有哪些? 63

411.为什么说阳虚多以脾肾之阳虚为主? 63

422.何谓亡阴,亡阳?其形成原因如何? 64

421.阳盛格阴的主要机理及临床表现如何? 64

423.亡阴和亡阳如何相互影响? 64

424.气血失常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有哪些病理变化? 64

420.阴盛格阳的主要机理及临床表现如何? 64

419.何谓阴阳格拒?其机理为何? 64

418.何谓阳损及阴?试举例说胆明之。 64

429.易于发生气滞的脏腑有哪些?为什么? 65

428.何谓气滞?有哪些主要原因和病理变化? 65

430.何谓气逆?其形成原因和病理变化为何? 65

431.何谓气陷?有何形成原因和病理变化? 65

426.何谓气虚?其形成原因有哪些? 65

425.气血失常与脏腑生理活动有何关系? 65

427.何谓气机失调?气机失调主要有哪些? 65

432.何谓气闭?其形成原因有哪些? 66

433.何谓气脱?形成原因是什么? 66

434.何谓血虚?其形成原因如何? 66

435.试述血虚的病理状态及临床表现? 66

436.何谓血瘀?血窃是如何形成的? 66

437.血瘀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如何? 66

438.血瘀和瘀血有何区别和联系? 66

439.何谓血热?其病理变化和形成原因是什么? 66

443.何谓气不摄血? 67

447.何谓津液代谢失常? 67

446.何谓气血不荣经脉?其临床表现如何? 67

444.何谓气随血脱?其机理是什么? 67

445.何谓气血两虚?其形成原因及临床表现如何? 67

441.何谓气滞血瘀?其病变机理如何? 67

440.何谓气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67

442.心和肝两脏发生气滞血瘀的机理有何不同? 67

413.如何理解“阴虚则热”? 68

448.津液的输布障碍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68

449.津液的排泄障碍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68

450.为什么说肾的气化功能减退是导致津液排泄障碍的关键? 68

451.伤津和脱液有何区别和联系? 68

452.津液停滞可形成哪些主要的病理变化? 68

458.何谓津亏血察? 69

461.肝阳化风是怎样产生的?其临床表现如何? 69

460.何谓风气内动? 69

459.何谓内生“五邪”? 69

453.津液与气,血在病理上有何相互影响? 69

457.何谓津枯血燥,有何临床表现? 69

456.气随液脱与气随血脱的异同点何在? 69

455.何谓气随液脱?请举例说明之。 69

454.何谓津停气阻?请举例说明之。 69

467.寒从中生的机理何在? 70

466.何谓寒从中生? 70

468.何谓湿浊内生? 70

469.湿浊内生的病理机转如何? 70

464.血虚生风是怎样产生的?其临床表现如何? 70

463.阴虚风动是怎样产生的?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如何? 70

462.热极生风是怎样产生的?其临床表现如何? 70

465.热极生风与肝阳化风的机理有何不同? 70

470.何谓津伤化燥?是如何形成的? 71

471.津伤化燥的病理机转及临床表现如何? 71

472.何谓火热内生? 71

473.形成火热内生有哪些主要的病理机制? 71

474.何谓“少火”、“壮火”?其对人体的影响如何? 71

475.经络病机包括哪些? 71

476.何谓经络气血偏盛?其病理表现如何?试举例说明之? 71

477.何谓经络气血偏衰?其病理变化如何? 71

481.何谓经络的气血衰竭?试举例说明之。 72

482.阳明之脉终绝可见哪些临床表现? 72

483.少阳之脉终绝可见哪些临床表现? 72

479.经络气血逆乱的病理变化有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 72

478.何谓经络气血逆乱? 72

480.试述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 72

488.心的阳气偏盛对其主神志和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有何影响? 73

492.心阻、心血失调有哪些方面?其主要病理机转如何? 73

491.心的阳气偏衰有哪些主要的形成原因? 73

489.心的阳气偏盛有哪些成因?与虚实关系怎样? 73

490.心的阳气偏衰对其主神志和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有何影响? 73

487.何谓脏腑病机?脏腑病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3

486.厥阴之脉终绝可见哪些临床表现? 73

485.少阴之脉终绝可见哪些临床表现? 73

484.太阴之脉终绝可见哪些临床表现? 73

493.试述心阴不足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4

494.试述心血亏损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4

495.心阴不足与心血亏损的病机及表现有何异同? 74

496.试述心血瘀阻的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 74

497.肺的阴阳、气血失调可出现哪些病理表现?其病机的特殊性为何? 74

504.脾的阴阳气血失调的主要特点为何? 75

503.何谓肺阴失调?其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如何? 75

501.肺失宣发与肺失肃降的病机和表现有何不同? 75

502.肺气虚损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如何? 75

500.肺气失于肃降的病理表现如何? 75

499.肺气失于宣发的病理表现如何? 75

498.肺气的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肺气宣发、肃降失常的形成原因为何? 75

505.脾阳、脾气的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脾气虚损的病理机转如何? 76

506.试述脾气虚损的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 76

507.脾阳虚衰与水湿中阻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76

508.试述脾阳虚衰的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 76

509.脾气虚损与脾阳虚衰有何异同? 76

510.试述水湿中阻的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 76

511.何谓脾阴失调?其形成原因为何?可见哪些病理表现? 77

512.肝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什么? 77

513.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主要病理机转如何? 77

514.试述肝气郁结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7

515.试述肝火上炎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7

516.肝阳上亢的形成原因及其病机特点是什么? 77

521.肾精亏虚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8

520.肾的阴阳气血失调有何特点? 78

522.肾气不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是什么? 78

518.肝血虚亏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是什么? 78

519.肝血虚与肝阴虚有何异同? 78

517.肝的阴血失调有何主要特点? 78

523.肾阴亏虚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9

524.肾阳不足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9

525.六腑功能失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9

526.胃的功能失调主要有哪些表现? 79

527.胃气虚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9

528.胃阴虚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79

529.胃寒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80

530.胃热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80

531.小肠功能失调的病理表现如何? 80

532.大肠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是什么? 80

533.膀胱的功能失调主要可见哪些病理表现? 80

538.导致胞宫功能失调的原因有哪些方面?其病理机转如何? 81

537.导致脉的功能失调的原因是什么?可见哪些病理表观? 81

539.试述气血不和,胞宫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81

535.脑的功能失调主要与哪些脏腑的病变有关?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可出现哪些病理表现? 81

534.三焦气化失司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1

536.髓与骨的功能失调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81

八、防治厚则 82

540.治则与治法有何不同?临床上常用的治则有哪些? 82

541.什么是“治未病” 82

542.未病先防包括哪些内容?试简述之。 82

543.如何理解“先安未受邪之地”? 82

544.何谓正治与反治? 82

549.何谓“寒因寒用”?试举例说明之? 83

551.何谓“通因通用”?试举例说明之。 83

550.何谓“塞因塞用”?试举例说明之。 83

545.何谓治病求本?试举例说明之。 83

548.何谓“热因热用”?试举例说明之。 83

547.反治法的本质是否属于治病求本?为什么? 83

546.运用治病求本的原则时,必须正确掌握哪两种情况? 83

552.“标”与“本”的含义是什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有何意义? 84

553.怎样运用“标本同治”? 84

554.何谓扶正与祛邪? 84

561.何谓调整阴阳? 85

562.何谓“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85

560.先扶正后祛邪的适用范围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之。 85

563.阴阳偏盛应采取什么方法治疗?应注意什么? 85

555.怎样正确运用扶正与祛邪两法?试举例说明之。 85

559.怎样理解先祛邪后扶正?试举例说明之。 85

558.何谓扶正与祛邪兼用?试举例说明之。 85

557.祛邪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85

556.扶正主要包括哪些治法? 85

564.怎样理解“损其有余”? 86

565.怎样理解“补其不足”? 86

566.何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86

567.何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86

568.怎样理解治法中的“阴中求阳”和“阳中求阴”? 86

569.“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和“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有何区别? 86

570.如何掌握应用调整脏腑功能的基本治则? 87

571.在什么情况下宜“治血先治气”? 87

572.何谓“因时制宜”?试举例说明之。 87

573.何谓“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87

571.何谓“因地制宜”?试举例说明之。 87

575.怎样理解“因人制宜”? 8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