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辨证施治七言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辨证施治七言歌
  • 顾达聪,顾问鼎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3070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527页
  • 主题词: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辨证施治七言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常用术语简释 3

第一章 中医基础 9

第一节 医理 11

一、阴阳五行 11

二、脏腑生理 11

三、十二经 14

(一)手太阴肺经 14

(二)手阳明大肠经 15

(三)足阳明胃经 16

(四)足太阴脾经 18

(五)手少阴心经 19

(六)手太阳小肠经 19

(七)足太阳膀胱经 20

(八)足少阴肾经 21

(九)手厥阴心包经 22

(十)手少阳三焦经 23

(十一)足少阳胆经 24

(十二)足厥阴肝经 25

(十三)诸脉循行体表归纳 26

(十四)诸经气血归纳 27

四、奇经八脉 28

(一)任脉 28

(二)冲脉 29

(三)督脉 29

(四)阴蹻脉 30

(五)阳蹻脉 31

(六)带脉 31

(七)阳维脉 31

(八)阴维脉 32

五、络穴及重要部位 32

(一)十五络 32

(二)附诸络穴位置 33

(三)十二原穴 34

(四)四海 35

(五)七冲门 35

六、外感六淫(外因) 35

(一)六淫为病 35

(二)六淫比较 36

(三)诸病所属 37

七、内伤七情(内因) 39

第二节 四诊八纲要诀 40

一、望诊 40

(一)望面色 40

(二)察舌苔 41

二、闻诊 43

(一)五脏辨证 43

(二)八纲辨证 43

(三)闻气辨证 44

三、问诊 44

附十问歌 45

四、切脉 47

(一)脏腑相关 47

(二)脉象 47

(三)脉象主病 49

(四)绝脉、反关脉 52

(五)分部脉象主病 52

(六)妇孕脉法 56

(七)小儿脉法 57

五、八纲辨证 58

(一)阴阳 58

(二)表里 59

(三)寒热 60

(四)虚实 61

六、内伤脏腑辨证 62

(一)心与小肠证候 62

(二)肺与大肠证候 63

(三)脾与胃证候 65

(四)肝与胆证候 66

(五)肾与膀胱证候 67

(六)三焦证候 68

七、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 69

(一)六经病证候 69

附:太阳诸证比较 69

(二)卫气营血证候 70

(三)三焦辨证 70

第三节 处方用药 72

一、药性 72

(一)四气五味 72

(二)升降浮沉 72

(三)五味所禁 73

(四)五脏所欲 73

(五)五脏所苦 73

(六)五色所属 73

(七)五味所属 73

二、组方 74

(一)君臣佐使 74

(二)十八反歌、十九畏歌 75

(三)孕妇禁忌歌 75

(四)药当年歌 76

三、煎药服药 76

(一)煎药 76

(二)服药 77

(三)服药禁忌 77

第四节 治法总则 79

一、施治八法 79

(一)汗法 79

(二)吐法 79

(三)下法 80

(四)和法 81

(五)温法 81

(六)清法 82

(七)补法 82

(八)消法 83

二、常用治法归纳 84

第五节 方药分类 87

一、解表方药 87

二、涌吐方药 87

三、攻里方药 88

四、表里方药 88

五、和解方药 89

六、祛寒方药 89

七、泻火清暑方药 90

八、补养方药 91

九、消导方药 92

十、理气方药 92

十一、理血方药 93

十二、祛风安神方药 93

十三、利湿方药 94

十四、润燥方药 94

十五、除痰方药 95

十六、收涩方药 96

十七、杀虫方药 96

十八、明目方药 97

十九、痈疡方药 97

二十、经产方药 98

第二章 伤寒诸病证 99

引言 101

第一节 六经病证 102

一、太阳病 102

(一)中风 102

(二)伤寒 102

(三)风寒营卫同病 103

(四)误服三汤致变救逆 104

(五)辨别传经、不传经 104

二、阳明病 105

(一)阳明表证 105

(二)热证 105

(三)下证 106

(四)汗、清、下三法宜慎 106

三、少阳病 107

(一)少阳病脉证 107

(二)小柴胡汤随证加减 108

(三)汗、吐、下三禁 108

(四)汗、吐、下三法可行 109

(五)三阳合病、并病 109

(六)阳传阴辨别 111

四、太阴病 111

(一)阴邪 111

(二)阳邪 112

(三)太阴阳明同病 112

五、少阴病 113

(一)阴邪 113

(二)阳邪 113

(三)少阴太阳同病 113

六、厥阴病 114

(一)阴邪 114

(二)阳邪 114

(三)少阴、厥阴外热里寒 115

(四)两感—阳阴表里齐病 115

第二节 伤寒证候辨(上) 118

一、坏证 118

二、表证 118

三、里证 119

四、阳证 119

五、阴证 119

六、阳盛格阴 120

七、阴盛格阳 120

八、阳毒 120

九、阴毒 121

十、发热 121

十一、恶寒 122

十二、恶风 122

十三、头痛 122

十四、项强 123

十五、身痛 123

十六、烦躁 124

十七、自汗 125

十八、手足汗 125

十九、潮热、时热 125

二十、谵语、郑声 126

廿一、渴证 126

廿二、舌苔辨 127

廿三、胸胁满痛 127

廿四、呕证 128

廿五、寒热 128

廿六、聋眩 129

廿七、腹满痛 129

廿八、吐证 129

廿九、利证 130

三十、但欲寐 130

卅一、咽痛 130

卅二、气冲 131

卅三、饥不食 131

卅四、厥冷 132

卅五、少腹满 132

卅六、神昏狂、蓄血狂 132

卅七、循衣摸床 133

第三节 伤寒证候辨(下) 134

一、停饮·太阳水逆 134

二、停饮·太阳水气 134

三、停饮·少阴热 135

四、停饮·少阴水气 135

五、喘急、气短 135

六、心悸 136

七、战、振、栗 136

八、呃逆、嗳噫 137

九、结胸 137

十、痞硬 138

十一、疸黄 139

十二、斑疹 139

十三、衄血 140

十四、吐血 140

十五、便血 141

十六、发颐 141

十七、狐惑 141

十八、百合病 142

十九、热入血室 142

二十、食复、劳复 143

廿一、房劳复、阴阳易 143

廿二、时疫 144

第四节 伤寒类同证 145

一、类伤寒五证 145

二、同伤寒十二证 146

三、伤寒生死辨 149

第五节 伤寒方歌 151

第六节 伤寒解利内托法 161

一、完素解利初法 161

二、河间解利后法 161

三、随证施治并方歌 162

四、廉臣内托法并方歌 169

第七节 吴案温病证治 171

一、上焦温病 171

二、中焦温病 172

三、下焦温病 174

四、三焦暑证 177

五、三焦湿热 179

六、三焦寒湿 181

七、三焦饮证 183

八、三焦秋燥 183

九、三焦疟疾 184

十、三焦痢疾 186

第八节 温病方歌 190

第三章 内伤杂病 209

第一节 中风证 211

一、中风总论 211

二、中风治法 212

三、分类证治并方歌 213

第二节 类中风证 221

一、类中风总论 221

二、类中风治则 221

三、分类治法并方歌 222

第三桔 伤风证 227

一、伤风总论 227

二、伤风治法并方歌 227

第四节 痉病证 229

一、痉病总论 229

二、痉病治法并方歌 229

第五节 破伤风证 231

第六节 痹证 233

一、痹病总论 233

二、周痹 234

三、痹病辨生死 234

四、痹入脏府证 234

五、痹证治法并方歌 235

第七节 痿证 238

一、痿病总论 238

二、痿痹辨别 238

三、痿病治法并方歌 239

第八节 脚气证 241

一、脚气总论 241

二、脚气死证 241

三、脚气治法并方歌 242

第九节 内伤证 244

一、内伤总论 244

二、内伤外感辨似 244

三、内伤治法并方歌 245

第十节 虚劳证 252

一、虚劳总论 252

二、虚劳死证 254

三、虚劳治法并方歌 254

第十一节 痨瘵证 262

第十二节 自汗盗汗证 265

第十三节 失血证 267

一、失血总论 267

二、失血死证 267

三、失血治法并方歌 268

第十四节 消渴证 273

第十五节 神病证(心悸怔忡证) 275

一、神字释义 275

二、神之功能变化 275

三、五藏神情 276

四、神病治法并方歌 276

第十六节 癫狂痫证 278

第十七节 诸气证 280

一、诸气总论 280

二、诸气辩证 280

三、诸气治法并方歌 281

第十八节 遗精证 284

第十九节 浊带证 286

第二十节 痰饮证 288

第廿一节 咳嗽证 291

第廿二节 喘哮证 295

第廿三节 肿胀证 297

一、肿胀总论 297

二、肿胀分类 297

三、肿胀死证 299

第廿四节 疟疾证 303

一、疟疾总论 303

二、疟疾分类 303

三、疟疾治法并方歌 305

第廿五节 霍乱证 309

第廿六节 噎膈翻胃证 311

第廿七节 呕吐哕证 313

第廿八节 泄泻证 315

第廿九节 痢疾证 319

第三十节 黄疸证 324

第卅一节 积聚症瘕证 327

第卅二节 疝气证 333

第卅三节 头痛证 337

第卅四节 肩背心腹诸痛证 340

一、肩背痛 340

二、心痛 340

三、慢性腹痛 343

四、盲肠炎 345

五、胃脘痛 345

六、胸胁痛证 346

七、腰痛证 347

第卅五节 小便闭癃遗尿不禁淋浊诸证 350

第卅六节 大便燥结证 355

第卅七节 眼科病证 357

第卅八节 牙齿口舌咽喉病证 362

第四章 妇科病证 369

第一节 总论 371

一、生理知要 371

二、卫生知要 372

三、病因病理知要 373

四、诊治知要 373

第二节 月经病证 375

一、经行先期 375

二、经行后期 375

三、经行发热 376

四、经行身痛 376

五、经行腹痛 377

六、经行吐泻 378

七、经行吐衄 378

八、经行过多兼时下白带 379

九、经行血色不正 379

十、经行气秽清浊 380

十一、血滞经闭 380

十二、气滞经闭 381

十三、血枯血亏经闭 381

十四、经闭久咳成劳 382

十五、经断复来 382

十六、调经方剂归纳 383

第三节 崩漏带下证 385

一、崩漏总论 385

二、五色带下总论 387

三、带下治法并方歌 387

第四节 症瘕痃癖证 391

一、总论 391

二、症瘕证治 391

三、食症证治 392

四、血症证治 392

五、痞证治 392

六、积聚证治 393

七、瘀血血蛊证治 393

八、痃癖证治 394

九、疝病证治 394

十、治积要则 395

第五节 不育证 396

一、成孕生理 396

二、男子不育证治 397

三、女子不育证治 399

第六节 胎前诸病证 404

一、胎前诸病总目 404

二、恶阻证治 404

三、胞阻证治 405

四、子肿子气子满脆脚皱脚证治 407

五、子烦证治 407

六、子悬胎上逼心证治 408

七、子痫证治 408

八、子嗽证治 409

九、转胞证治 409

十、子淋证治 410

十一、激经胎漏尿血证治 410

十二、胎不安小产堕胎下血不止证治 411

十三、子死腹中证治 413

十四、胎兼症瘕证治 414

十五、胎不长证治 414

十六、子喑证治 414

十七、脏躁证治 415

十八、鬼胎证治 415

十九、肠覃石瘕证治 416

第七节 临产病证 417

一、交骨不开证治 417

二、盘肠生证治 418

第八节 产后诸病证 419

一、胞衣不下证治 419

二、产门不闭证治 419

三、血晕证治 420

四、恶露不下证治 420

五、恶露不绝证治 421

六、头疼证治 421

七、心胃痛证治 422

八、腹痛证治 423

九、少腹痛证治 423

十、胁痛证治 424

十一、腰痛证治 424

十二、遍身疼痛证治 425

十三、腹中块痛证治 425

十四、筋挛证治 426

十五、伤食呕吐证治 426

十六、呃逆证治 427

十七、气喘证治 427

十八、浮肿证治 428

十九、发热证治 428

二十、寒热证治 429

廿一、自汗头汗证治 430

廿二、痉病证治 430

廿三、中风证治 431

廿四、瘛疭抽搐证治 431

廿五、不语证治 432

廿六、惊悸恍惚证治 432

廿七、妄言见鬼发狂证治 433

廿八、虚烦证治 433

廿九、发渴证治 434

三十、咳嗽证治 435

卅一、衄血证治 436

卅二、痢疾证治 436

卅三、疟疾证治 437

卅四、蓐劳虚羸证治 438

卅五、血崩证治 438

卅六、大便秘结证治 439

卅七、小便淋闭证治 439

卅八、小便频数不禁淋沥证治 440

卅九、大便出血证治 440

四十、败血成痈证治 441

第九节 乳房病证 442

一、乳汁不行证治 442

二、乳汁自涌证治 442

三、乳痈证治 443

四、乳吹证治 443

五、乳岩证治 444

六、妒乳证治 445

七、乳悬证治 445

第十节 前阴病证 446

一、阴肿证治 446

二、阴痛证治 446

三、阴痒证治 447

四、阴挺阴痔证治 447

五、阴疮证治 448

六、阴冷证治 448

七、阴吹证治 449

八、交接出血证治 449

第十一节 杂病证 451

一、热入血室证治 451

二、寒入血室证治 452

三、血分证治 452

四、水分证治 453

五、梦与鬼交证治 453

六、血风疮证治 453

七、臁疮证治 454

八、足跟痛冷证治 454

九、说困话证治 455

十、忒小腰证治 455

十一、梅核气证治 456

附一 中西医部分病名或证候参照表 457

附二 方剂组成补遗 472

附三 方剂索引 483

主要参考书目 50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