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杂病广要 上 外因类·内因类·气血类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日)丹波元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3231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1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649页
- 主题词:内科杂病-中医治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杂病广要 上 外因类·内因类·气血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1
杂病广要卷第一·外因类 3
中风 3
源因总说 3
风有内外 4
论真中、类中 5
脉候 5
先兆 6
证状总说 7
五脏证候 8
脏腑血脉经络之别 9
闭脱 10
冷热虚实 11
中风中气之别 12
相类证 12
死证 13
预防法 14
治法概略 14
治当调气活血 15
大剂久服 15
开关方法 16
通窍方法 17
治痰方法 18
固脱方法 22
驱邪方法 23
顺气方法 26
除热方法 28
善后诸方 29
灸法 31
杂病广要卷第二·外因类 34
中暑 34
脉候 34
证治总例 35
清热方法 38
和解诸方 39
渗利诸方 41
滋补方法 43
温中方法 45
卒倒证治 46
治热暍方 46
暑风 47
疑似证 48
中湿 48
证候 48
湿热湿寒之别 49
治例 50
驱湿诸方 51
清湿方 52
过汗亡阳治验 53
足跟肿痛治验 54
中寒 54
源候 54
治例 56
治须温血 57
急救诸方 57
温散诸方 57
熨法、灸法 58
杂病广要卷第三·外因类 60
疟 60
名义 60
《内经》论疟之要 60
病有内外因 61
病由风署寒湿 61
病必挟痰挟食 62
邪著少阳 63
脉候 64
证状概略 65
兆端 65
发期 66
寒热虚实 67
各证通说 67
寒疟、牡疟 68
温疟、瘅疟 68
暑疟 69
痰疟 69
食疟 70
久疟 71
疟母 71
劳疟 72
呕吐、胸满 73
疟疫兼证 73
疟痢兼证、疟后痢 74
变成诸证 75
不治证 75
类证 75
治法总说 76
南北异治 77
和解为主 77
汗吐下 77
治必助正 78
常山用否 78
逐水当兼行血 79
截疟法则 80
服药节度 81
住后禁补 81
愈后调理 82
清解诸方 82
截疟妙方 83
溃邪诸方 85
涌吐诸方 87
泻下诸方 88
温散诸方 89
补阳诸方 91
调中和血诸方 92
灸刺法 94
厌禳 94
调摄法 95
杂病广要卷第四·外因类 96
痉 96
名义 96
病因亡血邪袭 96
病因血液枯燥 97
病专在经 98
脉候 98
总证 99
刚柔 99
痉有数证 100
产后发痉 101
死证 102
治法诸说 102
葛根栝蒌根 103
发表诸方 104
敛液诸方 106
攻里方 107
附:破伤风 107
名义 107
源候诸说 107
证治诸说 109
死证 110
类证 111
汤酒诸方 111
丸散诸方 113
外治诸法 116
历节 117
源候总说 118
病属血分 119
病有因中暑 119
证治诸说 119
鹤膝风 121
痢后风 122
类证 123
驱邪诸方 123
温经活血诸方 125
泻热凉血诸方 126
蠲痛填骨诸方 127
外治法 129
调摄法 130
杂病广要卷第五·外因类 131
脚气 131
名义 131
源由 131
内外异因 133
妇人脚气因血虚 134
脉候 134
证状 135
肿不肿 137
冷热等五种 137
肥瘦难易 138
脚气似伤寒 138
四气偏胜 138
别证诸说 138
死证 139
治不得大补大泻 140
治须顺四时 140
禁吐 141
禁淋洗 141
续生诸病治法 141
外发诸方 141
内疏急治诸方 143
内疏缓治诸方 149
渗利涤泻诸方 151
滋养诸方 152
湿热脚气治方 154
灸法 154
调摄法 156
杂病广要卷第六·内因类 158
虚劳 158
源由总说 158
思虑致劳 161
诸虚出于心肾 161
阳虚阴虚 162
阴虚为劳 163
虚损劳瘵之异 165
脉候 165
辨爪 167
五劳六极七伤 167
证候概略 168
桃花蛀、郁劳 169
各证杂说 170
似损非损 171
死证 172
阳虚阴虚治法有等 172
气血调养例 173
治当审冷热 174
治不可过热过凉 175
补阳方法 176
补兼宁心诸方 180
补阴诸方 182
阴阳双补诸方 187
清火润肺诸方 190
灸法 192
调摄法 192
杂病广要卷第七·内因类 194
骨蒸 194
名义 194
源由总说 194
病生于情思 196
感冒成痨 197
传尸之由 198
生虫之故 198
脉候 199
察指甲 200
证状总说 200
五蒸、五脏传病 202
证有上下 203
风劳 203
虫蛔痨、霉毒痨 204
兼痰积 204
妇人劳 204
劳虫形证 205
咽痛 206
泄泻 206
生死诀 207
治法总说 209
人参宜否 210
和解诸方 211
清骨诸方 212
利肺诸方 216
祛癖诸方 219
驱恶追虫诸方 221
调补诸方 223
灸法 224
调摄法 224
杂病广要卷第八·内因类 226
水饮 226
饮痰之别 226
诸饮源条 226
痰结实候 227
癖病源候 228
癖结候 228
停饮由三焦气涩 228
停饮由脾胃不调 229
所由有五 230
脉法 231
证状 231
一臂不随 231
食不消 231
膈痰风厥头痛 231
类伤寒 232
治例 232
治不当为诸证牵掣 233
溢饮发汗治验 233
和中散寒诸方 234
消饮诸方 238
涌吐诸方 239
泻下诸方 240
灸法 240
痰涎 240
源候总说 241
痰因气滞生 242
痰因热成 243
其由有三 243
涎有六种 244
五痰 248
虚实 248
脉法 249
证状总 250
外候 252
痰色 252
中痰 253
头痛体痛 253
结核 254
难治证 254
类证 254
治法要领 255
吐下例 256
痰宜逐除 256
痰有宜清润 257
窠囊之痰治法 258
治痰诸药 259
药禁 259
消痰诸方 259
和胃诸方 260
温散诸方 261
清凉诸方 262
涌吐方法 264
泻下诸方 266
镇坠诸方 271
灸法 271
食忌 271
杂病广要卷第九·内因类 272
水气 272
病起于脾肾 272
所因多种 273
脉法 275
证候总说 275
阴阳 276
风水 277
皮水 277
大腹水肿 277
石水 278
肿有四证 278
不伏水土 279
肿喘相因 279
死证 280
治法总例 281
禁峻泻 282
处方诸说 282
疮变为肿证治 283
发表方法 283
泻水方法 284
渗泄诸方 290
疏气诸方 292
渗泄疏气并用诸方 292
温利方法 297
针灸法 303
调摄法 304
杂病广要卷第十·内因类 305
胀满 305
名义 305
胀因阳虚阴积 306
病不必属热 307
病因脾胃湿热 307
病因下焦虚寒 308
病不外气水 308
病由邪起 309
脉法 309
辨证要领 310
气证水证 311
证治总例 312
虫鼓 315
变证 316
死证 316
治法概略 317
治宜理脾肺肾,不宜利药 318
治宜温补下元 318
温中消胀诸方 319
利气诸方 322
逐水诸方 325
疏里磨积诸方 326
散血诸方 328
灸法 329
类证 330
杂病广要卷第十一·内因类 331
积聚 331
源由总说 331
病因腑脏受邪 332
病因饮食不消 333
病因气郁痰血 333
病有因热 334
病属阴寒有留止聚散之别 334
脉候 335
诊决死生 336
五脏积 337
癥瘕形证 337
痃癖形证 338
部位 339
诸积概略 340
气积、气聚 340
血积 340
食积 341
酒积 342
痰积 343
虫积 344
异证 344
死证 346
治法总说 346
攻下例 348
补养例 348
攻补节度 350
理气为先 351
消磨例 351
病有当用从治 351
治积诸药 351
治有宜蜡匮药 352
药宜丸子 352
理气诸方 353
温中诸方 354
消磨诸方 355
疏荡诸方 358
消磨兼疏荡诸方 360
酒积治方 365
茶积治方 366
外治法 367
熨气法 367
灸法 368
调摄法 369
杂病广要卷第十二·内因类 370
寒疝 370
名义 370
病因阴寒 370
病因肾虚 371
病属肝兼湿热说并斥非 371
所因不一 374
脉候 374
证治诸说 374
七疝 377
冲疝 379
疝久成积 379
呕吐 379
疫邪夹疝 380
妇人 380
治宜通宜温 380
治不可以虚骤补 381
治不宜寒凉 381
治当兼用气药 382
温散方法 382
通气方法 386
和血诸方 387
寒热兼行方法 388
荡实急治方法 389
荡实缓治诸方 391
利水方法 394
外治诸方 394
灸法 395
调摄法 395
附:?病 395
源由 395
虚劳阴疝肿缩候 396
虚劳阴痛候 396
囊缩之理 396
脉候 397
?有四种 397
七疝 398
证治诸说 400
死证 401
类证 401
通气诸方 401
溃结诸方 402
散痛诸方 403
外治诸方 404
淋洗法 404
调摄法 404
奔豚气 405
源候 405
治方 405
杂病广要卷第十三·内因类 408
黄瘅 408
病必因湿热 408
病由邪郁 409
脉候 410
表里证总说 410
风黄候 411
辨色 412
谷疸 413
酒疸 413
女劳疸 413
黑疸 414
急黄 415
寒湿发黄 415
诸虚发黄 416
瘀血发黄 417
署毒成疸 417
疟后黄 418
癖黄 418
胆黄 418
鼠疸 418
腹胀 419
生死诀 419
治法总说 420
治有二端 421
治当破其囊 422
发汗方 422
清热诸方 423
疏里方法 424
通脬诸方 426
温中诸方 427
滋补诸方 428
?鼻方法 429
调摄法 429
附:黄胖 429
证治诸说 429
消积燥湿诸方 431
杂病广要卷第十四·内因类 435
消渴 435
病由肾虚 435
病由饮酒 437
脉候 437
三消形证 438
消渴脚力盛衰时月 441
重证 442
病变痈疽 442
病变肿胀 442
治例 443
治辨阴虚阳虚 445
治肾为要 446
治主调养 447
治须养脾 447
治不宜攻下 448
诸渴杂证 449
清火生津诸方 449
补肾诸方 454
补中诸方 456
固脱方 457
泻热诸方 457
奇治诸方 458
灸刺 459
调摄法 459
附:强中 460
杂病广要卷第十五·内因类 462
痼冷积热 462
脉候 462
源候总说 463
病由邪气 464
客热三焦之别 464
上热下冷 465
阴中伏阳 466
死生诀 466
治当求其属 466
痼冷治法 467
积热治法 468
三焦气血寒热治方目 468
冷疾服药法 470
散寒诸方 470
清热诸方 472
恶寒发热 473
总说 473
寒热往来 473
寒热有昼夜之分 474
寒热有外伤内伤之别 475
恶风概略 476
阳虚恶寒 477
热实恶寒 477
发热概略 479
热有真假 479
热分虚实 479
发热所起 480
阴虚发热 481
阳虚发热 482
阳亢发热 482
肝气郁热 483
肿毒热 483
潮热 484
手足热 484
发热死候 484
治恶寒诸方 485
治发热诸方 485
汗证 486
脉候 486
源由总说 487
自汗盗汗俱因阳虚属心 487
自汗盗汗俱属阴虚 488
自汗盗汗有阳虚阴虚之别 488
汗有因寒致 489
病后多汗 490
治有三法 490
疏汗禁汗有法 490
治例诸说 490
诸汗杂证 491
死证 493
固表诸方 493
扶阳诸方 494
滋阴诸方 495
清中方法 496
补心诸方 497
外治诸方 498
杂病广要卷第十六·气血类诸气病 500
九气七气 500
脉候 503
证治总说 504
郁证 506
气中 509
治有男女之别 511
治气三法 512
治气诸例 513
补法利害 515
利气诸方 515
温散诸方 522
疏肝诸方 524
解郁诸方 525
情志须移遣 526
杂病广要卷第十七·气血类 528
诸血病上 528
病因概略 528
血得热则溢 529
上溢下脱之理 530
脉候 531
证治梗概 532
咳血溲血 533
上下逆顺 533
验色 533
发热 534
眩晕 535
治分八法 535
治血三法 536
治气为上 537
凉温有宜 538
初宜用下 540
论犀角地黄汤 540
药误变证 540
吐血 541
诸证名义 541
源由 541
虚劳呕血候 542
脉候 542
病有三种 543
五脏证治 544
轻重 544
验色 545
唾血 546
咳血(挟痰) 547
瘀血作吐 547
假热证 548
冷证 548
署毒证 549
怒极证 549
伤力证 549
吐血后诸证 549
吐血不死咳嗽必死 550
不治证 550
治例 551
治吐血三要 552
凉温有宜 553
泻下方法 553
止遏诸方 556
清凉诸方 558
滋润诸方 561
补阳诸方 563
调摄法 565
杂病广要卷第十八·气血类 566
诸血病下 566
血衄 566
源由 566
病有三因 566
脉候 567
证治例 568
治宜加气药 569
治有宜补阴 569
心虚证治验 569
泻下方法 570
止遏诸方 570
清凉诸方 572
温中诸方 573
利气镇逆诸方 573
刺法 574
鼻大衄、九窍四肢出血(耳中出血、双目出血) 574
眼衄 575
舌上出血 576
齿间出血 577
肌肤出血 579
汗血 579
肌衄 579
血箭 580
搔痒血出 580
针灸疮血出 581
脐中流血 582
小便血 582
源由 582
溺孔精道之别 582
脉候 583
证治例 583
清凉诸方 584
泻下方 585
止遏诸方 585
补养诸方 586
大便血 587
脉候 587
源候诸说 587
证治诸说 590
虫痔、痔血勿误认 592
清凉诸方 592
驱风诸方 593
泻下诸方 594
止遏诸方 595
利气诸方 596
平胃诸方 597
温中补虚诸方 597
调摄法 599
瘀血 599
脉候 599
源候 600
三焦辨异 600
衄血蓄血上焦 601
伤寒瘀血 601
病余瘀血 601
坠堕瘀血 601
难易 602
治例 603
痰血相挟 603
破瘀方法 604
和血诸方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