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邓铁涛,郑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3594607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脏腑病证-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中医五行学说发展史 3
第一章 体系建构——起源和秦汉时期的应用 3
第一节 五行体系的建构 3
一、五行学说的起源 3
(一)以五为基准的归类法 3
(二)金、木、水、火、土与五行 5
(三)五行的生克理论 8
二、五行配属探源 10
(一)方位 10
(二)季节 10
(三)五色 12
(四)五星 13
(五)五味 14
(六)脏器 14
(七)其他 17
第二节 五行哲学的系统化 18
一、汉代五行哲学的发展 18
(一)五行理论的深化 18
(二)五行术数的发展 21
(三)对五行的批评 22
二、古代社会对五行学说的应用 22
(一)社会政治的五德始终说 22
(二)在应用领域中的渗透 24
第三节 五行学说与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7
一、早期医籍中的五行学说 27
二、《黄帝内经》中的五行学说 28
(一)与五行相配属的脏象学说 28
(二)五行与五脏系统 31
(三)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 37
三、《难经》与《金匮要略》中的五行学说 43
(一)《难经》中的五行理论 43
(二)《金匮要略》中的五行内容 47
参考文献 48
第二章 演绎探验:三国至宋、金、元的发展 52
第一节 五行理论的发展 52
一、五行术数的流行 52
(一)五行休王理论的发展 52
(二)纳音五行 54
(三)其他术数 54
二、集大成的《五行大义》 56
(一)论五行之配属 56
(二)论五行之体性 57
(三)论五行生克 57
(四)论五行相杂 58
三、宋代五行哲学的变革 59
(一)宋代有关五行的论说 59
(二)理学世界观中的五行 62
第二节 道教对五行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63
一、与五行相配的神灵系统 64
二、掺杂五行的教理学说 65
三、丹道修行与五行理论 65
(一)外丹术借五行言配合 65
(二)内丹系统的五行配五脏 66
(三)丹道理论对五行学说的发展 67
第三节 五行在医学的应用和发展 69
一、晋、唐时期对疾病的五行演绎 69
(一)《脉经》 69
(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70
(三)《诸病源候论》和《千金方》 72
二、宋、金、元医家对五行内涵的阐发 73
(一)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73
(二)刘完素《素问玄机玄病式》 75
(三)李东垣《脾胃论》 78
(四)朱丹溪《相火论》 79
三、脏腑辨证与脏腑理论的发展 80
(一)以脏腑为纲归类疾病 81
(二)脏腑分证体系形成 81
(三)脏腑病机的认识 83
参考文献 83
第三章 反思辩理:明清嬗变与近代论争 87
第一节 明清五行哲学的发展 87
一、五行术数理论及其批判 87
(一)术数中的五行理论 87
(二)对五行术数的批判 88
二、围绕五行学说的讨论 89
(一)论五行元素 89
(二)论五行关系 90
(三)论五行配属 93
第二节 明清医家论脏腑与五行 94
一、中医脏腑病机理论的发展 94
(一)八纲辨证与五脏的结合 94
(二)脏腑理论的新认识 96
二、明清医家对五行的发展 100
(一)对五行生克机理的阐述 100
(二)五行互藏 101
(三)五行颠倒 102
(四)关于五行生克无序的讨论 107
第三节 近代关于五行学说的论争 108
一、学术界对五行的批判 108
二、医学界关于五行存废的论争 110
三、对五行之医理实质的阐发 113
(一)恽铁樵论“四时五行” 114
(二)王慎轩以“代数”论五行 115
(三)陆士谔以五行为脏气之代名词 116
(四)杨则民探讨五行的辩证法 117
参考文献 118
第四章 存改之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学科研究 121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五行的认识 121
一、社会科学界对五行的认识 121
二、医学界的五行存废之争 122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五行的争议 122
(二)20世纪60年代关于中医学理论体系核心的讨论 127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五行学说的命运 129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五行学说的研究 133
一、中医界五行存废之争未了 133
二、基于多学科的五行研究 134
(一)科学哲学理论下的中医理论与五行 134
(二)系统科学对五行的研究 137
(三)基于现代数学的五行研究 139
参考文献 144
第五章 问题与解析 147
第一节 五行研究中的问题 147
一、五行何以为五 147
二、金、木、水、火、土代表什么 147
三、五行配属是否合理 148
四、五行生克如何理解 148
五、五行生克的单向性 148
第二节 中医运用五行的思维 149
一、与阴阳学说等的结合 149
二、经权达变的实用思维 150
第三节 五行学说的变革方向 151
一、从科学进化论看五行的变革 152
二、五行学说的解构与重构 153
参考文献 155
下编 五脏相关学说引论 158
引论 158
第一章 五脏相关学说取代五行学说 159
第一节 邓铁涛倡导五脏相关学说的历程 159
第二节 医学实践对五行学说的超越 161
一、五行与五脏的主客互易 161
二、五脏学说对五行学说的超越 162
(一)人体结构的联系超出五行体系所限 162
(二)脏腑功能与五行性能缺乏必然联系 163
(三)脏腑关系不局限于五行关系 166
第三节 五脏相关学说的方法论 172
一、在实践的基础上保留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系统 172
(一)对自然的不同观察——中医认知方法的特点 172
(二)值得尊重的历史——科学约定的价值 173
二、以系统和结构的观点确立五脏的相关性 175
(一)五脏是整体性的系统 175
(二)辨证施治是对五脏系统的反馈与控制 176
(三)气血、阴阳为五脏系统的信息单元和控制因素 177
三、以理性—经验方法,建立五脏相关理论 177
(一)证伪与证实相结合的认知逻辑 177
(二)理论体系的逻辑表述 178
四、以文献和临床调研为依据,开展五脏相关学说研究 178
(一)注重文献和临床研究 178
(二)对实验方法的容纳 179
参考文献 180
第二章 五脏相关学说内涵(一)——五脏系统及其内外连属 183
第一节 五脏的功能 183
一、心的生理功能 183
二、肺的生理功能 184
三、脾的生理功能 184
四、肝的生理功能 185
五、肾的生理功能 185
第二节 五脏的连属 186
一、五脏与腑 186
(一)腑与五脏的关系 186
(二)脏与腑联系简述 188
二、五脏与奇恒之府 189
(一)奇恒之府由五脏所主 189
(二)关于脑的讨论 189
三、五脏合情志 191
(一)情志总合五脏 191
(二)七情互通为病 192
(三)以情相胜非生克 192
四、五脏与体液 193
五、五脏与诸华 193
六、五脏与诸体 194
七、五脏与诸窍 194
第三节 五脏与外界的连属 195
一、五脏与四时的关系 195
二、五脏与五色 196
三、五谷和五畜 197
四、五脏与五味 197
参考文献 200
第三章 五脏相关学说内涵(二)——五脏相关模式及其应用 202
第一节 五脏相关的模式 202
一、五脏关系的模式 202
(一)传统五行框架下的五脏关系模式 202
(二)五脏相关学说的关联模式 203
二、五脏关系的分析 204
(一)五脏特性的影响 204
(二)脏与脏的关系 206
第二节 五脏相关的中介 210
一、阴阳在五脏相关中的作用 210
二、气血在五脏相关中的作用 211
(一)气与五脏 211
(二)血与五脏 213
三、津液在五脏相关中的作用 214
四、精与五脏相关 215
五、六气病机、情志病机与五脏 215
(一)六气 215
(二)情志 216
第三节 五脏相关的临床运用 217
一、五脏相关论证候 217
(一)两脏相关的证候 217
(二)与多脏相关的证候 220
二、五脏相关与疾病 222
(一)中医疾病中的五脏相关 222
(二)现代病名与五脏相关——以重症肌无力为案例 222
参考文献 225
结语:从五行学说到五脏相关学说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