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学笔记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针灸学笔记
  • 图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4245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针灸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针灸学笔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经络腧穴学 1

第一章 经络概述 1

第一节 经络系统概貌 1

第二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5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7

第二章 腧穴概述 8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8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9

第三节 特定穴 9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11

第三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15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15

第二节 手太阴腧穴 18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20

第一节 手阳明经络 20

第二节 手阳明腧穴 22

第五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25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25

第二节 足阳明腧穴 28

第六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33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 33

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 34

第七章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37

第一节 手少阴经络 37

第二节 手少阴腧穴 39

第八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41

第一节 手太阳经络 41

第二节 手太阳腧穴 44

第九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47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47

第二节 足太阳腧穴 49

第十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55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55

第二节 足少阴腧穴 57

第十一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60

第一节 手厥阴经络 60

第二节 手厥阴腧穴 62

第十二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64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 64

第二节 手少阳腧穴 66

第十三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69

第一节 足少阳经络 69

第二节 足少阳腧穴 72

第十四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76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76

第二节 足厥阴腧穴 78

第十五章 奇经八脉 81

第一节 督脉 81

第二节 任脉 84

第三节 冲脉 87

第四节 带脉 88

第五节 阳跷、阴跷脉 88

第六节 阳维、阴维脉 88

第十六章 奇穴 90

第二部分 刺法灸法学 94

第一章 概论 94

第一节 刺法灸法学概述 94

第二节 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 95

第三节 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97

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99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规格、检查、保养 99

第二节 毫针刺法的练习 99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100

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101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107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107

第二节 针刺异常情况 110

第四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 113

第一节 治神法和针刺得气 113

第二节 辅助针刺手法 115

第五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117

第一节 针刺补泻 117

第二节 针刺补泻手法 118

第三节 针刺补泻和手法轻重 121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123

第一节 艾灸法 123

第二节 拔罐法 126

第七章 耳针、头皮针 128

第一节 耳针法 128

第二节 头皮针法 134

第八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电针、穴位注射法 138

第一节 三棱针法 138

第二节 皮肤针法 139

第三节 皮内针法 140

第四节 火针法 141

第五节 芒针法 142

第六节 电针法 142

第七节 穴位注射法 144

第八节 腧穴敷贴法 145

第三部分 针灸治疗学 146

上篇 总论 146

第一章 针灸治疗作用 146

第二章 针灸治疗原则 147

第三章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 148

第四章 针灸配穴处方 151

第五章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155

下篇 各论 160

第一章 内科病证 160

第一节 痹证 160

第二节 腰痛 161

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 163

第四节 痿证 164

第五节 中风 165

第六节 面瘫 167

第七节 三叉神经痛 169

第八节 头痛 170

第九节 眩晕 172

第十节 失眠 174

第十一节 震颤麻痹 175

第十二节 感冒 176

第十三节 咳嗽 177

第十四节 胃痛 180

第十五节 腹痛 181

第十六节 泄泻 183

第十七节 便秘 184

第十八节 癃闭 185

第十九节 单纯性肥胖症 186

第二章 儿科病证 188

第一节 急惊风 188

第二节 厌食 189

第三节 疳证 189

第四节 遗尿 190

第五节 脑瘫 191

第三章 妇科病证 193

第一节 痛经 193

第二节 胎位不正 194

第三节 子宫脱垂 195

第四章 外科病证 196

第一节 疔疮 196

第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 197

第三节 乳腺炎 198

第四节 丹毒 199

第五节 痔疮 200

第五章 骨伤科病证 202

第一节 扭伤 202

第二节 落枕 203

第三节 颈椎病 204

第四节 肩关节周围炎 205

第五节 外伤性截瘫 206

第六章 皮肤科病证 207

第一节 神经性皮炎 207

第二节 皮肤瘙痒证 208

第三节 荨麻疹 209

第四节 湿疹 211

第五节 痤疮 212

第六节 带状疱疹 213

第七章 五官科病证 214

第一节 目赤肿痛 214

第二节 麦粒肿 215

第三节 近视 216

第四节 耳鸣、耳聋 217

第五节 牙痛 218

第六节 咽喉肿痛 219

第八章 急性病证 221

第一节 高热 221

第二节 中暑 222

第三节 抽搐 223

第四节 昏厥 224

第五节 心绞痛 225

《针灸学笔记(第2版)》试题参考答案 22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