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针灸基础论丛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744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53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671页
- 主题词:针灸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针灸基础论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概述 2
医事传略 2
一、家学与师传 2
二、对针灸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4
三、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6
四、科学研究的成果 7
学术思想与经验 11
一、溯源导流,考证医学经典 11
二、从浅到深,剖析经穴部位 16
三、区分层次,编写针灸教材 20
四、联系整体,阐明经络理论 23
五、调气治神,运用针刺方法 34
论著目录 56
一、论文 56
二、著作 60
中篇 答题 63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序 63
原序 66
一、“血气”和“气血”的意义有何不同? 67
二、“脉”是怎样分化为“经”、“络”等名称的? 69
三、十二经脉是怎样命名的?有何演变? 70
四、脏腑分阴阳,与经脉的对应关系如何? 73
五、何谓十二经别?其作用与临床意义如何? 75
六、十二经别与十二络脉有何异同? 76
七、《灵枢》与《难经》所载十五络有何不同?如何理解? 77
八、为什么足太阴脾经既有“足太阴之络”又有“脾之大络”? 78
九、肌肉、筋肉、分肉、?肉的区分意义如何? 79
十、何谓十二经筋?它与经脉有何不同? 82
十一、经筋作用、病候及治疗特点怎样? 83
十二、何谓皮部?其临床意义如何? 84
十三、“关、阖、枢”还是“开、阖、枢”? 86
十四、皮部的命名对六经辨证有何启示意义? 88
十五、何谓“支节”和“三百六十五节”? 92
十六、十二经血气多少的记载何以有不同?以何者为合理? 93
十七、如何理解气血多少和“出气”、“恶气”的意义? 95
十八、何谓得气?针刺要得什么样的“气”? 97
十九、何谓“是动、所生病”?有哪些不同的解释? 101
二十、《脉书》“十一脉”与《灵枢》所载有哪些不同?区分意义如何? 104
二十一、为什么六阳经不说主“腑”所生病? 106
二十二、为什么《脉书》中称手三阳经为“齿脉”、“肩脉”、“耳脉”? 108
二十三、为什么手三阳经分主“津”、“液”、“气”所生病? 109
二十四、为什么足阳明经主“血”所生病? 112
二十五、为什么足太阳经主“筋”所生病? 113
二十六、为什么足少阳经主“骨”所生病? 114
二十七、“十一脉”与“十二经脉”比较,相差哪一条? 115
二十八、手太阴肺经何以“起于中焦”? 117
二十九、手少阴心经的无穴通路有哪些特点? 118
三十、足阳明胃经为何循行于胸腹? 119
三十一、胸腹部如何定线和分经?各书记载有哪些不同? 121
三十二、手、足少阳经在肩、颈部是如何交叉的? 123
三十三、为什么说耳、目为“宗脉之所聚”? 125
三十四、对“心系”有哪些不同的解释? 127
三十五、何谓“目系”?有哪些经络通过? 128
三十六、嗌、咽、喉、肺系、颃颡的具体部位和经络联系如何? 129
三十七、督脉的命名含义如何?为什么又称“阳脉之海”? 131
三十八、督脉的循行分布有哪些特点? 133
三十九、督脉“合篡间,绕篡后”是什么意思? 135
四十、任督脉与营气的运行方向如何? 137
四十一、“导引本经”是什么意思? 139
四十二、为什么胃与冲脉都称为“五脏六腑之海”? 140
四十三、为什么称冲脉为“经络之海”、“十二经之海”和“血海”? 142
四十四、冲脉是“并少阴之经”还是“并阳明之经”? 143
四十五、带脉的循行与各经脉的关系如何? 145
四十六、阴阳蹻脉的循行与卫气的关系如何? 146
四十七、为什么说阴阳维脉“不环流灌溉诸经”? 149
四十八、叶天士为什么说“病久入络”? 150
四十九、为什么提出“厥阴之阳”? 152
五十、为什么说“八脉隶乎肝肾”? 154
五十一、《素问·刺腰痛篇》诸脉的实际意义如何? 155
五十二、八脉如何交会八穴? 159
五十三、什么是交会穴?它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61
五十四、“负阴而抱阳”与“背为阳,腹为阴”之说何以有不同? 162
五十五、为什么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164
五十六、背俞穴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各家定位有哪些不同? 166
五十七、募穴是怎么确定的?有何特点? 169
五十八、华佗夹脊穴如何定位?与背俞穴有哪些不同? 171
五十九、藏医所论的“俞”、“膜”和“脉”的特点如何? 174
六十、针灸经络与印度佛经的关系如何? 180
六十一、“四大”与“四百四病”之说从何而来? 184
六十二、水沟穴的急救作用有哪些? 190
六十三、风池、风府、风门三穴的治疗作用有何异同? 192
六十四、何谓“惺惺”及“惺惺穴”? 193
六十五、天容穴的归经有何演变? 194
六十六、廉泉穴有几个?其归经与定位如何? 195
六十七、“膏肓”名词的演变及其应用在腧穴中的意义如何? 196
六十八、为什么说“膏肓补虚劳”? 199
六十九、肓门穴主治“乳余疾”等,如何理解? 201
七十、贲门、幽门、阑门、魄门的意义与穴位的关系如何? 203
七十一、“命门”名称是怎么来的?有哪些含义? 204
七十二、与脐相平的有哪些穴?临床作用如何? 206
七十三、“膻中”、“气海”指哪些部位?相互关系如何? 208
七十四、为什么关元穴有扶阳固脱的作用? 211
七十五、真气、元气、原气与原穴的关系如何? 212
七十六、十二原是怎样提出来的?有何重要性? 214
七十七、十二经“标”、“本”与“根”、“结”有何异同? 216
七十八、标本理论对临床取穴有何指导意义? 217
七十九、“中气穴则针游于巷”是什么意思? 220
八十、何谓“四关”?其重要意义何在? 221
八十一、各经五输穴何以都起于四肢末端?有何含义? 222
八十二、五输穴的脉气流注与经脉走向有否矛盾?应如何理解? 225
八十三、为什么说“六府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 226
八十四、为什么有同名穴?相互之间有何联系? 228
八十五、《内经》、《难经》关于五输穴的选用有哪些方法?临床上如何运用? 232
八十六、何谓“子母补泻法”?临床上如何应用? 234
八十七、如何理解《难经》所说的“当刺井者,以荥泻之”? 235
八十八、为什么《灵枢·本输》未载手少阴经穴? 237
八十九、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四穴的主治作用有何异同? 238
九十、《难经》所载八会穴的临床意义如何? 240
九十一、十六郄穴的主治特点如何? 244
九十二、《四总穴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临床应用有何发展? 245
九十三、足三里穴有哪些治疗作用? 247
九十四、何谓“面口合谷收”? 249
九十五、为什么说内关、公孙“合于心、胸、胃”? 252
九十六、如何理解“头项寻列缺”? 254
九十七、如何用至阴穴纠正胎位?其机制如何? 255
九十八、清冷渊与青灵两穴的演变关系如何? 256
九十九、少府和蠡沟的主治症何以会相同? 258
一○○、子午流注针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61
一○一、马丹阳与“天星十二穴”有何关系? 262
一○二、何谓担截法?如何应用? 266
一○三、为什么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268
一○四、《灵枢》和《素问》解释“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有何不同? 269
一○五、针刺补泻是怎样“从卫取气”、“从营置气”的? 271
一○六、何谓“迎随”?有哪些具体方法? 273
一○七、针刺中如何分“三才”?它与《内经》、《难经》理论有何联系? 274
一○八、针刺补泻法与轻重刺激的关系怎样? 275
一○九、“平补平泻”有哪几种解释? 277
一一○、如何理解《席弘赋》所说的“左右捻针寻子午”? 278
一一一、掌握针刺深浅的客观依据有哪些? 281
一一二、“巨刺”和“缪刺”有何异同? 282
一一三、如何分析《灵枢·官针》中的三种“输刺”? 284
一一四、何谓“五态之人”,与针刺的关系如何? 285
一一五、怎样分析“五邪之刺”?其临床意义如何? 287
一一六、“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具体操作和研究情况如何? 292
一一七、何谓“龙、虎、龟、凤”四法?如何运用? 295
一一八、什么叫接气通经法? 296
一一九、艾灸法怎样分补泻? 297
一二○、“八木之火以灸”是什么意思? 297
一二一、“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是什么意思? 299
一二二、为什么说王惟一“尤工厉石”? 301
一二三、皮刺法的由来和理论依据怎样? 302
下篇 余论 305
本草医经 305
一、《本草经》药物产地表释(文言) 305
二、孙星衍和医药书籍 305
三、考察《本草》的著述修订和改移 305
四、关于《神农本草经》的几种本子 306
五、《本草经》、《神农本草》及《神农经》的异同 306
六、陶弘景的学术成就和《本草》学著作 306
七、《食物本草》的作者及其版本问题 306
八、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序》注释 306
九、《太素》缺卷复刻本校读记 310
十、《内经》韵语举要 314
十一、“十二辰”及其他 318
十二、《灵枢》是“经”,《素问》是“论” 321
经络探源 326
一、关于经络含义的讨论 326
二、《内经》营气、卫气说的探讨 333
三、关于“是动、所生病”的探讨 358
四、从马王堆汉墓医书看早期经络学说 375
五、“十一脉”与十二经脉原文对照 383
六、《素问·脉解》新证——读帛书《经脉》札记 394
七、叶天士对经络学说的运用和发挥 400
八、从“齿脉”到手阳明大肠经 405
九、足太阳经脉散论 408
十、《脉书》臂五脉与手六经及其经穴主治关系的分析 413
腧穴求实 421
一、十二经脉穴位与人体结构关系的解剖观察 421
二、略论输穴的类别及其与经络的联系 468
三、论背俞——关于背部经穴的探讨 479
四、论各家“背俞”的异同 492
五、略论穴位排列与经络循行的关系 498
六、一些穴名的用字和读音问题 502
七、从“腰痛穴”的应用谈起——急性腰扭伤的远道取穴 508
八、关于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的制订 513
九、原穴、原气与神气的关系 516
针法导流 524
一、《灵枢·官针》篇浅释 524
二、针刺补泻法与营卫说及补泻法的组合问题 535
三、针刺补泻与“方”、“圆”的关系 544
四、南宋、金元时期针灸学术的发展 547
五、“此诀出自梓桑君”——席弘学派及其针法 552
六、“授穴之秘者四十三”——窦汉卿的学术师承和用穴经验 559
七、“非呼吸而在手指”——手指补泻法的由来和应用 564
八、“此法传从窦太师”——王国瑞《针灸玉龙经》评析 570
九、“何来歌诀马丹阳?”——天星十一穴、十二穴的由来 577
十、“有担有截起沉疴”——凌汉章的用穴和针法 577
十一、“谁为金针赋一篇?”——《金针赋》的作者及其内容评析 581
十二、“针法玄机口诀多”——杨继洲的针法理论与应用 588
十三、“穴法变通随乎证”——杨继洲临证用穴探析 593
十四、“针方导引两相通”——《针灸大成》论导引 598
文献知新 604
一、《针灸甲乙经腧穴重辑》评介 604
二、试析《肘后卒救方》与《肘后百一方》 606
三、近年针灸文献研究的进展 610
四、《针经指南》题记 614
五、《中国针灸经络通鉴》后记(文言) 617
六、《针灸经穴与原气》序(文言) 618
七、宋代解剖《存真图》的来龙去脉 620
八、从《十四经发挥》到《十四经合参》 625
九、明代针灸家凌汉章著述略考 629
十、明代李玉的家传与《治病针法》 633
十一、《扁鹊镜经》与《人镜经》 637
十二、《浙江近代针灸学术经验集成》序 639
十三、《国际针灸学教程》序 640
十四、国学大师与中医学——从章次公先生一篇手札谈起 643
十五、“海运仓前路,驰驱五十年”——贺中国针灸博物馆建馆五十年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