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法定传染病控制手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葛洪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6759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86页
- 主题词:传染病-控制-手册;传染病-预防(卫生) -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法定传染病控制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传染与免疫 1
一.基本概念 1
二.传染过程的表现 1
三.病原体的致病性 3
四.传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 4
第二节 传染病的特征 7
一.基本特征 7
二.临床特征 9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1
一.流行过程的三环节 11
二.疫源地与流行过程的概念 20
三.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 22
第四节 “新”传染病的发生 27
一.新传染病从哪里来?过去为什么没有发现人类罹患这些传染病 29
二.需要确定新发传染病的致病决定基因 30
三.研究已有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 32
四.新发传染病是怎样起源的 34
五.重新认识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37
第五节 是自然流行,还是生物战剂的袭击 46
一.恐怖主义改变了生物战 47
二.怎样判定敌对的生物袭击 51
三.追根溯源 53
第六节 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简介 55
一.传染病的诊断 55
二.传染病的治疗 57
第七节 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及中医辨证论治简介 60
一.中医对传染病的认识 60
二.中医辩证论治简介 62
第八节 传染病的预防 87
一.传染病的预防策略 87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7
第二章 相关实验室的应用 105
第一节 概述 105
一.传染病检出方法的类型 105
二.检出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核酸的方法 108
三.检出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抗原的方法 110
四.检出对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抗体的方法 112
五.不明原因传染病的检出策略 113
第二节 相关检测方法简介 113
一.病原学 113
二.血清学 115
三.基于抗原抗体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116
四.基于核酸的分子诊断技术 116
第三节 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117
一.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117
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包装、运送 122
第四节 其他“有趣”的话题 132
一.为什么应该阅读本节? 132
二.微生物实验室为什么拒收标本? 132
三.递送血培养标本,需遵循什么原则? 133
四.如何递送尿培养标本? 136
五.什么是“Q评分法”?如何使用? 137
六.如何递送体液标本? 138
七.还有什么递送标本的方法能够提高厌氧菌的阳性检测率? 139
八.实验室如何鉴别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 140
第三章 传染病的应急控制 142
第一节 概述 142
第二节 确定传染病的性质 144
一.应进行的调查工作 144
二.实验室检验提供关键性的证据 147
三.实验室检验需要平时的积累 149
四.其他工作在得出最终诊断之前就应当开始 150
第三节 确定主要的传播途径 150
一.空气(飞沫)传播 151
二.经口传播 152
三.接触传播 154
四.经血液传播 155
五.其他传播方式 156
第四节 确定隔离者和医学观察者 158
一.隔离病人 158
二.医学观察者 164
第五节 卫生检疫 169
一.区域封锁 169
二.交通控制 171
第六节 疫区内的防控措施 173
一.挽救病人的生命 173
二.群体预防措施 178
三.环境消毒 179
四.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180
第七节 洪涝灾害—疾病预防与控制指南 184
一.分阶段分层次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184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构、明确职责 186
三.救灾防病技术方案 187
第二篇 传染病 235
第一章 呼吸道传染病 235
第一节 乙类传染病 235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35
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36
三.麻疹 239
四.肺结核 240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41
六.百日咳 241
七.白喉 242
八.猩红热 243
第二节 丙类传染病 243
一.流行性感冒 243
二.流行性腮腺炎 244
三.风疹 245
第二章 肠道传染病 246
第一节 甲类传染病 246
一.霍乱 246
第二节 乙类传染病 249
一.病毒性肝炎 249
二.脊髓灰质炎 250
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251
四.伤寒、副伤寒 252
第三节 丙类传染病 253
一.感染性腹泻 253
第三章 皮肤黏膜传染病 254
第一节 乙类传染病 254
一.艾滋病(简称“AIDS") 254
二.淋病 255
三.梅毒 256
四.新生儿破伤风 257
第二节 丙类传染病 257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257
二.麻风病 258
第四章 虫媒传染病 260
第一节 乙类传染病 260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260
二.登革热 260
三.疟疾 262
第二节 丙类传染病 262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262
二.黑热病 264
第五章 动物源性传染病 265
第一节 甲类传染病 265
一.鼠疫 265
第二节 乙类传染病 268
一.流行性出血热 268
二.狂犬病 269
三.炭疽 270
四.布鲁氏菌病 273
五.钩端螺旋体病 276
第六章 蠕虫病 278
第一节 乙类传染病 278
一.血吸虫病 278
第二节 丙类传染病 279
一.包虫病 279
二.丝虫病 280
第七章 其他传染病 281
一.军团病 281
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血清型O157∶H7)感染 281
三.肉毒毒素中毒 284
四.Q热 285
五.天花 288
六.埃博拉出血热 295
七.汉坦病毒感染临床综合征 298
八.森林脑炎 299
九.东方马脑炎 302
十.西方马脑炎 303
十一.委内瑞拉马脑炎 304
十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306
十三.黄热病 307
十四.土拉菌病 310
增:皮肤黏膜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 312
第三篇 实用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 313
第一章 实用消毒技术 313
第一节 概述 313
第二节 常用消毒方法 314
一.物理消毒方法 314
二.化学消毒方法 331
第三节 常用消毒剂 337
一.甲醛 337
二.戊二醛 342
三.环氧乙烷 345
四.含氯消毒剂 347
五.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350
六.含碘消毒剂 361
七.醇类消毒剂 364
八.季铵盐类消毒剂 365
九.胍类消毒剂 367
第四节 重要场所及物品的消毒 368
一.消毒方法的选择依据和原则 368
二.消毒剂的使用要求 374
三.主要场所及物品的消毒 375
四.卫生洁具的消毒 377
五.餐饮具的消毒 377
六.医疗器材和用品的消毒与灭菌 378
七.手的卫生消毒 383
八.食物消毒 385
九.饮用水消毒 385
第五节 环境微生物污染的监测 391
一.空气微生物污染的监测 391
二.物品表面微生物污染的监测 392
三.餐饮具表面微生物污染的监测 393
四.消毒剂溶液中微生物污染的监测 393
五.手和皮肤黏膜微生物污染的监测 394
第六节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 394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 395
二.干热灭菌效果的监测 401
三.气体消毒剂灭菌效果的监测 402
四.液体消毒剂有效成分浓度的监测 404
五.紫外线辐照强度和消毒效果的监测 405
六.水中余氯含量的监测 406
第七节 各种场所的消毒 408
第八节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消毒原则和方法 428
一.消毒相关工程的消毒重点 428
二.水库库区卫生清理消毒原则 428
三.消毒工作程序 429
四.验收标准 431
五.消毒技术 431
六.检查验收 435
七.现场卫生清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436
第二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技术 438
第一节 概述 438
一.感染率 438
二.医院感染的影响 439
三.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