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过劳耗竭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过劳耗竭学
  • 肖刚,李乃民,张大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5294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038页
  • 文件大小:180MB
  • 文件页数:1063页
  • 主题词:疲劳(生理)-消除-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过劳耗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过劳性人体脏腑功能耗竭的概述 1

第一节 人体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界定 1

第二节 国内外对过劳性耗竭的研究情况 4

第三节 脑的功能开发为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研究提供了深入认知的蹊径 11

第四节 综合客观的研究思路是认知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必然过程 17

第五节 哪些疲劳类型最易发生“过劳死” 25

一、生理性疲劳 26

二、症候性疲劳 27

三、疾病性疲劳 28

四、生产作业性疲劳 29

五、运动性疲劳 29

六、慢性疲劳综合征 33

七、脑疲劳 35

八、过劳死 38

第六节 拓展研究理论空间,更新研究思路和方法 38

一、宇宙科学研究过程与理论的启发 38

二、本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和欲解决的问题 41

第七节 概论结语 43

第二章 过劳性人体脏腑功能耗竭的理论探讨 49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与过劳性人体脏腑功能耗竭 49

第二节 系统层次理论与过劳性人体脏腑功能耗竭 56

一、临床疲劳类型及轻重层次 58

二、机体内在变化层次 65

三、遗传(基因)层次 75

第三节 熵理论与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 78

一、熵与过劳 78

二、过劳与非平衡稳态 80

三、过劳性人体脏腑耗竭与涨落 80

四、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与系统开放性衰减 82

第四节 “场”与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 85

一、脑引力场在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中的作用 91

二、肝脏引力场在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中的作用 93

三、肾引力场与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 94

四、心肺引力场与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 95

五、脾、胃引力场与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 96

第三章 传统中医对过劳性人体脏腑功能耗竭的认识 99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献对过劳-耗竭的认识 99

一、古典文献中对过劳的认识 99

二、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对过劳的认识历程 100

第二节 古代中医文献对“过劳”相关术语的描述与认识 107

第三节 中国古代对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认识中的哲学观点 110

一、人与自然相统一 110

二、中医形神合一观认识“过劳” 111

三、精神层次变化及五脏观认识“过劳” 112

四、《金匮要略》中“五劳”、“六极”、“七伤”学说对过劳的认识 113

第四节 古代文献对过劳-耗竭的五脏观认识 114

一、过劳伤脾 115

二、过劳伤肝 116

三、过劳伤肾 117

四、过劳伤心 117

五、过劳伤肺 118

第四章 现代医学对过劳性人体脏腑功能耗竭的认识 119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疲劳、过劳的认识 119

一、现代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120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 131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疲劳、过劳的分类 145

一、按人体生理解剖特点分类 148

二、按疲劳产生的程度分类 149

三、按疲劳产生的快慢分类 149

四、临床分类简介 149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疲劳、过劳的专题研究介绍 167

一、运动性疲劳 167

二、生产作业性疲劳 191

三、慢性疲劳综合征 202

四、亚健康 213

五、脑疲劳 228

六、过劳死 235

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241

一、慢性束缚动物模型 241

二、造模因素的选择 242

第四节 现代医疗仪器及实验室检查 242

一、量子共振检测 242

二、血液流变学检测 245

三、热断层成像 249

四、微循环检测 252

五、细胞成像检测 257

六、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ET仪) 259

七、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260

八、免疫学检测 262

第五节 过劳性人体脏腑功能耗竭的动物实验 267

一、相关抗疲劳的动物实验方法简介 267

二、运动疲劳模型力竭标准研究 275

三、过度疲劳模型力竭对脏器损伤的动物实验 278

四、运动疲劳模型力竭对脏器损伤的防治 298

第五章 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相关实验研究 307

第一节 应用中医四诊方法对人体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进行变量实验观察 308

一、过劳性人群面部色泽变化 309

二、脑过劳对人体舌象的影响 313

三、高寒缺氧环境对人体面部色泽、舌象的影响 317

四、高寒缺氧环境对人体脉诊的影响 323

五、虹膜上的脏腑病变反映与人体过劳耗竭关系的研究 328

六、气味上的脏腑病变反映与人体过劳耗竭关系的研究 338

七、过劳人群与健康人群诊断鉴别分析 347

第二节 相关的动物实验的研究 350

一、小鼠、大鼠负重力竭游泳实验 351

二、小鼠低温缺氧负重力竭游泳实验 354

三、复方中药制剂对“寒凝气滞血瘀证”模型大鼠的作用 356

四、声光电刺激对SD大鼠脑竭性过劳模型认知能力实验研究 373

第三节 特殊环境过劳人群的相关观察 378

一、高寒区人体肝、脾脏腑功能的损伤观察 379

二、高寒地区耐缺氧训练对人体心肺等脏腑功能的影响 383

三、高寒地区运动性肺功能检测对人体心肺肝脾等过劳耗竭损伤的提示 387

第四节 师承中药方剂临床观察研究 390

一、肝脾过劳的中药临床观察——调肝理脾益气丸 390

二、脑过劳的中药临床观察——益智养神健脑丸 393

三、肝脾肾过劳的中药临床观察——海风通络除痹丸 396

四、肝肾过劳的中药临床观察——血藤艽鹿伸脊丸 401

五、肾心肺过劳的中药临床观察——参姜锁阳益气片 404

六、全身各脏腑过劳的中药临床观察——补正养元益力丸 405

第五节 红光外治疗法对过劳的观察研究 408

一、红光照射对心、肺脏腑功能的影响 409

二、红光照射对人体能量物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413

三、红光外治疗法对动物心、肝、骨骼肌及血液中能量物质变化研究 419

第六章 过劳性人体脏腑功能耗竭的评估方法探寻 424

第一节 过劳性人体脏腑功能耗竭的评估背景 424

第二节 中医对过劳及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评估认知 429

一、“象”、“数”、“理”认知观 430

二、中医整体观与全息理论 433

第三节 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评估方法确立 436

一、中医评估过劳-耗竭方法的确立 436

二、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轻、重、极、危评估分级的确立 437

第七章 过劳性人体脏腑功能耗竭的诊察方法 442

第一节 体质辨识 442

一、体质分类 443

二、五行人 446

第二节 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分级评估标准 447

轻度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 447

二、重度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 450

三、极度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 457

四、危度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 463

第三节 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鉴别诊断 465

一、过劳与未病的关系 465

二、过劳与“亚健康”的关系 466

三、过劳与疲劳的关系 468

四、过劳与力竭的关系 469

第八章 相关抗过劳-耗竭中药介绍 471

第一节 抗过劳-耗竭中药选择 471

第二节 抗过劳-耗竭的常用中药介绍 474

一、五行属木 474

二、五行属火 474

三、五行属金 474

四、五行属土 475

五、五行属水 475

第九章 中国古医籍中抗过劳的方剂介绍 476

第一节 抗肝(胆)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477

一、汉·晋·唐时代抗肝(胆)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477

二、宋·金·元时代抗肝(胆)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478

三、明代抗肝(胆)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489

第二节 抗心(小肠)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492

一、汉·晋·唐时代抗心(小肠)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492

二、宋·金·元时代抗心(小肠)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494

三、明代抗心(小肠)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499

第三节 抗脾(胃)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501

一、汉·晋·唐时代抗脾(胃)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501

二、宋·金·元时代抗脾(胃)过劳方剂介绍 512

三、明代抗脾(胃)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554

四、清代·民国时期抗脾(胃)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585

第四节 抗肺(大肠)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599

一、汉·晋·唐时代抗肺(大肠)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599

二、宋·金·元时代抗肺(大肠)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600

三、明代抗肺(大肠)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603

第五节 抗肾(膀胱)过劳-耗竭方剂 609

一、汉·晋·唐时代抗肾(膀胱)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609

二、宋·金·元时代抗肾(膀胱)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615

三、明代抗肾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665

四、清代·民国时期抗肾(膀胱)过劳-耗竭方剂介绍 693

第十章 抗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外治疗法介绍 705

第一节 针灸疗法 705

第二节 穴位灸疗法 764

第三节 耳针疗法 766

第四节 拔罐疗法 771

第五节 头针疗法 779

第六节 足部反射区疗法 782

第七节 刺挑痧类疗法 787

第八节 揉捏振压疗法 796

第九节 热浸敷布类疗法 802

第十节 红光抗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疗法 808

第十一节 体育类疗法 809

第十二节 推拿按摩类疗法 810

第十一章 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治疗 835

第一节 轻度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治疗 835

一、脑过劳的治疗 835

二、脾胃过劳的治疗 836

三、肾过劳的治疗 838

四、肝过劳的治疗 840

五、肺过劳的治疗 841

六、心过劳的治疗 843

七、合并脏腑的过劳-耗竭治疗 845

第二节 重度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治疗 850

一、中药治疗 850

二、外治疗法 856

第三节 极度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治疗 858

一、中药治疗 859

二、外治疗法 862

第四节 危度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治疗 862

第五节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864

一、急救 864

二、心律失常引起晕厥的处理 865

第十二章 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的预防 868

第一节 对人体健康概念的认知 868

一、何谓健康 868

二、健康与疲劳、过劳病证的概念区分 869

第二节 中医预防医学的核心理论与过劳-耗竭 870

一、法于阴阳是预防过劳-耗竭发生的根本 871

二、预防过劳-耗竭为什么要法于阴阳 874

三、和于术数是预防过劳-耗竭发生的关键 876

第三节 如何落实“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防病思想 878

一、天人合一法则 878

二、防御邪气,顺应四时 882

三、阴阳谐和,形神一体 883

四、五行生克,遵循规律 885

五、克制欲望,严防太过 890

六、通达平衡,无生不及 894

七、去除陋习,养成自律 896

八、多行良法,积极人生 897

第三节 预防过劳-耗竭与“治未病”思想 907

一、《内经》中的“治未病”理论 907

二、治未病与预防过劳-耗竭发生的关系 909

三、历代医家对“治未病”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910

四、“治其未成”是预防过劳-耗竭产生的结点 913

五、“治其未传”是阻断过劳向脏腑功能耗竭发展的隘口 913

六、预防过劳-耗竭的理论出现是对中医“治未病”的发展 914

第四节 医生对预防过劳性脏腑功能耗竭发生发展的措施 915

一、拓宽认知,掌握新病 915

二、善于诊察,微劳勿漏 916

三、预施针药,未雨绸缪 916

三、通晓其证,把握病机 918

四、劳复慎调,养正防变 918

第十三章 中医诊断信息获取与特征提取 920

第一节 计算机脉象分析 921

一、脉搏信号的获取 922

二、脉搏信号的预处理 935

二、脉搏信号的特征提取 937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947

第二节 计算机舌象诊断 948

一、部分症候和疾病的诊断研究 949

二、舌图像采集系统 950

三、舌体分割 953

四、舌体特征提取 959

五、分类方法 964

第三节 计算机气味分析 967

一、基于气敏传感器的呼吸诊断设备和样本采集 972

二、针对相关特征的迭代特征删除 976

三、基于加权正则化和多任务学习的漂移补偿 979

四、最大独立领域适配 983

第四节 计算机面诊分析 987

一、面部图像采集 987

二、人脸面部感兴趣区域提取 989

三、人脸颜色特征提取 992

四、面诊诊断结果分类 994

第五节 计算机虹膜分析技术 996

一、虹膜诊断研究的现状 999

二、虹膜诊断系统 999

四、虹膜图像预处理 999

三、图像特征提取 1001

四、实验结果 1005

参考文献 100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