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心电图精典 从分析思路到诊断规范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何方田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808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心电图-诊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心电图精典 从分析思路到诊断规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与经典 3
第一章 心脏电生理基础 3
一、心肌细胞的类型 3
二、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3
三、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类型 5
四、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5
五、各起搏点节律的相互关系 9
六、自律性强度的分级及其命名 9
第二章 剖析心脏传导系统 10
一、窦房结 10
二、心房内传导组织 10
三、房室交接区 11
四、希氏束 11
五、束支与分支 11
六、浦肯野纤维 12
七、附加束(旁道束) 12
八、心脏冲动正常传导顺序 12
九、小结 12
第三章 关注心脏血液供应 13
一、心肌的血液供应 13
二、传导系统的血液供应 14
三、左、右冠状动脉优势型的称呼 14
四、病变血管与心肌梗死部位的相关性 14
五、病变血管与心肌梗死部位的相关模式图 15
六、预示左前降支严重病变的表现 15
七、预示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病变的表现 17
第四章 心电图形成的原理——两次投影 19
一、导联体系与导联轴 19
二、导联的划分 20
三、心室除极与QRS环体的形成 20
四、第一次投影(由立体向量环到平面向量环) 20
五、第二次投影(由平面向量环到导联轴) 20
六、投影规则及波形命名 22
第五章 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与操作要领 23
一、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23
二、心电图检查的操作要领 24
三、个人经验和心得体会 25
第六章 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命名与测算 27
一、心电图各波、段、间期的命名及其意义 27
二、P波的命名 28
三、QRS波群的命名 28
四、ST段的命名 29
五、T波的命名 29
六、U波的命名 29
七、心电图各波、段及间期的测算 30
八、个人经验和心得体会 32
第七章 心电图分析要领及步骤 33
一、分析心电图时应关注的内容 33
二、确定基本节律 33
三、分析P-R间期 34
四、分析QRS波群 37
五、分析ST段、T波及U波 38
六、测算Q-T间期 38
七、出具完整的心电图报告 38
第八章 辨析P波“庐山真面目” 39
一、千姿百态的P波 39
二、窦性P波面面观 40
三、依据P波极性确定基本心律 45
四、依据P波形态改变诊断心房肥大、心房内阻滞 47
五、Ⅰ导联P波倒置的判定 48
六、诊断规范及心得体会 48
第九章 关注房室沟通要道——P-R间期 49
一、P-R间期测量方法 49
二、P-R间期缩短 49
三、P-R间期延长 50
四、P-R间期长短呈间歇性或交替性改变 51
五、P-R间期长短不一 53
六、P-J间期 53
第十章 心脏的中流砥柱——QRS波群 55
一、QRS波群的正常值 55
二、心电轴 55
三、顺钟向、逆钟向转位 58
四、低电压 58
五、高电压 59
六、QRS波群宽大畸形 61
七、SⅠ SⅡ SⅢ综合征 62
八、碎裂QRS波群 63
第十一章 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石——ST段 65
一、ST段测量方法 65
二、ST段正常值 65
三、如何评价ST段偏移的临床意义 65
四、ST段抬高的类型 66
五、ST段压低 71
六、ST段延长 71
七、ST段缩短 71
八、ST段电交替现象 72
第十二章 警惕顶天立地的复极波——T波 74
一、正常T波的特征 74
二、T波改变的类型 74
三、T波高耸 74
四、T波倒置 77
五、双峰T波 82
六、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82
七、T波电交替现象 84
八、与心动周期长短有关的倒置T波 85
九、早搏后T波改变 85
第十三章 “物极必反”的不应期——Q-T间期 86
一、Q-T间期及Q-TC 86
二、Q-T间期延长 86
三、Q-T间期缩短 87
第十四章 机制不明又具有极高价值——U波 89
一、正常U波 89
二、U波增高 89
三、U波倒置 90
四、双相型U波改变 91
五、U波电交替现象 92
六、早搏后U波改变 93
第二篇 进展与提高 97
第十五章 急性心肌梗死经典与进展 97
一、基本概念 97
二、黄金急救时间和诊治理念 97
三、心电图改变“三联症” 97
四、演变规律 99
五、诊断标准的变革 100
六、分类的变革 100
七、分期的变革 102
八、心肌梗死的最新分型 103
九、定位诊断与病变血管的判断 105
十、重视aVR导联ST段改变在判断病变血管部位的价值 105
十一、下壁AMI时,应关注是否合并“隐蔽性”部位心肌梗死 106
十二、提高对再发性AMI的警惕性 107
十三、心电图检查对判断AMI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107
十四、鉴别诊断 108
十五、个人经验和心得体会 110
第十六章 心室除极异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111
一、右束支阻滞合并AMI 111
二、左束支阻滞合并AMI 111
三、心室预激合并AMI 113
四、室性异位心律合并AMI 115
五、心室起搏心律合并AMI 115
第十七章 各类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117
一、概述 117
二、分类 117
三、扩张型心肌病 117
四、肥厚型心肌病 119
五、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121
六、离子通道心肌病 122
七、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129
八、室性早搏性心肌病 130
九、左束支阻滞性心肌病 130
十、围生期心肌病 131
十一、应激性心肌病 131
第十八章 其他心脏病具有提示性诊断价值的心电图改变一、房室肥大 133
二、镜像右位心 135
三、右心室收缩期负荷过重 136
四、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 141
五、左心室收缩期负荷过重 143
六、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 146
七、双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 146
八、心室混合性负荷过重 147
九、心绞痛型冠心病 147
十、心肌炎 150
十一、急性心包炎 152
十二、心包积液 153
第十九章 药物、电解质异常的心电图改变 154
一、洋地黄类药物 154
二、胺碘酮(可达龙) 157
三、普罗帕酮(心律平) 158
四、美西律(慢心律) 158
五、利多卡因 158
六、苯妥英钠 158
七、美托洛尔(倍他乐克) 158
八、维拉帕米(异搏定) 158
九、阿托品 158
十、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概念、机制及诊断标准 158
十一、如何预防和减少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159
十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评价 159
十三、低钾血症 159
十四、高钾血症 161
十五、低钙血症 162
十六、高钙血症 162
十七、低镁血症 164
第二十章 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生机制及诊断原则 165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165
二、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65
三、心律失常诊断三部曲 170
四、诊断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则 172
第二十一章 梯形图绘制规范与临床应用 173
一、概述 173
二、绘制梯形图的基本原则 173
三、绘制梯形图常用的缩写字母、符号及意义 173
四、梯形图常用的绘制模式 174
五、绘制梯形图常用的格式 174
第二十二章 窦性心律失常 181
一、窦性心动过缓 181
二、窦性心动过速 182
三、窦性心律不齐 182
四、窦房结内游走心律 183
五、窦性停搏 184
六、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184
七、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185
八、高度、几乎完全性窦房阻滞 185
九、窦性早搏 185
十、窦性逸搏 186
十一、窦房交接性早搏 187
十二、窦性二联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87
十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88
十四、双结病 189
第二十三章 房性心律失常 191
一、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名词 191
二、房性P’波形态面面观 191
三、房性P’波的定位诊断 194
四、房性早搏 194
五、房性逸搏及其心律 198
六、加速的房性逸搏及其心律 199
七、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199
八、房性心动过速 200
九、心房扑动 201
十、心房颤动 203
十一、心房内阻滞 206
第二十四章 房室交接性心律失常 210
一、房室交接区解剖特点和电生理特性 210
二、房室交接性心律失常的类型 211
三、房室交接性早搏 212
四、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 214
五、加速的房室交接性逸搏及其心律 215
六、非阵发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 216
七、房室交接性逸搏及其心律 216
八、房室交接区起搏点功能低下 219
第二十五章 室性心律失常 220
一、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名词 220
二、室性异位搏动的定位诊断 220
三、室性早搏 222
四、室性心动过速 226
五、加速的室性逸搏及其心律 230
六、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31
七、室性逸搏及其心律 231
八、混合性室性异位心律 233
九、心室扑动 233
十、心室颤动 233
第二十六章 房室阻滞 234
一、概述 234
二、分类 234
三、发生机制 234
四、一度房室阻滞 235
五、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238
六、二度Ⅱ型房室阻滞 240
七、关注2∶1、3∶1房室传导的诊断问题 241
八、高度房室阻滞 243
九、几乎完全性房室阻滞 244
十、三度房室阻滞 244
十一、阵发性三度房室阻滞 246
十二、心房扑动合并房室阻滞 247
十三、心房颤动合并房室阻滞 248
十四、心室预激合并房室阻滞 251
第二十七章 心室内阻滞 253
一、心室内传导组织及其电生理特征 253
二、阅图技巧 253
三、右束支阻滞 253
四、左束支阻滞 255
五、左前分支阻滞 260
六、左后分支阻滞 261
七、左中隔分支阻滞 261
八、双束支阻滞 263
九、双分支阻滞 264
十、三分支阻滞 265
十一、非特异性心室内阻滞 266
第二十八章 并行心律及其伴发的心电现象 268
一、基本概念 268
二、发生机制 268
三、分类 268
四、鉴别诊断 269
五、心电图特征 269
六、临床意义 269
七、窦性并行心律 269
八、房性并行心律 271
九、房室交接性并行心律 272
十、室性并行心律 273
十一、房室旁道性并行心律 273
十二、特殊类型并行心律 274
第二十九章 心室预激及其引发的心律失常 281
一、基本概念 281
二、基本类型 281
三、典型心室预激及其综合征 281
四、心室预激合并AMI、束支阻滞及房室阻滞 286
五、变异型心室预激及其综合征 286
六、短P-R间期及其综合征 290
七、与旁道有关的心律失常 291
第三十章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及其反复搏动 295
一、解剖及电生理基础 295
二、命名 295
三、类型及开口部位 296
四、快、慢径路电生理特性 296
五、发生率及临床价值 296
六、反复搏动 296
七、窦性或房性反复搏动 298
八、房室交接性反复搏动 299
九、室性反复搏动 300
十、顺向型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300
十一、逆向型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304
第三十一章 如何甄别不典型房室文氏现象中存在双径路传导 307
一、P-R间期呈跳跃式或成倍延长 307
二、3∶2文氏现象时,第2个搏动的P-R间期呈成倍延长 308
三、长间歇前一个或两个搏动的P-R间期增量最大且呈跳跃式延长 309
四、心室脱漏后第1个搏动的P-R间期呈跳跃式改变 309
五、P-R间期逐搏延长直至出现反复搏动 310
六、文氏周期中出现长、短两种P-R间期,且呈各自延长规律 311
七、小结及心得体会 311
第三十二章 房室交接区分层阻滞 312
一、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 312
二、房室交接区三层阻滞 315
三、临床意义 315
第三十三章 宽QRS心动过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简易六步法 316
一、宽QRS心动过速概述 316
二、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必备条件 316
三、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简易六步法 316
四、Vi、Vt值的测量及意义 317
五、诊断宽QRS心动过速的基石 317
六、六步诊断法的理论基础 318
七、诊断宽QRS心动过速时应注意的问题 319
八、实例分析 320
九、Brugada四步诊断法(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的鉴别) 324
十、Brugada补充三步诊断法(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预激的鉴别) 326
十一、高钾血症引发宽QRS心动过速 326
第三十四章 心房颤动合并宽QRS心动过速 327
一、心房颤动合并预激 327
二、心房颤动合并束支内蝉联现象 328
三、心房颤动合并间歇性束支阻滞 329
四、心房颤动合并持续性束支阻滞 329
五、心房颤动合并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 330
六、鉴别诊断 332
第三十五章 窄QRS心动过速快速诊断三步法 333
一、概述 333
二、分类 333
三、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33
四、窦房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334
五、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335
六、持续2∶1传导的心房扑动 335
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36
八、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38
九、房室慢旁道顺向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340
十、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 340
十一、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 341
十二、窄QRS心动过速快速诊断三步法 341
十三、窄QRS心动过速辅助诊断四步法 343
十四、窄QRS心动过速甄别简易流程图 346
第三十六章 窄、宽QRS心动过速并存时诊断技巧 347
一、心律失常类型 347
二、快速诊断技巧 347
三、Coumel定律的形成机制 347
四、Coumel定律的临床意义 348
五、实例分析 349
第三十七章 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心电图特征 353
一、概述 353
二、预警SCD的检测手段和指标 353
三、显著的急性ST段抬高 354
四、显著的急性ST段压低 355
五、急性缺血性T波高耸或巨大倒置 355
六、AMI合并新发的房室阻滞和(或)束支阻滞 355
七、AMI合并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 355
八、病理性室性早搏 356
九、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356
十、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358
十一、严重的慢快、快慢综合征 359
十二、Q-T间期异常改变 360
十三、特殊波形及综合征 360
十四、各类心肌病 365
十五、碎裂QRS波群 365
十六、T波电交替现象 365
十七、心电学特殊检查指标异常 365
十八、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心电图改变 366
第三十八章 心脏电分离现象 367
一、窦房分离 367
二、心房分离 367
三、房室分离 368
四、心室分离 372
五、电-机械分离 374
六、临终心电图 374
第三十九章 意外性传导 375
一、概述 375
二、韦金斯基现象 375
三、超常期传导 377
四、空隙现象 381
五、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384
六、3相、4相阻滞 384
七、鉴别诊断 386
第四十章 快速夯实基础起搏心电图 387
一、起搏心电图分析内容 387
二、起搏模式或工作方式的表述 387
三、起搏器和起搏电极的类型 388
四、认识各类起搏器的心电图特征 388
五、心房起搏器 388
六、心室起搏器 390
七、双腔起搏器 394
八、三腔起搏器 399
九、希氏束起搏 400
十、希氏束旁起搏 401
十一、学术争鸣 402
第四十一章 快速辨析起搏器常见的特殊功能 403
一、起搏频率自动调控功能 403
二、起搏模式自动转换功能 404
三、噪声反转功能 404
四、A-V间期自动调控功能 404
五、房室结优先功能 405
六、心室起搏阈值自动检测功能 407
七、VSR功能 410
八、心室安全起搏 410
第四十二章 快速判定起搏器功能异常改变 414
一、概述 414
二、心房起搏器功能异常 414
三、心室起搏器功能异常 416
四、双腔起搏器功能异常 417
五、双心室起搏功能异常 420
六、希氏束起搏功能异常 421
七、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421
八、起搏器功能异常常见的原因 423
九、起搏器功能异常的风险或危害性 423
第三篇 规范与质控 427
第四十三章 危急重症心电图及其报告制度 427
一、概述 427
二、与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相关的综合征 427
三、关注冠状动脉左主干或三支血管严重病变的心电图表现 427
四、变异型心绞痛 427
五、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428
六、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428
七、快、慢混合型心律失常 430
八、Q-T间期显著延长伴Ron-T室性早搏 431
九、严重的高钾和低钾血症 432
十、急性肺栓塞 432
十一、起搏器功能严重异常 432
十二、心电图危急值——2017年中国心电学会专家共识 433
第四十四章 常规心电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34
一、规范心电图诊断名词、签发报告权限 434
二、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的基本原则 434
三、心电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35
四、有关心律失常的诊断问题 438
第四十五章 起搏心电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41
一、起搏心电图分析内容 441
二、起搏心电图分析步骤 441
三、起搏模式或工作方式的表述 443
四、起搏器功能异常时诊断用词规范 443
五、诊断报告书写顺序 443
六、实例示范 444
第四十六章 动态心电图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47
一、正常、健康人群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 447
二、分析、诊断基本原则 447
三、诊断报告内容 447
四、诊断报告书写 448
五、实例示范 449
第四十七章 平板运动试验操作与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50
一、风险性 450
二、必须注重的三个环节 450
三、适应证 450
四、禁忌证 450
五、检查方法 451
六、结果判定 452
七、阳性标准 452
八、可疑阳性标准 453
九、结果无法判定 453
十、阳性价值的评定 453
十一、诊断报告书写 453
十二、实例示范 454
第四十八章 心肺复苏最新操作要领(2015版CPR) 455
一、心脏骤停的后果 455
二、急救的黄金时间 455
三、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 455
四、早期识别和启动应急系统 455
五、胸外按压 455
六、开放气道 456
七、人工呼吸 456
八、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456
九、急救简易流程图 456
十、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 458
第四十九章 备考心电学技术副高级职称体会及注意事项 460
一、专业知识 460
二、专业实践能力 460
三、学科新进展 460
四、考试题型 461
五、考试心得体会及注意事项 461
六、关注近年考试相关内容 461
第五十章 心电图学岗位培训练习题 463
一、单选题 463
二、多选题 471
三、病例分析题 473
附表 476
表一 P-R间期正常最高值 476
表二 Q-T间期正常最高值 476
表三 小格数、R-R间期与心率对照表 477
表四 根据Ⅰ、Ⅲ导联QRS波幅的代数和查心电轴偏移 478
参考文献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