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然药物化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天然药物化学
  • 王宪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00635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9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天然药物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从药用植物和植物中研究有效成分 1

目 录 1

(五)甙化糖的环的大小及C- 1

绪言 1

二、有效成分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和结构改造 3

(一)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 4

(二)降血脂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 8

三、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 9

(一)纤维素 11

第一章总论 11

一、细胞壁的组成 11

第一节植物化学成分概述 11

(二)半乳多糖 12

(三)木质多糖 12

(四)甘露多糖 12

(五)地衣多糖 12

(六)亚拉伯多糖 12

(七)粘胶质 12

(八)海藻酸 12

(二)菊糖 13

(三)单糖和低聚糖 13

(一)淀粉 13

二、细胞内容物 13

(四)树胶和粘液质 14

(五)树脂 15

(六)植物色素 16

(七)氨基酸、蛋白质 19

(八)有机酸和酚酸类 22

(九)植物鞣质 26

(十)脂酸与脂肪油 27

第二节植物的生长条件和时 32

间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32

第三节探讨天然药用植物中 33

有效成分的一般程序 33

第四节有效成分的结构与疗 36

效(生理活性)的关系 36

理条件对植物成分结构的 37

影响 37

第五节一般的分离方法和处 37

第二节历史 49

第二章生物碱 49

第一节概述 49

布 50

第三节生物碱在植物界的分 50

第四节生物碱的命名规则 53

第五节生物碱的分类 53

一、氮原子位于侧链的生物碱 54

二、氮原子位于环上的生物碱 55

(一)吡咯啶类生物碱 55

(二)颠茄烷类生物碱 55

(三)胡椒啶类生物碱 56

(四)吡啶类生物碱 57

(五)吡咯联啶类生物碱 57

(六)喹啉联啶类生物碱 58

(七)吲哚联啶类生物碱 60

(八)喹啉类生物碱 60

(九)吲哚类生物碱 62

(十)异喹啉类生物碱 68

(十一)石蒜科生物碱 84

(十二)二萜类生物碱 84

(十三)甾(体)类生物碱 85

(十四)环肽类生物碱 87

(十五)季铵生物碱 88

第六节生物碱在植物体中的 89

存在形式 89

一、盐类 89

二、甙类 89

三、酯类 91

四、N-氧化物类 91

五、与其他元素结合存在的生物碱 93

分布情况 94

第七节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 94

第八节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 96

形成 96

第九节生物碱的生物合成 97

一、Mannich反应 97

二、酚化合物的偶合反应 98

三、Schiff碱形成反应 99

第十节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100

一、性状 100

二、颜色 100

三、旋光性 102

四、溶解度 102

(一)亲脂性生物碱 102

(二)亲水性生物碱 104

(三)生物碱N-氧化物 104

五、碱度 105

(一)中性生物碱 105

(二)单酸度生物碱 106

(三)二酸度生物碱 106

(四)生物碱的碱度 107

第十一节生物碱的检查 108

一、常用的生物碱沉淀剂 108

二、常用的生物碱显色剂 110

第十二节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111

一、各类生物碱的分离 111

二、单体生物碱的分离 114

(一)pH梯度萃取法 114

(二)递增极性溶媒萃取法 115

(三)逆流分配法 116

(四)利用生物碱及其盐的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 118

(五)层析法 118

一、分子式的测定 119

(一)含氧原子的功能团 119

二、功能团的测定 119

第十三节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119

(二)含氮原子的功能团 121

(一)Hofmanr降解反应或彻底甲基化法 122

三、基本骨架的测定 122

(二)Emde降解反应 125

(三)Von Braum反应 127

(四)脱氢反应……………………12g(五)氧化反应 129

四、功能团的消除、取代和转换反 130

应 130

(一)O-去甲基反应 130

(二)亚甲二氧基的分解反应 132

(三)羟基消除反应 133

(四)脱烷基反应 133

(五)脱氢反应 134

(六)羟基化反应 134

(七)烷基取代和烯基取代反应 135

举例 138

一、简单异喹啉类生物碱 138

第十四节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138

二、苯甲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144

三、双苯甲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152

四、阿扑(菲)碱类生物碱 162

第三章糖和甙 171

第一节单糖的立体结构 171

一、糖的绝对构型 171

二、糖的端基差向异构体 172

三、糖的氧环 172

四、糖的构象 172

第二节糖和甙的分类 174

一、单糖 174

二、低聚糖 177

三、多聚糖 178

(一)植物多糖 179

(二)动物多糖 181

四、甙类 182

(一)氧甙 182

(二)硫甙 186

(三)氮甙 186

(四)碳甙 187

第三节糖的旋光性质 188

一、Hudson规则一 188

二、Hudson规则二 189

三、Klyne法 190

第四节糖的化学性质 191

一、氧化反应 191

(一)过碘酸反应 191

(二)四醋酸铅反应 192

二、糖醛形成反应 193

三、羟基反应 194

(一)醚化反应 194

(二)酰化反应 195

(三)缩酮和缩醛化反应 196

四、羰基反应 197

五、硼酸络合反应 198

第五节甙键的裂解 199

一、酸催化水解反应 199

二、乙酰解反应 201

三、碱催化水解反应 203

四、酶催化水解反应 204

五、过碘酸裂解反应 206

六、糖醛酸甙的选择性水解反应 207

第六节糖和甙的提取分离 208

一、铅盐沉淀法 208

四、凝胶过滤法 209

五、季铵氢氧化物沉淀法 209

三、离子交换层析 209

二、活性碳柱层析 209

六、分级沉淀或分级溶解法 210

的测定 211

一、糖的鉴定 211

(一)纸层析 211

第七节糖的鉴定和糖链结构 211

(二)薄层层析 213

(三)气液层析 213

(四)离子交换层析 214

(五)液相层析 215

二、糖链结构的测定 216

(一)纯度鉴定 216

(二)分子量的测定 216

(三)单糖的鉴定 217

(四)单糖之间连接位置的决定 217

(五)糖链连接顺序的决定 217

(六)甙键构型的决定 218

中的应用 219

(七)13CNMR在糖链结构测定 219

第八节糖和甙的结构研究实 221

例 221

一、荚膜杆菌属多糖K32的结构分析 221

(一)单糖鉴定 221

(二)糖之间连接位置 221

(三)糖之间的连接顺序 222

二、连翘酯甙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223

三、刺五加多糖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225

第九节甙的化学合成 227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233

第一节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 233

型 233

一、苯醌类 233

二、萘醌类 236

三、菲醌类 238

四、蒽醌类 239

第二节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 246

一、物理性质 246

二、化学性质与呈色反应 246

(一)酸性 246

(二)颜色反应 246

质与呈色反应 246

第三节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 249

离 249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250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250

三、蒽醌甙类与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250

四、蒽醌甙类的分离 251

第四节醌类衍生物的结构测 253

定 253

一、化学试验 253

(一)衍生物的制备 253

(二)降解反应 255

(一)无取代醌类母核的吸收 256

(二)引入助色团后的变化 256

(三)羟基蒽醌类的UV吸收特征 256

二、醌类化合物的UV光谱 256

三、醌类化合物的IR光谱 258

(一)羟基醌类 258

(二)1,4-萘醌 259

四、醌类化合物的1HNMR谱 259

(一)醌环上的质子 259

(二)芳环质子及其它侧链上的质子 260

五、醌类化合物的13C-NMR谱 260

(一)1,4-萘醌类衍生物的13C-NMR谱 260

(二)9,10-蒽醌类衍生物的 263

13C-NMR谱 263

六、醌类化合物的MS 266

(一)P-苯醌的MS 266

(二)1,4-萘醌类衍生物的MS 266

(三)9,10-蒽醌类衍生物的MS 267

七、结构鉴定举例 268

第一节概述 272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272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272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275

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278

与颜色反应 278

一、性状 278

二、溶解度 279

三、酸碱性 280

四、显色反应 280

(一)还原试验 281

(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281

一、提取 283

(四)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283

第三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283

与分离 283

(三)硼酸显色反应 283

(一)溶剂萃取法 284

(二)碱提取酸沉淀法 284

(三)炭粉吸附法 284

(四)离子交换法 285

二、分离 285

(一)柱层析法 285

(二)梯度pH萃取法 287

(三)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功能团进行分离 287

第四节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 289

与结构测定 289

一、层析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290

(一)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UV光谱 291

二、紫外光及可见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291

(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294

三、氢核磁共振(1H-NMR)在黄酮类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296

(一)A环质子 297

(二)B环质子 298

(三)C环质子 300

(四)糖上的质子 301

(七)甲氧基质子 303

(六)乙酰氧基上的质子 303

(五)6-及8-C-CH3质子 303

四、13C-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304

(一)黄酮类化合物骨架类型的判断 304

(二)黄酮类化合物取代图式的确定方法 305

(三)黄酮类化合物O-糖甙中糖的联接位置 307

(四)双糖甙及低聚糖甙中分子内甙键及糖的联接顺序 309

构型 310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电子轰击质谱(EI-MS) 311

五、质谱(MS)在黄酮类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311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FD-MS 317

六、其它 319

(一)碱性降解 319

(二)Wessely-Moser重排 320

(三)黄酮类-C-糖甙的三氧化铁氧化降解反应 321

七、结构鉴定实例 321

第六章苯丙素酚类 325

第一节概述 325

第二节香豆素 328

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328

(一)简单香豆素类 328

(二)呋喃香豆素类 329

(三)吡喃香豆素类 331

(四)其他香豆素类 332

(一)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 335

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 335

(二)其他酯基的碱水解反应 337

(三)吡喃酮环的碱降解反应 338

(四)酸的反应 338

(五)C3,C4双键性质和加成反 340

应 340

(六)苯环取代反应 340

(七)氧化反应 341

(八)热解 343

三、香豆素的波谱和其他物理性质 343

(一)荧光性质 343

(二)紫外光谱 344

(三)红外光谱 344

(四)核磁共振谱 345

(五)质谱 348

四、香豆素的结构研究实例 351

(二)酸碱分离法 353

五、香豆素的提取分离 353

(一)系统溶剂法 353

(三)真空升华或蒸馏法 354

(四)层析方法 354

六、香豆素的生理活性 355

第二节木脂素 358

一、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及其生源 358

(一)简单木脂素(1型) 362

(二)单环氧木脂素(1型) 362

(三)木脂内酯(1型) 363

(四)双环氧木脂素(1型) 363

(五)环木脂素(2型) 364

(六)环木脂素内酯(2型) 365

(七)联苯骈环辛烯(3型) 367

(九)Eupomatene型(7型) 368

(十)Burchellin型(8型) 368

(八)厚朴酚型(4型) 368

(十一)碳架9,10,11型的木脂 369

素 369

(十二)双环〔3,2,1〕辛烷型(12 13型) 369

(十三)Futoenonol型(14型) 370

(十四)二氧陆环型 370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371

三、木脂素的结构鉴定 374

(一)氧化反应 374

(二)紫外光谱 375

(三)核磁共振谱 377

(四)木脂素的质谱分折 379

(五)旋光色散谱和圆二色谱 379

(六)木脂素结构测定实例 380

四、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382

五、木脂素的生理活性 385

第七章萜类化合物 391

第一节概述 391

一、萜的定义和分离 391

二、萜类化合物的异戊二烯规则和生源 391

三、萜类化合物举例 393

四、半萜 393

第二节单萜类 394

一、单萜的概述 394

二、单萜的结构类型 395

三、重要的单萜化合物 396

(一)烃类单萜 396

(二)醇类单萜 397

(三)醛类单萜 398

(四)酮类单萜 399

(五)单萜氧化物、过氧化物及单萜酸 400

(六)?酚酮类 400

(一)环烯醚萜类概述 401

四、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401

(二)环烯醚萜甙类 403

(三)裂环烯醚萜甙类 404

(四)非甙环烯醚萜 405

第三节倍半萜类 406

一、倍半萜的概述 406

二、倍半萜的结构类型 407

(二)醇类倍半萜 408

(一)烃类倍半萜 408

三、重要的倍半萜化合物 408

(三)醛类、酮类、酸类倍半萜 409

(四)过氧化物倍半萜 410

四、倍半萜内酯 410

五、愈创木内酯类及?类 412

六、倍半萜研究实例——青蒿素 414

第四节挥发油(精油) 416

一、挥发油的分布 416

(二)脂肪族化合物 417

(一)萜类化合物 417

二、挥发油的性质 417

三、挥发油的组成 417

(三)芳香族化合物 418

四、挥发油的提取 420

(一)水蒸气蒸馏法 420

(二)浸取法 420

(三)吸收法 420

(四)冷压法 420

五、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420

(一)冷冻处理 420

(二)化学方法 421

(三)分馏法 421

(四)层析法 422

六、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和应用 422

七、挥发油研究实例 422

一、二萜的概述 427

二、二萜的结构类型 427

第五节二萜类及二倍半萜类 427

三、重要的二萜化合物 428

(一)链状二萜 428

(二)单环二萜 428

(三)双环二萜 429

(四)三环二萜 432

(五)四环二萜 435

四、二萜研究实例 437

五、二倍半萜类 439

第六节三萜类 440

一、三萜的概述 440

二、三萜的结构类型 440

三、重要的三萜化合物 442

(一)五环三萜类 442

(二)四环三萜类 446

(三)其他类型三萜 450

四、三萜的化学反应 451

(一)水解 451

(二)酰化 451

(三)氧化 451

(四)还原 452

(五)重排 452

(六)内酯化 452

(七)脱羧、脱羟甲基反应 452

五、三萜的光谱特征 453

(一)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 453

(二)质谱 453

(三)核磁共振谱 454

六、三萜研究实例 455

第七节四萜类和多萜类 456

一、四萜类 456

(一)胡萝卜烯类 457

(二)叶黄素类 458

(三)其他胡萝卜烃类 459

二、多萜类 459

第八章强心甙类 461

第一节概述 461

第二节强心甙的化学结构 461

一、五元内酯环型的强心甙类 466

(一)毛地黄强心甙类 466

(二)毒毛旋花子强心甙类 467

(三)铃兰强心甙类 468

(四)黄花夹竹桃强心甙类 469

(五)福寿草强心甙类 470

二、六元内酯环型的强心甙类 471

第三节强心甙的理化性质 472

一、物理性质 472

二、化学性质 473

三、甙键的水解 475

(一)酸催化水解 475

(二)酶催化水解 478

(三)乙酰解反应 478

四、呈色反应 479

(一)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 479

(二)作用于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 480

(三)作用于2-去氧糖的反应 481

第四节强心甙的波谱特征 482

一、紫外光谱 482

二、红外光谱 482

三、质谱 483

四、核磁共振氢谱 487

五、核磁共振碳谱 487

第五节强心甙的提取分离 490

(二)铅盐法 491

(一)溶剂法 491

(三)吸附法 491

一、提取 491

二、去杂质 491

三、分离 492

(一)溶剂萃取法 492

(二)逆流分配法 492

(三)层析分离 492

四、提取实例 492

(一)毛地黄毒甙的提取 492

第六节强心甙的结构鉴定 493

(二)Hyrcanoside和Degluco-hyrcanoside的提取和分离 493

(三)铃兰毒甙的提取 493

一、强心甙的纸层和薄层层析 494

二、糖的鉴定 495

三、结构鉴定实例 497

第七节强心甙的生理活性及 502

构效关系 502

第一节概述 506

九章皂甙类 506

第二节甾体皂甙 508

一、螺旋甾烷衍生的甙类 508

二、C21甾衍生的甙类 516

第三节三萜皂甙 517

一、四环三萜 518

(一)羊毛脂甾烷型 518

(二)达玛甾烷型 519

(三)葫芦烷型 523

二、五环三萜 524

(一)齐墩果烷型 524

(二)乌苏烷型 535

(三)羽扇豆烷型 537

第四节皂甙的理化性质 539

一、性状 539

二、溶解度 539

四、溶血作用 540

三、表面活性 540

五、与甾醇形成分子复合物 541

六、与金属盐类反应 541

七、皂甙的显色反应 541

第五节 甾体皂甙元的波谱特征 541

一、紫外光谱 541

二、红外光谱 543

三、质谱 544

四、1H核磁共振谱 545

五、13C核磁共振谱 546

六、旋光光谱 548

第六节皂甙的提取与分离 549

一、提取 549

二、分离、精制 550

(一)溶剂沉淀法 550

(二)重金属盐沉淀法 550

(七)乙酰化精制法 551

(六)吉拉尔腙法 551

三、层析分离法 551

(四)胆甾醇沉淀法 551

(五)透析法 551

(三)吸附法 551

四、提取分离实例 553

(一)薯蓣皂甙元 553

(二)铃兰皂甙 553

(三)柴胡皂甙 554

(四)甘草皂甙 555

第七节皂甙甙键的裂解反应 556

一、光分解法 556

二、四醋酸铅-醋酐法 557

三、醋酐-吡啶分解法 557

四、土壤微生物淘汰培养法 558

五、化学修饰—水解法 558

第八节皂甙结构的研究 558

第九节皂甙的生物活性 562

索引 56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