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
  • 沈镇宙,邵志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4391964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乳腺癌(学科: 肿瘤学 学科: 进展) 乳腺癌 肿瘤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和普查 1

第一节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1

一、描述性研究 1

二、病因学研究 4

三、病理流行病学研究 9

第二节 乳腺普查 10

一、重要的早期发现方法——乳腺X线检查 11

二、其他普查方法 13

三、乳腺癌普查的评价方法 13

四、国外乳腺癌普查的结果 14

七、乳腺普查的推广原则 16

六、乳腺癌相关基因筛查 16

五、基于乳腺癌危险因素的普查结果 16

第二章 家族性乳腺癌 19

第一节 家族性乳腺癌的定义 19

第二节 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 20

一、BRCA-1和BRCA-2相关性乳腺癌 20

二、Li-Fraumeni综合征 25

三、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25

四、Cowden综合征 26

五、Peutz-Jeghers综合征 26

六、Muir-Torre综合征 26

二、评价携带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可能性的模型 27

一、评价危险度的经验性模型 27

第三节 危险因素的分析和评价 27

三、BRCA-1和BRCA-2突变携带者的恶性肿瘤发病危险度 29

四、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检测 31

第四节 普查 31

第五节 预防 32

一、化学预防 32

二、预防性乳腺切除术 34

三、预防性卵巢切除术 35

四、基因治疗 35

第三章 乳腺亚临床病灶穿刺活检现状 37

第二节 空芯针活检对于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的优势 38

第一节 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38

第三节 乳腺亚临床病灶活检的定位系统 40

第四节 X线立体定位空芯针活检 40

一、方法和步骤 41

二、诊断的准确性 41

三、临床应用价值 43

第五节 可能存在的问题 45

第四章 乳腺导管内镜的临床应用 47

第一节 乳管内视镜的结构和常规的检查方法 47

一、乳管内视镜的结构 47

二、乳管内视镜的检查方法 48

二、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内镜下表现 49

一、正常乳腺导管内视镜下表现 49

第二节 乳管内视镜下常见病变的表现 49

三、乳腺管内乳头状瘤和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内镜下表现 51

四、乳腺导管内癌的乳管镜下表现 53

第三节 乳管内视镜检查的并发症 54

一、乳管破裂 54

二、局部感染 54

第四节 乳管内视镜的临床应用指征和临床意义 54

第五章 乳腺癌病理学进展 56

第一节 乳腺组织学和乳腺癌的组织发生 56

一、细胞学诊断方法 57

第二节 乳腺癌的病理学诊断方法 57

二、组织学诊断方法 59

第三节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62

一、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概述 62

二、乳腺癌分类 63

三、乳腺癌大体分型 65

第四节 乳腺分叶状肿瘤 66

第五节 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 68

一、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68

二、乳腺癌的分期 70

第六节 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病理学因素 73

第一节 已确立的预后指标 79

一、乳腺癌的分期 79

第六章 乳腺癌的预后因素 79

二、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 81

三、乳腺癌的分级 85

四、其他组织病理学性质 87

五、雌、孕激素受体状况 87

六、DNA倍体情况 88

七、肿瘤增殖分数 89

第二节 一般公认的预后因素 90

一、癌基因 90

二、抑癌基因 92

三、与激素有关的因子 94

四、与浸润、转移有关的分子 95

五、其他因素 97

第七章 乳腺原位癌 101

第一节 导管内癌 101

一、流行病学 101

二、自然病程 102

三、病理 103

四、诊断 105

五、局部复发的预测因素 107

六、治疗 109

第二节 小叶原位癌 114

一、发病情况 114

三、诊断 115

四、自然病程和治疗 115

二、病理 115

第八章 乳腺癌保乳治疗 117

第一节 乳腺癌局部治疗方式的回顾及发展 117

第二节 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试验 119

第三节 保乳治疗的指征 121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121

二、钼靶X线摄片 122

三、乳房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122

四、患才自身的要求和愿望 122

二、关于手术切口 124

一、原发灶的广泛切除 124

第四节 保乳手术中的技术问题 124

三、其他 125

四、手术范围安全性的术中评估 125

五、腑窝清扫 125

第五节 保乳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126

一、放射治疗 126

二、辅助性全身治疗 127

第六节 保乳治疗后的局部复发 128

第七节 特殊情况下的保乳治疗 134

一、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保乳治疗 134

二、导管原位癌的保乳治疗 135

一、保乳治疗后评价患侧乳房美观程度的方法 138

第八节 保乳治疗后乳房美观程度的评价及影响因素 138

二、手术对乳房外形的影响 139

三、放射治疗对乳房外形的影响 139

四、化疗对乳房美观程度的影响 140

第九章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142

第一节 前哨淋巴结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 142

第二节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适应证 143

第三节 前哨淋巴结活检方式 144

一、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的前哨淋巴结活检 144

二、蓝色染料作为示踪剂的前哨淋巴结活检 145

三、放射性核素和蓝色染料作为示踪剂的前哨淋巴结活检 145

第四节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手术要点 145

第六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6

第五节 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淋巴结微转移癌 146

第七节 存在的问题 148

一、学习过程 148

二、注射方法 148

三、内乳淋巴结 148

四、前哨淋巴结冷冻切片检查 149

五、影响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性的因素 149

六、新辅助化疗 149

第八节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前景 149

第十章 原发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性全身治疗 151

第一节 辅助性全身治疗的试验研究及疗效评价方法 151

一、研究历史 151

二、辅助性全身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152

三、荟萃分析研究的结果 154

第二节 原发性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 155

一、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联合方案优于单药方案 155

二、蒽环类药物在辅助性化疗中的地位 155

三、辅助性化疗的时机 157

四、辅助性化疗的毒副作用 157

五、化疗持续的时间 158

六、辅助性化疗的剂量强度 159

七、辅助性化疗与放疗的顺序 160

第三节 原发性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 160

一、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和适应人群 160

三、内分泌治疗的毒副反应及其他对人体有益的作用 161

二、辅助性三苯氧胺治疗的时机 161

四、辅助性三苯氧胺治疗的持续时间 162

第四节 化疗与内分泌治疗相结合的辅助治疗 162

一、三苯氧胺与化疗相结合 162

二、化疗与卵巢去势相结合 163

第五节 其他全身性辅助治疗 164

第六节 关于是否采取辅助性全身治疗的临床决策方法 164

一、预后指标——重要的决策因素 164

二、严重的合并症与治疗的毒副作用——两种不利因素 166

三、我们的建议 168

第七节 男性原发性乳腺癌的辅助性全身治疗 169

第八节 小结与展望 169

第一节 新辅助化疗的实验室研究和两个肿瘤细胞学假说 171

第十一章 新辅助化疗在可切除的乳腺癌中的应用 171

一、切除原发灶后可以加速转移细胞的增殖 172

二、Goldie-Coldman假说 172

第二节 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起源 172

第三节 早期临床试验 173

第四节 米兰癌症研究所的试验结果 174

第五节 最近的随机化临床试验 178

第六节 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 180

一、新辅助化疗与保乳手术的关系 180

二、肿瘤对新辅助化疗药物的反应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81

三、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的关系 182

第七节 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在乳腺癌治疗的地位的挑战 183

四、新辅助化疗后化疗与放疗的次序 183

第二十章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186

第一节 概述 186

一、内分泌治疗简史 186

二、内分泌治疗的地位 186

第二节 雌激素作用与乳腺癌 188

一、ERα的结构和功能 188

二、ERβ 190

三、抗雌激素药物 190

第三节 乳腺癌的内分沁治疗分类 194

一、手术方法 194

二、内分泌药物治疗 195

第一节 诊断 209

第十三章 播散性乳腺癌的治疗 209

第二节 预后 210

第三节 治疗 211

一、治疗目的和基本步骤 211

二、常用的治疗方法 211

第四节 局部复发和特殊部位转移癌的治疗 220

一、局部复发的治疗 220

二、脑转移的治疗 222

三、肺转移的治疗 222

四、肝转移的治疗 223

五、骨转移的治疗 223

第五节 结语 224

第十四章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226

第一节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主要目的 226

第二节 原位癌的放射治疗 227

一、小叶原位癌 227

二、导管原位癌 227

第三节 浸润性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231

一、乳房切除术后的预防性放疗 231

二、乳房保留治疗和根治性放疗 236

第四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及其进展 240

一、乳房和胸壁的照射 240

二、区域淋巴结的照射 242

三、射野的衔接 243

四、肿瘤床加量的意义及技术 244

第五节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246

一、放射治疗与手术的配合 246

二、放射治疗与化疗的时间配合 247

第六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远期并发症及其预防 248

一、心血管并发症 248

二、肺部并发症 248

三、臂丛神经损伤 248

第七节 特殊类型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249

一、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249

五、第二肿瘤 249

四、上肢淋巴水肿 249

二、局部进展性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可行性 251

三、局部区域性复发的治疗 251

四、老年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253

第十五章 抗肿瘤药物新进展 257

第一节 概述 257

第二节 新的抗肿瘤药物 258

一、抗肿瘤烷化剂 259

二、未分类抗肿瘤烷化剂 259

三、铂类 259

四、抗代谢药物:新型抗叶酸药物 260

五、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61

七、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 262

六、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 262

八、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264

九、耐药逆转剂(RRA) 267

十、结语 267

第十六章 孔腺癌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270

第一节 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的作用机制 270

第二节 抗雌激素类药物 272

第三节 芳香酶抑制剂 275

第四节 脑垂体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283

一、戈舍瑞林的作用机制 283

三、临床研究 284

二、戈舍瑞林临床前实验研究 284

第五节 抗孕酮类药物 286

第六节 小结 287

第十七章 NSABP乳腺癌临床试验 289

第一节 治疗性试验 289

一、NSABP B-04和B-06试验 289

二、NSABP B-05和B-07试验 290

三、NSABP B-06和B-14试验 291

四、NSABP B-10试验 292

五、NSABP B-11和B-12试验 293

六、NSABP B-13和B-19试验 294

七、NSABP B-15和B-16试验 295

九、NSABP B-17和B-24试验 296

八、NSABP B-20试验 296

十、NSABP B-18试验 297

十一、NSABP B-22和B-25试验 298

十二、NSABP B-26试验 299

十三、NSABP正在进行的试验 299

第二节 预防性试验 300

一、NSABP P-1试验 300

二、NSABP P-2试验 300

第十八章 乳腺癌的化学预防 303

第一节 概述 303

一、乳腺癌化学预防的概念 303

二、乳腺癌化学预防的策略 303

一、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304

第二节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304

二、三苯氧胺 305

三、雷洛昔芬 312

第三节 非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药物 313

一、视黄醇类化合物 314

二、大豆及其提取物 315

第十九章 乳腺癌基础研究新进展 317

第一节 病因学与危险因素 317

一、外源因素 317

二、内源因素 318

第二节 癌前病变与多阶段演进发病模式的确立 319

一、相关基因的缺失或功能异常与癌前病变 319

二、乳腺癌多阶段演进的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模式 319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和癌的早期筛查手段 320

第四节 激素调节与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紊乱 321

一、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调控 321

二、激素受体检测在乳腺癌临床上的应用与重要性 321

第五节 细胞周期:增殖与调亡失衡 322

第六节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功能异常 323

一、肿瘤抑制基因与乳腺癌的家族性聚集 323

二、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基因改变及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相互影响 324

第七节 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325

一、肿瘤的血管生成 325

第八节 抗肿瘤新靶点新策略 326

二、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 326

第九节 乳腺癌的防治展望 327

一、乳腺癌的治疗 327

二、乳腺癌的预防 327

第二十章 维甲酸与乳腺癌 329

第一节 维甲酸及其分类 329

第二节 维甲酸受体与天然维甲酸 330

第三节 维甲酸受体在乳腺癌中的研究 331

一、维甲酸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331

二、维甲酸对乳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332

三、维甲酸受体与雌激素受体及其他受体的关系 335

第五节 新型维甲酸研究 336

一、4-HPR 336

四、维甲酸对乳腺癌的预防及治疗的研究 336

第四节 维甲酸的毒副作用 336

二、LGD1069 337

三、AHPN 338

第六节 结语 339

第二十一章 细胞凋亡与乳腺癌 343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概念 343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生物学特征 344

一、形态特征 344

二、生化代谢特征 345

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345

二、DNA降解分析 346

三、凋亡细胞的原位标记 346

一、形态学研究 346

第三节 研究细胞凋亡的方法学 346

四、流式细胞术 347

五、核酸内切酶的分析 347

第四节 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 347

一、bcl-2基因族 348

二、其他相关基因 354

第五节 细胞凋亡在乳腺癌发生、治疗中的研究 355

一、乳腺肿瘤发生与细胞凋亡 355

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细胞凋亡 355

三、乳腺癌化疗和细胞凋亡 356

四、乳腺癌颈后和细胞凋亡 356

一、雌激素受体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359

第二十二章 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调控 359

第一节 雌激素受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359

二、新的雌激素受体亚型——雌激素受体β 361

三、核受体共同调节蛋白 362

四、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362

五、雌激素受体的选择信号和雌激素非依赖性 363

六、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α基因型的改变 363

七、雌激素受体α的几种不同异构体 364

八、ERβ的异构体 365

九、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临床上的重要性 365

第二节 ER和PR的检测方法 365

一、配体结合法(ligand bind assay) 366

三、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367

二、单克隆抗体法 367

第三节 ER和PR的临床应用价值 368

一、进展期乳腺癌中,ER和PR对激素治疗效果的预测 369

二、ER和PR在预测辅助治疗疗效中的价值 370

三、ER阴性患者的治疗反应 370

四、受体状态界定 370

五、ER、PR的预后价值 371

六、化学预防 371

第二十三章 血管生成与乳腺癌 373

一、血管生成的过程 373

二、抗血管生成治疗 377

三、结语 379

第二十四章 癌基因HER-2与乳腺癌 381

第一节 HER-2的结构与特性 381

第二节 HER-2的检测方法 383

一、免疫组化检测法 383

二、荧光原位杂交法 384

三、聚合酶链反应 384

第三节 HER-2的预后评估价值 385

第四节 HER-2的治疗预测价值 387

一、内分泌治疗 387

二、化学治疗 388

第五节 针对HER-2的乳腺癌特异性治疗 392

一、herceptin 393

二、针对HER-2蛋白的主动免疫疫苗 395

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396

四、免疫-毒性复合物 399

第六节 展望 400

第二十五章 基因芯片在乳腺癌中的研究和应用 405

第一节 微阵列的分类 405

第二节 基因芯片在乳腺癌中的研究和应用 406

一、基因芯片在乳腺癌基因表达谱中的研究 406

二、基因芯片对于乳腺癌基因功能的研究 407

三、基因芯片对于肿瘤药物的筛选 408

四、乳腺癌基因突变的检测和肿瘤诊断 409

第三节 基因芯片的挑战与前景 40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