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急性冠脉综合征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吴素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753594389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202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冠状血管-综合征-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急性冠脉综合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 1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1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4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5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症的处理 8
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因基础 12
2.1 心肌梗死的孟德尔和非孟德尔遗传模式 12
2.2 心肌梗死易感基因的检测方法 12
2.3 血小板表面蛋白和酶类 14
2.4 与凝血和纤溶有关的因子类 15
2.5 与内皮功能相关的蛋白和酶类 16
2.6 与脂质代谢有关的酶和受体类 16
2.7 炎症细胞因子类 17
2.8 黏附分子类 17
2.9 基质调节蛋白类 17
2.10 其他组织因子 17
2.11 心肌梗死易感基因识别的意义和展望 18
3 冠状动脉炎症 21
3.1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炎症的触发机制 21
3.2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 23
3.3 炎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27
3.4 炎症介质及炎症标志物 30
3.5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介质 43
3.6 多种炎症标志物 45
3.7 动脉炎症的检测方法 46
3.8 以炎症为靶标的治疗策略 46
4 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破裂 51
4.1 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展过程 51
4.2 斑块破裂的前驱病变 52
4.3 斑块破裂的内在因素 52
4.4 斑块破裂的触发因素 58
4.5 斑块破裂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 60
5 血栓栓塞的病理生理机制 64
5.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栓形成 64
5.2 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 66
5.3 溶栓治疗与血栓形成 67
5.4 糖尿病病人的血栓形成 67
5.5 血栓形成的检测 67
5.6 血栓形成的预防 69
6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急诊室的早期识别 71
6.1 胸痛或胸部不适的原因 71
6.2 影响早期诊断的环节 72
6.3 胸痛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 74
7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急诊室的诊断及风险评估 76
7.1 胸痛中心——生命绿色通道 76
7.2 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处理原则 79
8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 87
8.1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87
8.2 不稳定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99
9 心脏肌钙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102
9.1 心脏肌钙蛋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02
9.2 心脏肌钙蛋白与心肌梗死的诊断 103
9.3 心脏肌钙蛋白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104
9.4 心脏肌钙蛋白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104
9.5 特殊情况下肌钙蛋白的应用 107
10 不稳定心绞痛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111
10.1 定义及分类 111
10.2 病理生理 113
10.3 临床表现 114
10.4 危险分层 117
10.5 药物治疗 120
10.6 血运重建治疗 127
1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11.1 病理生理 132
11.2 病史 133
11.3 体格检查 134
11.4 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35
11.5 诊断与鉴别诊断 138
11.6 治疗 139
11.7 并发症及处理 145
11.8 预后 148
12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150
12.1 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150
12.2 心脏性骤停的诊断 164
12.3 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 165
12.4 心脏骤停的预后评估 172
13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处理 175
13.1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识别 175
13.2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处理 177
14 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83
14.1 心肌梗死急性期冠状动脉造影 183
14.2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PCI 183
14.3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PCI 190
14.4 急性心肌梗死PCI中支架术 190
14.5 PCI辅助用药 191
14.6 PCI辅助装置 192
14.7 急性心肌梗死PCI的并发症 193
14.8 急性心肌梗死PCI的一般原则 193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和技术要点 196
15.1 多支冠脉病变治疗策略 197
15.2 多支冠脉病变介入治疗顺序 197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脉搭桥术 200
16.1 冠脉搭桥术的适应证 200
16.2 冠脉搭桥术禁忌证和危险因素 201
16.3 手术时机 201
16.4 围手术期处理 202
16.5 手术方式 202
16.6 搭桥血管的选择 204
16.7 冠状动脉搭桥的外科技术 205
16.8 提高手术效果的技术 206
16.9 术后并发症 207
16.10 冠脉搭桥术的疗效 210
17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纤维蛋白溶解剂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212
17.1 溶栓治疗历史回顾 212
17.2 溶栓治疗原理 212
17.3 溶栓治疗的病例选择和疗效标准 213
17.4 溶栓药物 214
17.5 溶栓药物的评价标准 225
17.6 溶栓治疗的改进措施 225
17.7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溶栓辅助药物 227
18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开放和组织再灌注 233
18.1 GUSTO-Ⅰ研究与梗死相关动脉开放 233
18.2 早期再灌注 234
18.3 完全再灌注 234
18.4 持续再灌注 235
18.5 有效再灌注的标志 235
18.6 抗栓辅助治疗 237
18.7 药物-侵入性策略与再灌注 237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 240
19.1 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机制 240
19.2 阿司匹林 241
19.3 ADP受体拮抗剂 247
19.4 噻氯匹定 247
19.5 氯吡格雷 250
19.6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 256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床边血小板功能检测 267
20.1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疗效 267
20.2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 268
20.3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存在的问题 269
20.4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药代动力学 269
20.5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监测 270
20.6 血小板受体激动剂 272
20.7 血小板功能检测 273
20.8 阿司匹林抵抗 278
20.9 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278
20.10 氯吡格雷抵抗的检测 278
2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 280
21.1 抗凝治疗 280
21.2 抗凝在STEMI治疗中的地位 284
21.3 抗血小板治疗 285
21.4 抗血小板在STEMI治疗中的地位 287
2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床边抗凝监测 293
22.1 合理的抗凝监测 293
22.2 传统的中心实验室检测存在的问题 294
22.3 床旁抗凝监测 295
22.4 监测普通肝素的设备 296
22.5 监测低分子肝素的设备 297
22.6 监测直接凝血酶拮抗剂的设备 298
22.7 溶栓评价系统及蛇毒凝血时间测试卡 299
22.8 PCI过程中ACT的监测 299
22.9 PCI过程中床边抗凝监测的临床研究 300
22.10 床边APTT监测的临床研究 302
23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306
23.1 泵功能衰竭 306
23.2 心源性休克 309
23.3 继发于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的心源性休克 312
23.4 右室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313
24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315
24.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及病理生理 315
24.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入院前的心律失常 316
24.3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心律失常 316
25 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及外科手术治疗 332
25.1 左室室壁瘤 332
25.2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 337
25.3 心室游离壁破裂 341
25.4 室间隔穿孔 342
2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347
26.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原理 347
26.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发展简史 347
26.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生理学效应 348
26.4 主动脉内反搏球囊的植入方法及管理 350
26.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350
27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调脂治疗 352
27.1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 357
27.2 斑块破裂和炎症反应 359
27.3 斑块的稳定 360
27.4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360
27.5 调脂治疗的目标 364
27.6 饮食治疗 368
27.7 运动 369
27.8 药物治疗 369
28 激光心肌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377
28.1 激光心血管重建术的分类 377
28.2 激光的光源种类和打孔特点 377
28.3 经皮心内膜激光心血管重建术(PTMR)适应证 377
28.4 经皮心内膜激光心血管重建术(PTMR)禁忌证 378
28.5 术前准备 378
28.6 操作方法 378
28.7 作用机制 378
28.8 展望 379
29 干细胞移植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381
29.1 干细胞移植的供体细胞类型 381
29.2 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 383
29.3 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机制 384
29.4 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 386
29.5 展望 388
30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脏康复 391
30.1 住院期心脏康复 391
30.2 出院前运动试验 394
30.3 出院后的心脏康复策略 396
31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简介 404
31.1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处理 404
31.2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内急救和治疗 405
31.3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 407
31.4 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复期处理及二级预防 410
31.5 处理好指南与临床实践的关系 412
32 急性心肌梗死的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 413
32.1 肺动脉漂浮(Swan-Ganz)导管 413
32.2 动脉压监测 419
32.3 中心静脉压监测 420
33 急性冠脉综合征常用药物 421
33.1 抗心肌缺血药物 422
33.2 抗血小板药物 430
33.3 抗凝药物 431
33.4 调脂药物 432
33.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33
33.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436
34 急性心肌梗死后微循环障碍的评估及治疗 444
34.1 无复流的定义 444
34.2 冠脉微循环的概念 444
34.3 冠脉微循环异常的病理生理 444
34.4 无复流的机制 445
34.5 冠脉微栓塞在无复流形成中的作用 446
34.6 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 448
34.7 检测微循环障碍的常用方法 448
34.8 微循环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 452
34.9 无复流的治疗 452
34.10 无复流的预防 456
34.11 展望 456
35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异同 458
35.1 定义和分类 458
35.2 病理生理 459
35.3 临床特征 461
35.4 药物治疗 463
35.5 临床预后 465
36 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检测与评估 468
36.1 易损斑块 468
36.2 易损斑块的检测技术 473
36.3 易损斑块检测方法的进展 482
36.4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483
37 核素显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485
37.1 心肌灌注显像 485
37.2 心脏功能测定 492
37.3 心肌代谢显像 495
38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449
38.1 急诊超声心动图 499
38.2 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缺血 500
38.3 超声定量评价心室壁运动状况的技术 502
38.4 心肌超声造影 504
38.5 药物负荷超声检测存活心肌 506
38.6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 507
38.7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 508
38.8 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 510
38.9 测定冠脉血流储备 510
38.10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511
39 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 514
39.1 流行病学 514
39.2 发病机制 516
39.3 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520
39.4 临床结局 521
39.5 防治策略 523
40 脑钠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538
40.1 B型利钠肽(BNP)简述 538
40.2 心肌缺血时BNP的病理生理 542
40.3 BNP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43
40.4 BNP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545
40.5 BNP对正常人群预后的预测价值 548
40.6 展望 548
41 炎症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551
41.1 炎症与动脉硬化性疾病 551
41.2 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554
41.3 CDC/AHA有关炎性标志物和心血管疾病的指南 566
42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方式的经济学分析 569
42.1 医疗卫生经济学分析的常用方法 569
42.2 卫生经济学分析的一些原则 570
42.3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措施的经济学分析 570
43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地区差异 576
43.1 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地区差异 576
43.2 地区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 579
43.3 临床转归的差异 580
43.4 影响开展介入治疗的原因 581
44 冠心病报告卡及质量控制 584
44.1 全面质量控制的概念 585
44.2 质量控制的方法 585
44.3 冠心病报告卡内容的设计 586
44.4 急性心肌梗死报告卡 587
44.5 冠状动脉成形术报告卡 588
44.6 质量控制结果的比较 588
44.7 影响质量控制数据结果的因素 588
44.8 网络为基础的报告卡系统 595
44.9 报告卡系统有助于改善结果吗 595
44.10 冠心病报告卡质量评价系统 595
44.11 冠心病报告卡质量评价系统的展望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