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氏乳腺肿瘤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树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5636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85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643页
- 主题词:乳腺癌-肿瘤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李氏乳腺肿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乳腺肿瘤防治研究进展 1
第二章 乳腺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5
第一节 乳腺的发生和发育 5
一、胚胎及胎儿期乳腺 5
二、新生儿期乳腺 6
三、幼儿期乳腺 6
四、青春期乳腺 6
五、性成熟期乳腺 6
六、妊娠期乳腺 7
七、哺乳期乳腺 7
八、哺乳后期乳腺 7
九、绝经及老年期乳腺 8
十、乳腺的发育异常 8
第二节 乳腺应用解剖学 9
一、乳腺的外部形态 9
二、乳腺的组织结构 9
三、乳腺的血管分布 11
四、乳腺的淋巴引流 12
五、乳腺及有关的神经分布 15
第三节 乳腺生理学 16
一、与乳腺生理变化有关的内分泌激素 16
二、乳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激素调节 19
三、月经周期乳腺变化的激素调节 19
四、泌乳的生理调节 19
第三章 乳腺肿瘤基础研究 21
第一节 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21
一、概述 21
二、乳腺癌的发生是多阶段事件 22
三、乳腺癌发生中遗传物质的变化 23
四、表观遗传与乳腺癌 26
五、乳腺癌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29
六、展望 32
第二节 基因芯片在乳腺癌分子诊断和预后分型中的应用 34
一、基因芯片的原理 35
二、乳腺癌相关基因筛选 35
三、乳腺癌预后的分子分型 36
四、化疗敏感性预测 36
五、基因芯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7
六、展望 37
第四章 乳腺肿瘤的实验研究 39
第一节 乳腺肿瘤实验研究简史 39
第二节 乳腺癌病因和发病研究 40
一、乳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40
二、乳腺癌细胞恶性变机理学说 43
第三节 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实验应用研究 45
一、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 45
二、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实验研究进展 45
三、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及作用研究 46
四、乳腺癌细胞与转移相关性的探讨 47
五、乳腺癌发展不同阶段血管生成变化与血管生成因子关系研究 48
六、调控乳腺癌血管生成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 49
七、其他影响乳腺癌血管形成的因子 51
第四节 实验性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51
一、基因表达谱芯片在小鼠乳腺癌组织中的基因差异性表达 51
二、Survivin及其相关基因在BCML-TA299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52
三、Bcl-2/Bax基因活性水平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在乳腺癌发展中的调节作用 53
四、乳腺癌细胞基质MMP-9和TIMP-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54
五、黏附分子CD44V6基因异常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54
六、乳腺癌凋亡过程中细胞内Ca2+的变化与Caspase3、Caspase8蛋白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55
第五节 实验性乳腺癌侵袭转移治疗的研究 55
一、可移植性BCML-TA299的抗癌药物敏感性实验 56
二、β-胡萝卜素对TA2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MA737影响的研究 56
三、中药(益补类、活血化瘀类)抑制小鼠乳腺转移癌模型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57
四、α-干扰素诱导小鼠MA737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其对小鼠MA737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57
五、912合并5-Fu对MA737乳腺癌的治疗比较 59
第六节 结语 59
第五章 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 62
第一节 乳腺胚胎发生及组织学 62
一、乳腺胚胎发生 62
二、乳腺组织学 62
三、不同生理阶段乳腺的变化 63
四、副乳腺 65
五、男性乳腺 65
第二节 乳腺肿瘤病理活检、冷冻切片检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 65
一、目前常用病理活检方法及适应证 65
二、冷冻切片检查 65
三、前哨淋巴结活检 70
第三节 乳腺良性上皮肿瘤 73
一、导管内乳头状瘤 73
二、乳头管腺瘤 74
三、腺瘤 75
四、乳头汗腺瘤样腺瘤 76
五、腺肌上皮瘤 76
六、多形性腺瘤 77
第四节 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的增生性病变 77
一、小叶上皮内瘤 77
二、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80
第五节 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 86
一、囊性增生病 86
二、小叶增生 88
三、腺病 88
四、纤维性病 90
第六节 乳腺癌前病变 91
一、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 91
二、不典型小叶增生 92
三、乳头状瘤病 92
四、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 92
第七节 乳腺癌 93
一、组织发生 93
二、扩展 93
三、大体分型 94
四、组织学诊断的主要依据 94
五、组织学分类 95
(一)非浸润性癌 95
(二)早期浸润性癌 98
(三)浸润性特殊型癌 98
(四)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101
(五)其他罕见癌 103
六、组织学分级 106
七、早期乳腺癌的病理学指征 106
八、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因素 106
九、化疗后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疗效评价 107
第八节 乳腺癌的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108
一、概况 108
二、ER、PR的检测方法 109
三、临床应用 110
第九节 乳腺癌标本全乳腺大切片检查及其应用 111
一、全乳腺大切片的制作与检查 111
二、临床应用 111
第十节 乳腺癌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临床应用 113
一、激素受体 113
二、c-erbB-2(HER-2) 113
三、PCNA/Ki67 114
四、p53基因 114
五、M4G3 114
六、细胞角蛋白(CK-19) 114
七、SMA/p63 114
第十一节 乳腺癌淋巴结隐性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 115
一、连续切片法检查 115
二、免疫组化法检测 115
三、分子生物学法检测 115
第十二节 乳腺标本的大体检查、取材及病理报告内容 116
一、乳腺标本的检查 116
二、淋巴结的检查和取材 116
三、标本切面观察 116
四、标本取材 116
五、病理报告内容 117
第十三节 纤维上皮性肿瘤 117
一、良性纤维上皮性肿瘤 117
二、恶性纤维上皮性肿瘤 119
第十四节 乳腺间叶肿瘤 121
一、良性间叶肿瘤 121
二、恶性间叶肿瘤 123
第十五节 乳腺转移性肿瘤 126
一、乳腺转移性肿瘤的来源和类型 126
二、鉴别诊断 126
三、预后及预测因素 126
第十六节 乳腺瘤样病变 127
一、导管扩张症 127
二、积乳囊肿 127
三、错构瘤 128
四、肉芽肿性乳腺炎 128
五、脂肪坏死 129
六、异物性肉芽肿 129
七、乳腺结核 130
八、泌乳期乳腺复旧不全 130
九、男性乳腺发育 130
十、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 131
附录1 我国乳腺肿瘤病理学分类(2001) 131
附录2 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 133
第六章 乳腺肿瘤的细胞学诊断 142
第一节 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 143
一、概述 143
二、乳头溢液的性状及意义 143
三、溢液采集方法 143
四、乳头溢液涂片的细胞学形态 143
五、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 145
第二节 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的临床应用 146
一、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的优缺点 146
二、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实用范围及合并症 147
三、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 147
第三节 乳腺肿块的针吸操作技术 148
一、针吸器械 148
二、针吸操作 148
三、针吸记录 149
四、涂片染色 149
第四节 乳腺常见良性病变的针吸细胞学诊断 149
一、乳腺针吸涂片的常见正常细胞 149
二、乳腺良性病变细胞学诊断 151
第五节 乳腺恶性病变的细针吸取细胞学 154
一、乳腺癌的细针吸取细胞学特点 154
二、乳腺其他恶性肿瘤针吸细胞学特点 158
三、立体定位针吸细胞学诊断微小癌 158
第六节 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的分级诊断 159
一、概述 159
二、乳腺细针吸取细胞学分级诊断命名及形态学标准 159
三、观察指标及意义 160
第七节 细胞学辅助诊断技术 161
一、AgNOR技术 161
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162
第七章 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 164
第一节 检查技术 164
一、X线检查 164
二、乳腺导管造影 169
三、CT检查 170
四、MRI检查 170
五、乳腺血管造影术 171
六、囊肿气造影术 172
第二节 正常乳腺影像学表现 172
一、正常乳腺的解剖结构 172
二、正常乳腺X线表现 173
三、正常乳腺CT表现 176
四、正常乳腺MRI表现 176
第三节 乳腺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177
一、乳腺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77
二、乳腺基本病变的CT表现 179
三、乳腺基本病变的MRI表现 180
第四节 乳腺感染性疾病影像学诊断 181
一、急性乳腺炎 181
二、慢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 182
三、乳腺结核病 183
第五节 乳腺增生性疾病影像学诊断 185
一、影像学表现 185
二、鉴别诊断 186
第六节 乳腺良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187
一、乳腺纤维腺瘤 187
二、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 191
三、乳腺脂肪瘤 192
四、乳腺错构瘤 193
五、乳腺腺脂肪瘤 194
六、乳腺淋巴管瘤 195
七、乳腺其他良性肿瘤 195
第七节 乳腺其他良性病变影像学诊断 196
一、浆细胞性乳腺炎 196
二、积乳囊肿 197
三、乳腺脂肪坏死 198
四、乳腺创伤 290
五、肉芽肿性乳腺炎 201
第八节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 202
一、乳腺癌影像学表现 202
(一)X线表现 202
(二)CT表现 208
(三)MRI表现 210
(四)特殊造影表现 215
二、乳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216
三、乳腺癌的几种特殊类型 218
(一)乳腺派杰病或癌性湿疹 218
(二)囊内乳头状癌,或乳头状癌,或乳头状囊腺癌 219
(三)黏液癌或胶样癌 219
(四)髓样癌 219
(五)硬癌 220
(六)炎性乳腺癌 220
(七)小叶癌 220
(八)导管内原位癌 220
(九)高分化腺癌 221
第九节 乳腺肉瘤影像学诊断 221
一、叶状囊肉瘤 221
二、恶性淋巴瘤 222
三、血管肉瘤 224
四、乳腺癌肉瘤 224
第十节 男性乳腺病变影像学诊断 225
一、男性乳腺肥大 225
二、男性乳腺癌 226
第十一节 乳腺肿瘤PET-CT诊断 228
一、PET显像及其原理 229
二、检查方法 229
三、PET-CT在肿瘤诊断中的优势 229
四、PET及PET-CT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30
(一)对乳腺癌原发灶的诊断 230
(二)临床分期 232
(三)对远处转移的检测 234
(四)预后评估及疗效观察 235
(五)肿瘤复发 236
第八章 乳腺肿瘤超声诊断 239
第一节 概述 239
第二节 乳腺超声诊断的优缺点 239
第三节 超声检查方法 240
一、检查方法 240
二、乳腺病变的超声定位 240
第四节 正常乳腺声像图表现 241
一、皮肤层 241
二、乳头 241
三、皮下脂肪层 241
四、腺体层 241
五、乳腺后间隙 241
六、胸壁 241
第五节 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242
第六节 良性病变声像图表现 242
一、增生性病变 242
(一)囊性增生病 242
(二)小叶增生 243
(三)乳腺腺病 243
二、瘤样病变(导管扩张症、积乳囊肿、肉芽肿性乳腺炎、脂肪坏死、乳腺结核) 244
(一)乳腺导管扩张症 244
(二)积乳囊肿 244
(三)脂肪坏死 244
(四)乳腺炎症 245
三、良性肿瘤 245
(一)腺纤维瘤 245
(二)大导管内乳头状瘤 246
(三)脂肪瘤 246
(四)错构瘤 247
(五)其他良性肿瘤 247
(六)丰乳 247
第七节 乳腺恶性肿瘤声像图表现 248
一、超声表现 248
二、乳腺良、恶性病变声像图的鉴别 249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49
四、几种常见乳腺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249
(一)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 249
(二)浸润性导管癌 250
(三)髓样癌 250
(四)单纯癌 251
(五)黏液腺癌 252
(六)硬癌 252
(七)乳头状癌 252
(八)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252
(九)派杰病或湿疹样乳腺癌(乳头Paget's disease) 253
(十)恶性叶状肿瘤(叶状囊肉瘤)的声像图表现 254
五、乳腺癌转移的超声表现 254
第八节 男性乳腺病变 255
第九节 介入性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256
一、超声引导下乳腺病变的穿刺活检 256
二、超声引导乳腺癌射频消融技术的应用 256
第九章 乳腺癌隐匿转移癌的检诊 258
第一节 生物学诊断 258
一、微转移的概念 258
二、微转移的检测对象 258
三、微转移的检测方法 259
四、微转移检测的特异性标志 260
五、乳腺癌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260
(一)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 260
(二)骨髓微转移预后预测 261
(三)以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作为保乳术式选择的依据 261
(四)外周血微转移检测动态监测治疗疗效 262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62
七、展望 263
第二节 乳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性核素诊断 264
一、乳腺癌骨转移的生物学基础 264
二、骨转移非核医学影像诊断 265
三、核素骨显像诊断 265
(一)原理 265
(二)病例选择 265
(三)骨转移的常见影像 265
(四)临床骨转移癌灶的诊断 266
(五)各期乳腺癌的骨转移阳性率 266
(六)鉴别诊断 266
(七)与X线检查比较 267
四、结语 267
第十章 激素受体与乳腺癌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第二节 雌激素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270
一、ER-α的结构与功能 270
二、ER-β 271
三、ER的变异体和突变体 271
第三节 雌激素受体的分布及表达 271
一、ER的分布 271
二、ER的表达 272
第四节 激素受体的检测 273
一、生化检测法 273
二、免疫组织化学法 273
第五节 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73
第十一章 乳腺肥大与类瘤疾病 276
第一节 女性乳腺肥大症 276
第二节 男性乳腺肥大症 278
第三节 乳腺导管扩张症 281
第四节 乳腺脂肪坏死 284
第五节 乳腺结核病 285
第十二章 乳腺增生性改变及癌前病变 288
第一节 乳腺增生性改变 288
一、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改变 288
二、乳痛症 289
(一)乳痛症的分类 289
(二)乳痛症的病因 289
(三)乳痛症的评价 290
(四)乳痛症的处理 291
三、乳腺囊性增生性改变 291
第二节 癌前病变 293
一、概述 293
二、全乳腺大切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病理学研究 293
三、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294
四、小结 296
第十三章 乳腺良性肿瘤 298
第一节 乳腺腺纤维瘤 298
第二节 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 300
一、病理改变 300
二、临床表现 30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301
四、治疗 302
第三节 乳腺其他良性肿瘤 302
一、乳头管腺瘤 302
二、乳腺腺瘤 303
三、乳腺错构瘤 303
四、乳腺脂肪瘤 304
五、乳腺平滑肌瘤 305
六、乳腺血管瘤 305
七、乳腺颗粒细胞瘤 306
八、乳腺神经纤维瘤 306
九、乳腺良性间叶细胞瘤 307
十、乳腺纤维组织细胞瘤 308
十一、乳腺良性血管外皮细胞瘤 308
十二、乳腺淋巴管瘤 309
第十四章 乳腺癌流行病学 311
第一节 乳腺癌流行现状 311
一、发病率地区差异 311
二、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 314
三、乳腺癌位次的变化 315
四、乳腺癌发病率变化趋势 316
第二节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317
一、遗传因素 318
二、环境因素 318
第三节 乳腺癌分子流行病学 320
一、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概述 320
二、乳腺癌易感性 321
(一)癌基因 321
(二)抑癌基因 321
(三)易感基因 322
三、乳腺癌分子流行病学与预防策略 322
第十五章 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 325
第一节 概述 325
第二节 BRCA1和BRCA2 326
一、基本结构 326
二、突变的人群分布 326
三、生物学功能与发病机制 327
四、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预后 327
五、患病风险 328
第三节 TP53 328
第四节 ATM 329
第五节 PTEN 329
第六节 Peutz-Jeghers综合征 330
第七节 其他与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相关的基因 330
第八节 预防 330
一、预防性乳腺切除 330
二、预防性卵巢切除 331
三、化学预防 331
第十六章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333
第一节 病史 333
第二节 乳腺检查 334
第三节 乳腺癌临床表现 336
第四节 乳腺癌诊断 339
第十七章 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TNM分期 341
第一节 TNM分期的一般原则 341
第二节 TNM定义及分期 342
第十八章 乳腺癌早期发现 344
第一节 概述 344
第二节 早期乳腺癌的现代概念 345
第三节 早期发现临床实施 345
一、乳腺癌筛查 345
二、乳腺自查与临床诊查相结合 345
三、展望 347
第十九章 乳腺癌综合治疗 348
第一节 外科治疗 348
一、乳腺癌仿根治术 348
二、乳腺癌保乳手术 349
三、前哨淋巴结(SLN)切除术 350
第二节 化疗 350
一、新辅助化疗 350
二、辅助化疗 352
第三节 内分泌治疗 353
一、内分泌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353
二、内分泌治疗实施原则 353
(一)手术或药物去势 353
(二)内分泌药物治疗 353
第四节 放射治疗 355
第五节 靶向治疗 356
第六节 免疫治疗 357
一、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357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 357
第二十章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359
第一节 放射治疗进展概况 359
第二节 放射治疗的物理学基础 360
一、放射治疗的射线来源 360
(一)放射性同位素 360
(二)早期的X线治疗设备 362
(三)Co-60γ射线治疗机 362
(四)各种类型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及高能电子束 362
二、辐射计量单位及测量方法 363
(一)放射性活度 363
(二)辐射量定义和单位 363
(三)辐射剂量测量方法 364
三、放射治疗剂量学基本概念 364
第三节 放射治疗生物学基础 365
一、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射线的反应 365
(一)正常组织对射线的反应 365
(二)肿瘤组织对射线的反应 366
二、影响放射敏感性的生物学因素 367
(一)细胞增殖周期 367
(二)氧效应 367
(三)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368
(四)其他因素 368
三、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剂量 369
(一)放射耐受剂量标准 369
(二)正常组织放射耐受性 370
四、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 370
第四节 远距离放射治疗 371
一、常用外照射技术 371
(一)常用照射野设计 371
(二)楔形过滤板 372
二、常用各种能量射线的等剂量分布曲线 373
(一)深部X线及γ线(Co-60)和高能X线两维的剂量分布 373
(二)照射野面积对等剂量曲线分布的影响 374
(三)电子线的等剂量分布 374
第五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 375
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进展 375
二、后装技术 376
三、近距离放射治疗种类 376
(一)腔内或管内照射技术 376
(二)组织间插植照射技术 376
(三)手术中置管行术后放疗 376
(四)贴敷治疗 376
第六节 放射治疗临床应用 377
一、放射治疗的种类 377
(一)根治性放疗 377
(二)姑息性放疗 377
(三)预防性放疗 377
(四)治疗性放疗 377
(五)术前放疗 378
(六)术后放疗 378
二、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 379
(一)根治术后放疗原则 379
(二)根治术后放疗常用照射野 379
(三)内乳区放射治疗进展 382
三、保留乳房手术后的全乳放疗 383
(一)保乳术后的全乳放疗的必要性 384
(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原则 384
(三)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的实施 385
四、保乳术后的部分乳腺放疗 386
(一)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的理论依据 386
(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方法 386
(三)施行部分乳腺放疗病人选择标准 387
(四)实行部分乳腺放疗对外科手术的要求 387
(五)简要概括部分乳腺放疗的几篇文献 387
(六)部分乳腺放疗的现状和思考 388
五、晚期和复发乳腺癌的放疗 388
(一)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疗 388
(二)复发乳腺癌的放疗 389
(三)乳腺癌血行转移的治疗 389
(四)放疗反应及放疗并发症 390
第七节 放射治疗的实施步骤 391
一、疗前准备 391
二、制定放疗计划 391
三、放疗计划的实施 392
第二十一章 乳腺癌化学治疗 395
第一节 化学药物治疗 395
一、化疗的生物学基础 395
(一)细胞周期 395
(二)癌细胞群的组成 396
(三)决定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 396
(四)癌的生长特性 396
二、抗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396
(一)细胞增殖动力学分类 397
(二)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397
三、治疗乳腺癌常用抗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 398
(一)烷化剂 398
(二)抗代谢药物 398
(三)植物来源的抗癌药物 400
(四)抗肿瘤抗生素 401
(五)铂类化合物 402
(六)激素类药物 403
四、乳腺癌术后辅助性化疗 403
(一)研究进展概况 403
(二)辅助化疗方案 403
(三)辅助化疗的时机 404
(四)男性乳腺癌的辅助性化疗 406
(五)赫赛汀在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地位 406
(六)展望 407
五、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407
(一)进展概况 407
(二)临床试验结果 407
(三)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 408
(四)发展趋势 409
六、转移性乳腺癌的化学治疗 409
(一)化疗药物对生存期和临床症状的改善 409
(二)复发方式和时间 409
(三)常用的化疗药物及方案 410
(四)最佳化疗的时限问题 417
第二节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418
一、内分泌治疗的历史回顾 418
二、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及其他 419
三、内分泌治疗的方法 420
(一)手术治疗 420
(二)放射治疗 421
(三)药物治疗 421
四、内分泌治疗的应用 424
(一)晚期ER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424
(二)可手术ER阳性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 424
( )ER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425
五、临床研究结果及现状 425
六、小结与展望 426
第三节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427
一、概述 427
二、HER-2基因的研究进展 427
三、赫赛汀的研究进展 429
第四节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 431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431
二、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及回输 432
三、大剂量化疗的实施及移植后的防护 432
四、造血干细胞联合大剂量化疗对乳腺癌的临床应用 433
(一)对乳腺癌HDCT的剂量强度的认识 433
(二)大剂量化疗在高危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434
(三)HDCT在转移性乳腺癌解救治疗中的应用 435
(四)乳腺癌HDCT研究带来的思考 436
第二十二章 乳腺癌的生物治疗 444
第一节 乳腺癌生物治疗的主要途径 445
第二节 乳腺癌生物治疗的主要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446
一、抗体治疗 446
二、细胞因子治疗 447
三、过继免疫治疗 448
(一)TIL细胞 448
(二)CIK细胞 448
(三)Xcellerated T细胞 449
四、肿瘤疫苗治疗 449
(一)自体或同种异体肿瘤细胞疫苗 449
(二)多肽疫苗 450
(三)肿瘤核酸疫苗 450
(四)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450
(五)树突状细胞疫苗 450
五、基因治疗 451
(一)基因治疗的策略 451
(二)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 451
(三)肿瘤基因治疗现阶段常用方法 452
六、免疫化疗 453
七、免疫放疗 453
八、展望 453
第二十三章 乳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56
第一节 概述 456
第二节 中医中药治疗 457
一、病因病机 457
二、中医药治疗 457
(一)辨证论治 457
(二)单方验方治疗 459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459
第四节 展望 460
第二十四章 乳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462
第一节 恶性肿瘤骨转移概述 463
第二节 癌性骨疼痛 463
第三节 治疗方式的选择 464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 465
第五节 153Sm-EDTMP的应用研究 466
一、153Sm-EDTMP的吸收剂量 466
二、153Sm-EDTMP的临床应用 466
三、153Sm-EDTMP的止痛作用 467
四、153Sm-EDTMP对骨肿瘤的治疗作用 467
五、153Sm-EDTMP治疗与放疗的比较 468
六、骨骼以外的致疼因素 468
第二十五章 不同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469
第一节 早期乳腺癌 469
一、导管内癌 469
二、小叶原位癌 477
三、乳头派杰病 480
四、早期浸润性癌 483
五、乳腺微小癌 485
第二节 浸润性特殊型乳腺癌 490
一、腺样囊性癌 490
二、鳞状细胞癌 492
三、高分化腺癌 494
四、黏液腺癌 496
五、乳头状癌 497
第三节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 499
一、单纯癌 499
二、浸润性小叶癌 501
三、髓样癌 504
四、硬癌 505
五、大汗腺样癌 506
第四节 其他类型乳腺癌 508
一、炎性乳腺癌 508
二、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 510
三、隐性乳腺癌 511
四、副乳腺癌 513
五、双侧乳腺癌 514
六、分泌型乳腺癌 517
第二十六章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 523
第一节 前言 523
第二节 常用的预后因素 525
一、腋淋巴结情况 525
二、肿瘤大小 526
三、肿瘤的组织学及核分级 526
四、病理组织学分型 527
五、肿瘤增殖率指标 527
六、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状况 529
七、生长因子受体 530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530
(二)HER-2/neu 531
八、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 531
九、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死亡的指标 532
(一)抑癌基因p53 532
(二)Bcl-2家族 532
十、其他预后因子 533
第三节 小结 533
第二十七章 乳腺其他恶性肿瘤 535
第一节 叶状囊肉瘤 535
一、命名 535
二、流行病学 535
三、病因学 536
四、临床表现 536
五、辅助检查 536
六、病理组织学检查 536
七、遗传学改变 537
八、复发和转移 538
九、治疗和预后 538
第二节 淋巴造血组织恶性肿瘤 541
一、乳腺恶性淋巴瘤 541
二、乳腺白血病性浸润 543
三、髓外浆细胞瘤 544
第三节 乳腺癌肉瘤 546
一、概述 546
二、组织来源 546
三、临床表现 546
四、肉眼和镜下病理学特点 546
五、临床处理及预后 547
第四节 乳腺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548
一、间质肉瘤 548
二、血管肉瘤 548
三、乳腺切除术后淋巴管肉瘤 549
四、血管外皮肉瘤 550
五、纤维肉瘤 550
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551
七、脂肪肉瘤 552
八、软组织恶性巨细胞瘤 552
九、平滑肌肉瘤 553
十、横纹肌肉瘤 553
十一、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554
十二、骨肉瘤及软骨肉瘤 554
第二十八章 男性乳腺癌 556
一、发病情况 556
二、发病因素 556
三、病理类型 557
四、临床表现 557
五、辅助检查 557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557
七、治疗 557
八、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558
第二十九章 乳房重建成形术 560
第一节 概述 560
第二节 乳房重建发展简史 560
第三节 病例选择 561
一、适应证 561
二、禁忌证 561
第四节 乳房重建的时机 561
第五节 自体组织乳房重建 562
一、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 562
二、背阔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术 566
三、乳头乳晕重建 569
四、自体组织乳房重建对乳腺癌手术及术后治疗的影响 571
第六节 重建乳房的修整 572
一、重建乳房体积的修整 572
二、重建乳房位置的修整 572
三、延期乳头乳晕重建 572
第七节 乳房重建术后外观评价标准 572
第八节 结果 572
第九节 展望 573
第三十章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575
第一节 术后护理 575
一、护理常规 575
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576
第二节 康复护理 577
一、功能锻炼 577
二、康复指导原则 578
三、功能评估 578
四、仪器理疗 579
五、义乳配置 580
六、疗效评定 580
第三节 心理康复 581
一、手术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康复 581
二、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 581
三、家庭生活指导 582
四、成立乳腺癌患者康复护理学会 582
第三十一章 乳腺肿瘤患者的随访 583
第一节 概述 583
第二节 乳腺肿瘤患者的随访 583
一、随访工作流程 583
二、常规随访范围 584
三、随访的时间和期限 584
四、医疗专题随访 584
五、随访方式 584
第三节 乳腺癌随访资料的统计与应用 585
第四节 提高随访率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