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3418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034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10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3
第一章 临床实验室管理概论 3
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的定义、作用和功能 3
第二节 临床实验室管理特性 4
第三节 临床实验室管理过程 6
第四节 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政府行为 8
第五节 临床实验室认可 11
第六节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概论 13
第七节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21
第八节 质量管理文件编写 27
第二章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要素 39
第一节 分析前质量保证 39
第二节 临床实验室检测系统、溯源及不确定度 47
第三节 临床检验方法评价 58
第四节 质量控制基础 74
第五节 室内质量控制 82
第六节 室间质量评价 99
第七节 分析后质量保证 113
第二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 121
第一章 临床血液一般检验 121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121
一、静脉采血法 121
二、毛细血管采血法 122
三、抗凝剂的选用 122
四、血涂片制备 123
五、血涂片染色 123
第二节 血红蛋白测定 124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124
二、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LS-Hb)测定法 125
第三节 红细胞计数 126
第四节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127
第五节 红细胞比容测定 128
一、毛细管法 128
二、温氏管法 129
第六节 三种红细胞参数平均值的计算 129
第七节 网织红细胞计数 130
一、试管法 131
二、Miller窥盘计数法(ICSH推荐) 131
第八节 白细胞计数 132
第九节 白细胞分类计数 133
【附1】外周血正常几种类型白细胞形态学特点 134
【附2】常见形态异常的白细胞 135
第十节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136
第十一节 血小板计数 136
一、目视计数法 136
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 137
第十二节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137
第十三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143
一、魏氏(Westergerm)测定法 143
二、自动血沉仪测定法 143
第二章 骨髓细胞检查 145
第一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145
一、骨髓象检查的步骤 145
二、各系统骨髓细胞形态特征 146
三、骨髓象检查的分析与报告 152
四、骨髓象检查的临床意义 154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154
一、过氧化物酶(POX,MPO)染色 154
(一)ICSH推荐法 154
(二)氧化WG-KI法 155
二、酯酶染色 156
(一)氯乙酸AS-D萘酚酯酶(CAE)染色(ICSH推荐法) 156
(二)α-乙酸萘酚酯酶(α-NAE)染色(偶氮偶联法) 156
(三)酸性α-乙酸萘酚酯酶(ANAE)染色(ICSH推荐法) 157
三、磷酸酶染色 158
(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158
(二)酸性磷酸酶(ACP)染色(偶氮偶联法) 158
四、糖类染色 159
(一)过碘酸-Schiff反应(PAS) 159
(二)阿利新蓝(alcian blue)染色(改良Lison法) 160
(三)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染色 161
五、脂类染色 161
(一)苏丹黑B(SBB)染色(ICSH推荐法) 161
(二)油红O(ORO)染色 162
六、铁染色 162
第三章 贫血的检查 164
第一节 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164
一、溶血性贫血的过筛试验 164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邻-甲联苯胺法) 164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165
(三)尿含铁血黄素检测(普鲁士蓝反应法) 167
(四)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 167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 168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68
(二)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169
(三)红细胞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170
(四)红细胞膜蛋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171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查 173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173
(二)抗坏血酸-氰化物试验 174
(三)Heinz小体(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 174
(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 175
(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175
(六)丙酮酸激酶(PK)荧光斑点试验 178
(七)丙酮酸激酶活性测定 179
四、血红蛋白异常的检查 180
(一)血红蛋白(Hb)溶液的制备 180
(二)微量醋酸纤维素膜血红蛋白电泳检测 180
(三)异常血红蛋白定量测定 182
(四)血红蛋白pH6.5电泳检测 182
(五)HbA2醋酸纤维膜电泳定量测定 182
(六)HbA2微量柱层析法定量测定 183
(七)碱变性试验 184
(八)血红蛋白F酸洗脱试验 185
五、不稳定血红蛋白过筛试验 185
(一)异丙醇试验 185
(二)热不稳定试验 186
(三)血红蛋白H包涵体检查 186
六、血红蛋白异常的其他检查 186
(一)红细胞镰变(HbS)试验 186
(二)HbS溶解度试验 187
(三)血红蛋白C试验 187
(四)Hb肽链分析(尿素裂解法) 188
(五)Hb吸收光谱测定 188
(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 189
七、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检查 190
(一)蔗糖水溶血试验 190
(二)酸溶血试验(Ham试验) 191
(三)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192
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验 192
(一)抗球蛋白试验(AGT) 192
(二)冷凝集素试验 193
(三)冷热溶血试验 193
第二节 造血原料缺乏性贫血的检查 194
一、缺铁性贫血的检验 194
(一)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194
(二)血清铁测定 194
(三)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 195
(四)血清铁蛋白测定 195
(五)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195
(六)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196
二、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的检测 196
(一)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 196
(二)血清维生素B12测定 196
第四章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197
第一节 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 197
一、出血时间测定(BT,模板式刀片法) 197
二、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查 197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vWF:Ag,ELISA法) 197
(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测定(vWF:Rco,比浊法) 198
(三)6-酮-前列腺素F1α测定(6-酮-PGF1α,ELISA法) 199
(四)凝血酶调节蛋白活性测定(TM:A,发色底物显色法) 199
(五)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原测定(TM:Ag,放射免疫法) 200
第二节 血小板的功能与抗体检查 201
一、血小板功能的检查 201
(一)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玻珠柱法和玻璃滤器法) 201
(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比浊法) 202
(三)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测定(ELISA法) 203
(四)血浆P-选择素测定(ELISA法) 203
(五)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PF3aT,复钙时间法) 204
(六)血块收缩试验(CRT,血浆法,定量法) 205
(七)血栓素B2测定(TXB2,放射免疫法) 206
(八)11-脱氢-血栓素B2测定(11-DH-TXB2,ELISA法) 207
二、血小板抗体检查 207
(一)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PAIgG、PAIgA、PAIgM,ELISA法) 207
(二)血小板寿命测定(TXB2,放射免疫法) 208
(三)抗心磷脂抗体测定(ELISA法) 209
第三节 凝血系统的检查 209
一、凝血因子筛选试验 209
(一)全血凝固时间测定(CT,凝固法) 209
(二)活化凝血时间测定(ACT,凝固法) 210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凝固法) 210
(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一期法) 211
(五)凝血因子Ⅷ定性试验(FⅧ,凝血块溶解法) 212
二、凝血因子活性检查 212
(一)凝血因子Ⅷ(FⅧ:C)、Ⅸ(FⅨ:C)、Ⅺ(FⅪ:C)、Ⅻ(FⅫ:C)的活性测定(一期法) 212
(二)凝血因子Ⅱ(FⅡ:C)、Ⅴ(FⅤ:C)、Ⅶ(FⅦ:C)、Ⅹ(FⅩ:C)的活性测定(一期法) 213
三、凝血因子Ⅷ/Ⅸ抗原测定(FⅧ:Ag/FⅨ:Ag,免疫火箭电泳法) 214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g) 215
(一)Clauss法(凝血酶法) 215
(二)酶联免疫分析法 215
五、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测定(sFMC,ELISA法) 216
第四节 抗凝系统的检查 216
一、抗凝血酶测定 216
(一)抗凝血酶抗原含量测定(AT:Ag,ELISA法) 216
(二)抗凝血酶活性测定(AT:A,发色底物显色法) 217
二、蛋白C系统测定 218
(一)蛋白C抗原测定(PC:Ag,免疫火箭电泳法) 218
(二)蛋白C活性测定(PC:A,发色底物显色法) 218
三、蛋白S抗原测定(PS:Ag,免疫火箭电泳法) 219
四、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TAT,ELISA法) 219
第五节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查 221
一、抗凝物质筛选试验 221
(一)复钙交叉试验 221
(二)凝血酶时间延长的甲苯胺蓝纠正试验(游离肝素时间测定) 221
二、血浆肝素浓度测定(发色底物显色法) 221
三、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 222
四、Lupo试验和Lucor试验 224
第六节 纤溶系统的检查 224
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ELT,加钙法) 224
二、纤溶活性的检查 225
(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测定(t-PA:A,发色底物显色法) 225
(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测定(t-PA:Ag,ELISA法) 226
(三)纤溶酶原活性测定(PLG:A,发色底物显色法) 227
(四)纤溶酶原抗原测定(PLG:Ag,ELISA法) 227
(五)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活性测定(PAI-1:A,发色底物显色法) 228
(六)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抗原测定(PAI-1:Ag,ELISA法) 228
(七)α2-抗纤溶酶活性测定(α2-AP:A,发色底物显色法) 229
(八)α2-抗纤溶酶抗原测定(α2-AP:Ag,ELISA法) 230
(九)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PAP,ELISA法) 231
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检查 232
(一)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凝固法) 232
(二)凝血酶时间测定(TT,凝固法) 232
(三)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FDP,胶乳凝集法) 233
(四)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FDP,ELISA法) 233
(五)D-二聚体定性试验(D-D,胶乳凝集法) 234
(六)D-二聚体定量测定(D-D,ELISA法) 234
第七节 血液流变学检查 235
一、全血黏度测定 235
(一)毛细管黏度计法测定 236
(二)旋转式黏度计法测定 236
二、血浆黏度测定(毛细管黏度计法) 236
三、红细胞聚集性测定(红细胞沉降法) 237
四、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237
(一)黏性检测法 237
(二)微孔滤过法 238
五、红细胞表面电荷测定(红细胞电泳法) 239
六、与血液流变学有关的其他检查 239
七、血液流变学检查的影响因素 239
八、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40
第五章 血液寄生虫检查 242
第一节 疟原虫检查 242
第二节 微丝蚴检查 243
第三节 回归热螺旋体检查 244
第四节 黑热病利-朵氏体检查 244
第五节 弓形虫检查 245
第六章 血型血清学检查 246
第一节 ABO血型鉴定 246
一、ABO血型鉴定 246
二、A1和A2亚型鉴定 248
三、其他A亚型鉴定 249
四、B亚型鉴定 249
第二节 Rh血型鉴定 249
一、Rh血型鉴定 249
二、弱D(weak D)型鉴定 251
第三节 其他血型鉴定 252
一、MN血型鉴定 252
二、P血型鉴定 252
第四节 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查方法 253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253
二、唾液中HAB血型物质测定 254
三、吸收试验 255
四、放散试验 256
五、IgG抗A(B)测定 257
六、凝聚胺(Polybrene)试验 258
第五节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 258
一、筛查方法 258
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的判读 261
三、抗体筛查试验结果的解释 261
第六节 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 262
第七节 交叉配血试验 262
一、交叉配血方法 262
二、交叉配血试验中的不配合问题 264
第八节 微柱凝胶试验 264
第九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查 266
一、ABO HDN血型血清学检查 266
二、Rh HDN血型血清学检查 268
三、患儿换血的准备 270
第三篇 临床体液检验 275
第一章 尿液检验 275
第一节 尿液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275
一、尿液收集 275
二、尿液防腐与保存 276
三、检验后尿液标本的处理 276
第二节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276
一、尿量 276
二、尿液颜色 276
三、尿液透明度 277
四、尿液酸碱度 277
五、尿液比密 277
第三节 尿液渗量测定 278
第四节 尿液化学检查 279
一、尿蛋白质定性试验 279
二、尿蛋白质定量测定 281
三、尿本-周氏蛋白定性试验 281
四、尿肌红蛋白定性试验 282
五、尿血红蛋白定性试验 283
六、尿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 283
七、尿葡萄糖定性试验 284
八、尿葡萄糖定量测定 285
九、尿酮体定性试验 285
十、尿乳糜定性试验 286
十一、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287
十二、尿胆原定性试验 287
十三、尿紫胆原定性试验 288
十四、尿苯丙酮酸定性试验 289
十五、尿亚硝酸盐定性试验 289
十六、尿白细胞酯酶定性试验 290
十七、尿维生素C定性试验 290
十八、尿液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290
十九、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应注意的问题 291
二十、使用尿液干化学试带应注意的问题 291
第五节 尿沉渣检查 293
一、规范化尿沉渣检查 293
二、自动化尿有形成分检查 296
三、1小时尿沉渣计数 296
四、尿有形成分形态学特点 297
【附】尿中颗粒计数参考方法 299
第六节 妊娠试验 300
一、金标抗体检测法 300
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双位点免疫酶分析法) 300
第七节 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 301
莫氏(Mosenthal)浓缩稀释试验 301
第二章 粪便检查 302
第一节 粪便标本收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302
第二节 检验后粪便标本的处理 302
第三节 一般性状检查 302
一、颜色 302
二、性状 303
三、寄生虫虫体 303
第四节 粪便显微镜检查 303
一、直接涂片镜检 303
二、直接涂片镜检细胞的临床意义 303
三、虫卵及原虫直接检查法 304
四、虫卵及包囊浓聚法 305
五、寄生虫幼虫孵育法 307
六、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法 308
七、肛门周围寄生虫检查法 308
八、粪便寄生虫形态学特点 309
第五节 粪便隐血试验 310
一、免疫学检测法 310
二、试带法 311
三、邻联甲苯胺法 311
第三章 体液及排泄物检查 312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312
一、标本处理 312
二、一般性状检查 312
三、蛋白定性试验 312
四、有形成分检查 313
五、细菌直接涂片检查 314
六、真菌检查——新型隐球菌检查 314
七、脑脊液分光分析法检查 314
第二节 浆膜腔积液检查 315
一、标本收集 315
二、一般性状检查 315
三、浆膜黏蛋白定性试验 315
四、总蛋白定量及白蛋白定量测定 315
五、乳酸脱氢酶测定 316
六、腺苷脱氨酶测定 316
七、铁蛋白测定 316
八、癌胚抗原测定 316
九、溶菌酶测定 316
十、显微镜检查 316
十一、染色体检查 316
十二、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 317
十三、非癌性与癌性积液的鉴别 317
第三节 滑膜液检查 318
一、标本收集 318
二、检查内容 318
三、临床意义 319
第四节 精液检查 319
一、标本收集 319
二、一般性状检查 319
三、精子存活率 320
四、精子活力 321
五、精子计数 321
六、精子形态观察 321
七、精子凝集 322
八、非精子细胞 322
九、其他成分 322
十、参考区间 323
十一、临床意义 323
第五节 前列腺液检查 323
第六节 阴道分泌物检查 324
一、清洁度 324
二、滴虫检查 324
三、霉菌检查 324
四、线索细胞及胺试验 324
第七节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324
一、标本收集处理 324
二、常规染色方法 325
三、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细胞学过筛检查 327
第八节 胃液检查 329
第九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及胆汁检查 330
第十节 痰液检查 331
第四篇 临床化学检验 337
第一章 蛋白质测定 337
第一节 血清总蛋白测定 337
一、双缩脲常规法 337
二、双缩脲比吸光度法 338
第二节 血清白蛋白测定 339
一、溴甲酚绿法 339
二、溴甲酚紫法 340
第三节 血清黏蛋白测定 341
第四节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 342
一、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 342
二、比浊法 343
三、染料结合法 343
第五节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膜电泳 344
第六节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347
一、离子交换层析法 348
二、HbA1c免疫法 349
三、亲和层析法 350
第七节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351
第八节 血清肌红蛋白测定 352
第九节 血清肌钙蛋白Ⅰ测定 353
第十节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354
第十一节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355
一、透射比浊法 356
二、染料结合法 357
第二章 糖类测定 359
第一节 血清葡萄糖测定 359
一、己糖激酶法 359
二、葡萄糖氧化酶法 360
三、葡萄糖脱氢酶法 361
第二节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63
第三节 脑脊液葡萄糖测定 364
第四节 尿液葡萄糖测定 364
第五节 血液乳酸测定 364
一、血浆乳酸测定 365
二、全血乳酸测定 366
第六节 血液丙酮酸测定 367
一、血浆丙酮酸测定 367
二、全血丙酮酸测定 368
第七节 血清β-羟丁酸测定 369
第三章 血清无机离子测定 371
第一节 血清钾钠测定 371
一、离子选择电极法 371
二、火焰光度法 372
三、钾的酶法测定 374
四、钠的酶法测定 375
第二节 血清氯化物测定 376
一、离子选择电极法 376
二、电量分析法 377
三、硫氰酸汞比色法 377
四、硝酸汞滴定法 378
第三节 血浆(清)碳酸氢根及总二氧化碳测定 379
一、酶法 379
二、电极法 380
三、滴定法 381
第四节 血浆阴离子隙的计算 382
第五节 血清总钙测定 383
一、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 383
二、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 383
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 384
第六节 血清离子钙测定 385
第七节 血清无机磷测定 387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387
二、硫酸亚铁磷钼蓝比色法 388
三、米吐尔直接显色法 388
第八节 血清镁测定 389
一、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 389
二、Calmagite染料比色法 390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91
第九节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测定 392
第十节 血清铜测定 393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93
二、比色法 394
第十一节 血清锌测定 395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95
二、单扫描示波极谱法 396
三、吡啶偶氮酚显色法 396
第十二节 全血铅测定 397
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397
二、微分电位溶出法 398
三、钨舟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400
【附一】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 402
【附二】全血铅检测可选用的分析方法 404
第四章 血清酶活性测定 406
第一节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 406
一、速率法 406
二、赖氏比色法 408
第二节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测定 410
一、速率法 410
二、赖氏法 412
第三节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 412
一、速率法 412
二、比色法 414
第四节 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测定 415
第五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 416
一、乳酸为底物的速率法(LD-L法) 416
二、丙酮酸为底物的速率法(LD-P法) 417
第六节 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活性测定 418
一、L-γ-谷氨酰-3-羧基-对硝基苯胺为底物的速率法 418
二、重氮反应比色法 419
第七节 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 421
第八节 血清淀粉酶(AMS)活性测定 423
一、亚乙基-4-NP-麦芽庚糖苷法(EPS法) 424
二、碘-淀粉比色法 425
第九节 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测定 426
一、速率法 426
二、比色法 427
第十节 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测定 429
一、速率法 429
二、比色法 429
第十一节 血清脂肪酶(LPS)活性测定 431
一、偶联法 431
二、色原底物法 432
三、比浊法 433
第十二节 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测定 434
一、速率法 434
二、醛苯腙法 435
第十三节 血清5′-核苷酸酶(5′-NT)活性测定 436
一、速率法 436
二、钼蓝显色法 437
第十四节 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活性测定 438
第十五节 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测定 439
一、CNP-NAG速率法 439
二、荧光光度法 440
三、对硝基酚比色法 441
第十六节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活性测定 443
一、速率法 443
二、终点法 443
第十七节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 444
一、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测定CK-MB 445
二、琼脂糖电泳法 445
三、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或CK-B(包括非M-CK) 446
四、琼脂糖电泳法测定CK-MM亚型 446
第十八节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447
一、琼脂糖电泳法 448
二、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法 448
第十九节 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测定 449
一、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法 449
二、热稳定性试验 450
三、对抑制剂的敏感试验 451
第五章 肝功能检验 452
第一节 血清胆红素测定 452
一、改良J-G法 452
二、胆红素氧化酶法 454
三、钒酸盐氧化法 456
第二节 胆汁酸测定 458
一、酶循环法 458
二、酶比色法 458
第三节 血浆氨测定 460
第六章 血清非蛋白含氮类化合物测定 463
第一节 血清尿素测定 463
一、酶偶联速率法 463
二、脲酶-波氏比色法 464
三、二乙酰一肟显色法 464
第二节 血清肌酐测定 465
一、肌氨酸氧化酶法 466
二、苦味酸速率法 466
三、去蛋白终点法 467
四、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468
第三节 血清胱抑素C测定 470
第四节 血清尿酸测定 471
一、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471
二、磷钨酸还原法 472
第七章 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测定 474
第一节 标本采集与处理 474
第二节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474
一、酶法(COD-PAP法) 474
二、正己烷抽提L-B反应显色法(CDC参考方法) 477
第三节 血清三酰甘油测定 479
一、酶法(GPO-PAP法) 479
二、去游离甘油的TG测定(二步酶法) 480
三、变色酸显色法(CDC参考方法) 483
第四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484
一、匀相测定法 485
二、超速离心结合选择性沉淀法(CDC参考方法) 487
三、硫酸葡聚糖-Mg沉淀法(CDC指定的比较方法) 487
四、磷钨酸-镁沉淀法 487
第五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488
一、匀相测定法 488
二、β-定量法(CDC参考方法) 490
三、PVS沉淀法 490
四、Friedewald公式计算法 491
第六节 血清载脂蛋白测定 491
一、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poA1和apoB 491
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 494
第八章 血气与酸碱分析 496
第一节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496
第二节 电极的保养及注意事项 497
第三节 血气及酸碱分析常用参数含义及参考值 498
第四节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 502
第五节 血气分析前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510
第九章 激素测定 511
第一节 垂体激素测定 511
一、促黄体素测定 511
二、卵泡刺激素测定 513
三、泌乳素测定 515
四、促甲状腺激素测定 517
第二节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519
一、TrFIA法 519
二、CLIA法 520
三、ECLIA法 520
第三节 甲状腺激素测定 521
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 521
二、甲状腺素测定 523
三、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 524
四、游离甲状腺素测定 526
第四节 性激素测定 528
一、睾酮测定 528
二、雌二醇测定 530
三、雌三醇测定 532
四、孕酮测定 533
第五节 胰激素测定 535
一、胰岛素测定 535
二、C肽测定 536
第六节 甲状旁腺素测定 537
第七节 肾上腺激素测定 537
一、皮质醇测定 537
二、尿液中17-酮类固醇测定 538
三、尿液中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540
四、尿液中香草扁桃酸测定 542
第十章 自动生化分析仪 546
第一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校准 546
第二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定 547
第三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参数的设置 549
第四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用的试剂盒 552
第五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管理 553
第五篇 临床免疫学检验 559
第一章 免疫学检验的常用技术 559
第一节 免疫比浊技术 559
第二节 生物素与链霉亲合素的应用技术 560
一、生物素 560
二、链霉亲合素(SA) 562
三、生物素-链霉亲合素系统的应用 562
第三节 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562
第四节 免疫电泳技术 564
第五节 抗体提取纯化技术 566
一、硫酸铵盐析法 566
二、辛酸法 566
三、DEAE-纤维素一次提取法 567
第六节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568
一、放射免疫分析法 568
二、免疫放射分析法 569
第七节 免疫荧光测定技术 570
一、免疫荧光(荧光抗体)技术 570
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571
第八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72
第九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574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574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575
第十节 免疫印迹技术 576
第十一节 流式细胞术 577
第十二节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578
第二章 天然免疫功能测定 581
第一节 嗜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581
一、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测定 581
(一)琼脂糖胶板法测定NPG趋化功能 581
(二)滤膜法测定NPG趋化功能 582
二、嗜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测定 583
三、嗜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杀菌功能测定 583
(一)白色念珠菌法测定NPG吞噬与杀菌功能 583
(二)葡萄球菌法测定NPG吞噬功能 584
(三)溶菌法测定NPG杀菌功能 584
(四)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测定NPG吞噬杀菌功能 585
第二节 NK细胞功能测定 586
第三节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587
第四节 溶菌酶测定 588
一、琼脂平板溶菌环法测定溶菌酶 588
二、ELISA法测定溶菌酶 588
第五节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测定 589
第六节 急性期蛋白测定 590
一、C反应蛋白测定 590
(一)免疫比浊法测定CRP 591
(二)ELISA法测定CRP 591
二、m清淀粉样蛋白A测定 592
三、脂多糖结合蛋白测定 592
第七节 选择素测定 593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与补体测定 595
第一节 IgG、IgA、IgM测定 595
一、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SRID)测定IgG、IgA、IgM 595
二、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IgM 596
第二节 IgD测定 597
第三节 IgE测定 597
第四节 游离轻链测定 598
第五节 冷球蛋白测定 599
第六节 M蛋白测定 600
第七节 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601
一、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 601
二、ELISA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 602
第八节 补体测定 603
一、补体经典途径溶血活性(CH50)测定 604
二、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P50)测定 605
三、补体C3、C4含量测定 605
第四章 细胞免疫相关指标测定 607
第一节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607
一、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亚群 607
二、免疫荧光法测定淋巴细胞亚群 608
三、AP-AAP桥联酶免疫法测定淋巴细胞亚群 608
第二节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609
第三节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610
第四节 白细胞介素-2(IL-2)测定 611
第五节 白细胞介素-4(IL-4)测定 612
第六节 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 613
第七节 白细胞介素-8(IL-8)测定 613
第八节 γ干扰素(IFN-γ)测定 614
第九节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测定 615
第十节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测定 616
第五章 传染病的免疫学检查 617
第一节 甲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 617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 618
一、HBsAg测定 618
(一)ELISA法测定HBsAg 618
(二)金标记免疫渗滤和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测定HBsAg 619
二、抗HBs测定 620
三、HBeAg及抗HBe测定 620
四、抗HBc测定 620
(一)ELISA法测定总抗HBc 620
(二)ELISA法测定抗HBc-IgM 621
第三节 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 621
一、ELISA法测定抗HCV-IgG抗体 622
二、重组免疫印迹实验(RIBA)测定抗HCV-IgG抗体 623
三、ELISA法测定HCV抗原 623
第四节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检测 624
第五节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 625
一、ELISA法测定抗HIV抗体 626
二、乳胶颗粒凝集试验测定抗HIV抗体 626
三、免疫印迹法(WB)测定抗HIV抗体 627
第六节 ToRCH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628
一、抗弓形虫抗体测定 628
二、抗风疹病毒抗体测定 629
三、巨细胞病毒抗原与抗体测定 630
(一)免疫荧光法测定CMV pp65抗原 630
(二)ELISA法测定抗HCMV-IgM类抗体 630
四、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测定 631
第七节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632
一、ELISA法测定抗沙眼衣原体抗体 632
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沙眼衣原体抗体 633
第八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学检测 634
一、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定抗SARS病毒抗体 634
二、间接ELISA法测定抗SARS病毒抗体 635
三、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SARS病毒抗体 635
第九节 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 636
一、金标记免疫层析试验测定轮状病毒抗原 636
二、ELISA法测定轮状病毒抗原 637
三、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轮状病毒抗原 637
第十节 腺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638
第十一节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638
一、间接ELISA法测定抗肺炎衣原体抗体 639
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肺炎衣原体抗体 639
第十二节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640
第十三节 伤寒和副伤寒的血清学检测 641
第十四节 布鲁菌病的血清学检测 642
一、玻片凝集试验测定抗布鲁菌抗体 642
二、试管凝集试验测定抗布鲁菌抗体 642
三、胶乳凝集试验测定抗布鲁菌抗体 642
第十五节 军团菌病的血清学检测 643
一、微量凝集试验测定抗嗜肺军团菌抗体 643
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嗜肺军团菌抗体 643
三、ELISA法测定抗嗜肺军团菌抗体 643
第十六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644
一、ELISA法测定抗幽门螺杆菌抗体 644
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幽门螺杆菌抗体 645
三、免疫印迹法(WB)测定抗幽门螺杆菌抗体 645
第十七节 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 646
第十八节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 647
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647
二、ELISA法测定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 648
三、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测定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648
四、金标记免疫层析试验测定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649
【附】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650
第六章 自身抗体测定 651
第一节 类风湿因子(RF)测定 651
一、胶乳凝集试验测定(RF) 651
二、免疫比浊法测定RF 651
三、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定RF 652
四、ELISA法测定IgG、IgA、IgM类RF 652
第二节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测定 653
第三节 抗核周因子与抗角蛋白抗体测定 654
第四节 抗核抗体测定 655
一、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测定ANA 655
二、ELISA法测定ANA 657
第五节 抗双链DNA(dsDNA)抗体测定 658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抗dsDNA抗体 658
二、放射免疫分析法(Farr试验)测定抗dsDNA抗体 659
三、ELISA法测定抗dsDNA抗体 659
四、金标记免疫渗滤法测定抗dsDNA抗体 660
第六节 抗ENA抗体测定 660
一、免疫印迹法测定抗ENA抗体 660
二、免疫斑点法测定抗ENA抗体 661
第七节 抗组蛋白抗体测定 663
第八节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 664
第九节 抗核糖体抗体(抗rRNP)测定 664
第十节 抗线粒体抗体测定 665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线粒体抗体 665
二、ELISA法测定抗线粒体抗体 666
三、免疫斑点法测定抗线粒体抗体 666
第十一节 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测定 667
一、抗肝特异性脂蛋白(LSP)抗体测定 667
(一)ELISA法测定抗LSP抗体 667
(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LSP抗体 668
二、抗肝细胞膜抗原(LMA)抗体测定 668
三、抗线粒体抗体(AMA)测定 668
四、抗肝肾微粒体(LKM)抗体测定 668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LKM抗体 669
(二)ELISA法测定抗LKM抗体 669
五、抗平滑肌抗体(SMA)测定 670
六、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测定 670
(一)ELISA法测定抗SLA/LP抗体 671
(二)免疫斑点法测定抗SLA/LP抗体 671
七、抗Sp-100抗体(抗核颗粒抗体)测定 671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Sp-100抗体 672
(二)ELISA法测定抗Sp-100抗体 672
八、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抗体测定 672
九、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LC-1)抗体测定 673
第十二节 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pANCA)测定 674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CA 674
二、ELISA法测定特异性ANCA 675
第十三节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微粒体或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 675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TG、A-TM 675
二、ELISA法测定A-TG、A-TPo 676
三、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A-TG、A-TPO 676
四、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A-TG、A-TPO 677
第十四节 抗心磷脂抗体(ACA)与抗β2-GP1抗体测定 678
第十五节 抗精子抗体(AsAb)测定 679
一、试管-玻片凝集试验测定抗精子抗体 679
二、精子制动试验测定抗精子抗体 680
三、ELISA法测定抗精子抗体 680
四、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精子抗体 680
五、免疫珠试验测定抗精子抗体 680
第十六节 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测定 682
第十七节 抗透明带(AZP)抗体测定 683
一、ELISA法测定抗透明带抗体 683
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透明带抗体 683
第十八节 抗卵巢抗体(AoAb)测定 684
第十九节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测定 685
第二十节 抗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测定 685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胰岛细胞抗体 686
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自身抗体 686
第二十一节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Ab)测定 687
第七章 肿瘤标志物测定 689
第一节 甲胎蛋白(AFP)测定 689
一、ELISA法测定AFP 689
二、CLIA法测定AFP 690
第二节 癌胚抗原(CEA)测定 691
一、ELISA法测定CEA 691
二、CLIA法测定CEA 692
第三节 CA19-9测定 692
一、IRMA法测定CA19-9 692
二、ELISA法测定CA19-9 693
三、ECLIA法测定CA19-9 694
第四节 CA125测定 694
一、ELISA法测定CA125 694
二、ECLIA法测定CA125 695
第五节 CA15-3测定 696
一、ELISA法测定CA15-3 696
二、ECLIA法测定CA15-3 696
第六节 CA242测定 697
一、IRMA法测定CA242 697
二、ELISA法测定CA242 698
第七节 CA72-4测定 699
一、ELISA法测定CA72-4 699
二、IRMA法测定CA72-4 699
三、ECLIA法测定CA72-4 699
第八节 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测定 700
一、ELISA法测定NSE 701
二、ECLIA法测定NSE 701
第九节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测定 702
一、ELISA法测定cyfra21-1 702
二、IRMA法测定cyfra21-1 703
第十节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 703
一、总PSA(t-PSA)测定 704
(一)ELISA法测定总PSA(t-PSA) 704
(二)CLIA法测定总PSA(t-PSA) 704
(三)ECLIA法测定t-PSA 705
二、结合PSA(c-PSA)测定 705
(一)CLIA法测定结合PSA(c-PSA) 705
(二)ECLIA法测定结合PSA(c-PSA) 706
三、游离PSA(f-PSA)测定 706
(一)ELISA法测定游离PSA(f-PSA) 706
(二)CLIA法测定游离PSA(f-PSA) 707
(三)ECLIA法测定游离PSA(f-PSA) 707
第十一节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 708
一、CLIA法测定HCG 708
二、ELISA法检测HCG 708
第十二节 抗人乳头瘤病毒抗体测定 709
第十三节 抗Epstein-Barr病毒抗体测定 710
第十四节 β2微球蛋白测定 712
第六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715
第一章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概论 715
第一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条件 715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718
第三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管理 719
第四节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 720
第五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菌株保存和管理 724
第六节 基本染色方法 725
第七节 临床细菌实验常用培养基 728
第八节 临床细菌实验基本的生化鉴定培养基及诊断血清 731
第九节 消毒与灭菌 733
第二章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736
第一节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736
第二节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处理 737
第三节 血液和骨髓标本的处理 738
第四节 脑脊液标本的处理 741
第五节 尿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 743
第六节 下呼吸道标本的处理 744
第七节 粪便标本的处理 746
第八节 眼、耳、鼻、喉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749
第九节 脓液标本的处理(病灶分泌物) 750
第十节 无菌体液标本的处理 751
第十一节 生殖系统标本的处理 753
第三章 临床微生物的常规鉴定 754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常规鉴定 755
第二节 链球菌属常规鉴定 763
第三节 肠球菌属常规鉴定 770
第四节 气球菌属及其相关菌属常规鉴定 775
第五节 奈瑟菌属、卡他莫拉菌常规鉴定 778
第六节 李斯特菌属和丹毒丝菌属常规鉴定 783
第七节 棒状杆菌属及相关菌属鉴定 785
第八节 诺卡菌属、红球菌属常规鉴定 789
第九节 分枝杆菌属常规鉴定 791
第十节 需氧芽胞杆菌属常规鉴定 798
第十一节 肠杆菌科的常规鉴定 801
第十二节 弧菌属常规鉴定 822
第十三节 气单胞菌属常规鉴定 825
第十四节 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金黄杆菌属常规鉴定 827
第十五节 假单胞菌属常规鉴定 831
第十六节 伯克霍尔德菌属、寡养单胞菌属、丛毛菌属、食酸菌属及相关菌属常规鉴定 834
第十七节 嗜血杆菌属常规鉴定 836
第十八节 放线杆菌属、艾肯菌属、金氏杆菌属、心杆菌属和色杆菌属常规鉴定 839
第十九节 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苍白杆菌属和根瘤菌属常规鉴定 842
第二十节 巴斯德菌属常规鉴定 844
第二十一节 鲍特菌属常规鉴定 845
第二十二节 弗朗西丝菌属常规鉴定 846
第二十三节 布鲁菌属常规鉴定 847
第二十四节 军团菌属常规鉴定 848
第二十五节 弯曲杆菌属、弓形菌属和螺杆菌属常规鉴定 852
第二十六节 消化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常规鉴定 857
第二十七节 韦荣球菌属常规鉴定 859
第二十八节 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及相关菌属常规鉴定 859
第二十九节 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常规鉴定 863
第三十节 梭状芽胞杆菌属常规鉴定 865
第三十一节 细菌的L型 869
第四章 临床真菌检验程序 871
第一节 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糠秕马拉色霉菌常规鉴定 871
第二节 念珠菌属常规鉴定 873
第三节 隐球菌属常规鉴定 877
第四节 其他酵母及酵母样真菌的常规鉴定 878
第五节 曲霉菌属、毛霉和根霉菌属、镰孢霉属、马尔尼菲青霉菌及其他临床相关真菌常规鉴定 883
第五章 支原体和脲原体 886
第六章 衣原体 888
第七章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890
第一节 概述 890
第二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896
第三节 特殊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912
第四节 特殊耐药表型的检测 917
第五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920
第七篇 临床核酸和基因检验 927
第一章 临床PCR实验室的设计及仪器设备的配置 927
第一节 临床PCR实验室的设计 927
一、临床标本的接收 927
二、临床PCR实验室设计的一般要求 928
第二节 临床PCR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及工作流程 930
一、试剂准备区 930
二、标本制备区 930
三、扩增区 931
四、产物分析区 931
第二章 临床核酸和基因扩增检验的质量保证 932
第一节 标本采集 932
一、标本采集的时间对扩增检测结果的影响 932
二、标本采集部位的准备 933
三、标本的类型和采集量 933
四、采样质量的评价 933
五、采样及运输容器 933
六、标本采集中的防污染 934
第二节 标本运送 934
第三节 标本保存 934
第四节 室内质量控制(IQC) 934
一、测定前质量控制 935
二、核酸样本的制备、扩增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936
三、统计学质量控制 938
四、室内质控数据的评价 941
五、室内质控的局限性 941
第五节 室间质量评价(EQA) 941
一、EQA的程序设计 941
二、EQA的局限性 944
第三章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946
第一节 PCR的基本原理 946
第二节 PCR的反应动力学 948
第三节 PCR的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 948
一、PCR扩增体系的基本要素 948
二、PCR的标准扩增体系 949
第四节 PCR的特点 950
第五节 PCR的发展 951
第四章 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952
第一节 实时荧光PCR的基本原理 952
一、PCR扩增的理论模式 952
二、实时荧光PCR的理论基础 953
三、TaqMan实时荧光PCR的基本原理 953
四、双链DNA(dsDNA)交联荧光染料实时荧光PCR的基本原理 954
五、双杂交探针实时荧光PCR的基本原理 955
六、分子信标实时荧光PCR的基本原理 955
第二节 实时荧光PCR引物、探针和扩增产物的特点 956
第三节 多重实时荧光PCR 956
第五章 其他核酸与基因检测的基本技术 957
第一节 基因检测的物质基础 957
一、基因的组成与分子结构 957
二、基因的表达 958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 959
第二节 核酸和基因检测的基本技术 960
一、限制性酶切图分析 960
二、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 961
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961
四、凝胶电泳技术 962
第六章 病毒核酸的PCR检验 964
第一节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的PCR测定 964
一、HBV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964
二、HBV DNA PCR测定 964
三、HB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966
第二节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的PCR测定 967
一、HCV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967
二、HCV RNA逆转录(RT)-PCR检测 968
三、HC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970
第三节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核酸(HIV-1 RNA)的PCR测定 970
一、HIV-1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970
二、HIV-1 RNA的RT-PCR测定 970
三、HIV-1 RNA测定的临床意义 972
第四节 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HPV DNA)的PCR测定 972
一、HPV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972
二、HPV DNA的PCR检测 973
三、HP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973
第五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核酸(SARA-CoV RNA)RT-PCR检测 975
一、SARS Co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975
二、SARS CoV RNA RT-PCR检测 976
三、SARS CoV检测的临床意义 978
第六节 巨细胞病毒(CMV)的PCR检测 978
第七章 细菌及其他非病毒病原体的核酸检测 986
第一节 结核杆菌的PCR检测 981
第二节 淋病奈瑟菌的PCR检测 983
第三节 幽门螺杆菌的PCR检测 985
第四节 沙眼衣原体的PCR检测 987
第五节 肺炎支原体的PCR检测 988
第六节 解脲支原体的PCR检测 990
第七节 刚地弓形虫的PCR检测 992
第八章 HLA的基因分型技术 994
第一节 人类HLA基因结构的特点及HLA基因分型的优势 994
一、HLA-Ⅰ类基因 994
二、HLA-Ⅱ类基因 995
三、HLA-Ⅲ类基因 995
四、HLA基因分型的优势 995
第二节 HLA的基因分型技术 995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995
二、聚合酶链式反应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 995
三、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技术 997
四、基于直接测序的基因分型技术 998
附录一 临床化学实验室基础 999
第一节 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 999
第二节 加样器 1001
第三节 实验室基础试剂配制 1005
第四节 pH和缓冲液 1008
附录二 计量单位表 1015
附录三 本书参考区间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