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脾胃病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华脾胃病学
  • 张声生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1722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962页
  • 文件大小:241MB
  • 文件页数:982页
  • 主题词:脾胃学说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脾胃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3

第一章 脾胃的解剖与功能 3

第一节 脾胃解剖的文献记载 3

第二节 解剖与功能的转换 3

第三节 脾胃的综合功能 5

第四节 胃气与后天之本 7

第二章 脾胃的生理功能特征 9

第一节 受纳与运化 9

第二节 升降与出入 10

第三节 体用与燥润 11

第四节 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2

第三章 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15

第一节 致病因素 15

一、邪之所犯,湿最多见 15

二、饮食失调,中土易损 15

三、七情劳倦,易伤脾胃 16

四、脏腑失调,肝肾密切 16

第二节 病机特点 16

一、纳运障碍 16

二、气血不调 17

三、升降失司 17

四、燥润失常 18

五、阴阳失衡 18

第三节 病理变化 19

一、虚实兼夹,易相转化 19

二、寒热相因,常见错杂 19

三、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20

四、脏腑相关,互为影响 20

第四章 脾胃病的诊断与辨证 22

第一节 诊断 22

一、识别主症,善于执简驭繁 22

二、轻重缓急,宜抓主要矛盾 22

三、明确诊断,结合理化检查 22

四、四诊合参,重在归纳分析 23

第二节 辨证 23

一、辨致病因素,分析外感内伤 23

二、辨病变部位,明确脏腑定位 24

三、辨寒热虚实,详察病性变化 24

四、辨气血阴阳,把握病机转化 25

第五章 脾胃病的常用治则治法 26

第一节 治则 26

一、扶正祛邪 26

二、调和脏腑 27

三、权衡升降 27

四、调理气血 28

五、燮理阴阳 28

第二节 治法 29

一、和法 29

二、下法 33

三、温法 39

四、清法 43

五、消法 46

六、补法 51

七、涩法 56

八、理气法 61

九、活血法 62

十、其他法 67

第六章 脾胃病的组方用药和配伍特点 69

第一节 不同病因脏腑用药 69

一、胃病用药 69

二、脾病用药 76

三、肠病用药 80

四、肝病用药 82

第二节 脾胃病的配伍用药特点 88

一、补泻兼施 88

二、寒热并调 90

三、气血同调 92

四、升降协调 94

中篇 101

第七章 中医脾胃病病证 101

第一节 口疮 101

第二节 噎膈 108

第三节 呕吐 113

第四节 反胃 124

第五节 吐酸 128

第六节 嘈杂 132

第七节 胃痛 137

第八节 痞满 147

第九节 胃缓 154

第十节 呃逆 161

第十一节 纳呆 166

第十二节 腹痛 171

第十三节 泄泻 178

第十四节 痢疾 185

第十五节 便秘 194

第十六节 吐血 200

第十七节 便血 208

第十八节 胁痛(胆胀) 214

第十九节 黄疸 222

第二十节 癥瘕 230

第二十一节 鼓胀 239

第二十二节 肝著 245

第二十三节 肝癖 250

第八章 西医消化系统疾病 260

第一部分 常见症状与体征 260

第一节 吞咽困难 260

第二节 非心源性胸痛 261

第三节 食欲减退 262

第四节 恶心与呕吐 263

第五节 烧心 265

第六节 反酸 265

第七节 呃逆 266

第八节 腹胀 267

第九节 腹痛 268

第十节 腹泻 271

第十一节 便秘 274

第十二节 呕血与黑便 274

第十三节 便血 276

第十四节 黄疸 278

第十五节 肝大 279

第十六节 脾大 281

第十七节 腹水 282

第十八节 腹部包块 284

第二部分 常见疾病诊治 287

第一节 口腔溃疡 287

第二节 口腔异味 294

第三节 胃食管反流病 300

第四节 贲门失弛缓症 308

第五节 食管裂孔疝 317

第六节 功能性烧心 321

第七节 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 325

第八节 功能性吞咽困难 331

第九节 癔球症 338

第十节 食管癌 344

第十一节 急性胃炎 356

第十二节 慢性胃炎 365

第十三节 消化性溃疡 371

第十四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 379

第十五节 功能性嗳气 387

第十六节 胃下垂 391

第十七节 十二指肠壅积症 398

第十八节 胃息肉 406

第十九节 胃癌 412

第二十节 上消化道出血 423

第二十一节 急性肠炎 431

第二十二节 细菌性痢疾 436

第二十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445

第二十四节 克罗恩病 455

第二十五节 肠易激综合征 466

第二十六节 功能性腹胀 473

第二十七节 功能性便秘 481

第二十八节 功能性腹泻 488

第二十九节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496

第三十节 吸收不良综合征 504

第三十一节 Whipple病 510

第三十二节 短肠综合征 517

第三十三节 缺血性结肠炎 524

第三十四节 放射性肠炎 531

第三十五节 肠结核 539

第三十六节 肠梗阻 546

第三十七节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554

第三十八节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肠道损害 560

第三十九节 大肠息肉 568

第四十节 大肠癌 575

第四十一节 功能性大便失禁 584

第四十二节 功能性排便障碍 588

第四十三节 下消化道出血 598

第四十四节 病毒性肝炎 605

第四十五节 酒精性肝病 618

第四十六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625

第四十七节 肝硬化 635

第四十八节 药物性肝病 647

第四十九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 654

第五十节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662

第五十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 669

第五十二节 肝小静脉闭塞病 680

第五十三节 原发性肝癌 690

第五十四节 急性胆囊炎 703

第五十五节 慢性胆囊炎 711

第五十六节 胆石症 716

第五十七节 胆囊息肉 729

第五十八节 胆道蛔虫症 735

第五十九节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739

第六十节 胆道Oddi功能障碍 747

第六十一节 胆囊癌 755

第六十二节 急性胰腺炎 763

第六十三节 慢性胰腺炎 775

第六十四节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781

第六十五节 胰腺假性囊肿 787

第六十六节 胰腺癌 793

下篇 805

第九章 脾胃病中医药诊治研究进展 805

第一节 理论研究进展 805

第二节 方剂研究进展 808

第三节 中药研究进展 814

第四节 临床研究进展 818

第十章 现代名老中医经验 830

第一节 黄文东对李东垣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830

第二节 关幼波谈黄疸施治要点 831

第三节 祝谌予从中西医结合思路治疗脾胃病 832

第四节 梁乃津辨治慢性胃病的五大法则 833

第五节 邓铁涛对李东垣学术思想的认识与发挥 835

第六节 董建华治疗胃病的“通降论” 837

第七节 张珍玉论脾胃分治用药 839

第八节 焦树德论脾胃学说 840

第九节 张镜人论脾阴虚 842

第十节 徐景藩对胃的认识 843

第十一节 李寿山论脾与胃的关系 845

第十二节 方和谦立法用药重视“保胃气,存津液” 846

第十三节 李振华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 847

第十四节 吉良晨善于脾胃用药,贵在升降和合 849

第十五节 危北海论脾与胃的辨证 850

第十六节 杨春波治疗慢性胃病经验 851

第十七节 劳绍贤治疗脾胃病强调中西合璧,重视地方特色 853

第十八节 李乾构治脾十五法 854

第十九节 周学文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 856

第二十节 余绍源辨治脾胃病经验 857

第二十一节 单兆伟调理脾胃贵在和缓 858

第二十二节 王灵台谈肝病之用补法 859

第十一章 脾胃病医籍文献摘编 863

第一节 脾 863

第二节 胃 873

第三节 大肠 875

第四节 小肠 876

第五节 肝 877

第六节 胆 882

第七节 噎膈 883

第八节 呕吐 888

第九节 呃逆 892

第十节 胃痛 894

第十一节 腹痛 896

第十二节 胁痛 900

第十三节 泄泻 902

第十四节 痢疾 906

第十五节 便秘 911

第十六节 吐血和便血 914

第十七节 黄疸 918

第十八节 积聚 921

第十九节 鼓胀 924

附篇:消化系统常用诊治技术简介 929

第一章 消化内镜 929

第一节 电子胃镜 929

第二节 电子结肠镜 929

第三节 小肠镜 930

第四节 胶囊内镜 930

第五节 超声内镜 931

第六节 电子十二指肠镜 931

第七节 共聚焦内镜 932

第八节 息肉切除术 932

第九节 黏膜下良性占位或癌前病变或早期癌治疗 932

第十节 消化道狭窄扩张术 933

第十一节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934

第十二节 胃造瘘术 934

第十三节 内镜下止血术 934

第十四节 胆胰管介入术 937

第二章 幽门螺杆菌检测 939

第一节 概述 939

第二节 检测方法 939

第三章 消化道动力检测 942

第一节 食管功能检测技术 942

第二节 胃功能检测技术 944

第三节 小肠结肠功能检测技术 947

第四节 肛管直肠功能检测技术 948

第四章 消化道血管介入治疗 950

第一节 经导管栓塞止血 950

第二节 经导管动脉注入药物 951

第五章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 952

第六章 其他技术 953

第一节 三腔二囊管 953

第二节 胃管 954

第三节 肠梗阻导管 954

第四节 腹腔穿刺术 956

方剂索引 95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