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集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集成
  • 楚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深圳:海天出版社
  • ISBN:7805428670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集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精神疾病动物模型 1

第1节 精神病动物模型 1

1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1

1.1 序言 1

1.2 苯丙胺类动物模型 6

1.2.1 短期给药所致的刻板行为 6

1.2.2 刻板行为与神经传递 6

1.2.3 抗精神病药对刻板行为的影响 8

1.2.4 反复多次投药时的反耐受性现象 9

1.2.5 反耐受性的生物化学 12

1.3 β—苯乙胺动物模型 16

2 攻击行为动物模型 18

2.1 序言 18

2.2 有害刺激法 19

2.2.1 电刺激法 19

2.2.2 物理激惹法 22

2.3 心理学方法 22

2.4 生理学方法 23

2.4.1 破坏脑神经系统法 23

2.4.2 脑神经刺激法 24

2.5 药物诱发法 25

2.6 行为生物学方法 29

2.6.1 隔离饲养法 29

2.6.2 竞争实验法 32

2.6.3 居住者与入侵者实验法 34

2.7 结语 38

第2节 躁狂症动物模型 39

1 序言 39

2 躁狂症动物模型 42

2.1 Reversal动物模型 43

2.2 苯丙胺及脱氧麻黄碱动物模型 45

2.3 苯乙胺动物模型 47

3 结语 49

第3节 抑郁症动物模型 50

1 序言 50

2 强制游泳所引起的绝望动物模型 51

3 大白鼠的咬杀行为动物模型 54

3.1 嗅球摘除大白鼠的咬杀行为 54

3.2 中缝核破坏后大白鼠的咬杀行为 59

3.3 伏隔核破坏后大白鼠的咬杀行为 60

3.4 THC所诱发的咬杀行为 60

4 结语 63

第4节 神经症动物模型 64

1 序言 64

2 从行为药理学角度制作神经病动物模型的思维方法 66

2.1 精神活动与行为 66

2.2 行为药理学的思维方法 66

3 冲突行为与安定药物 68

3.1 实验性神经症动物模型 68

3.2 实验性焦虑状态动物模型 69

3.3 冲突行为动物模型 73

3.4 安定药物所致冲突行为的变化 74

3.5 其他药物对冲突行为的影响 75

3.6 冲突实验方案的改良 78

3.7 安定药物对辨别能力的影响 79

3.8 利用猴的地位不同进行的冲突实验 80

4 条件回避反应与安定药物 81

4.1 条件回避反应实验 81

4.2 安定药物对条件回避反应的影响 82

5 其他方法与安定药物的作用 84

5.1 开阔空间法 84

5.2 被动回避法 85

5.3 接近—回避法 86

5.4 肌肉松弛作用的检测 86

6 结语 89

第5节 癫痫病动物模型 90

1 序言 90

2 癫痫病动物模型 93

2.1 实验性癫痫动物模型必备的条件 93

2.2 临床癫痫的类型与实验性癫痫动物模型的对应 95

3 各种癫痫动物模型的特征 96

3.1 全身发作癫痫动物模型 96

3.1.1 电惊厥动物模型 97

3.1.2 化学物质引起惊厥动物模型 98

3.2 部分发作及二次性全身发作癫痫动物模型 100

3.2.1 青霉素动物模型 100

3.2.2 海藻酸动物模型 101

3.2.3 金属化合物所致慢性实验性癫痫动物模型 101

3.2.4 EI小白鼠、裸鼠、听源性小白鼠及大白鼠动物模型 103

4 Kindling动物模型 106

4.1 Kindling癫痫动物模型的特点 107

4.2 Kindling引起癫痫的脑内过程 107

4.2.1 正常脑癫痫病因获得的脑内过程 108

4.2.2 发作出现、发作进行及发作终止 109

4.2.3 发作后变化—关于发作后抑制期 110

4.2.4 二次癫痫病灶性变化 111

4.2.5 癫痫性精神病 111

5 结语 112

第6节 失眠症动物模型 112

1 序言 112

2 5—HT神经元的活动与睡眠 115

3 影响5—HT神经传递药物的睡眠抑制作用 117

4 失眠与生理节律周期 119

5 睡眠生理节律解析法 122

6 失眠状态动物模型的复制及药物的催眠作用实验方法 124

7 结语 125

第7节 嗜睡症动物模型 126

1 嗜睡症的分类及发生频率 126

2 关于嗜睡症动物模型的几个关键问题 128

3 狗的自发性发作性睡病动物模型 130

3.1 临床症状 130

3.2 多种波观察 132

3.3 猝倒的定量试验法 132

3.4 药物对猝倒的效果 133

3.5 发病要因(遗传有关部分) 134

3.6 脑的神经化学的观察 134

4 其他嗜睡症实验动物模型 135

第8节 痴呆症动物模型 136

1 痴呆与精神机能障碍 136

1.1 痴呆与痴呆动物模型概论 136

1.2 痴呆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及机能觉醒障碍 140

1.2.1 学习动物模型 143

(1)Y迷路学习 143

(2)迷路学习 144

(3)主动回避学习 144

(4)被动回避学习 145

(5)连续强化按杠杆学习 145

(6)转换学习 147

(7)反复获得动物模型 148

1.2.2 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 150

1.2.3 短期记忆动物模型 152

(1)表明系列位置效应的再认 153

(2)延迟样本对照实验 153

(3)放射状迷路 153

(4)延迟应答实验 154

(5)延迟交替实验 154

1.2.4 长期记忆动物模型 155

(1)消退的阻力 156

(2)被动回避学习的保留 156

(3)条件性遏制与厌食刺激 157

1.2.5 机能觉醒动物模型 158

(1)临界融合频率 159

(2)单纯反应时间 160

(3)选择反应时间 160

2 动物乳仔期给予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所致的行为变化 162

2.1 序言 162

2.2 大白鼠学习行为的观察方法 163

2.3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预处理的影响 165

2.4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预处理大白鼠行为药理学及神经化学的变化特征 167

2.4.1 自发运动(SMA)随时间的变化 168

2.4.2 电击强度与学习过程 168

2.4.3 辨别型取饵实验的学习过程 169

2.4.4 CPZ预处理所致儿茶酚胺(CA)受体的变化 170

2.5 经CPZ预处理动物学习障碍发生机制 171

2.6 痴呆病动物模型与乳仔期药物预处理方法 172

3 痴呆病与痴呆病动物模型的复制 173

3.1 痴呆 173

3.2 脑的变化与痴呆 176

3.2.1 衰老动物 180

3.2.2 早衰小白鼠(SAM) 181

3.3 老年性痴呆 182

3.4 痴呆病动物模型 185

3.4.1 自然发病的痴呆病动物模型 185

(1)劣等动物的选择和利用 185

(2)尿崩症大白鼠动物模型 186

(3)自发性高血压易发脑率中大白鼠动物模型(SHRSP) 187

3.4.2 人为操作所致痴呆病动物模型 188

(1)铝盐所致痴呆病动物模型 188

(2)淀粉状蛋白沉着动物模型 190

(3)迈内特氏基底核损伤动物模型 191

(4)乙酰胆碱假说及胆碱药物动物模型 192

(5)维生素E缺乏动物模型 194

(6)脯氨酸动物模型 194

(7)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195

(8)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动物模型 197

(9)巴金森氏病痴呆动物模型 198

(10)内分泌性痴呆动物模型 199

(11)病毒感染性痴呆动物模型 201

(12)其他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 203

3.5 结语 206

4 衰老与衰老动物学习能力的检测 206

4.1 序言 206

4.2 伴随衰老而出现的一般变化 207

4.2.1 体重变化 207

4.2.2 生理节律的变化 207

4.2.3 其他变化 208

4.3 学习实验的实际操作 208

4.3.1 Y迷路明暗辨别取饵学习 208

(1)实验装置 209

(2)训练 209

(3)学习安排 209

(4)学习实验 210

4.3.2 明暗辨别按杠杆取饵学习 210

(1)训练 210

(2)学习安排 211

(3)学习实验 211

4.3.3 Sidman型条件回避学习 211

(1)学习安排 212

(2)学习实验 212

4.4 抗痴呆药与智能药物 212

4.4.1 中枢兴奋药与改善大脑代谢/脑血流量药物 213

4.4.2 胆碱能药物 214

4.4.3 肽类 215

4.4.4 核糖核酸与蛋白质 215

4.4.5 儿茶酚胺类物质 216

4.5 结语 217

第2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219

第1节 高血压动物模型 219

1 序言 219

1.1 概念和分类 219

1.2 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发展简史 219

2 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复制 223

2.1 高血压模型的动物种类和分类 223

2.1.1 动物种类 223

2.1.2 遗传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与非遗传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23

2.2 遗传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24

2.2.1 主基因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24

(1)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225

(2)Smirk遗传性高血压大鼠 227

(3)Alexande自发性高血压家兔 228

2.2.2 副基因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28

2.3 非遗传性(非基因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29

2.3.1 肾血管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31

2.3.2 肾(实质)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31

(1)包裹肾脏法 231

(2)结扎肾动脉法 231

2.3.3 过盐饮食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32

2.3.4 DOCA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32

2.3.5 肾上腺再生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33

2.3.6 中枢神经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33

2.3.7 末梢神经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34

2.4 原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和继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34

2.4.1 原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34

2.4.2 继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235

3 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利用和开发 236

3.1 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利用 236

3.1.1 利用目的 236

3.1.2 利用动物模型、阐明高血压病因 237

3.1.3 利用动物模型,说明主基因和副基因的作用 238

3.1.4 利用动物模型,开发降压药物 238

3.2 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开发 239

4 结语 240

第2节 心动能不全动物模型 241

1.序言 241

2 离体标本实验法及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 242

2.1 离体标本实验法 242

2.1.1 离体心肌标本 242

2.1.2 血液灌流心房标本及乳头肌标本 245

2.1.3 离体心肌实验结果的评价和适用范围 246

2.2 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 246

2.2.1 右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 247

(1)肺动脉狭窄法 247

(2)肺动脉内腔狭窄法 248

(3)三尖瓣关闭不全法 248

(4)肺动脉微栓塞法 248

2.2.2 左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 248

(1)主动脉狭窄法 248

(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法 249

3 其他研究法 249

3.1 心肌收缩力直接测定法 249

3.2 心室变位测定法 250

3.3 心室内压测定法 251

4 结语 251

第3节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253

1 序言 253

1.1 概念和分类 253

1.2 心律失常的特殊性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殊性 253

2 抗心律失常药物电生理学作用的评价 255

2.1 对自律性的影响作用 255

2.2 对异常自律性的影响 258

2.3 对房室传导的影响 260

2.4 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263

2.4.1 对快反应细胞的影响 263

2.4.2 对慢反应细胞的影响 266

3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 267

3.1 电刺激诱发纤维颤动动物模型 267

3.2 洋地黄所致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270

3.3 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271

3.4 其他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276

3.4.1 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276

(1)大白鼠模型 276

(2)局部应用乌头碱动物模型 277

3.4.2 肾上腺素所致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277

3.4.3 氯化钡、氯化钙所致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278

3.4.4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279

4 结语 283

第4节 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285

1 序言 285

2 实验性脑卒中易发大鼠(SHRSP)模型 287

2.1 SHRSP的饲养和繁殖 288

2.2 血压的测定 288

2.3 高血压的成因 289

2.4 SHR与交感神经系统 289

2.5 SHR与抗高血压药物 290

2.6 β拮抗剂对SHRSP的作用 291

2.7 牛磺酸(含硫氨基酸)对SHRSP的作用 294

2.8 脂质代谢调节药对SHRSP的作用 296

3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 297

3.1 脑缺血和脑梗塞 297

3.2 脑血管疾病模型的理想动物 298

3.3 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299

3.3.1 颈部及心脏侧血管结扎、钳夹法 299

3.3.2 Pulsinelli和Brierley模型 299

3.3.3 腊或醋酸聚乙烯颈内动脉注入模型 300

3.3.4 脑内血管钳夹及电灼所致阻塞模型 301

3.3.5 脑内血管栓塞模型 302

3.4 自然发病动物模型 302

3.5 各种动物模型的制作 303

3.5.1 大鼠 303

3.5.2 砂土鼠 304

3.5.3 猫 305

3.5.4 狗 306

3.5.5 猴、狒狒 307

4 结语 308

第5节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310

1 序言 310

1.1 动物粥样硬化的基本概念 310

1.2 影响动粥的一些因素 311

2 动粥动物模型的复制 314

2.1 理想动物模型具备的条件 314

2.2 不需胆固醇负荷的家兔动物模型 316

2.2.1 实验方法 316

(1)机械性损伤方法 316

(2)化学性损伤方法 318

2.2.2 病变的形成及特点 319

2.3 并用胆固醇负荷的动物模型 323

2.4 在血栓研究中的应用 325

3 实验性动粥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 327

4 结语 330

第6节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331

1 序言 331

2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复制 334

2.1 发生高脂血症的动物差异 334

2.2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334

2.2.1 外因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335

(1)高胆固醇饲料喂养 335

(2)高脂饲料喂养 335

(3)脂肪乳剂静脉注射法 335

(4)乳幼大鼠法 336

2.2.2 内因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336

(1)Triton静脉注射法 336

(2)添加蛋氨酸的低酪蛋白饲料 337

(3)应用甘油的方法 337

(4)肾病性高脂血症 337

(5)实验性糖尿病性高脂血症 338

(6)应用乙醇的方法 338

2.2.3 遗传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338

(1)WHHL家兔 338

(2)EXHC大鼠、SHC大鼠 340

(3)ALR、NAR 340

(4)其他 341

2.3 各种动物模型的特点 341

2.3.1 家兔 341

2.3.2 大鼠 343

2.3.3 猴 343

2.3.4 猪 344

2.3.5 狗 344

2.3.6 鸡 344

2.3.7 鸽 344

2.3.8 鹌鹑 345

3 估测降脂药物作用机理的实验方法 345

3.1 一般实验法 346

3.2 放射性同位素法 346

3.2.1 利用标记前体测定药物对脂质合成的影响 346

3.2.2 利用标记脂质观察药物对脂质的吸收、降解和排泄的影响 347

4 结语 347

第7节 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 348

1 序言 349

2 离体标本和在位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 350

2.1 离体标本实验法 350

2.1.1 离体冠状动脉灌流标本 350

(1)标本的制作 350

(2)药物作用的检测 351

2.1.2 离体心脏灌流标本 352

(1)小动物离体心脏灌流法 352

(2)离体狗心脏交叉灌流法 353

2.1.3 离体心肺标本 354

2.2 在位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 355

2.2.1 在位心脏灌流法 355

2.2.2 冠状动脉结扎法 357

2.2.3 冠状动脉狭窄法 358

3 血栓动物模型 359

3.1 血栓的形成及药物的预防作用 359

3.2 溶栓实验 360

3.2.1 体外溶栓实验 360

3.2.2 体内溶栓实验 361

3.3 实验性冠状动脉血栓动物模型 361

4 其他研究方法及药物评价 361

4.1 利用电子仪器的研究方法 361

4.1.1 血流测定法 361

(1)电磁流量计 361

(2)多普勒超声血流计 362

(3)热电偶式血流计 362

4.1.2 组织电变化记录法 363

(1)组织内电位记录法 363

(2)细胞外电位记录法 365

4.1.3 利用化学手段的研究方法 365

(1)心肌局部血流测定法 365

(2)心肌代谢研究法 367

5 结语 370

第3章 消化及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372

第1节 胃疾病动物模型 372

1 概述 372

2 胃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模型 373

2.1 胃液分泌实验及胃液的收集 373

2.1.1 胃液分泌刺激实验 373

2.1.2 胃液收集方法 374

2.2 胃液的测定法 377

2.2.1 胃酸的测定法 377

2.2.2 胃蛋白酶的测定法 379

2.2.3 胃酸直接滴定法 379

3 消化性溃疡的模型制备 380

3.1 溃疡模型制作的注意事项 380

3.2 急性胃溃疡模型 382

3.3 慢性胃溃疡模型 386

3.4 十二指肠溃疡模型 388

3.4.1 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模型 388

3.4.2 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模型 390

3.5 溃疡模型在药效评价中的应用 391

4 胃炎模型的制备 392

4.1 急性胃炎模型的制备 392

4.2 慢性胃炎模型的制备 393

5 小结 393

第2节 肠道疾病动物模型 394

1 概述 394

2 肠道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模型 395

2.1 动物肠吸收实验方法 395

2.1.1 常用的吸收实验方法 395

2.2 肠液的收集及成分分析 398

2.2.1 肠液的收集方法 398

3 溃疡性大肠炎模型的制备 400

3.1 大肠及肠菌抗原性大肠炎模型的制备 401

3.2 鹿角菜性大肠炎模型的制备 402

3.3 其他方法 403

4 其他常见肠道疾患模型的制备 404

4.1 阑尾病变动物模型的制备 404

4.2 肠粘连动肠模型的制备 404

4.3 肠梗阻动物模型的制备 405

4.3.1 单纯性肠梗阻 405

4.3.2 绞窄性肠梗阻 406

5 小结 407

第3节 胰腺及胆道疾病动物模型 408

1 胰腺疾患 408

1.1 概述 408

1.2 实验动物 408

1.2.1 大白鼠 409

1.2.2 犬 409

1.2.3 家兔 409

1.2.4 鸟类 409

1.2.5 猪 410

1.2.6 猴 410

1.3 胰脏实验模型 410

1.3.1 胰液的采集 410

1.3.2 胰瘘的制备 411

1.3.3 胰液主要成分化学分析 412

1.3.4 胰灌流实验 414

1.3.5 胰条片实验及胰细胞分离技术 415

1.4 胰腺炎的病理模型 416

1.4.1 急性胰腺炎病理模型 416

1.4.2 慢性胰腺炎病理模型 420

1.5 小结 424

2 胆道疾患 424

2.1 概述 424

2.2 胆实验模型 425

2.2.1 胆汁的采集 425

2.2.2 胆瘘的制备方法 425

2.3 胆道疾患的病理模型 426

2.3.1 胆道感染模型设备 426

2.3.2 胆石症模型的制备 427

2.4 小结 432

第4节 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433

1 肾炎概述 433

1.1 肾小球肾炎模型 433

1.1.1 由免疫机制所致肾小球肾炎模型 433

1.1.2 无免疫机制参与的肾小球肾炎模型 441

1.2 间质性肾炎模型 442

1.2.1 由免疫机制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模型 442

1.2.2 非免疫性间质性肾炎 444

1.3 病灶性肾炎模型 444

1.4 肾小球血栓症模型 444

1.4.1 Shwartzman反应合并肾小球血栓 445

1.4.2 大鼠肾小球局部性血栓 445

2 肾功能不全 446

2.1 急性肾功能不全动物模型 446

2.1.1 缺血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447

2.1.2 肾毒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448

2.1.3 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性急肾功能不全 450

2.1.4 其他制备急性肾功不全方法 451

2.2 慢性肾功能不全动物模型 452

2.2.1 肾单位减少性慢性肾功不全 452

2.2.2 肾疾患诱发慢性肾功能不全 453

2.3 尿毒疾模型 455

2.4 肾功能不全透析疗法模型 456

2.5 肾病模型 456

2.5.1 藏红花红O诱发肾病 456

2.5.2 汞剂中毒性肾病 457

3 肾结石、膀胱结石模型 458

3.1 膀胱内异物植入法 458

3.2 维生素A缺乏性泌尿系统结石 45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