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药学 本科药学 第7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生药学  本科药学  第7版
  • 蔡少青,秦路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2379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生药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药学 本科药学 第7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 3

绪论 3

一、生药的定义及特点 3

二、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4

三、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5

四、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 6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8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8

一、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8

二、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位分类 8

三、按化学成分分类 8

四、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类 9

五、其他分类法 10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 10

一、记载项目 10

二、生药的拉丁名 11

第二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与药效物质基础 12

第一节 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检测分析 12

一、苷类 12

二、皂苷类 13

三、强心苷类 16

四、黄酮类 18

五、生物碱类 21

六、醌类 24

七、香豆素类 26

八、木脂素类 27

九、萜类 28

十、环烯醚萜类 29

十一、挥发油类 30

十二、有机酸类 30

十三、多糖类 31

十四、鞣质类 31

第二节 生药药效物质的本质及其作用机制与生药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 33

一、关于生药药效物质本质及其作用机制的认识 33

二、生药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思路 36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37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37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38

一、生药的取样 38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39

第三节 生药的基源鉴定 40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41

第五节 生药的显微鉴定 42

一、显微鉴定的方法 42

二、显微鉴定的要点 43

三、扫描电镜等的应用 46

第六节 生药的理化鉴定 46

一、一般理化鉴别 46

二、分光光度法 47

三、色谱法 47

四、化学指纹图谱 48

五、定量分析与方法学验证 49

第七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 51

一、常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的方法与原理 51

二、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53

第八节 生物检定 54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藏 55

第一节 生药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 55

第二节 生药的采收 55

一、采收的一般原则 55

二、采收方法 56

三、采收中注意事项 56

四、最佳采收期的研究确定 57

第三节 生药的产地加工 57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和任务 57

二、产地加工的方法 58

第四节 生药的贮藏与保管 59

一、霉变 59

二、虫蛀 59

三、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 60

四、生药的贮藏 60

第五章 中药材的炮制 62

第一节 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62

第二节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63

一、提高药物净度以利于贮运 63

二、增强药物疗效 63

三、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63

四、缓和、增强或改变药物的性能 63

五、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63

六、矫味矫臭 64

七、便于调剂和制剂 64

第三节 中药材炮制的方法 64

一、修制 64

二、水制 65

三、火制 65

四、水火共制 67

五、其他制法 67

第四节 中药材炮制的机制 67

一、影响药物性味功能的机制 67

二、影响药物疗效的机制 68

三、降低药物毒性的机制 68

第六章 生药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69

第一节 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69

一、自然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69

二、人为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71

第二节 中药材的道地性与道地药材 72

一、道地性的含义 72

二、我国主要道地药材 73

第三节 生药的外源性和内源性有毒物质及相关安全性问题 74

一、生药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及其检测 74

二、生药中的毒性成分及其控制 75

第四节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及质量标准的制订 76

一、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77

二、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78

三、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78

第五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79

一、我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简介 79

二、世界卫生组织《药用植物优良种植及采收规范(GACP)指导原则》及日本和欧洲的GACP和GAP简介 80

第七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82

第一节 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82

第二节 生药资源调查 82

一、资源调查 82

二、3S技术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84

第三节 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84

一、利用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资源 84

二、从历代医书和本草记载中发掘新药源和开发新药 85

三、从民族药和民间药中开发新药资源 85

四、提取生药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开发新药 85

五、以植物成分作为新药的半合成原料或改造其结构开发高效低毒的新药 85

六、从海洋生物中开发新的药用资源 86

第四节 生药学相关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86

一、药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 87

二、毛状根培养 88

三、植物转基因技术 89

四、生物转化技术 90

第五节 生物技术在生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90

一、改良生药品种的繁育和品质 90

二、生产生药活性成分 91

三、保护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92

第六节 生药资源的保护 93

一、生物多样性概述 93

二、药用植物濒危分级与现状 94

三、生药资源保护的法律基础 95

四、生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96

第二篇 各论 (表示重点科和重点生药) 101

第八章 藻、菌类生药 101

冬虫夏草 101

灵芝 103

茯苓 104

昆布 104

第九章 蕨类生药 105

绵马贯众 105

骨碎补 108

第十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109

麻黄(附:麻黄根) 109

银杏叶(附:白果) 112

紫杉 113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 114

概述 114

第一节 双子叶植物类生药 114

一、马兜铃科 114

细辛 115

马兜铃(附:天仙藤) 117

二、蓼科 117

大黄 118

何首乌 122

虎杖 124

三、苋科 125

牛膝(附:川牛膝) 125

四、毛茛科 125

黄连 126

川乌(附:附子、草乌) 129

白芍(附:赤芍) 132

威灵仙 134

五、小檗科 134

淫羊藿 135

六、木通科 137

木通(附:川木通、关木通) 137

七、防己科 138

防己(附:木防己、广防己) 138

北豆根 141

八、木兰科 141

厚朴 141

辛夷 144

五味子(附:南五味子) 144

九、樟科 146

肉桂(附:桂枝) 146

乌药 148

十、罂粟科 149

延胡索(元胡) 149

阿片 151

十一、十字花科 151

板蓝根(附:大青叶、青黛、南板蓝根) 151

芥子 153

十二、景天科 154

红景天 154

十三、杜仲科 154

杜仲 154

十四、蔷薇科 155

山楂(附:野山楂) 155

苦杏仁(附:桃仁) 157

木瓜 158

枇杷叶 159

十五、豆科 159

黄芪 160

甘草 163

番泻叶(附:卵叶番泻叶、耳叶番泻叶) 166

葛根(附:粉葛) 169

山豆根 169

十六、芸香科 169

黄柏(附:关黄柏) 170

枳实(附:枳壳) 172

十七、橄榄科 173

乳香(173)、没药 173

十八、楝科 173

川楝子 174

十九、远志科 174

远志 174

二十、大戟科 175

巴豆(附:巴豆霜) 175

二十一、漆树科 175

五倍子 176

二十二、卫矛科 176

雷公藤 176

二十三、鼠李科 177

大枣 177

酸枣仁 177

二十四、藤黄科 177

贯叶金丝桃 178

二十五、瑞香科 178

沉香(附:进口沉香) 178

二十六、使君子科 180

诃子 181

二十七、桃金娘科 181

丁香(附:丁香油) 181

二十八、五加科 183

人参(附:西洋参、人参叶) 184

三七 187

五加皮 189

刺五加 189

二十九、伞形科 190

当归 190

柴胡 192

川芎 195

白芷 196

小茴香 197

三十、山茱萸科 197

山茱萸 197

三十一、木犀科 198

连翘 198

三十二、马钱科 198

马钱子 199

三十三、龙胆科 201

龙胆 201

秦艽 203

三十四、萝藦科 203

香加皮 204

三十五、唇形科 204

薄荷(附:薄荷油、薄荷脑) 204

丹参 207

黄芩 209

益母草 211

紫苏叶 212

广藿香 212

三十六、茄科 212

洋金花(附:曼陀罗叶) 213

枸杞子(附:地骨皮) 215

三十七、玄参科 215

地黄(附:熟地黄) 216

毛花洋地黄叶(附:洋地黄叶) 218

玄参 221

三十八、茜草科 222

钩藤 222

栀子 222

三十九、忍冬科 223

金银花(附:山银花、忍冬藤) 223

四十、葫芦科 225

天花粉 225

瓜蒌 227

四十一、桔梗科 227

桔梗 227

党参 230

南沙参 231

半边莲 231

四十二、菊科 231

青蒿 232

红花 233

苍术(附:白术) 235

木香(附:川木香、土木香) 237

菌陈 240

菊花 240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类生药 240

四十三、泽泻科 240

泽泻 241

四十四、禾本科 241

薏苡仁 241

白茅根 241

四十五、香蒲科 242

蒲黄 242

四十六、棕榈科 242

槟榔(附:大腹皮) 242

血竭 243

四十七、天南星科 243

半夏(附:水半夏) 243

天南星 246

四十八、百部科 246

百部 246

四十九、百合科 246

川贝母(附: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 247

麦冬(附:山麦冬) 249

芦荟 252

知母 252

五十、薯蓣科 252

穿山龙 252

山药 253

五十一、鸢尾科 253

西红花 253

五十二、姜科 254

砂仁(附:砂仁壳) 255

莪术(附:姜黄、郁金) 257

豆蔻 260

五十三、兰科 260

天麻 260

石斛(附:铁皮石斛) 262

白及 263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264

第一节 动物类生药概述 264

一、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264

二、动物的命名和分类 264

三、动物类生药的分类 265

四、动物类生药的活性成分 265

五、动物类生药的鉴定 269

第二节 重要动物类生药 270

鹿茸 270

麝香(附:人工合成麝香) 273

牛黄(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 275

蟾酥 277

阿胶 280

地龙 281

珍珠 281

海螵蛸 282

僵蚕 282

斑蝥 282

全蝎 283

龟甲 283

蛤蚧 283

哈蟆油 284

蕲蛇 284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 285

第一节 概述 285

一、矿物的性质 285

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287

三、矿物类生药的分类 288

第二节 重要矿物类生药 289

朱砂 289

雄黄(附:雌黄) 291

芒硝(附:玄明粉) 292

石膏 292

滑石(附:软滑石) 292

信石(附:砒霜) 293

生药中文名索引 294

生药原植(动)物学名索引 296

重要生药彩图 30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