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论讲义 第3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伤寒论讲义  第3版
  • 李赛美,李宇航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2381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伤寒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伤寒论讲义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伤寒卒病论集(原序) 1

绪论 2

一、《伤寒论》的沿革 2

(一)作者生平 2

(二)时代背景 3

(三)《伤寒论》版本及流传 3

(四)《伤寒论》篇目与体例 4

(五)《伤寒论》学术发展 5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6

三、伤寒的含义 7

四、六经的概念 7

五、《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8

(一)六经辨证 8

(二)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10

(三)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 12

(四)六经病的传变规律(合病、并病、直中) 13

六、《伤寒论》的治则治法 13

七、《伤寒论》现代运用思路与指导价值 14

八、当代医家对《伤寒论》的学术传承 14

(一)刘渡舟 15

(二)陈亦人 15

(三)李培生 15

(四)李克绍 15

九、《伤寒论》学习方法 16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8

概说 18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19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19

二、太阳病分类 20

三、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22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22

五、太阳病欲解时 23

附:其余五经欲解时 24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25

一、太阳病表证 25

(一)中风表虚证 25

1.桂枝汤证 25

2.桂枝汤禁例 30

3.桂枝汤兼证 31

(1)桂枝加葛根汤证 31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3

(3)桂枝加附子汤证 34

(4)桂枝去芍药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35

(5)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36

(二)伤寒表实证 37

1.麻黄汤证 37

2.麻黄汤禁例 41

3.麻黄汤兼证 45

(1)葛根汤证 45

(2)葛根加半夏汤证 47

(3)大青龙汤证 48

(4)小青龙汤证 50

(三)表郁轻证 53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53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55

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56

二、太阳病里证 57

(一)蓄水证(五苓散证) 57

(二)蓄血证 60

1.桃核承气汤证 60

2.抵当汤证 62

3.抵当丸证 64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65

一、辨治纲要 65

(一)辨证治则 65

(二)辨寒热真假 66

(三)辨虚证实证 67

(四)辨汗下先后 68

(五)辨标本缓急 69

二、辨治示例 70

(一)热证 70

1.栀子豉汤类证 70

(1)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证 70

(2)栀子厚朴汤证 72

(3)栀子干姜汤证 72

(4)栀子豉汤禁例 73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73

3.白虎加人参汤证 75

4.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76

5.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77

(二)心阳虚证 78

1.桂枝甘草汤证 78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79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79

4.桂枝加桂汤证 81

(三)水气证 82

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82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83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84

(四)脾虚证 85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85

2.小建中汤证 86

3.桂枝人参汤证 87

(五)肾阳虚证 88

1.干姜附子汤证 88

2.茯苓四逆汤证 89

3.真武汤证 89

(六)阴阳两虚证 91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91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93

3.炙甘草汤证 93

(七)结胸证 95

1.结胸辨证 95

2.热实结胸证 96

(1)大陷胸汤证 96

(2)大陷胸丸证 99

(3)小陷胸汤证 100

3.寒实结胸证(三物白散证) 101

4.结胸证治禁与预后 102

(八)脏结证 103

1.脏结辨证 103

2.脏结证治禁与预后 103

(九)痞证 104

1.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104

2.热痞证 104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04

(2)附子泻心汤证 105

3.寒热错杂痞证 106

(1)半夏泻心汤证 106

(2)生姜泻心汤证 108

(3)甘草泻心汤证 109

4.其他痞证 110

(1)痰气痞证(旋覆代赭汤证) 110

(2)水痞证(五苓散证) 111

5.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治(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112

(十)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113

(十一)火逆证 114

(十二)欲愈候 117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 118

(一)饮停胸胁证(十枣汤证) 118

(二)胸膈痰实证(瓜蒂散证) 120

(三)风湿证 121

1.桂枝附子汤证、白术附子汤证 121

2.甘草附子汤证 123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27

概说 127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128

一、阳明病提纲 128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28

三、阳明病脉症 131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133

一、阳明病热证 133

1.栀子豉汤证 133

2.白虎汤证 134

3.白虎加人参汤证 136

4.猪苓汤证 138

二、阳明病实证 139

(一)攻下法 139

1.调胃承气汤证 139

2.小承气汤证 141

3.大承气汤证 143

(二)润导法 150

1.麻子仁丸证 150

2.蜜煎方、土瓜根导及猪胆汁导证 152

(三)下法辨证 154

(四)下法禁例 157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158

一、发黄证 158

(一)湿热发黄证 158

1.茵陈蒿汤证 158

2.栀子柏皮汤证 160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61

(二)寒湿发黄证 163

(三)被火发黄证 164

二、血热证 164

(一)衄血证 164

(二)下血证 165

(三)蓄血证(抵当汤证) 165

第四节 阳明病中风中寒证 167

(一)辨治纲要 167

(二)中寒呕逆证(吴茱萸汤证) 169

(三)辨虚证实证 170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74

概说 174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175

一、少阳病提纲 175

二、少阳病治禁 175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176

一、小柴胡汤证 176

二、小柴胡汤禁例 181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182

一、变证治则 182

二、柴胡桂枝汤证 182

三、大柴胡汤证 183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185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186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87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与预后 189

附:热入血室证 189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92

概说 192

第一节 太阴病提纲 193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193

第三节 太阴病兼变证 194

一、太阴兼表证(桂枝汤证) 194

二、太阴腹痛证(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 195

三、太阴发黄证 196

第四节 太阴病预后 197

一、太阴中风欲愈候 197

二、太阴阳复自愈证 198

三、太阴转属阳明证 199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01

概说 201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202

一、少阴病提纲 202

二、少阴病治禁 202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203

一、少阴寒化证 203

(一)少阴寒化辨证要点 203

(二)四逆汤证 203

(三)通脉四逆汤证 205

(四)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206

(五)真武汤证 207

(六)附子汤证 208

(七)吴茱萸汤证 209

(八)桃花汤证 209

(九)正虚气陷证 210

二、少阴热化证 210

(一)黄连阿胶汤证 210

(二)猪苓汤证 211

三、少阴阳郁证 212

第三节 少阴兼变证 213

一、少阴兼表证 214

二、少阴急下证 215

三、热移膀胱证 215

四、伤津动血证 215

第四节 咽痛证 216

一、猪肤汤证 216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217

三、苦酒汤证 218

四、半夏散及汤证 219

第五节 少阴病预后 220

一、正复欲愈证 220

二、阳回可治证 220

三、正衰危重证 221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23

概说 223

第一节 厥阴病提纲 223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224

一、厥阴寒热错杂证 224

(一)乌梅丸证 224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226

(三)麻黄升麻汤证 227

二、厥阴寒证 228

(一)当归四逆汤证 228

(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229

(三)吴茱萸汤证 230

三、厥阴热证 231

第三节 辨厥热胜复证 232

第四节 辨厥证 235

一、厥证的病机与证候特点 235

二、厥证辨治 235

(一)热厥 235

1.热厥的特点与禁忌 235

2.热厥轻证 236

3.热厥重证(白虎汤证) 236

(二)寒厥 236

1.阳虚阴盛厥(四逆汤证) 236

2.冷结膀胱关元厥 237

(三)痰厥(瓜蒂散证) 237

(四)水厥(茯苓甘草汤证) 238

三、厥证治禁与寒厥灸法 238

第五节 辨呕哕下利证 239

一、辨呕证 240

(一)阳虚阴盛证 240

(二)邪传少阳证 240

(三)痈脓致呕证 240

二、辨哕证 240

(一)误治胃寒证 240

(二)哕而腹满证 241

三、辨下利证 241

(一)下利辨证 241

(二)实热下利证 242

(三)虚寒下利证 242

1.阳虚阴盛下利证 242

2.虚寒下利兼表证 243

3.虚寒下利转归 243

第六节 厥阴病预后 245

一、正复可愈证 245

二、正衰危重证 246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249

概说 249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249

第二节 霍乱病证治 250

一、霍乱与伤寒夹杂时的病理转归 250

二、霍乱辨治 251

(一)五苓散证、理中丸证 251

(二)四逆汤证 253

(三)四逆加人参汤证 254

(四)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255

(五)桂枝汤证 256

三、愈后调养 256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258

概说 258

第一节 辨阴阳易证 258

第二节 辨差后劳复证 260

一、差后劳复辨治 260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 260

(二)小柴胡汤证 261

(三)牡蛎泽泻散证 261

(四)理中丸证 262

(五)竹叶石膏汤证 263

二、差后饮食调养 264

附录一 关于《伤寒论》中药物剂量折算问题 266

附录二 宋本《伤寒论》前四篇与后八篇内容提要 268

主要参考书目 272

条文索引 273

方剂索引 27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