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医养生讲义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道医养生讲义
  • 祝守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1520254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养生(中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道医养生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类养生初萌思想来源 1

第一节 人类蒙昧阶段的避险护生 1

一、人类的动物本能阶段 1

二、华夏民族人类养生的历史根源 2

三、东方哲人对人类养生——动物本能阶段的理解 2

第二节 人类愚昧阶段的养生思想 3

一、人类愚昧阶段的养生思想来源 3

二、巫的贡献 4

三、“三皇”养生思想 4

四、术理演示河洛文化 13

五、人类智慧的开启 15

第三节 人类经验阶段的养生思想 16

一、人类经验阶段养生思想的非理性 16

二、人类经验阶段代表人物的养生思想 18

第二章 人类养生思想的形成 22

第一节 上古时期人类养生思想态势 22

一、人类养生的概念(定义) 22

二、人类对疾病与死亡的思考 22

三、上古时期养生思想人物的代表 23

四、古人对宇宙本原——“炁”的阐述 27

第三章 人类长生久视的思想根源 30

第一节 “长生久视”养生思想的来源 30

一、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30

二、古人对自然现象引发思考 30

第二节 “长生久视”思想的代表人物 31

一、黄河文化的代表人物——伏羲 31

二、中原文化的代表人物——神农 31

三、红山文化的代表人物——黄帝 32

第三节 河图洛书——华夏万种文化的母本 32

一、术理演示河洛之理 35

二、术理阐述宇宙的生成、延续 36

三、对“母爱”的阐释 37

四、对宇宙本原“道炁”的论述 41

五、卦象与人体 43

六、术理演示宇宙的生、成、合、化 44

七、术理阐释“五行”的通、变、运、化 45

八、五行的“行”与“生克制化” 46

九、中医学“女七男八”理论的来源 47

十、图解宇宙自然四季之运变 48

十一、中国的二十四节 气 49

第四节 服饵、食养引发出来的养生思想根源 50

一、服饵养生思想的根源 50

二、食养引发出来的养生思想根源 52

第五节 仿生引发出来的养生思想根源 53

一、五禽戏 53

二、八段锦 54

三、易筋经 55

第四章 史前时期养生思想理论的形成 57

第一节 形体导引养生理论形成的源头 57

第二节 导引按蹻养生理论形成的源头 57

第三节 饮食养生理论的源头 58

第四节 针刺养生理论的源头 58

第五节 火灸养生理论的源头 58

第六节 医、易与养生思想 59

一、医、易同源 59

二、伏羲文化对医易的影响 60

三、周易八卦 60

四、阴阳五行学说 61

五、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63

六、二十四节 气与五运六气 64

第七节 宇宙大律诞生了传统医学、养生学理论 65

一、阴阳在人体内的认识 65

二、辨证理论的应用 66

三、《周易》的思想与传统医学 68

四、“天人同构”理论的科学性 68

五、中医药的自然属性 68

六、中药性能的整体观 69

七、《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观 70

八、《黄帝内经》的整体观 70

九、医、易养生与长生不老思想 71

第八节 经络养生的由来 71

一、有关经络的记载 71

二、经络——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72

三、经络与人体的统一性 72

第五章 史前历代养生文化概述 74

第一节 文明与文化的理解 74

一、对文明、文化的理解 74

二、文明与文化的关系 75

第二节 各个朝代的养生观 75

一、夏朝的养生观 75

二、商周的养生观 75

三、西周的养生观 76

四、春秋战国的养生观 76

五、先秦时期的养生观 77

六、汉代养生观 79

第三节 道医养生的核心价值观 80

一、道医养生的法道渊源 80

二、道家文化的核心内涵 81

第四节 方士医学 86

一、方士 86

二、方士医学 88

第六章 魏晋时期的养生思想趋势与理论形成 92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养生思想及影响 92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观 92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养生观 92

三、宋金元时期的养生观 94

四、明清时期的养生观 95

第二节 从道医养生的“啬”到传统医学的“中” 97

一、老子对“道”的认识 97

二、《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98

三、传流不离道 100

第七章 古人对宇宙的生成——“炁”与五行的理解 103

第一节 古人对“炁”的理解 103

一、炁在万物中的作用 103

二、《抱朴子内篇》对“行炁”论述 104

三、人体潜能是炁的作用 104

四、“炁”的暗示导引应用 104

第二节 古人对五行的人体应用 105

一、“五情相胜”法对人体潜能的开发 105

二、古人的智慧应用于医疗 105

三、打吓方法祛病的实证是古人智慧的显现 105

第三节 东方智慧的医学应用 105

一、祖先的未病先防意识 105

二、明确“治未病”是道医养生的基本智慧 106

三、明确“尚中致和”是道医养生的基本理念 106

四、明确“上医医国”和“上药三品”是道医养生的理论导向 107

第四节 万物生成、延续的理论依据 107

一、古老的养生文化思想 107

二、“玄”自然之始祖 108

三、“母性文化”是中华养生文化的根性 109

四、西方科学对“炁”的论述 110

第八章 宇宙的生成与生命的演化 111

第一节 宇宙、生命的自然属性 111

一、人与宇宙 111

二、人与天地 112

三、人与自然 112

四、人与动物 114

第二节 人类的求食阶段 115

一、“物为养己”观 115

二、老子的饮食观 115

第三节 人类的求欢经验 115

一、求欢——人之本性 115

二、求欢之“道” 115

第四节 道与人体生命科学 116

一、《老子想尔注》的“道神”说 116

二、《太平经》的“神治”思想 117

三、道用于医 120

四、近代医、道的分离 121

第五节 道医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学术研究 122

一、神治体系在当代的价值 122

二、抑郁症的康复原理 126

第九章 “天人合一”——传统养生的最高境界 129

第一节 对“天人合一”全息观的认识 129

一、传统医学的“天人合一”观 129

二、人体养生的全息思维观 129

第二节 子午流注与“天人合一“观 131

一、传统医学对“子午流注“的论述 131

二、“子午流注”循行图示及注解 132

三、“子午流注”养生文化理论实践的重要性 134

第三节 “天人合一”可激发实现人体潜在能力 135

一、阐释人体潜能 135

二、守静与激发人体潜能的关系 136

三、人体潜能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功效 137

四、“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137

五、神奇之法来源无数平凡的积累 139

六、道医“灵”、“便”、“验”的神治技术 140

第十章 人类养生文化——华夏智慧的显现 142

第一节 华夏文明的三大起源 142

一、河洛术理 142

二、医 143

三、字源 143

第二节 华夏文化的起源 144

一、文化的追根溯源 144

二、华夏文化与民俗习惯 145

三、华夏文化与原始“巫” 145

第三节 大道思想——华夏智慧 145

一、中国的文化根底全在道教 145

二、道医的易道渊源 146

第四节 东方圣人养生智慧 148

一、养生家老子 148

二、养生家陶弘景 154

三、养生家葛洪 159

四、养生家孙思邈 164

五、道医的“灵、便、验” 169

六、道医具备多种综合技能 169

第十一章 人类养生核心思想——“十养”论述 175

第一节 中国养生文化的核心思想 175

一、中国古哲学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起了奠基作用 175

二、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75

三、儒家文化促进和丰富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 176

第二节 十养论述 177

一、自然养生 177

二、自身养生 185

三、饮食养生 187

四、医疗养生 190

五、运动养生 193

六、尊生 198

七、护生 201

八、养生 202

九、救生 203

十、延生 203

十一、养 205

十二、生 205

第三节 道性与养生 206

一、道 206

二、虚无 207

三、“有”与物质 207

四、生 208

五、壮 208

六、老 209

七、死 209

第十二章 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体养生的终极 210

第一节 冲气以为和 210

一、概述“和炁”术 210

二、冲气以为和——调息 214

三、调形 221

四、调神 230

第二节 负阴而抱阳 251

一、对诗的阐释 251

二、胎息功法正解 253

三、百日筑基的要领 254

四、百日筑基修炼中的难点突破 255

第三节 三生万物(恢复常意识) 256

一、十月怀胎概述 256

二、周天运行 257

三、四正沐浴 257

四、合数360以计周天 257

五、文武火冲关表现不同 257

六、鼎炉 258

七、活子时修炼 258

八、静室选定 258

九、功法修炼中应顺其自然 258

十、金光三现——丹成 258

十一、养丹 259

第四节 二生三(开发潜意识) 259

一、对诗的阐释 259

二、道家丹功第二界:婴儿扎步 261

第五节 一生二(挖掘原意识) 262

一、对诗的阐释 263

二、思维——超越“科学三界” 264

三、道家丹功第三界:九年面壁 265

四、修炼安全法窍 265

五、九年活死人修炼幻象出现自我保护措施 266

第六节 修炼时的幻觉与注意事项 267

一、金光三现——丹成 267

二、正确对待幻想的出现 267

三、文、武冲关的不同 267

四、预防“走火入魔” 267

五、三年婴儿扎步道伴须知与伴护法则 268

第七节 道家养生的成就 269

一、道家养生的三大超越 269

二、老庄思想——成道者必修 270

三、人类信仰与展望 271

四、近代史时期的养生观 273

五、道医具备世界“宗教”的品格 275

六、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趋势和展望 275

第十三章 学习的内容 281

第一节 道医养生概述 281

一、养生的概念 281

二、对于道的阐述 281

三、对“母爱”的理解 282

第二节 对炁的阐释 284

一、气、汽、氣 284

二、道炁长存 285

三、举例说明炁的作用 285

四、有、无的论述 286

五、炁与人体健康 287

六、如何练炁? 287

第三节 河洛术理的阐释 289

一、河图洛书的起源 290

二、术理演示河洛之理 290

三、术理阐述宇宙的生成、延续 291

四、河图的动静图示 292

五、洛书的动、静图示 292

六、动静平衡的意义 292

第四节 五行(五与行)的阐释 293

一、五行与“金、木、水、火、土” 294

二、五行中五与行的理解 294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 296

四、五行与人体 296

五、通、变、运、化与人体健康 297

第五节 四季与养生 298

一、二十四节 气 298

二、四季与人体健康 299

第六节 针、灸、药、方、脉 301

参考文献 305

跋 30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