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系统药理学 原理、方法及应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系统药理学  原理、方法及应用
  • 王永华,李燕著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50330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药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系统药理学 原理、方法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编 系统药理学理论和技术 3

第1章 系统药理学简介 3

1.1 引言 3

1.2 系统药理学的概念 4

1.3 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框架 4

1.4 系统药理学的主要任务 6

1.5 系统药理学和中医药 6

参考文献 8

第2章 中药系统药理学 9

2.1 引言 9

2.2 系统生物学的概念 10

2.3 中药ADME/T:分子水平 11

2.4 网络药理学:网络水平 12

2.5 时-空多尺度动力学:细胞组织水平 14

2.6 中药PBPK:器官整体水平 16

2.7 中药系统药理学的研究框架 18

2.8 中药“虚拟人”系统 19

2.8.1 模拟药物体内过程和作用机制 20

2.8.2 构建中药“虚拟人”的方法 20

参考文献 22

第3章 系统ADME 24

3.1 引言 24

3.2 药物ADME过程 25

3.2.1 吸收 25

3.2.2 分布 26

3.2.3 代谢 27

3.2.4 排泄 28

3.3 计算ADME 28

3.3.1 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 29

3.3.2 肠吸收模型 29

3.3.3 血脑屏障预测模型 30

3.3.4 代谢预测模型 31

3.4 系统ADME 32

参考文献 34

第4章 系统PBPK 38

4.1 引言 38

4.2 PBPK的定义 38

4.3 PBPK的建模方法 39

4.4 PBPK的适用范围及其他类型 40

4.4.1 全身药代动力学模型 40

4.4.2 混合生理药代药效动力学模型 45

4.5 PBPK和QSAR耦合 45

4.6 PBPK和系统生物学整合 48

4.6.1 PBPK和生化网络耦合 48

4.6.2 PBPK和疾病耦合 50

参考文献 51

第5章 系统毒理学 53

5.1 引言 53

5.2 系统毒理学的概念 53

5.3 系统毒理学的主要实验技术 54

5.3.1 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 54

5.3.2 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 54

5.3.3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 55

5.4 系统毒理学的主要数学方法 55

5.4.1 模式识别方法 55

5.4.2 网络分析方法 56

5.4.3 药代动力学模型 56

5.4.4 统计物理学方法 57

5.5 系统毒理学的应用 57

5.5.1 研究毒物系统水平的作用机制 57

5.5.2 发现毒物生物学标志物 58

5.5.3 研究毒物混合暴露效应 58

5.5.4 评价毒物剂量-反应关系 58

5.5.5 毒物系统性质归类和预测 59

5.6 小结 59

参考文献 60

第6章 药物和靶点互作网络 61

6.1 引言 61

6.2 药物-靶点预测方法 63

6.2.1 基于配体的方法 63

6.2.2 基于受体的方法 65

6.2.3 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方法 70

6.2.4 基于药物作用后表型数据的方法 72

6.2.5 基于药物-靶点网络拓扑学性质的方法 74

6.3 应用 75

参考文献 77

第7章 疾病互作网络 79

7.1 引言 79

7.2 疾病网络 79

7.2.1 基于系统的疾病研究状况 79

7.2.2 疾病互作网络的提出 80

7.2.3 疾病互作网络的研究现状 80

7.3 疾病互作网络的研究方法 81

7.3.1 疾病互作网络的构建原理 81

7.3.2 疾病互作网络的数据库 82

7.3.3 疾病互作网络的构建 84

7.3.4 疾病互作网络的性质分析 87

7.4 疾病互作网络的研究意义 89

参考文献 90

第8章 系统医学 92

8.1 引言 92

8.2 系统医学的概念 93

8.3 系统医学的研究特点 93

8.3.1 注重整体分析 93

8.3.2 开展动力学研究 94

8.3.3 子系统间相互作用 94

8.4 系统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95

8.5 系统医学的研究方法 96

8.5.1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技术的抗体芯片 96

8.5.2 DNA编码的抗体数据库 97

8.5.3 质谱 97

8.5.4 活体内分子诊断 98

8.6 系统医学的发展策略 98

8.6.1 医学信息科学化 98

8.6.2 系统医学的基础设施 99

8.6.3 开发新技术 99

8.7 系统医学的应用 100

8.7.1 个体化医疗 100

8.7.2 应对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100

8.8 未来展望 101

参考文献 103

第2编 系统药理学在中医药上的应用 109

第9章 中医药基础理论 109

9.1 引言 109

9.2 中医药基础理论简介 109

9.2.1 君臣佐使 109

9.2.2 药物的配伍:相须 110

9.2.3 中医气血理论 111

9.2.4 中药归经理论 112

9.2.5 中医整体观 113

9.3 当前研究存在的困难 114

参考文献 116

第10章 中药作用机制系统药理学研究 117

10.1 中药饮片:甘草 117

10.1.1 引言 117

10.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18

10.1.3 研究结果 120

10.1.4 结论和展望 140

10.2 中药口服方剂:复方丹参方 141

10.2.1 引言 141

10.2.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2

10.2.3 研究结果 145

10.2.4 结论和展望 159

10.3 中药注射液:热毒宁 160

10.3.1 引言 160

10.3.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60

10.3.3 抗炎药理学实验验证 162

10.3.4 研究结果和结论 164

参考文献 177

第11章 中药基础理论系统药理学研究 188

11.1 君臣佐使——麻黄汤 188

11.1.1 引言 188

11.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89

11.1.3 研究结果 190

11.1.4 结论和展望 207

11.2 中医心血管疾病分型 207

11.2.1 引言 207

11.2.2 材料和方法 208

11.2.3 研究结果 210

11.2.4 结论和展望 220

11.3 中医气血物质基础 221

11.3.1 引言 221

11.3.2 科学假设和课题设计 222

11.3.3 研究结果 224

11.3.4 结论和展望 234

11.4 中医归经物质基础 235

11.4.1 引言 235

11.4.2 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 236

11.4.3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课题设计 236

11.4.4 研究结果 238

11.4.5 结论 248

参考文献 250

第12章 基于系统药理学的新药发现和开发 264

12.1 概述 264

12.2 药物分子发现 265

12.2.1 引言 265

12.2.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266

12.2.3 研究结果 268

12.2.4 讨论 274

12.2.5 结论和展望 276

12.3 新复方开发 277

12.3.1 引言 277

12.3.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277

12.3.3 研究结果 280

12.3.4 讨论和展望 288

参考文献 291

第13章 中医整体理论 295

13.1 引言 295

13.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296

13.2.1 药物成药性系统分析 297

13.2.2 药物-靶点互作分析 298

13.3 研究结果 299

13.3.1 心脑欣丸活性成分筛选 299

13.3.2 心脑欣丸药物-靶点相互作用 302

13.3.3 多通路调控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308

13.3.4 多靶点、多组织、多器官的协同作用 310

13.4 结论和展望 312

参考文献 313

第3编 系统药理学方法 317

第14章 ADME/T预测 317

14.1 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决策系统 317

14.1.1 引言 317

14.1.2 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的主要数学模型 318

14.1.3 影响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318

14.1.4 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预测的化学计量学模型 319

14.1.5 基于系统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整合预测、决策技术 324

14.2 大规模系统毒理学预测技术 330

14.2.1 引言 330

14.2.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331

参考文献 345

第15章 大规模药物直接靶点预测和药物重定位技术 349

15.1 引言 349

15.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349

15.3 构建数据集 350

15.4 建立分子描述符矩阵 351

15.4.1 CDK指纹矩阵 351

15.4.2 Dragon描述符矩阵 351

15.5 理论和数学模型 352

15.6 Z score贝叶斯网络整合 353

15.7 模型评价 354

15.7.1 评价方法 354

15.7.2 与1NN模型比较 354

15.7.3 外部数据验证 354

15.7.4 实验验证 355

15.8 研究结果 355

15.8.1 特征分析 355

15.8.2 外部数据验证 357

15.8.3 靶点分类预测 357

15.8.4 WES模型对比1NN模型 358

15.8.5 配体结构骨架跳跃分析 358

15.8.6 实验验证 364

15.8.7 讨论和展望 365

参考文献 366

第16章 大规模药物组合预测技术 368

16.1 引言 368

16.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369

16.3 模型验证 373

16.3.1 外部数据验证 373

16.3.2 实验验证 379

16.3.3 讨论和展望 384

参考文献 387

第17章 疾病-疾病关联网络分析方法 390

17.1 引言 390

17.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391

17.2.1 构建疾病相关网络数据库 391

17.2.2 疾病网络的构建 392

17.2.3 网络理论分析技术 393

17.3 网络医学认识人类疾病 394

17.3.1 人类疾病网络 394

17.3.2 疾病和症状网络 397

17.3.3 疾病组学网络 398

17.4 结论 399

参考文献 400

第18章 生物系统动力学模拟和分析 403

18.1 原子-分子水平的多尺度模拟方法 403

18.1.1 引言 403

18.1.2 QM/MM方法 403

18.1.3 粗粒化方法 404

18.2 系统动力学模拟方法 405

18.2.1 引言 405

18.2.2 网络建模方法 405

18.2.3 案例:PCR动力学模拟和分析 407

18.2.4 敏感性分析 416

18.2.5 鲁棒性分析 420

18.3 系统动力学多尺度模拟方法 421

18.3.1 引言 421

18.3.2 生化网络动力学模型 421

18.3.3 细胞、组织多尺度模型 429

参考文献 443

第19章 数据库和软件 447

19.1 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 447

19.1.1 数据库结构 448

19.1.2 中药化学成分 449

19.1.3 ADME相关性质 449

19.1.4 药物靶点和相关疾病 450

19.1.5 TCMSP的应用 451

19.2 PreDC——药物组合预测和分析数据库 452

19.2.1 相关参数 452

19.2.2 搜索指导 454

19.2.3 在线预测药物组合 457

19.3 CVDSP——心血管疾病系统药理学数据库 458

19.3.1 药物相关信息 459

19.3.2 靶点相关信息 459

19.3.3 基因相关信息 459

19.3.4 疾病相关信息 460

19.3.5 网络相关信息 460

19.3.6 附录材料下载 466

19.4 CancerHSP——系统药理学抗癌中药数据库 467

参考文献 46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