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卫生化学 第四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胡曼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3917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卫生化学 第四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卫生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发展趋势 1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分析结果的表示 3
第二章 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质量保证 7
第一节 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7
一、误差的分类 7
二、准确度和精密度 8
第二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 10
一、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0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1
三、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12
四、分析数据的显著性检验 14
第三节 分析工作的质量保证 16
一、分析工作的质量控制 16
二、分析工作的质量评价 19
三、标准物质及其作用 22
习题 23
第三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5
第一节 概述 25
一、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25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6
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7
第二节 光的吸收定律 29
一、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29
二、偏离比尔定律的因素 31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2
一、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32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34
第四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 35
一、显色反应的条件 35
二、参比溶液 36
三、仪器测量条件 37
四、吸光度读数范围 37
第五节 定量与定性分析 38
一、定量分析 38
二、定性分析 41
第六节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实例 42
一、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42
二、水中微量亚硝酸根的测定 42
三、食品中抗坏血酸和山梨酸的同时测定 43
四、钆喷酸的测定 43
五、尿中微量铅的测定 43
习题 43
第四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5
第一节 基本原理 45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共振线 45
二、谱线轮廓及谱线展宽 46
三、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47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9
一、光源 49
二、原子化器 50
三、分光系统 53
四、检测系统 53
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53
第三节 定量分析方法 54
一、标准曲线法 55
二、标准加入法 55
第四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55
一、光谱干扰 56
二、电离干扰 56
三、化学干扰 56
四、物理干扰 57
五、背景吸收 57
第五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技术及应用实例 58
一、分析条件的选择 58
二、灵敏度和检出限 60
三、应用实例 61
习题 62
第五章 分子荧光分析法 63
第一节 基本原理 63
一、荧光的发生 63
二、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64
三、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65
四、影响荧光的外界因素 66
第二节 定性定量分析 68
一、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68
二、定性分析 69
三、定量分析 69
第三节 仪器与应用实例 70
一、仪器的构造及原理 70
二、仪器的类型 71
三、荧光分析新技术 72
四、应用实例 72
习题 73
第六章 电位分析法 75
第一节 基本原理 75
一、化学电池 75
二、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位 76
三、液体接界电位和盐桥 77
第二节 直接电位法 78
一、参比电极 78
二、指示电极 79
三、直接电位法的测量原理 85
四、定量方法 87
五、直接电位法的准确度 90
六、特点及应用实例 90
第三节 电位滴定法 91
一、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92
二、指示电极的选择 92
第四节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介 93
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 94
二、特点及应用范围 95
习题 96
第七章 电导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97
第一节 电导分析法 97
一、电导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97
二、溶液电导的测量装置 99
三、电导分析法的应用 102
第二节 库仑分析法 103
一、有关电解的基础知识 103
二、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06
三、控制电位库仑法 106
四、恒电流库仑分析法(库仑滴定) 108
习题 111
第八章 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 112
第一节 极谱分析法概述 112
一、极谱分析装置与分析过程 112
二、基本原理 113
三、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115
四、定量分析方法 117
第二节 极谱分析的发展 117
一、单扫描极谱法 117
二、极谱催化波 119
第三节 溶出伏安法 121
一、概述 121
二、阳极溶出伏安法 122
三、阴极溶出伏安法 124
四、工作电极 125
五、溶出伏安法的应用 126
第四节 电位溶出分析法 126
一、基本原理 126
二、仪器装置和实验技术 127
三、电位溶出法的特点和应用 128
习题 129
第九章 液相色谱法 130
第一节 色谱法概述 130
一、色谱法的发展概况和分类 130
二、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31
三、色谱法的基本参数 132
第二节 液相柱色谱法 133
一、吸附柱色谱法 133
二、分配柱色谱法 136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137
四、尺寸排阻色谱法 139
五、经典柱色谱法的实验技术和应用 141
第三节 平面色谱法 141
一、薄层色谱法 141
二、薄层扫描法 145
三、高效薄层色谱法 148
四、纸色谱法简介 148
习题 149
第十章 气相色谱法 151
第一节 概述 151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151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151
三、气相色谱法的分析流程 152
四、气相色谱法的分离过程 153
五、气相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153
第二节 气相色谱基本理论 155
一、塔板理论 155
二、速率理论 156
第三节 气相色谱柱 158
一、固定相的类型及要求 158
二、固定相的选择 160
三、填充柱的制备 160
第四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 161
一、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161
二、常用检测器 162
第五节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165
一、分离效能指标 165
二、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166
第六节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169
一、色谱数据处理机 169
二、定性分析 169
三、定量分析 170
第七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173
一、毛细管色谱柱的分类及特点 173
二、毛细管柱色谱系统 174
第八节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174
一、食品分析 174
二、环境污染物分析 175
三、有害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分析 175
习题 176
第十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 178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178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179
一、高压输液系统 179
二、进样系统 180
三、分离系统 180
四、检测系统 181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及流动相 183
一、固定相 183
二、流动相 185
第四节 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及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186
一、影响柱效和色谱峰扩展的因素 187
二、分离条件的选择 189
第五节 应用实例 189
习题 190
第十二章 其它分析方法及分析技术 191
第一节 质谱法 191
一、概述 191
二、磁式质谱仪的基本公式 192
三、离子的类型 193
四、气质联用分析技术 193
五、应用实例 195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 196
一、概述 196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98
三、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应用实例 200
第三节 流动注射分析法 201
一、流动注射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02
二、流动注射分析的装置 204
三、流动注射分析的某些技术 204
四、流动注射分析的应用 206
第四节 离子色谱法 207
一、概述 207
二、离子色谱法基本原理 208
三、离子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实例 209
第五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11
一、概述 211
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基本原理 212
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实例 213
第十三章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215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 215
一、样品采集的原则 215
二、各类样品采集方法简介 216
第二节 样品的处理 218
一、样品处理的目的 218
二、试样溶液的制备 218
三、干扰成分的分离 220
习题 224
实验指导 225
实验一 邻二氮菲比色法测定微量铁(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条件的选择) 225
实验二 荧光分析法测定尿中核黄素的含量 226
实验三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发中锌的含量 227
实验四 电位法测定水样中氟含量及氟离子选择电极性能测定 229
实验五 电导法测定离子交换水及自来水的电导率 230
实验六 阳极溶出伏安法连续测定水中铜、锌、铅、镉的含量 232
实验七 薄层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的残留量 233
实验八 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苯和甲苯含量 234
实验九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马尿酸和甲基马尿酸的含量 235
附录Ⅰ 关键词英汉对照 237
附录Ⅱ 241
一、无机弱酸和某些有机弱酸的离解常数(25℃) 241
二、弱酸的离解常数(18~25℃) 242
三、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18℃) 243
四、几种络合平衡常数表示方法的比较(25℃) 243
五、标准电极电位(18~25℃) 244
六、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47
七、相对原子量表(1985年) 248
八、国际单位制(SI)及常用常数 249
参考文献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