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诊断学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陈家旭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3724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中医诊断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诊断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诊断学科发展动态 1
一、中医诊法客观化的研究 1
二、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 2
三、中医证候计量诊断 2
四、中医证候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 3
五、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 5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理论研究 6
第一节 中医“神”的诊断学意义 6
一、神之得、失、少、假、乱 6
二、目贵有神 7
三、色贵有神 7
四、舌贵有神 7
五、声贵有神 8
六、脉贵有神 8
第二节 体质因素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 8
一、因质施诊,重视体质的生理状况 9
二、依质辨病,结合病证的易患体质 9
三、据质辨证,确定病证的因性位势 11
第三节 时间因素在中医诊断学中的意义 13
一、按时施诊,结合脉色的生理变化 13
二、依时辨病,结合病证的好发时令 14
三、因时辨证,确立病证之因性位势 14
第四节 情志因素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 16
一、情志为病的广泛性 16
二、情志致病的复杂性 17
三、情志与肝脏病证 18
四、情志与亚健康状态 18
第三章 论中医肝脏 20
第一节 肝为气血调节之枢 20
一、肝为气血调控中心 20
二、气血为病多责于肝 24
三、调肝气养肝血以防治诸病 26
四、重视肝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 27
第二节 对肝气的初步认识 27
一、肝气的生理病理特点 28
二、肝气与脾气的相关性 29
三、肝气为患与亚健康状态 29
四、肝气诸证候证治概要 30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 32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研究概况及意义 32
二、应激学说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关系 34
三、中医肝脏生理病理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的探讨 35
四、从中医肝脏探讨网络的设想 36
第四章 肝气虚证的研究 38
第一节 肝气虚证诊断探析 38
一、《内经》对肝气虚证的记载 38
二、日本森雄材对肝气虚证的认识 39
三、肝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39
四、肝气虚证的病因病机 40
五、肝气虚证的病理演变 41
六、肝气虚证的临床特点 41
七、肝气虚证的鉴别诊断 41
八、肝气虚证的治疗 42
第二节 忽视肝气虚证若干原因的探讨 42
一、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 42
二、肝病治疗,多泻少补 43
三、肝气虚证,诊断较难 44
第三节 肝气虚证的临床特征及其生物学基础 44
一、肝气虚证的客观存在性 44
二、肝病与非肝病肝气虚证 46
三、肝气虚证临床诊断要点 46
四、肝气虚证生物学基础 46
第四节 肝气虚证人格特征探讨 47
一、肝气虚证主要病因 48
二、肝气虚证情绪因素分析 48
三、肝气虚证人格特征分析 48
第五章 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 50
第一节 中医证候与辨证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 50
一、研究现状 50
二、中医学缺乏公认的诊疗评价体系 55
三、中医证候研究的发展趋势 56
四、中医临床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 58
第二节 对中医“证”及“辨证论治”的认识 60
一、证、病、症的概念及其关系 60
二、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 62
第三节 异病同证与同病异证 64
一、临床诊断 64
二、临床治疗 65
三、中医基础理论和证候研究的设想 65
第四节 微观辨证的产生及其发展 67
一、微观辨证概念的提出 67
二、微观辨证产生的必然性 68
三、微观辨证产生的可能性 69
四、微观辨证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71
五、微观辨证发展存在的问题 73
六、对中医“证”定义的思考 75
第五节 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75
一、“辨证论治”术语的提出 76
二、辨证论治新体系的研究概况 77
第六节 开展方证相关内涵研究的意义 79
一、方证相关的历史沿革 80
二、方证相关内涵研究进展 80
三、开展方证相关科学内涵研究的意义 91
第六章 中医肝脾证候的基础研究 83
第一节 肝郁证病证结合计量诊断及逍遥散方证对应的研究 83
一、总体思路 84
二、研究结果 84
三、研究价值与意义 90
第二节 应激状态内源性阿片样肽与肝主疏泄关系的研究 91
一、总体思路 92
二、研究内容 92
三、研究结果 94
四、研究价值与意义 99
第三节 脾不统血证病理生理基础的研究 102
一、总体思路 103
二、研究内容 104
三、研究结果 105
四、研究价值与意义 106
第七章 中医脉诊的研究 107
第一节 脉图的历史 107
一、图解性质的脉图 107
二、脉搏示意图 109
第二节 中医脉象的描述特点 116
一、古代对脉象的描述 116
二、现代对脉象的描述 117
第三节 中医全息脉诊法的研究 119
一、全息脉诊法的源流 120
二、全息脉诊法的原理 120
三、全息脉诊的方法 133
第四节 中医脉诊与阿拉伯医学《医典》脉诊的比较研究 134
一、《医典》脉诊与中医脉诊的关系 134
二、认为中医脉诊影响《医典》脉诊的原因分析 137
三、中医脉诊与《医典》脉诊的比较 140
第八章 中医诊法的研究进展 146
第一节 舌诊的现代研究 146
一、舌诊的主要研究方法 146
二、异常舌象的研究 149
三、舌脉 152
四、舌苔的现代研究进展 152
第二节 切诊的研究进展 159
一、脉诊的现代研究 159
二、腹诊的现代研究 164
第三节 其他诊法的现代研究 167
一、望诊的现代研究 167
二、闻诊的现代研究 173
三、述评与展望 174
第九章 中医常见证候的研究进展 176
第一节 中医心脏证候的研究 176
一、研究进展 176
二、分析与评价 181
三、展望 182
第二节 中医肝脏证候的研究 182
一、研究进展 182
二、分析与评价 189
三、展望 190
第三节 中医脾脏证候的研究 191
一、研究进展 191
二、分析与评价 201
三、展望 202
第四节 中医肺脏证候的研究 203
一、研究进展 203
二、分析与评价 208
三、展望 209
第五节 中医肾脏证候的研究 209
一、研究进展 209
二、分析与评价 214
三、展望 215
第六节 中医血瘀证候的研究 215
一、血瘀证诊断及其标准的研究 215
二、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219
三、血瘀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222
四、述评 224
第十章 多学科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 225
第一节 循证医学对中医临床医学的启示 225
一、循证医学概念的缘起与发展 225
二、荟萃分析简介 225
三、中医学与循证医学 227
四、循证医学及其对中医临床医学的启示 230
第二节 统计学方法在中医证候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231
一、证候宏观诊断标准研究方法 232
二、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的症状量化研究方法 232
三、通过文献资料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4
四、通过专家问卷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5
五、通过临床资料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7
第三节 代谢组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43
一、代谢组学技术 245
二、代谢组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49
三、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53
第四节 动物行为分析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 256
一、动物行为 256
二、中医药研究领域常用的评价慢性应激动物行为的方法 260
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