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医学习中医试用教材 新中医学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湖南中医学院革命委员会教育革命组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71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医学习中医试用教材 新中医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脏腑 2
第一节 心与小肠 2
第二节 肝与胆 3
第三节 脾与胃 4
第四节 肺与大肠 6
第五节 肾与膀胱 8
第六节 心包络与三焦 11
〔附〕女子胞 11
第七节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2
第八节 营卫、气血、津液 15
〔附〕腑与腑的关系 15
第一节 经络的内容与分类 18
第二章 经络 18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 20
一、手太阴肺经 22
第四节 经脉的循行部位与病候 22
第三节 经脉的循行规律 22
二、手阳明大肠经 23
三、足阳明胃经 24
五、手少阴心经 25
四、足太阴脾经 25
六、手太阳小肠经 26
七、足太阳膀胱经 27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 28
八、足少阴肾经 28
十、手少阳三焦经 29
十一、足少阳胆经 30
十二、足厥阴肝经 31
十四、任脉 32
十三、督脉 32
第一节 六淫因素 34
第三章 病因 34
第二节 七情因素 38
〔附〕疫疠 38
第三节 饮食因素 39
第四节 关于体质因素 40
第一节 问诊 42
第四章 四诊 42
第二节 望诊 45
第三节 闻诊 55
〔附〕望小儿指纹 55
第四节 切诊 56
第一节 八纲辨证 61
第五章 辨证 61
一、表、里 62
二、寒、热 63
三、虚、实 64
四、阴、阳 65
一、三阳病证治 67
第二节 六经辨证 67
二、三阴病证治 68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69
一、卫分证治 70
二、气分证治 71
三、营分证治 72
四、血分证治 73
一、肺病证治 76
第四节 脏腑辨证 76
二、心病证治 78
三、脾病证治 80
四、肾病证治 81
五、肝病证治 83
七、胃病证治 85
六、胆病证治 85
八、小肠病证治 86
九、大肠病证治 87
十、膀胱病证治 88
第一节 扶正与祛邪 96
第六章 治疗法则 96
〔附〕病案举例 96
第二节 治标与治本 97
第四节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98
第三节 正治与反治 98
第五节 八法 99
第一节 新针疗法 104
第七章 新医疗法 104
第二节 穴位刺激结扎疗法 109
第三节 经络疗法 112
第四节 耳针疗法 128
第五节 刺血疗法 146
第六节 割治疗法 148
第七节 针刺麻醉 151
第一节 解表退热药 179
第八章 常用中药 179
〔附〕常用穴位 179
一、辛温解表药 180
二、辛凉解表药 188
柽柳 188
麻黄 188
桂枝 188
荆芥 188
紫苏(〔附〕苏梗、苏子) 188
白芷 188
细辛 188
防风 188
生姜 188
辛夷 188
香薷 188
藁本 188
葱白 188
苍耳 188
第二节 催吐药 194
柴胡(〔附〕银柴胡) 194
薄荷 194
牛蒡子 194
桑叶 194
木贼 194
蔓荆子 194
菊花 194
蝉蜕 194
葛根 194
升麻 194
一、平喘止咳药 197
第三节 止咳化痰药 197
甜瓜蒂 197
藜芦 197
胆矾 197
常山 197
二、清化热痰药 202
马兜铃 202
杏仁 202
桔梗 202
前胡 202
白果 202
百部 202
白前 202
紫苑 202
款冬花 202
三、温化寒痰药 207
牛黄 207
贝母 207
瓜蒌(〔附〕天花粉) 207
枇杷叶 207
桑白皮 207
竹茹 207
浮海石 207
昆布 207
海藻 207
胖大海 207
天竹黄 207
一、清热降火药 210
第四节 清热药 210
半夏 210
旋复花 210
天南星(〔附〕胆南星) 210
白附子 210
白芥子 210
二、清热凉血药 221
穿心莲 221
黄芩 221
黄连 221
黄柏 221
茵陈蒿 221
栀子 221
石膏 221
知母 221
芦根 221
龙胆草 221
夏枯草 221
苦参 221
秦皮 221
谷精草 221
夜明砂 221
青葙子 221
决明子 221
密蒙花 221
三、清热解毒药 226
白头翁 226
犀角 226
生地黄 226
牡丹皮 226
地骨皮 226
紫草 226
白薇 226
青蒿 226
第五节 芳香开窍药 235
马勃 235
金银花 235
连翘 235
紫花地丁 235
大青叶(〔附〕板蓝根、青黛) 235
射干 235
土茯苓 235
白花蛇舌草 235
半枝莲 235
蒲公英 235
山豆根 235
败酱草 235
鱼腥草 235
蚤休 235
马齿苋 235
王瓜 235
白藓皮 235
一、安神镇静药 237
第六节 安神镇惊药 237
菖蒲 237
冰片 237
麝香 237
二、镇惊熄风药 241
琥珀 241
酸枣仁 241
柏子仁 241
远志 241
夜交藤 241
合欢皮 241
朱砂 241
磁石 241
第七节 祛风湿药 246
天麻 246
钩藤 246
僵蚕 246
全蝎 246
蜈蚣 246
地龙 246
白蒺藜 246
羚羊角 246
代赭石 246
石决明 246
第八节祛寒药 251
乌梢蛇(〔附〕白花蛇) 251
羌活 251
独活 251
苍术 251
五加皮 251
威灵仙 251
桑寄生 251
豨莶草 251
海风藤 251
络石藤 251
千年健 251
木瓜 251
丁香 257
第九节 消导药 257
附子 257
干姜 257
肉桂 257
吴茱萸 257
艾叶 257
高良姜 257
小茴 257
第十节 驱虫药 259
莱菔子 259
山楂 259
麦芽 259
神曲 259
鸡内金 259
一、攻下药 264
第十一节 泻下药 264
鹤虱 264
芜荑 264
贯众 264
鸦胆子 264
榧子 264
苦楝皮(〔附〕苦楝子) 264
雷丸 264
槟榔 264
使君子 264
二、润下药 267
番泻叶 267
大黄 267
芒硝 267
巴豆 267
一、渗湿药 269
第十二节 渗湿逐水药 269
大麻仁 269
蜂蜜 269
郁李仁 269
二、逐水药 279
地肤子 279
茯苓 279
猪苓 279
泽泻 279
车前子(〔附〕车前草) 279
木通 279
淡竹叶 279
薏苡仁 279
滑石 279
葶苈子 279
赤小豆 279
大腹皮 279
防己 279
瞿麦 279
萹蓄 279
冬葵子 279
萆薢 279
金钱草 279
海金砂 279
第十三节 理气药 281
牵牛子 281
甘遂 281
芫花 281
大戟 281
商陆 281
一、活血药 289
第十四节 行血药 289
藿香 289
陈皮(〔附〕青皮) 289
枳实(〔附〕枳壳) 289
厚朴 289
白豆蔻 289
草豆蔻 289
沉香 289
砂仁 289
柿蒂 289
薤白 289
木香 289
佩兰 289
香附 289
乌药 289
荔枝核 289
二、破血药 296
泽兰 296
丹参 296
川芎 296
赤芍 296
益母草 296
乳香 296
没药延胡索 296
五灵脂 296
郁金 296
鸡血藤 296
姜黄 296
第十五节 止血药 301
土鳖虫 301
桃仁 301
红花(〔附〕藏红花) 301
三棱 301
莪术 301
牛膝 301
穿山甲 301
水蛭 301
虻虫 301
第十六节 补益药 308
伏龙肝 308
白芨 308
仙鹤草 308
侧柏叶 308
大蓟(〔附〕小蓟) 308
蒲黄 308
地榆 308
茜草 308
槐花 308
棕榈 308
檵木 308
紫珠草 308
三七 308
海螵蛸 308
血余炭 308
一、补气药 309
二、助阳药 313
大枣 313
党参 313
人参 313
山药 313
黄芪 313
白术 313
甘草 313
三、补血药 318
鹿茸 318
肉苁蓉 318
杜仲 318
益智仁 318
补骨脂 318
菟丝子 318
巴戟天 318
胡桃仁 318
仙茅 318
淫羊藿 318
狗脊 318
续断 318
韭子 318
四、滋阴药 322
紫河车 322
熟地 322
当归 322
何首乌 322
龙眼肉 322
阿胶 322
第十七节 固涩药 327
龟板 327
白芍 327
沙参 327
天门冬 327
麦门冬 327
石斛 327
黄精 327
枸杞子 327
玉竹 327
沙苑蒺藜 327
鳖甲 327
旱莲草 327
女贞子 327
百合 327
一、敛汗涩精药 328
二、涩肠止泻药 331
瓦楞子 331
浮小麦 331
五味子 331
山茱萸 331
复盆子 331
芡实 331
龙骨(〔附〕龙齿) 331
牡蛎 331
金樱子 331
第十八节 外用药 333
五倍子 333
乌梅 333
肉豆蔻 333
诃子 333
赤石脂 333
一、辛温解表法 338
第一节 解表剂 338
轻粉 338
雄黄 338
炉甘石 338
硼砂 338
硫黄 338
露蜂房 338
孩儿茶 338
蛇床子 338
蟾酥 338
第九章 常用方剂 338
2.桂枝汤 339
三拗汤 339
1.麻黄汤 339
〔附〕麻桂石膏汤(大青龙汤) 339
华盖散 339
4.香薷饮 340
3.九味羌活汤 340
〔附〕小建中汤 340
6.麻黄附子细辛汤 341
5.解表逐饮汤(小青龙汤) 341
〔附〕四物香薷饮 341
五物香薷饮 341
新加香薷饮 341
8.香苏散 342
人参败毒散 342
7.败毒散 342
〔附〕荆防败毒散 342
连翘败毒散 342
2.银翘散 343
〔附〕越皮汤(越婢汤) 343
二、辛凉解表法 343
1.麻杏石甘汤 343
4.升麻葛根汤 344
3.桑菊饮 344
防风硝黄散(防风通圣散) 345
一、解表攻里法 345
第二节 表里双解剂 345
三、解表温里法 346
2.葛根黄芩黄连汤 346
二、解表清里法 346
1.三黄石膏汤 346
第三节 和解剂 347
五积散 347
2.蒿芩清胆汤 348
清脾饮 348
一、和解少阳法 348
1.小柴胡汤 348
〔附〕大柴胡汤 348
1.四逆散 349
二、和解肝脾法 349
半夏泻心汤 350
三、和解肠胃法 350
〔附〕柴胡疏肝散 350
2.柴芍理肝散(逍遥散) 350
〔附〕丹栀柴芍理肝散(丹栀逍遥散) 350
1.急救稀涎散 351
第四节 涌吐剂 351
〔附〕生姜泻心汤 351
甘草泻心汤 351
黄连汤 351
1.二陈汤 352
一、燥湿化痰法 352
2.盐汤探吐方 352
第五节 祛痰剂 352
2.苏子降气汤 353
参苏饮 353
〔附〕温胆汤 353
导痰汤 353
涤痰汤 353
半夏天麻 353
白术汤 353
归地二陈煎(金水六君煎) 353
杏苏散 353
2.礞石滚痰丸 354
1.清气化痰丸 354
二、清热化痰法 354
止嗽散 355
三、祛风化痰法 355
3.定喘汤 355
1.麦门冬汤 356
二、甘寒滋润法 356
第六节 润燥剂 356
一、轻宣润燥法 356
桑杏汤 356
第七节 清热剂 357
2.百合固金汤 357
〔附〕加味麦门冬汤 357
石膏知母汤(白虎汤) 358
一、清气分热法 358
2.犀角地黄汤 359
1.清营汤 359
〔附〕人参石膏知母汤(人参白虎汤) 359
竹叶石膏知母汤 359
石膏知母加桂枝汤(白虎加桂枝汤) 359
石膏知母加苍术汤(白虎加苍术汤) 359
化斑汤 359
二、清营凉血法 359
1.黄连解毒汤 360
四、泻火解毒法 360
三、气血两清法 360
清瘟败毒饮 360
1.导赤散 361
五、清脏腑热 361
2.普济消毒饮 361
3.左金丸 362
〔附〕当归龙荟丸 362
2.龙胆泻肝汤 362
6.膏知熟地煎(玉女煎) 363
5.清胃散 363
〔附〕香连丸 363
戊己丸 363
4.泻白散 363
1.秦艽鳖甲散 364
六、清虚热法 364
7.黄芩汤 364
〔附〕芍药汤 364
8.白头翁汤 364
第八节 芳香开窍剂 365
2.当归六黄汤 365
苏合香丸 366
二、温开法 366
一、凉开法 366
牛黄清心丸 366
2.磁朱丸 367
1.酸枣仁汤 367
第九节 镇静安神剂 367
2.牵正散 368
1.大秦艽汤 368
第十节 祛风止痉剂 368
一、疏散外风法 368
二、平熄内风法 369
4.独活寄生汤 369
3.玉真散 369
2.大定风珠 370
1.羚羊钩藤汤 370
2.苓术芍附汤(真武汤) 371
1.四逆汤 371
第十一节 温里剂 371
一、回阳救逆法 371
1.理中丸 372
二、温中祛寒法 372
〔附〕附子汤 372
1.保和丸 373
第十二节 消导剂 373
〔附〕附子理中汤 373
连理汤 373
2.吴茱萸汤 373
第十三节 驱虫剂 374
枳实消痞丸 374
2.枳术丸 374
〔附〕枳实导滞丸 374
2.化虫丸 375
连梅安蛔汤 375
1.乌梅丸 375
〔附〕理中安蛔汤 375
1.大承气汤 376
一、寒下法 376
第十四节 泻下剂 376
2.十枣汤 377
增液承气汤 377
〔附〕小承气汤 377
调胃承气汤 377
参归承气汤(黄龙汤) 377
麻子仁丸 377
凉膈散 377
大陷胸汤 377
温脾汤 378
二、温下法 378
〔附〕控涎丹 378
1.平胃散 379
一、化湿法 379
三、润下法 379
五仁丸 379
第十五节 祛湿剂 379
2.甘露消毒丹 380
牛膝苍柏散(三妙丸) 380
〔附〕藿夏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 380
藿香正气散 380
苍柏散(二妙散) 380
1.五苓散 381
二、利湿法 381
3.三仁汤 381
2.茵陈蒿汤 382
苓桂术甘汤 382
〔附〕四苓散 382
猪苓汤 382
茵陈五苓散 382
桂苓甘露饮 382
春泽汤 382
胃苓散 382
4.八正散 383
〔附〕全生白术散 383
3.五皮饮 383
2.鸡鸣散 384
1.羌活胜湿汤 384
三、散湿法 384
2.栝蒌薤白白酒汤 385
1.越鞠丸 385
第十六节 理气剂 385
一、理气法 385
1.旋复代赭汤 386
二、降气法 386
〔附〕栝蒌薤白半夏汤 386
枳实薤白桂枝汤 386
3.良附丸 386
4.金铃子散 386
3.四磨饮子 387
2.橘皮竹茹汤 387
桃红四物汤 388
一、活血祛瘀法 388
〔附〕五磨饮子 388
第十七节 理血剂 388
2.黄土汤 389
1.十灰散 389
〔附〕通窍活血汤 389
血府逐瘀汤 389
膈下逐瘀汤 389
身痛逐瘀汤 389
补阳还五汤 389
二、止血法 389
1.参术苓草汤(四君子汤) 390
一、补气法 390
第十八节 补益剂 390
3.生脉散 391
〔附〕调中益气汤 391
〔附〕异功散 391
参术二陈汤(六君子汤) 391
香砂 391
参术二陈汤(香砂六君子汤) 391
参苓白术散 391
2.补中益气汤 391
1.四物汤 392
二、补血法 392
三、补阴法 393
3.炙甘草汤 393
〔附〕胶艾四物汤 393
芩连四物汤 393
八珍汤 393
十全大补汤 393
人参养营汤 393
2.归脾汤 393
2.补心丹(天王补心丹) 394
左归饮 394
1.六味地黄丸 394
〔附〕知柏地黄丸 394
杞菊地黄丸 394
麦味地黄丸 394
七味都气丸 394
肾气丸 395
四、补阳法 395
牡蛎散 396
一、敛汗固表法 396
〔附〕济生肾气丸 396
地黄饮子 396
右归饮 396
第十九节 固涩剂 396
故萸蔻味丸(四神丸) 397
三、涩肠固脱法 397
二、敛肺止咳法 397
五味子汤 397
2.缩泉丸 398
1.固精丸 398
四、涩精止遗法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