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诊断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诊断学
  • 陈家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365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中医诊断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医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二、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 2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4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5

五、中医诊断学发展动态 10

六、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11

上篇 诊法 13

第一章 望诊 13

第一节 全身望诊 13

一、望神 13

二、望色 16

三、望形体 20

四、望姿态 22

第二节 局部望诊 23

一、望头面 24

二、望五官 25

三、望躯体 30

四、望四肢 33

五、望二阴 34

六、望皮肤 35

第三节 望排出物 37

一、望痰 37

二、望涕 37

三、望涎 37

四、望唾 38

五、望呕吐物 38

六、望大便 38

七、望小便 39

第四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 39

一、望小儿食指络脉原理及意义 39

二、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40

三、正常络脉 40

四、食指络脉的变化与意义 40

第五节 望舌 41

一、舌的形态结构与舌诊原理 41

二、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2

三、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43

四、望舌质 44

五、望舌苔 49

六、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53

附:危重症舌象的诊法 55

第二章 闻诊 57

第一节 听声音 57

一、正常声音 57

二、病变声音 57

第二节 嗅气味 62

一、病体气味 62

二、分泌物、排泄物气味 63

三、病室气味 63

第三章 问诊 64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64

一、问诊的意义 64

二、问诊的方法 65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 65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66

一、一般情况 66

二、主诉 66

三、现病史 67

四、既往史 67

五、个人生活史 68

六、家族史 68

第三节 问现在症 69

一、问寒热 69

二、问汗 71

三、问疼痛 73

四、问头身胸腹及其他不适 77

五、问耳目 79

六、问睡眠 80

七、问饮食口味 81

八、问二便 84

九、问经带 88

十、问男子 90

十一、问小儿 91

第四章 切诊 92

第一节 脉诊 92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92

二、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93

三、脉象要素及正常脉象 95

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97

五、脉象的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102

六、诊妇人脉和小儿脉 106

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 107

第二节 按诊 108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108

二、按诊的内容 109

中篇 辨证 115

第五章 八纲辨证 115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115

一、八纲辨证概念 115

二、八纲辨证源流 115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116

一、表里辨证 116

二、寒热辨证 118

三、虚实辨证 119

四、阴阳辨证 121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23

一、证候相兼错杂 123

二、证候转化 125

三、证候真假 127

第四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 128

第六章 病性辨证 130

第一节 六淫辨证 130

一、风淫证 130

二、寒淫证 131

三、暑淫证 132

四、湿淫证 132

五、燥淫证 132

六、火淫证 133

附:疫疠辨证 133

第二节 情志内伤辨证 134

一、基本证候 135

二、临床特点 137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137

一、气病辨证 138

二、血病辨证 140

三、津液辨证 141

四、气血津液兼病辨证 143

第七章 脏腑辨证 146

第一节 肝与胆病辨证 146

一、肝血虚证 146

二、肝阴虚证 147

三、肝郁气滞证 147

四、肝火炽盛证 147

五、肝阳上亢证 148

六、肝风内动证 149

七、寒滞肝脉证 150

八、肝胆湿热证 151

九、胆郁痰扰证 151

第二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151

一、心气虚证 152

二、心阳虚证 152

三、心阳暴脱证 152

四、心脉痹阻证 153

五、心血虚证 154

六、心阴虚证 154

七、心火亢盛证 154

八、痰蒙心神证 155

九、痰火扰神证 155

十、瘀阻脑络证 155

十一、小肠实热证 156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156

一、脾(胃)气虚证 156

二、脾虚气陷证 157

三、脾(胃)阳虚证 157

四、脾不统血证 157

五、寒湿困脾证 158

六、湿热蕴脾证 159

七、胃阴虚证 159

八、寒滞胃脘证 159

九、胃火炽盛证 160

十、食滞胃脘证 160

十一、胃虚饮停证 160

十二、瘀滞胃脘证 161

第四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161

一、肺气虚证 161

二、肺阴虚证 162

三、肺阳虚证 162

四、风寒束肺证 162

五、风热犯肺证 162

六、燥邪伤肺证 163

七、寒饮阻肺证 163

八、肺热炽盛证 163

九、痰热壅肺证 164

十、大肠湿热证 164

十一、肠热腑实证 164

十二、肠燥津亏证 165

十三、大肠虚寒证 165

十四、虫积肠道证 165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166

一、肾精不足证 166

二、肾阴虚证 167

三、肾阳虚证 167

四、肾气不固证 167

五、肾不纳气证 168

六、肾虚水泛证 168

七、膀胱湿热证 168

第六节 脏腑兼证辨证 169

一、心肾不交证 169

二、心肾阳虚证 170

三、心肺气虚证 170

四、心脾两虚证 170

五、心肝血虚证 171

六、肺脾气虚证 171

七、肺肾阴虚证 171

八、肝火犯肺证 172

九、肝胃不和证 172

十、肝郁脾虚证 172

十一、肝肾阴虚证 173

十二、脾肾阳虚证 173

第八章 其他辨证方法简介 175

第一节 六经辨证 175

一、太阳病证 175

二、阳明病证 177

三、少阳病证 178

四、太阴病证 179

五、少阴病证 179

六、厥阴病证 180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180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 181

一、卫分证 182

二、气分证 182

三、营分证 183

四、血分证 183

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184

第三节 三焦辨证 184

一、三焦病证 185

二、三焦病证的传变 186

第四节 经络辨证 186

一、十二经脉病证 186

二、奇经八脉病证 188

三、十五络脉病证要点 189

下篇 综合运用与研究进展第九章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和诊断思路 191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191

一、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和系统性 191

二、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92

三、分析病情资料的一致性程度 192

四、辨别病情资料的主次 192

五、分析病情资料的属性 193

第二节 辨证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194

一、辨证的思维方法 194

二、辨证的具体要求和步骤 196

第三节 疾病诊断思路 198

一、疾病的概念 198

二、疾病诊断意义 200

三、疾病诊断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201

四、疾病分类的诊断意义 203

五、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 204

六、正确运用中医病名 206

第四节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206

一、辨病在先,以病限证 207

二、从病辨证,深化认识 207

三、辨病辨证,相得益彰 207

第五节 中医误诊原因分析 208

一、中医误诊的定义和分类 208

二、中医误诊的原因分析 209

第十章 病案书写 214

第一节 病案的沿革与意义 214

一、病案的沿革 214

二、病案的意义 215

第二节 病案的要求和内容 216

一、中医病案书写要求 216

二、中医病案书写的重点内容 217

第三节 病案书写格式 219

一、中医病案书写格式 219

二、西医病案书写格式 227

三、中西医结合完整病案书写示例 229

第十一章 研究进展 232

第一节 望诊研究进展 232

一、望面色 232

二、望五官 233

三、望头发 234

四、望手纹 235

五、望指甲 235

六、望食指络脉 235

七、舌诊的现代研究 235

第二节 闻诊研究进展 238

一、闻语声 238

二、闻咳嗽声 239

三、闻肠鸣声 239

四、闻呼吸声 239

第三节 问诊研究进展 240

一、症状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进展 240

二、问诊思维及问诊程序的规范化研究 244

三、症状发生机理的现代研究 247

第四节 切诊的研究进展 250

一、脉诊 251

二、腹诊 257

第五节 八纲辨证研究进展 260

一、表里证候 260

二、寒热证候 260

三、虚实证候 262

四、阴阳证候 265

第六节 病性辨证研究进展 268

一、六淫辨证 268

二、情志内伤辨证 268

三、气血津液辨证 269

第七节 脏腑辨证研究进展 275

一、肝病辨证研究进展 275

二、心病本质的研究进展 277

三、脾病本质的研究进展 281

四、肺病本质的研究进展 283

五、肾病本质的研究进展 285

第八节 其他辨证研究进展 288

一、六经辨证 288

二、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 288

三、络病辨证 290

精品推荐